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新型建筑材料应用 | 作 者 | 田中旗,温如镜 |
---|---|---|---|
ISBN | 9787112105472 | 类 别 | 图书 > 建筑 > 建筑材料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32开 |
本书介绍建筑工程主体施工材料、装饰材料、功能材料和安装材料四大类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应用范围、材料选择、使用要点、选购验收及运输保管注意事项等。对传统材料只作必要的基础知识简介,重点介绍新型材料、特性材料、专用材料、改性材料的应用,对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建筑对建筑材料提出的新要求,也作了一定的叙述。2100433B
作 者:田中旗,温如镜,等 编 丛 书 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点集丛书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2105472 出版时间:2009-05-01 版 次:1 页 数:860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建筑 > 建筑材料
果是整栋盖的话,隔热,比重轻,硬度强;优质的贝壳粉或者硅藻泥涂料代替乳胶漆:用钢结构替代传统水泥钢筋梁、柱的材料;空心砖替代传统的实心砖,保暖
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
现在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建筑结构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一般指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已有成功应用并且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建筑材料。凡具有轻质高强和多功...
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
公务员之家致力于《新型建筑材料》同类优秀杂志信息整理收录。本组稿中心并非杂 志社官方网站!本站仅为客户提供本类同级期刊发表相关渠道和相关信息的中介服务。文 章是否采用以杂志社的官方通知书为准。 同时,本站可以在数千家期刊中,根据客户需要,选择最适合客户的正规期刊发表论 文,帮助你节约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成为我们的客户,体验了发 表全过程并认为非常满意的话,请你记住公务员之家并向你的朋友推荐我们。 新型建筑材料 刊名: 新型建筑材料 New Building Materials 主办: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 16 开 ISSN 1001-702X CN 33-1078/TU 邮发代号 32-57 曾用刊名:建筑工程材料 创刊年: 1974中国期刊方阵来源刊 ASPT 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高等职业教育水利类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是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基本要求和相关专业课程标准,在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改革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写完成的。
《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高等职业教育水利类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共分八大项目,主要介绍水利工程中常用材料的组成、技术性能及其应用,包括基础知识、水泥、水工混凝土、砌筑块材与砂浆、建筑钢材、合成高分子材料、沥青及其防水材料、木材以及常用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等内容。
《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高等职业教育水利类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水利类相关专业以及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相关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亦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建筑材料应用》根据最新的标准和规范编写而成,共13章,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要求、性能、应用以及材料的验收、保管、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内容。《建筑材料应用》以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为主线,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实用性,在内容安排上注意深度和广度之间的适当关系,使学生具有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和试验技能,能在实践中正确选用与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并为有关专业课打下基础。为了便于教与学,每章开始均给出本章要点,每章结尾均配有习题。
《建筑材料应用》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大、职大、函大教材及相关行业培训用书,还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项目基于对目前建筑史、考古学、遗产保护等的理论和应用、前沿和需求、基础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与认识进行选题立项。项目将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前(史前至先秦)为时段、以建筑材料应用为研究对象、以发展史为线索,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国古代早期建筑材料应用的社会适应性和科学性问题,由史而论由早期材料的多样性特别是构材的丰富性转向封建社会形成以土木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历史缘由,通过科学实验探索中国古代早期建筑材料适宜性技术应用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后来的深远影响,以期在学术和应用层面有双重创新和突破。本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完善和充实中国古代建筑史、有助于建立技术和社会生活及文化的一体建筑观、有助于丰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内涵,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专题史的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将有助于进行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以推动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发展的创新性探索。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