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 发布机构 | 国务院 |
---|---|---|---|
发布日期 | 2018年10月10日 | 实施日期 | 2019年1月1日 |
发布文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4号 |
《条例》的公布施行,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强行政区划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了管理原则
《条例》规定,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更时,应当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规范管理程序
《条例》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管辖范围的确定和变更等事项,由批准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审批。市、市辖区的设立标准,报国务院批准;镇、街道的设立标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准设立标准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
细化了管理制度
《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审批机关批准行政区划变更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变更;情况复杂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行政区划变更后,应当依法依规更新行政区划图、公布行政区划代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告。《条例》还建立健全了行政区划变更信息报送、行政区划档案保管等配套制度。
强化了管理责任
《条例》对未及时完成行政区划变更、备案、信息报送,以及擅自变更行政区划、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弄虚作假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出台《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有何意义?
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区划管理工作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来越重,原有的规定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条例的出台对于行政区划管理深入贯彻落实改革任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问:行政区划与百姓生活有何关系?
答:行政区划离人们既不遥远,更说不上神秘。人们在成长、求学、工作过程中都要填许多表格,表格中每个人需要填写的籍贯,就是行政区划。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经常都要在外出办事时提供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就是行政区划的代码,就能知道人们来自哪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问:行政区划管理将在撤县改市中采取哪些措施?
答:为了积极、稳妥、扎实地做好撤县改市工作,民政部门将采取三个措施。一是明确要求、严格规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更新设立县级市的条件,明确申报审核程序,确保撤县改市的地方真正符合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二是专家论证、效果评估。把专家论证意见作为审核撤县改市的一个重要依据,并建立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工作机制,把调整后的实际效果作为后续审核撤县改市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三是区域协调、统筹推进。除对每个申报地方进行详细审核之外,还将从总体上把握撤县改市的区域布局,把握好撤县设市的幅度、力度和速度。此外,还将把社会公众意见作为审核撤县改市的重要考量。
问:下一步将着重开展哪些工作?
答:一是在行政区划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条例明确要求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二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区划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民政部门将按照条例的要求,把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放在行政区划工作的首位,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进一步提升行政区划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三是切实抓好条例贯彻落实。一方面,抓好条例配套制度建设,全面梳理现行政策制度和做法,加强行政区划管理政策制度立改废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要学好、用好、落实好条例,全面提升行政区划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4号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已经2017年11月22日国务院第19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8年10月10日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区划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更时,应当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第三条 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以及变更隶属关系或者行政区域界线时,应当考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变更人民政府驻地时,应当优化资源配置、便于提供公共服务;变更行政区划名称时,应当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第四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具体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行政区划相关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划的具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划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区划管理工作的领导,将行政区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第七条 下列行政区划的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简称、排列顺序的变更;
(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
(四)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湖泊、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者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第八条 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
第九条 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依照法律、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撤销、更名、驻地迁移、管辖范围的确定和变更,由批准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市、市辖区的设立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
镇、街道的设立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拟订,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准设立标准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
第十二条 依照本条例报送国务院备案的事项,径送国务院民政部门。
第十三条 申请变更行政区划向上级人民政府提交的材料应当包括:
(一)申请书;
(二)与行政区划变更有关的历史、地理、民族、经济、人口、资源环境、行政区域面积和隶属关系的基本情况;
(三)风险评估报告;
(四)专家论证报告;
(五)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的情况;
(六)变更前的行政区划图和变更方案示意图;
(七)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承办行政区划变更的工作时,应当根据情况分别征求有关机构编制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外事、发展改革、民族、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承办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变更的工作时,应当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
第十五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审批机关批准行政区划变更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变更;情况复杂,12个月内不能完成变更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完成变更时,同时向审批机关报告。
第十六条 行政区划变更后,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并更新行政区划图。
第十七条 行政区划变更后,需要变更行政区划代码的,由民政部门于1个月内确定、公布其行政区划代码。
第十八条 行政区划变更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区划管理的信息系统。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行政区划变更的信息。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区划档案的管理。
行政区划管理中形成的请示、报告、图表、批准文件以及与行政区划管理工作有关的材料,应当依法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及时完成行政区划变更、备案、信息报送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完成。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变更行政区划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1985年1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同时废止。
截至2005年,沁阳市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覃怀街道、怀庆街道、太行街道、沁园街道、崇义镇、西向镇、西万镇、柏香镇、山王庄镇、紫陵镇、常平乡、王召乡、王曲乡。市人民政府驻县东街。 乡镇(街道...
