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主要采用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纤维混凝土衬砌与围岩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建立纤维混凝土作隧道抗震型衬砌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纤维混凝土衬砌-围岩相互作用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纤维混凝土中纤维类型、纤维掺量等对纤维混凝土衬砌的破坏特征、塑性变形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出不同围岩条件下纤维混凝土的匹配参数。.(2)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补充和验证;进一步分析影响纤维混凝土衬砌抗震性能的其他因素,并研究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抗减震机理。.(3)结合高烈度区隧道设计,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形成纤维混凝土隧道抗震型衬砌的设计方法。使所设计出的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既能维护隧道施工期间的稳定,又能抵御地震的破坏,既能承载,又能保持隧道使用空间,满足通风、防水、防灾的要求。
摘要 本项目主要采用振动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纤维混凝土衬砌与围岩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规律,提出纤维混凝土作隧道抗震型衬砌思路。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通过纤维混凝土衬砌-围岩相互作用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纤维混凝土中纤维等对纤维混凝土衬砌的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 基于相似理论,采用 5 m ×5 m 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大小的地震波,研究纤维混凝土衬砌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探讨破坏机理。 试验结果表明:素混凝土衬砌抗拉强度低、脆性大,裂缝基本呈直线型,断口干净整齐,裂缝挤压处有明显掉块痕迹; 纤维混凝土具有限制裂缝发展和结构变形的能力;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纤维通过黏结应力能够使混凝土吸收更多能量,降低幅值,反应滞后,减轻了地震力对结构的破坏;纤维混凝土衬砌裂缝多呈锯齿形,挤压松散的小碎块通过纤维黏结在裂缝口。 (2)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纤维混凝土损伤量化的模型,并基于通用程序研究了纤维混凝土加载速率相关动力损伤弹塑性本构模型。 弹塑性损伤模型按照损伤和塑性之间的不同关系,将损伤和弹性耦合在一起。通过损伤加载函数屈服函数来控制耗散,使用单一的损伤和屈服面,使问题大为简化。 采用加载速率相关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可以有效地将动力与静力损伤演化通过应力、应变的动力放大系数联系起来。 (3)结合高烈度区隧道设计,进行纤维混凝土隧道抗震型衬砌的设计。 本项目从理论及试验上研究了纤维混凝土作为隧道抗震型衬砌的可行性,并进行工程设计,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的抗减震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2100433B
隧道衬砌一般使用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是用压力喷枪喷涂灌筑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法。常用于灌筑隧道内衬、墙壁、天棚等薄壁结构或其他结构的衬里以及钢结构的保护层。喷射混凝土干拌法干拌法是将水泥、砂、石在干燥...
隧道衬砌一般使用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是用压力喷枪喷涂灌筑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法。常用于灌筑隧道内衬、墙壁、天棚等薄壁结构或其他结构的衬里以及钢结构的保护层。 喷射混凝土干拌法 干拌法是将水泥、...
纤维混凝土中纤维的主要作用:1、提高混凝土的韧性;2、增加混凝土的抗折能力;3、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开裂;4、可适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5、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
为研究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响应特性,对普通混凝土隧道衬砌与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隧道衬砌的震害特征、地震动应变、结构内力和应变基线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地震荷载及地层压力共同作用下,2种隧道衬砌均为仰拱最先开裂,其次为拱腰开裂,衬砌结构破坏模式主要为开裂、掉块和裂缝两侧挤压破坏;素混凝土隧道衬砌出现开裂破坏早,裂缝易贯通,裂缝两侧混凝土基体在振动过程中相对位移大;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出现开裂破坏晚,裂缝两侧混凝土基体在振动过程中相对位移小,裂缝呈挤压破坏状;纤维延缓衬砌结构裂缝的产生和阻碍裂缝的扩展;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从0.1 g增大到1.0 g时,素混凝土隧道衬砌动应变极值和裂缝宽度显著增大,而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动应变极值和裂缝宽度先在一定范围内缓慢增长然后迅速增大,但最终2种衬砌动应变极值和裂缝宽度大致相等,说明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在一定地震荷载范围内可以有效避免开裂和减小裂缝宽度;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压缩变形率较小,当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为0.1 g和0.4 g时,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结构动弯矩极值较低,受力更均衡,能有效地抵御地震荷载。
压力隧洞衬砌_围岩土相互作用研究——基于 Biot理论,采用多孔弹性介质的渗流–力学耦合模型,研究了内水压力作用下隧洞衬砌–围岩(土)相互作用问题。考虑衬砌和围岩(土)的相对渗透性,隧洞处于半封闭状态。提出采用取决于岩土介质孔隙率的应力系数来确定隧洞边...
图书信息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孔德森,ISBN:9787502460297,作者:
2100433B
本项目拟利用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通过人工改变地基基础动力参数,达到有效隔震的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多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探索基底土和基础侧周土在地震作用下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通过设计恰当的人工地基和隔震桩机构,改变体系的动力参数,从而达到使上部结构大大减少减少地震影响的效果。本研究是在上一个基金资助项目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土与结构相
本书在研究隧道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计算隧道衬砌地震作用力,考虑隧道埋深、围岩类别、衬砌结构形式等多种因素,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综合对比解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对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得出易于应用和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参考模型试验测试结果对提出的衬砌地震作用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本书总结的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抗减震技术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对于隧道结构的合理抗震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对提高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抗震性,减轻地震灾害,保障安全畅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