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基本信息

书    名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作    者 周婷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4月7日
定    价 48 元 ISBN 9787302393818

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等各种不适于人类生存的环 境现象涌现,警示着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正在受到挑战。“适者生 存”这一为全人类所信奉的真理,已经成为危机信号,对 “适应性” 的关注迫在眉睫。

湘西地处“中国之中”,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四十余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以土家族最多。天然屏障的地理隔离,孕育和维持了其特殊鲜明的民族文化,建筑演变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特点。正如达尔文以特殊且更清晰的家养物种变异作为生物进化研究起点,本书视集体无意识环境下建筑的适应演变为自然选择过程,探讨湘西土家族建筑从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中,建筑在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共同选择作用下的适应性机制;并基于此机制之规律,尝试提炼建筑的演变模式和趋势,进一步提出以人工选择介入自然选择的调适路径,从而引导适应的方向和效果,以维护和谐人居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及第一、二章)为背景理论的阐述。包括研究工作的准备、适应性相关理论的论述及机制要素的划定,并根据湘西土家族地区的背景沿革将其建筑演变分为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和变迁时期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为机制要素的分析。以实地调研资料 为基础,首先分别介绍各时期湘西土家族村寨、民居与宗教建筑的适应性演变(第三、四章),然后分别从自然、社会文化、经济技术三部分要素,论述建筑演变过程中环境的选择作用(第五至七章)。得出形成时期建筑的适应性凸显为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成熟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决定建筑文化性的适应方向,而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现象是由于极端复杂的经济技术环境选择作用凸显的结果。

第三部分(第八章)为机制框架的总结。通过对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历程的梳理,阐述建筑的适应性是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技术环境共同选择的结果,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往往凸显为一种或几种环境要素的主导作用;建筑的适应性推动了建筑的螺旋式演变。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MINASA5家族伺服驱动器 MADHT1505E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松下

13% 长沙人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西野牡丹 高度2.0-2.5m,冠幅2.0-2.5m,容器苗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机制 品种:机制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国瀚

t 13% 潍坊国瀚建材有限公司
机制 品种:机制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苗强

t 13% 曹县苗强建材销售有限公司
机制 品种:机制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润铂

t 13% 山东润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机制 品种:机制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大秦凯强

t 13% 陕西大秦凯强实业有限公司
机制 品种:机制砂;粒径范围(mm):0-5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辽阳冀东恒盾矿业有限公司
机制 品种:机制砂;说明:中粗砂(洗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恒图

t 13% 湖南恒图建筑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多乐士ICI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L 清远市英德市2008年4季度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8年2月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7年2季度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7年4月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7年1季度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6年2季度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5年1季度信息价
风化程度较低片石 粒径大于1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揭阳市揭西县2014年2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适应性多稳态阀 Ф310|1个 2 查看价格 广州市泛美实业有限公司    2014-06-10
古气候演变 1、定制实物模型:地球演变过程中化石模型;2、定制展示台体:定制碳钢钣金喷漆台体,120×70×80厘米;3、内嵌32寸显示器,台面设置启动和控制按钮,4、主机:I5处理器,4G内存,256G|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迪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021-10-25
太阳系家族 Ф2000×750|1项 3 查看价格 安徽盛鸿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9-21
IP家族雕塑 详见图纸|1套 3 查看价格 成都金晶工艺品有限公司 重庆  重庆市 2021-09-15
机制 机制沙|6000m³ 4 查看价格 四川君强商贸有限公司 全国   2020-08-20
机制 机制砂|1m³ 1 查看价格 广东  惠州市 2013-08-23
建筑 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底部放置有数块砖块,参观者可以拿砖块填补到建筑上,模拟砌墙,可以做出自己设计墙.以及有运输砖块装置,可以在地面以及高台之间运输.|1项 1 查看价格 鸿瑞工美(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全国   2022-10-24
建筑 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底部放置有数块砖块,参观者可以拿砖块填补到建筑上,模拟砌墙,可以做出自己设计墙.以及有运输砖块装置,可以在地面以及高台之间运输.|1项 1 查看价格 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9-14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思路/ 6

