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栀子形态特征
灌木,高0.5-3米;小枝纤弱。叶薄革质,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0.4-2.3厘米,顶端渐尖而尖端常钝,基部渐狭,常下延,两面无毛;侧脉纤细,9-13对,在下面略明显;叶柄长1-5毫米;托叶膜质,长7-10毫米,脱落。花单生于叶腋或小枝顶部,芳香,盛开时直径达4-5厘米,具长约5毫米的花梗;萼管倒圆锥形,长约1厘米,萼檐管形,顶部5-8裂,裂片狭披针形,长1-2厘米,结果时增长;花冠白色,高脚碟状,冠管长3.5-6.5厘米,宽3-4毫米,顶部5至8裂,裂片盛开时外反,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顶端钝;花丝短,花药线形,伸出,长约1.5厘米;花柱长3.5-4厘米,柱头棒形,顶部膨大,长约1.2厘米,伸出。果长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1-1.3厘米,有纵棱或有时棱不明显,成熟时黄色或橙红色,顶部有增大的宿存萼裂片。花期4-8月,果期5月至翌年1月。
狭叶栀子分布范围
产于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生于海拔90-800米处的山谷、溪边林中、灌丛或旷野河边,常见于岩石上。国外分布于越南。模式标本采自海南琼海县。
狭叶栀子主要价值
果实和根供药用,有凉血、泻火、清热解毒的效用。植株外形多姿,花美丽,可作盆景栽植。
二年生肉质草本。钝叶瓦松属于轴根型植物,茎生叶互生,花序紧密,苞片匙状卵形,花常无梗;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或带绿色,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雄蕊较花瓣长,花药黄色;卵状长圆形。花期7月,果期8-9月。
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份亦是心形。在十万株三叶草中,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机率大约是十万之一。四叶草的边缘应该有锯齿,接近中心叶片是..........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稍粗,横卧或斜生,略带白色,有多数细根。地上茎通常不分枝,高25-30厘米,细弱,直立,无毛,下部无叶。基生叶1-2枚或缺,具长柄;茎生叶下部者具短柄,上部者几无柄或无柄;叶片卵...
뇪ힼ 컄낸 튶ퟓ탎첬쳘헷뗷닩놨룦 쯞짡ꎺ 5-1533 ꎨ믆틐쇡ꆢ헅럯솬ꆢ헅쏎뇳ꆢ쇵쫧틇ꎩ 1 짶ﺧ 튶탎ꎺ 쿟ힴ엻헫탎믲쿁엻헫탎 튶풵ꎺ폐쫨잳뗄뛛뻢돝 튶믹ꎺ 믹늿탄퓠탎ꎬ 춨뎣늻뛔 돆ꎬ쿂닠캪풲킨탎믲풲탎 튶볢ꎺ뛛풲믲폐쪱캪벱볢춷 튶탲ꎺ듘짺 뢴튶ꎺ튻믘폰ힴꎬ폰ힴ뛠쫽 뫬뮨馋쒾 튶탎ꎺ싑풲탎믲췖풲탎 튶풵ꎺ좫풵 튶믹ꎺ뛛풲뛸욫킱 튶볢ꎺ죱볢 PS ꎺ 짏쏦싔폐듖쎫믲춺뺻ꎬ 룉뫳낵싌즫ꎬ 컞맢퓳ꎬ 쿂쏦놻 탇쎫ꎬ짔듸믒냗즫 2 릹쫷ꎺ 튶탎ꎺ싑풲훁삫싑탎 튶풵ꎺ폐듖돝 튶믹ꎺ풲탎믲뷼탄탎 튶볢ꎺ붥볢 튶탲ꎺ떥튶뮥짺ꎬ폐쪱뷼뛔짺 튶쇑ꎺ 3-5 짮쇑 룟즽暈ꎺ 튶탎ꎺ 싑탎믲맣싑탎ꎬ 짙쫽싑ힴ 엻헫탎 튶풵ꎺ좫풵 튶믹ꎺ 풲탎믲뛛ꎬ 짙쫽싔캪뇢킱 튶볢ꎺ뛛벱볢믲짔뛛 튶탲ꎺ떥튶뮥짺 3 뛔튶暈ꎺ 튶탎ꎺ싑ힴ뎤췖풲탎믲떹 싑ힴ뻘풲탎 튶풵ꎺ좫풵믲폐뛛돝 튶믹ꎺ풲탎믲뷼킨탎 튶볢ꎺ벱볢믲뛌볢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茜草科,原产于我国长江以南,枝、叶丛生。叶椭圆形,5-7月开花。主要品种:①大叶栀子;②狭叶栀子;③卵叶栀子。
又名含笑梅,香蕉花。木兰科。花卉古籍《群芳谱》里,有如下记载:“含笑花产广东,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然,而随即凋落,故得是名……”。含笑花白色带紫红边,具有香蕉气味,故又称“香蕉花”。主要品种:①大叶含笑;②小叶含笑;③金叶含笑。
俗称满天星。茜草科,多分布于江苏、南京、宜兴等地。叶卵形,稍带革质,6月间开小白花,多数相聚,遥望如雪。主要品种:①厚叶六月雪;②金边六月雪。
又名红天竹,小檗科南天竹属。叶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狭长,卵形。叶夏、春绿色,冬秋红色。古诗描叙:“春日花白秋里红,串串红果挂叶丛。绿里间红色更艳,严冬室里春意浓”。主要品种:①玉果南天竹;②五彩南天竹。
卫矛科,卫矛属,原产我国中、北部。4-5月开花,叶色浓绿并有光泽。元人华幼武诗云:“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千重……”。主要品种:①金心黄杨;②金边黄杨。
黄杨科,黄杨属。主要品种:①雀色黄杨;②豆瓣黄杨;③瓜子黄杨。
又名山矾。海桐科。常绿大灌木,叶倒卵形。边缘略向背面反卷。夏季开白花,有香气。该树种能抗有害气体,保护生态环境。
十大功劳
又名猫儿头。小檗科,原产亚洲东南部。叶互生,羽状复叶。花黄色,细小,多数花相聚而生,夏初开放。
又名珊瑚树。忍冬科荚属。原产于亚热带国家,现在我地生长良好,一年四季翠绿。
