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新型分离技术 | 作 者 | 陈欢林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5年7月1日 |
页 数 | 371 页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02568535 |
第1章 绪论
1.1 分离技术及其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
1.1.1 分离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1.1.2 新型分离技术开拓与发展的必要性
1.2 分离过程的分类
1.2.1 机械分离
1.2.2 传质分离
1.2.3 反应分离
1.3 新型分离技术的进展
1.3.1 膜分离技术
1.3.2 基于传统分离方法的新型分离技术
1.3.3 耦合与集成技术
1.4 选择分离技术的一般规则
1.4.1 选择的基本依据
1.4.2 工艺可行性与设备可靠性
1.4.3 过程的经济性
1.4.4 组合工艺排列次序的经验规则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分离过程的基础理论
2.1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1.1 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
2.1.2 偏摩尔量和化学位
2.1.3 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
2.1.4 相律
2.1.5 渗透压与唐南平衡理论
2.1.6 非平衡热力学基本定律
2.2 分离过程的动力学基础
2.2.1 分子传质及其速度与通量
2.2.2 质量传递微分方程
2.2.3 质量传递微分方程特定式
2.3 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
2.3.1 分子间和原子间的作用力
2.3.2 溶解度参数
2.3.3 渗透系数
2.4 分离因子
2.4.1 平衡分离过程的固有分离因子
2.4.2 速率控制过程的固有分离因子
2.4.3 分离因子与过程能耗的定性关系
2.5 分离过程的能耗分析
2.5.1 有效能的基本概念
2.5.2 分离过程的"para" label-module="para">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反渗透、纳滤、超滤与微滤
3.1 反渗透
3.1.1 溶液渗透压
3.1.2 反渗透基本机理及模型
3.1.3 反渗透操作特性参数计算
3.1.4 反渗透工艺流程
3.2 纳滤
3.2.1 纳滤脱盐率
3.2.2 纳滤恒容脱盐
3.3 超滤
3.3.1 超滤的基本原理
3.3.2 超滤传质模型
3.3.3 超滤过程工艺流程
3.4 微滤
3.4.1 微孔过滤模式
3.4.2 滤饼过滤式通量方程
3.4.3 通量衰减模型
3.5 膜组件
3.5.1 膜组件种类
3.5.2 各种膜组件比较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气体渗透、渗透汽化与膜基吸收
4.1 气体分离
4.1.1 气体在膜内的传递机理
4.1.2 影响气体渗透性能的因素
4.1.3 气体分离的计算
4.1.4 级联操作的形式和级数计算
4.1.5 气体膜分离的经济性比较
4.2 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
……
第5章 透析、电渗析与膜电解
第6章 特种精馏技术
第7章 新型萃取分离技术
第8章 吸附、离子交换与色谱分离
第9章 液膜分离及促进传递
第10章 其他分离技术
第11章 耦合与集成技术
附录
本书在介绍分离过程的分类、技术进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章详细介绍了几类新型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与微滤,气体渗透、渗透汽化与膜基吸收,透析、电渗析与膜电解,特种精馏,新型萃取分离技术,吸附、离子交换与色谱分离,液膜分离及促进传递,其他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分子识别与印迹分离),耦合与集成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全面,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化工过程设计和开发人员参考。
硫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盐沉淀,共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等。
色谱有多种,按固定相类型和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凝胶色谱、聚焦色谱等。最常用的是吸附色谱分离技术。吸附色谱法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吸附剂(固定相)时,...
和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较,为什么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降低分离过程能耗
膜分离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薄层物质,利用流体混合物中组分在特定的半透膜中的迁移速度不同,经半透膜的渗透作用,改变混合物的组成,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 我们不难发现膜分离技术在物质浓缩以...
《现代分离技术》课程论文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以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 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特点、发展 历史及其在工业生产、 食品工业、制药行业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 并简述了 膜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 1 膜分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历史 [1] 膜分离现象早在 250 多年以前就被发现 , 但是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是在 20世纪 60年代以后。其大致的发展史为 : 20世纪 30年代微孔过滤; 40年代渗 析;50年代电渗析; 60年代反渗透; 70年代超滤 ; 80 年代气体分离; 90年代 渗透汽化。数十年来 , 膜分离技术发展迅速 , 特别 90年代以后 ,随着膜 (TFC 膜 ) 的研制成功 ,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渗透
厚德诚信、持续创新、互利共赢! 科力迩,尽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共创碧水蓝天! 油水分离技术 对于油水分离处理,常用到的有油水分离机。油水分离机也叫油水分离器,其主要 原理是采用油水的比重不同,运用过滤、沉淀、浮升等方法汇集一体进行油水分离的。 一, 气浮分离 气浮法是依靠水中形成微小气泡, 携带絮粒上浮至液面使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条件 是附在油滴上的气泡可形成油 -气颗粒。由于气泡的出现使水和颗粒之间密度差加大, 且颗粒直径比原油油滴大, 所以用颗粒之间密度代替油密度可使上升速度明显提高。即 当 1 个气泡(或多个气泡)附在 1 个油滴上可增加垂直上升速度,从而可脱除直径比 50μm 小得多的油滴。 二, 重力式分离 由于油、气、水的相对密度不同,组分一定得油水混合物在一定得压力和温度下, 当系统处于平衡时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气、水相。当相对较轻的组分处于层流状态 时,较重组分液滴根据斯
全书共10章,主要论述化学工程中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工程——典型反应器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蒸发、吸收、精馏、萃取、新型分离技术、干燥和化学反应工程学——反应器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吸收、精馏、新型分离技术、化学反应工程学基本原理、均相反应过程、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生化反应工程基础等。本书每章都简明扼要地列出读者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着重阐述知识难点以及指出读者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各章例题的选择尽量贴近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以满足读者学习化学工程基础知识的需要,并分析了每道例题正确的思维过程。为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化工知识,书中选择了大量习题,每道习题均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过程,以方便读者自测。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工程技术的新进展。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理科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流体流动过程、传热、吸收、精馏、萃取、新型分离技术和化学反应工程学——反应器基本原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科及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以及师专同类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材,亦可供从事化学应用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