三、研究对象/ 8

第一章 适应性的理论与思想/ 13

一、适应性的阐释 / 14

1. 适应的基本释义/ 14

2. 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 15

3. 斯图尔德的“文化适应”/ 16

4. 麦克哈格的“适应标准”/ 19

5.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适应观/ 20

6. 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适应性基础/ 23

7. 可持续发展观中的适应性要求/ 24

二、建筑的适应性/ 26

1. 基本含义/ 26

2. 集群性/ 27

3. 普遍性与相对性/ 27

4. 时态性与时段性/ 28

5. 互动性与共生性/ 29

6. 中性与多维性/ 30

7. 自组织性与可调控性/ 30

三、建筑适应性机制的基本要素/ 33

1. 建筑与自然环境/ 33

2. 建筑与社会文化环境/ 36

3. 建筑与经济技术环境/ 37

4.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39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地区的适应性背景/ 41

一、自然地理概况/ 41

1. 地理气候/ 41

2. 自然资源/ 44

二、土家族的基本情况/ 45

1. 土家族概况/ 45

2. 土家族族源/ 45

3. 土家族的形成时间/ 47

三、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及研究阶段划分/ 48

1. 溪州之役以前——形成时期/ 48

2. 溪州之役至鸦片战争——成熟时期 / 51

3. 鸦片战争之后——变迁时期/ 53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村寨的适应性演变/ 55

一、形成时期/ 56

二、成熟时期/ 58

1. 村寨选点/ 58

2. 山环水绕:老司城/ 60

3. 山冈之巅:双凤/ 66

4. 枕山面水:劳庄/ 69

5. 两山之间:龙西湖/ 70

6. 太极之势:小干溪/ 72

7. 开门见山:那丘/ 73

8. 适应性特征/ 75

三、变迁时期/ 77

1. 形态异质/ 77

2. 交通升级/ 78

3. 结构离散/ 78

4. 规模矛盾/ 79

四、小结/ 79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与宗教建筑的适应性

演变/ 81

一、形成时期/ 82

1. 穴居/ 82

2. 巢居/ 83

3. 半地穴和早期地面建筑/ 84

4. 早期干栏建筑/ 86

5. 适应性特征/ 87

二、成熟时期/ 88

1. 从叉木架屋到木构瓦房/ 88

2. 传统民居的平面功能/ 89

3. 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 108

4. 传统民居的材料构造/ 108

5. 典型的宗教建筑/ 109

6. 适应性特征/ 110

三、变迁时期/ 111

1. 传统民居的变迁/ 111

2. 新民居的出现/ 122

3. 宗教建筑的极端异化/ 122

四、小结/ 123

第五章 适应性机制之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 125

一、形成时期:凸显制约/ 126

1. 聚落:选址的绝对依赖/ 126

2. 住所:基本需求的物化/ 127

二、成熟时期:均衡理应/ 128

1. 村寨之 “理”/ 128

2. 民居之 “应”/ 130

三、变迁时期:自主分化/ 132

1. 自然环境的生态异化/ 132

2. 村寨的自主生长/ 135

3. 民居的游离分化/ 136

四、小结/ 138

第六章 适应性机制之社会文化环境的选择

作用/ 139

一、形成时期:蒙昧野蛮/ 140

1. 朴素的氏族部落文化:原始的住居/ 140

2. 征战频繁,社会动荡:部落聚居的维持/ 142

二、成熟时期:有机凸显/ 143

1. 民族共同文化和心理的形成/ 143

2. 文化涵化/ 147

三、变迁时期:徘徊之间/ 153

1. 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 154

2. 民族主体意识的徘徊/ 162

四、小结/ 167

第七章 适应性机制之经济技术环境的

选择作用/ 169

一、形成时期:原始萌芽 / 170

1. 从渔猎采集到原始农耕:定居的可能/ 170

2. 从陶器烧制到铁器锻打:材料的换代/ 172

二、成熟时期:稳定发展/ 173

1. 封建地主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174

2. 先进技术的传播/ 177

三、变迁时期:复杂凸显/ 181

1. 经济体制的转型/ 181

2. 技术结构的杂糅/ 191

四、小结/ 199

第八章 结论/ 201

一、湘西土家族建筑适应性演变的特点/ 202

二、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202

1. 共同进化与螺旋式演变/ 202

2. 选择限度与短板效应/ 205

3.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206

4. 建筑适应性机制的框架/ 207

三、结语/ 208

附录/ 211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222100433B

本书引借达尔文的生物适应性理论,旨于从建筑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认知建筑的适应性,主张以“人本位”让位于“环境本位”,在本质上认识到环境的“源”,方能归其于“本”。