截至2014年,永汉镇下辖城东社区和城西社区2个街道社区,大埔村、鹤湖村、低冚村、牛冚村、洋陂村、见田村、官田村、梅州村、油田村、马星村、黄河村、锦城村、上埔村、合口村、振东村、前锋村、莲塘村、新陂村...
2011年7月15日,根据铜陵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要求,狮子山区撤销了狮子山、凤凰山、新庙和翠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铜光、先锋、铜霞等十个社区居委会,新设铜霞、狮子山、凤凰山、立新、翠湖五个社区。 ...
乌海 市行 政区 划表 2010-03-25 2002 年乌海市行政区划一览表 海 勃 湾 区 街 道办 事 处 新 华 街、 新 华 西街 、 凤 凰岭 街 、海 北 街 、卡 卡 布 其 、 千 里 山 镇 政府 下 海 勃湾 镇 乡 政府 新 地 乡、 五 一 乡 乌 达 区 街 道办 事 处 苏 海 图、 振 华 、教 子 沟 、梁 家 沟、 五 虎 山、 巴 音 赛 、 三 道 坎 镇 政府 桥 西 镇 乡 政府 乌 兰 乡 海 南 区 街 道办 事 处 拉 僧 仲、 西 卓 子山 镇 政府 老 石 旦、 拉 僧 庙、 公 乌 素 乡 政府 巴 音 陶亥 乡 、 东风 乡 2002 年 -2009 年乌海市行政区划一览表 海 勃 湾 区 街 道办 事 处 滨 河 、新 华 街 、新 华 西 街、 凤 凰岭 街 、 海北 街 、 卡 布 其 镇 政府 千 里 山镇 乌 达 区 街
昆明市行政区划 昆明市下辖 7个市辖区、 1个县级市、 3个县、 3个自治县。昆明市人民政府驻呈贡区 锦绣大街 1号。行政代码: 530100,GDP:4300.43 亿元人民币( 2016年) 区县名 称 政府驻地 邮政编 码 面积 (km2) 人口 下辖乡镇、街 道 五华区 华山街道华山西路 1号 650000 398 855521 10个街道 盘龙区 龙泉街道北京路 2198号 650000 340 809881 12个街道 官渡区 官渡街道云秀路 2898号 650200 552 853371 10个街道 西山区 西苑街道秀苑路 188号 650100 791 753813 10个街道 呈贡区 吴家营街道谊康北路 237号 650500 461 310843 10个街道 晋宁区 昆阳街道郑和路 365号 650600 1391 283784 1个街道,4个 镇,2个乡 东川区 铜都
第一条 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条例所称行政区划的变更,包括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的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和行政区划名称的变更。
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区划整建制由其原上级行政区划划归另一个上级行政区划管辖。在不改变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将行政区划整建制委托另一行政区划代管或者变更代管关系,参照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的变更办理。
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是指将一个行政区划的部分行政区域划归另一行政区划管辖。
人民政府(派出机关)驻地的迁移,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驻地跨下一级行政区划(派出机关管辖范围)的变更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驻地跨村(居)民委员会管辖范围的变更。
行政区划名称的变更,是指改变行政区划专名。
第三条 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由拟设立行政区划或者拟撤销行政区划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制订变更方案。在撤销的同时设立新的行政区划且行政区域不变的,可以由拟撤销行政区划的地方人民政府制订变更方案。涉及设立行政区划的,应当在变更方案中明确拟设立行政区划的名称、建制类型、隶属关系(含代管关系)、行政区域界线和人民政府驻地。涉及撤销行政区划的,应当在变更方案中明确行政区划撤销后其所辖行政区域的归属。
变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和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先行协商并共同制订变更方案;如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可以由单方、多方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制订变更方案。
变更人民政府驻地和变更行政区划名称,由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制订变更方案。
第四条 市、市辖区设立标准的内容应当包括:人口规模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
拟订镇、街道设立标准,应当充分考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体系和乡镇布局、人口规模和资源环境等情况。
组织拟订市、市辖区设立标准和镇、街道设立标准的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标准。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或者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迁移时,应当将以下备案材料一式五份径送国务院民政部门:
(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具的备案报告;
(二)行政区划变更批复文件;
(三)申请变更行政区划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提交的行政区划变更申请材料。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镇、街道设立标准时,应当将以下材料一式五份径送国务院民政部门:
(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具的备案报告;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发标准的文件、标准文本和说明。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行政区划变更事项和镇、街道设立标准材料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由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导补正;材料齐备合规的即为备案。
报送备案的行政区划变更事项和镇、街道设立标准不符合条例规定的,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建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纠正;或者由国务院民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报国务院决定。
第八条 申请变更行政区划向上级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
(一)行政区划变更理由;
(二)行政区划变更方案;
(三)与行政区划变更有关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人口、行政区域面积和隶属关系的简要情况;
(四)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的综合研判情况。
第九条 条例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风险评估报告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区划变更的合法性、可行性、风险性和可控性;
(二)行政区划变更对当地及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行政管理、国防安全、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生活就业、社会保障、基层治理、公共安全、资源环境保护、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机构调整和干部职工安置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三)行政区划变更的主要风险源、风险点的排查情况及结果;
