中文名 | 压电现象 | 实 质 | 铁电体中的独特效应 |
---|
当压电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表面将产生电荷,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利用压电材料可以制成力敏元件,用来测量力和能转变成力的各种物理量 由于压电效应是可逆的,在压电材料的一定方向施加电场,它就会产生变形。
正压电效应是指:当晶体受到某固定方向外力的作用时,内部就产生电极化现象,同时在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撤去后,晶体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当外力作用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压电式传感器大多是利用正压电效应制成的。
逆压电效应是指对晶体施加交变电场引起晶体机械变形的现象,又称电致伸缩效应。用逆压电效应制造的变送器可用于电声和超声工程。压电敏感元件的受力变形有厚度变形型、长度变形型、体积变形型、厚度切变型、平面切变型 5种基本形式。压电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并非所有晶体都能在这 5种状态下产生压电效应。例如石英晶体就没有体积变形压电效应,但具有良好的厚度变形和长度变形压电效应。
压电现象主要发现在晶体分子排列不对称的材料上。其名称是由压力和电机两个含义来构成的,意味着两个因素之间的效应。一般来说,若向压电晶体施加压力,在晶体的某些表面上便产生电荷,称之为压电效应。 反过来,因它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产生变形振动,这种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 在陶瓷材料中有几种出现压电现象。
压电现象:某些电介质(如石英、酒石酸钾钠等晶体)在压力作用下,两端间出现电势差的现象。将这种电介质置于电场中会产生弹性形变,这种现象叫做逆压电现象或电质伸缩。
浙江现象公众认同的现象与实质——浙江现象公众认同的现象与实质
压电效应(英语:Piezoelectricity),是电介质材料中一种机械能与电能互换的现象。压电效应有两种,正压电效应及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在声音的产生和侦测,高电压的生成,电频生成,微量天平(英语:microbalance),和光学器件的超细聚焦有着重要的运用。
1880年皮埃尔·居里和雅克·居里兄弟发现电气石具有压电效应。1881年,他们通过实验验证了逆压电效应,并得出了正逆压电常数。1910年,德国物理学家沃德马·沃伊特发表著作《晶体物理学教科书》(Lehrbuch der Kristallphysik,Textbook on Crystal Physics)。这本书描述了20种能够产生压电效应的自然晶体,并且用张量分析来严格定义压电常数。
有趣的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一:光的折射
下雨天天空中出现彩虹;
物理现象二:磁力现象
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
物理现象三:能量的转化
细线悬挂的小球在空中摆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物理现象四:液体凝固
冬天早晨窗子上出现冰花;
物理现象五:扩散现象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个装满清水的杯子,很快一杯水都红了;
物理现象六:光的反射
镜子中出现自己;
物理现象七:沸腾现象
烧开的水水面不停地翻滚;
物理现象八:做家具
形状改变,其本质并没有变化。木匠把木头做成桌子、椅子等家具。
压电效应是Pierre Curic和Jacques Curic兄弟于1880年发现的。在某些特定方向上对某些电介质晶体(α-石英晶体)施加机械应力(拉或压)时,晶体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将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极化,从而使晶体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其电荷密度与外力成正比,这种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使电介质晶体产生极化并形成晶体表面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或正压电效应)。Curie兄弟发现压电效应以后的第二年(即1881年),Lippmann依据热力学方法,预先推知应有逆压电效应存在。几个月后,Curie兄弟便用实验方法验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