从地区性与民族性兼具的湘西土家族建筑切入,通过对其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的长时段考察,本书得出形成时期建筑的适应性凸显为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成熟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决定建筑文化性的适应方向,而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是由于极端复杂的经济技术环境选择作用凸显的结果。建筑的演变呈螺旋式的发展趋势。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常见问题

  • 土家族的吊脚楼的材料?土家族的一般居住地?和土家族的图片

    均为土木结构,白墙、红色木雕加黑瓦。居住地湖北的有三个土家族自治县(州),具体是:长阳,五峰,恩施。在这些地方的平原地区,汉化比较严重,只有高山地区的还比较多地保留了土家族习俗。湖南的酉阳、秀山、石柱...

  • 土家族的吊脚楼的材料?土家族的一般居住地?和土家族的图片

    均为土木结构,白墙、红色木雕加黑瓦。居住地湖北的有三个土家族自治县(州),具体是:长阳,五峰,恩施。在这些地方的平原地区,汉化比较严重,只有高山地区的还比较多地保留了土家族习俗。湖南的酉阳、秀山、石柱...

  • 土家族是什么楼

    吊脚木楼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 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文献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构件装饰内涵研究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构件装饰内涵研究

格式:pdf

大小:303KB

页数: 1页

评分: 4.4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适应湘西地区独特山地地貌的特殊民居形式,是我国传统乡土建筑的瑰宝。本文从"人神共居"的图腾崇拜、"依山就水"的和谐统一、"寓意吉祥"的生活向往三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构件装饰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鉴赏能力,为保护与开发利用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提供理论基础。

立即下载
恩施土家族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思考与启示 恩施土家族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思考与启示

格式:pdf

大小:303KB

页数: 1页

评分: 4.3

土家族在长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其建筑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因其建筑根治环境,结合他们自身的文化信仰等,建筑风格朴素且工艺精湛,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极大借鉴意义。文章以恩施土家族建筑为研究对象,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对现代建筑的思考与启示。恩施土家族建筑特色概述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的土家族人数占总人口的

立即下载

从地区性与民族性兼具的湘西土家族建筑切入,通过对其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的长时段考察,本书得出形成时期建筑的适应性凸显为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成熟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决定建筑文化性的适应方向,而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是由于极端复杂的经济技术环境选择作用凸显的结果。建筑的演变呈螺旋式的发展趋势。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思路/ 6

三、研究对象/ 8

第一章 适应性的理论与思想/ 13

一、适应性的阐释 / 14

1. 适应的基本释义/ 14

2. 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 15

3. 斯图尔德的“文化适应”/ 16

4. 麦克哈格的“适应标准”/ 19

5.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适应观/ 20

6. 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适应性基础/ 23

7. 可持续发展观中的适应性要求/ 24

二、建筑的适应性/ 26

1. 基本含义/ 26

2. 集群性/ 27

3. 普遍性与相对性/ 27

4. 时态性与时段性/ 28

5. 互动性与共生性/ 29

6. 中性与多维性/ 30

7. 自组织性与可调控性/ 30

三、建筑适应性机制的基本要素/ 33

1. 建筑与自然环境/ 33

2. 建筑与社会文化环境/ 36

3. 建筑与经济技术环境/ 37

4.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39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地区的适应性背景/ 41

一、自然地理概况/ 41

1. 地理气候/ 41

2. 自然资源/ 44

二、土家族的基本情况/ 45

1. 土家族概况/ 45

2. 土家族族源/ 45

3. 土家族的形成时间/ 47

三、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及研究阶段划分/ 48

1. 溪州之役以前——形成时期/ 48

2. 溪州之役至鸦片战争——成熟时期 / 51

3. 鸦片战争之后——变迁时期/ 53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村寨的适应性演变/ 55

