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技术与应用 [1] | 作 者 | 余压芳、赵玉奇、曾增等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248902 |
第一章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及其文化空间现状
第一节 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村寨概况
第二节 文化空间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节 西南地区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空间及其识别需求
第二章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文化空间识别技术要点
第一节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文化空间识别目标
第二节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文化空间识别程序及规程
第三节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文化空间识别方法
第三章 西南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案例解析
第一节 雷山县麻料村文化空间识别结果与解析
第二节 雷山县排翁村文化空间识别结果与解析
第三节 榕江县大利村文化空间识别结果与解析
第四节 黎平县四寨村文化空间识别结果与解析
第五节 务川县黄都镇沈家坝文化空间识别结果与解析
第四章 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成果的应用方向探索
第一节 文化空间识别结果应用于传统村落规划案例解析
第二节 文化空间识别结果应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第三节 文化空间识别应用于传统村落示范村建设案例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录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南地区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传统村落蕴涵和承载着多民族乡愁和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文化空间是其精华所在。但环境复杂、多民族文化交织导致文化空间的多义性和认知模糊性。依托WEBGIS等常见平台,建构交互式的过程可控、适时动态反馈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参数化识别框架,采取参数化反编译思路,将文化空间分解为可感知、易测度的参数集合,实现同一平台上文化空间认定、文化空间属性甄别、文化空间活跃状态的综合判定,在文化空间传统特征因子采集、核心参数筛选、综合识别验证三阶段形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参数化识别技术。并经参数化推导假设与技术试验,探讨文化空间参数化识别与传统村落法定规划编制有效衔接的规划导控方向,形成参数化识别推动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发展规划导则。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
禹州神
侗地区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地僻处苗岭南麓,溪流遍地,沟壑纵横,流水淙淙。当地侗胞,依山傍水,修建房屋。由于深受山区地形和潮湿气候的影响,几乎都建干阑式吊脚楼。楼下作猪牛圈,楼上...
西南少数民族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山地特色建筑,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山地建筑文化。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形态及山地民族文化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制定、城镇化与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而实现民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协调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设计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概念,以探索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的组合式文化空间,既能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中灵活扎根,又可给相对落后的乡村小镇带去艺术的讯息。
5月13日,记者获悉,国家民委近日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凭祥市夏石镇新鸣村板小屯榜上有名,成为崇左市三个入围特色村寨之一。
近年来,板小屯在利用丰富的天然泉水、桃花岛、大岩洞等旅游资源,以“乡土乡韵,泉水家园”为核心竞争力,以民族风情体验为亮点,通过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经专家评审及会议批准,板小屯最终以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入选。
去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对民族传统村落独特、民族文化浓郁、民族关系和谐的地苏镇头亮屯和大兴镇拉温屯进行统一规划,整合优化资源,大力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以改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头亮屯的71户民房立面改造、屯内道路硬化、民族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交付使用,并发展火龙果种植产业200多亩。如今,该屯群众生活质量节节高,文化生活指数也随之提升,建立了文艺队伍和山歌队伍,共有队员20多人。
拉温屯原有32户132名壮、瑶族群众,房屋均是木瓦或泥瓦结构的老房屋。2014年10月,该屯将房屋全部推倒,按照当地民族的建筑风格重新建设,并将居住在附近深山的18户贫困户统一安排到该屯建房安置。目前,拉温屯特色村寨阶段性的建设项目即将竣工,涉及民房改造、基础设施、学校建设、产业发展等,共投入资金1650万元。新建的50户民房立面装修已接近尾声,群众有望在12月份乔迁新居;该屯学校、操场和1处集中供水、10座家庭水柜已交付使用;村民还发展核桃、两性毛葡萄种植等。
龙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舞起龙头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日前公布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在全国34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广西占据59个名额,柳州市有24个,荣登全区榜首。
本次柳州市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的村寨包括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滩头屯、融安县雅瑶乡章口村以及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的高秀村、高友村、马鞍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吉曼村吉曼屯、杆洞乡杆洞村杆洞屯等。在新近申报的“十三五”备选名单中,柳州市又申报了193个特色村寨和12个特色镇。目前,柳州市已有7个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目录、17个村落被列入自治区传统村落目录。今年全市共有39个村落向自治区报送了申报材料,经自治区组织专家评审,已确定我市有33个村落获申报国家传统村落资格。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方面,我市形成了‘四四四三’的‘柳州做法’,即做到‘四开、四高、四有、三防止’。”市民委一名负责人说,“四开”即开发、开放、开明、开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色村寨不是停留在漂亮阶段,而是通过开发达到面向旅游市场开放;建设过程中引导村干部、村民保持开明的心态,统筹好大局和长远利益;通过少数特色村寨建设实现让游客玩得开心,让农民增加收入。“四高”,即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回报。“四有”即游客来了有看的、有住的、有玩的、有带的。“三防止”即防止建设性破坏、防止挖掘性走样、防止民族文化特色性趋同,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确保民族文化个性张扬彰显。
三江县推进“特色立城”建设理念,坚持城市建设“特色化、民族化”,将侗族元素充分融入城镇规划和建设中,整个县城宛如一个“侗族都市”,一个“大侗寨”格局已清晰成形;融水县实施“五改三建”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家、建园、建池),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促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收入年年递增……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柳州市通过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貌改造、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等“系列作为”,带来了表与里的“双变化”。
柳州市民委和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柳州市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三江、融水两县的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摸清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建筑的底数,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措施。设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少数民族村寨地区建房管理,尽快着手制定保护少数民族村寨民居专项法规。点面结合进行整体性保护,搭建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建筑元素的提炼,引导群众自觉传承好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