木犀科,女贞属,原产日本,近几年引种我地,叶面黄色,属干园林彩叶植物。
蔷薇科。李属。原产于我国西南部,春季开红花,叶一年四季发红,观叶价值较高。主要品种:①单面红;②双面红。
小檗科,小檗属。原产日本,叶鳞状卵形或倒卵形,有叶刺。4-5月开放。主要有①红叶小檗;②绿叶小檗。
又名火刺、火把果。蔷薇科。原产我国西北部。幼枝密生黄褐色软毛,枝上有尖锐的棘刺。果实成熟时圆球形,鲜橙红色,集生如火,非常好看。
又名石眼树。蔷薇科,石楠属。原产我国秦岭一带。叶片革质,长椭圆形,一年四季翠绿。古诗曾云:“石楠红叶透帘春,忆得汝成下锦茵。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①光边石楠;②毛边石楠。
“灌木王国”中最小的一员,也叫林奈草和林奈花,又名北极花,属于忍冬科,是四季常青的匍匐性灌木,木质茎与枝仅仅高约5厘米到10厘米,细如铁丝,整个林奈木矮小似苔藓。叶子四枚,花成对生于枝顶,白色或粉红色,放出芬芳。果实近似球形,很小很小,长约3毫米。
红树科Rhizophoraceae,乔木或灌木,高2—4m。有支柱根。聚伞花序,花2,着生于小枝上已落叶的叶腋位置,总花梗短于叶柄,小花梗无,小苞片合生成杯状。果实倒卵形。种子在母体发芽,胚轴柱形,咯弯曲,绿紫色,长20—40cm。分布于海南,生于海边含盐滩涂。东南亚、澳大利亚热带海岸也有分布。
攀援小灌木,枝条圆柱形,紫褐色;小枝细弱,无毛;散生钩状皮刺和稀疏腺毛。小叶3,稀5,连叶柄长4—11厘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6厘米,宽0.8--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紧贴细锐锯齿,上面中脉下陷,下面苍白色,中脉突起,两面无毛;叶柄无毛,有散生皮刺和稀疏腺毛;托叶狭,极大部分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离生部分披针形,边缘有带腺锯齿。花单生或成伞房花序,稀有伞房圆锥花序;花直径2—2.5厘米,花梗长1—3.5厘米,无毛,有稀疏的腺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外面无毛,内面有短柔毛,边缘有稀疏腺毛,花后反折;花瓣粉红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结合成束,伸出,有柔毛,比雄蕊稍长。果实卵球形,直径约7毫米,紫褐色,无毛。 花期3—5月,果期6—8月。产福建。多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河边等处。海拔400—1000米。
又名老虎簕,狮子簕,麒麟花,大戟科(Euphorbiaceae)一般特性:直立或稍攀援状灌木。茎:厚,长可达1米,刺硬而锥尖,长1-2.5厘米,5行排列于茎的纵棱上。叶:通常生于嫩枝上,倒卵形或矩圆形匙形,长2.5-5厘米,先端浑圆而具小凸尖,基部狭楔尖。花:大戟花序2-4个,排成具长柄,二歧状的聚繖花序;总苞片鲜红色,阔卵形或肾形,长约8毫米,径10-12毫米,花期:秋冬间。生态分布:原产马达加斯加岛。
茄科,水果兼观赏型草本植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多年小灌木.在我国和日本则作为一年生栽培。果为多汁浆果,果肉为淡黄色,呈椭圆形、卵圆形、心形、陀螺形,成熟的果实呈奶油色或米黄色。出现紫红色条斑。
蔷薇科,月季又称“月月红”,自然花期5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
豆科紫荆属,落叶灌木。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可入药。
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小果栀子简介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狭叶栀子的果实及根。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千。秋后采果,晒干。
【原形态】花单生于小枝顶端,白色,芳香,盛开时直径达4-5cm;具短梗;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cm,顶部5-7裂,裂片狭披针形,与萼筒等长或更长;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长4-6cm,先端5至多裂,盛开时裂片外反,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cm;花丝短,花药伸出,线形,长约1.5cm,基部外弯;柱头棒状,顶部膨大。果实椭圆形,长1-2.5cm,直径1-1.3cm,有微棱,棱的上下两端有狭翅,具宿存而增大的花萼。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涧旁或河的两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黄疸;感冒发热;吐血;衄血;尿血;肾炎水肿;疖肿痈疽;烧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