一、形成时期/ 56

二、成熟时期/ 58

1. 村寨选点/ 58

2. 山环水绕:老司城/ 60

3. 山冈之巅:双凤/ 66

4. 枕山面水:劳庄/ 69

5. 两山之间:龙西湖/ 70

6. 太极之势:小干溪/ 72

7. 开门见山:那丘/ 73

8. 适应性特征/ 75

三、变迁时期/ 77

1. 形态异质/ 77

2. 交通升级/ 78

3. 结构离散/ 78

4. 规模矛盾/ 79

四、小结/ 79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与宗教建筑的适应性

演变/ 81

一、形成时期/ 82

1. 穴居/ 82

2. 巢居/ 83

3. 半地穴和早期地面建筑/ 84

4. 早期干栏建筑/ 86

5. 适应性特征/ 87

二、成熟时期/ 88

1. 从叉木架屋到木构瓦房/ 88

2. 传统民居的平面功能/ 89

3. 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 108

4. 传统民居的材料构造/ 108

5. 典型的宗教建筑/ 109

6. 适应性特征/ 110

三、变迁时期/ 111

1. 传统民居的变迁/ 111

2. 新民居的出现/ 122

3. 宗教建筑的极端异化/ 122

四、小结/ 123

第五章 适应性机制之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 125

一、形成时期:凸显制约/ 126

1. 聚落:选址的绝对依赖/ 126

2. 住所:基本需求的物化/ 127

二、成熟时期:均衡理应/ 128

1. 村寨之 “理”/ 128

2. 民居之 “应”/ 130

三、变迁时期:自主分化/ 132

1. 自然环境的生态异化/ 132

2. 村寨的自主生长/ 135

3. 民居的游离分化/ 136

四、小结/ 138

第六章 适应性机制之社会文化环境的选择

作用/ 139

一、形成时期:蒙昧野蛮/ 140

1. 朴素的氏族部落文化:原始的住居/ 140

2. 征战频繁,社会动荡:部落聚居的维持/ 142

二、成熟时期:有机凸显/ 143

1. 民族共同文化和心理的形成/ 143

2. 文化涵化/ 147

三、变迁时期:徘徊之间/ 153

1. 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 154

2. 民族主体意识的徘徊/ 162

四、小结/ 167

第七章 适应性机制之经济技术环境的

选择作用/ 169

一、形成时期:原始萌芽 / 170

1. 从渔猎采集到原始农耕:定居的可能/ 170

2. 从陶器烧制到铁器锻打:材料的换代/ 172

二、成熟时期:稳定发展/ 173

1. 封建地主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174

2. 先进技术的传播/ 177

三、变迁时期:复杂凸显/ 181

1. 经济体制的转型/ 181

2. 技术结构的杂糅/ 191

四、小结/ 199

第八章 结论/ 201

一、湘西土家族建筑适应性演变的特点/ 202

二、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202

1. 共同进化与螺旋式演变/ 202

2. 选择限度与短板效应/ 205

3.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206

4. 建筑适应性机制的框架/ 207

三、结语/ 208

附录/ 211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22 2100433B

中国共产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徽是一个政党的徽标,是一个政党的纲领、宗旨、理念等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

在党的历史上,党徽图案经历了从“镰刀斧头—镰刀锤头—镰刀斧头—镰刀锤头”的数次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镰刀斧头”是党徽的代名词。20世纪30年代初期,部分同志提出“斧头”不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应当与苏共党徽图案一致。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把党旗党徽中的“镰刀斧头”图案调整成为“镰刀锤头”图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变“镰刀斧头”为“镰刀锤头”的决定没有在全党贯彻下去。

延安时期,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虽然作出了这样明确的规定,但是未被写进党章,再加上工人手中的锤头更能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观念受到广大党员的认同,因此党的七大及其前后中央和地方所出现的党旗党徽,基本上为“镰刀锤头”图案。

195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在给华东局关于党旗式样的请示批复中指出:“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30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但是,统一党旗党徽式样的工作,直到1995年才被提上日程。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锤头”的党徽图案被正式确定下来。

——摘自党建论坛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