(四)拟采取的消除风险和应对风险的举措;
(五)风险评估结论;
(六)其他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内容。
第十条 开展风险评估,可以通过舆情跟踪、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行政区划变更实施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
开展风险评估,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 条例第十三条第(四)项规定的专家论证报告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区划变更的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
(二)行政区划变更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行政区划变更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对行政区划变更方案及组织实施的意见建议;
(五)其他与专家论证相关的内容。
第十二条 组织专家论证,可以采取论证会、书面咨询、委托咨询论证等方式。选择专家、专业机构参与论证,应当坚持专业性、代表性和中立性,注重选择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专业机构,不得选择与行政区划变更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专家、专业机构参与专家论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建立行政区划咨询论证专家库。
第十三条 条例第十三条第(五)项规定的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当包括:
(一)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的过程和范围;
(二)社会公众等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三)对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
(四)其他与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相关的内容。
第十四条 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
申请变更行政区划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研究论证,充分采纳合理意见,完善行政区划变更方案及配套措施。
第十五条 提交条例第十三条第(六)项规定的变更前的行政区划图和变更方案示意图,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图件应为A3图幅彩色示意图;
(二)图件能够全面、真实、准确反映行政区划变更涉及的各主要因素,底图中应包括行政区划名称、人民政府驻地、行政区域界线、水系、公路、铁路等要素;
(三)行政区划轮廓线用加粗的红线表示,下级行政区划用对比明显的色块区别表示,下级行政区划间的界线用加粗的红色虚线表示,各级人民政府驻地根据级别高低采用不同大小的红色实五角星表示。
第十六条 申请变更行政区划应当拟订组织实施总体方案,与申请书一并上报审核。
组织实施总体方案一般应当包括行政区划变更的组织领导体系及责任分工,行政区划变更的实施步骤,行政区划变更的保障措施等内容。行政区划设立、撤销和变更隶属关系的,总体方案一般还应当包括行政区划变更后发展定位、目标、方向,相关地方党政群机构设置调整,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划转,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上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区划变更事项组织实施的监督指导。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审核下级人民政府上报的行政区划变更方案时,应当根据情况自行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实地调查。
开展实地调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随机访或者暗访等形式进行。
第十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上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变更批复文件后及时向社会公告审批机关批准行政区划变更的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行政区划变更引起行政区域界线变化的,毗邻各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审批机关批准的行政区划变更方案,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在行政区划变更完成时限内完成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工作。
第二十条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完成变更情况报告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区划变更批复内容落实情况;
(二)人民群众反应和舆论反响情况;
(三)行政区划变更的影响和初步效果;
(四)风险控制和处置情况;
(五)行政区划变更后需要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还应当报告完成界线勘定情况;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行政区划变更完成情况报告上报审批机关后3个月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更新后的行政区划图标准样图报批准行政区划变更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由组织更新行政区划图的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地图管理有关规定送审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组织制定各级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行政区划变更信息向社会公告之日起1个月内,国务院民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确定、公布变更后的行政区划代码。
第二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将本级及下一级人民政府1年内批准的行政区划变更事项(含派出机关变更事项)相关信息集中报送国务院民政部门。
上报的行政区划变更信息应当包括行政区划变更事项列表及相关行政区划变更批复文件。
第二十四条 上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存在违反条例规定情形的,应当建议其及时纠正,或者提出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旗、特区、林区的行政区划管理参照县执行,自治旗的行政区划管理参照自治县执行,盟的行政区划管理参照地区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100433B
2019年7月3日,《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列入民政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制定)。(力争年内完成,责任单位:区划地名司、政策法规司)
2019年11月17日,为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起草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65号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9年12月3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01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