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大 事 纪 要 |
1986 年 |
恢复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招生 |
1994 年 |
招收建筑工程本科专业(现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
1994 年 |
招收重点批次工程力学本科专业 |
1994 年 |
招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 |
1999 年 |
招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 |
2001 年 |
招收重点批次建筑学本科专业 |
2001 年 |
按重点批次招收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
2001 年 |
批准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点 |
2002 年 |
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 |
2003 年 |
批准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 |
2004 年 |
按重点批次招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 |
2006 年 |
批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点 |
2007 年 |
批准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
2011 年 2011年 2011年 2012年 2014年 2014年 2015年 |
批准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硕士点 城乡规划专业获得一级硕士学位学科 土木工程专业获得一级硕士学位学科 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评估 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评估 工程造价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生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本科 专业评估 |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院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招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后因国家院系调整,于1960年停止招生。1986年恢复建立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壮大,于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对各学院专业进行调整,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专业六个本科专业组建成立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目前,学院在编教职员工近200名,其中正高职称25名,副高职称51名,具有博士学位70余名,近60%教师具有各种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秉承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学院从董事单位、联合办学单位聘请兼职教授50余名,其中学术院长1名,特聘教授3名、产业教授8名、学术顾问1名、硕士生导师40余名、外籍教师1名。
该学科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仓厂建筑、粮油储存与流通方面的科研、教学及应用,拥有从事粮油仓厂建筑、结构研究与教学的各层次技术人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实力...
你好,苏州科技学院是没有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哦,它只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 【专业设置】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这两个学校的比较还是见的比较多,学校的背景不一样,优势也不同,选哪个学校要看你想学什么专业,如果是想选的专业两个学校都有,那么就要结合他们的行业背景来选,比如机械、自动化等,那肯定选西科,而如果是电子...
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于2012年5月、工程管理专业于2014年5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于2015年6月已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本科专业评估。
学院优势专业为土木工程,该专业历经20年的发展,无论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方面均具有雄厚的实力,已为国家培养了近5000名毕业生。
学院拥有四大公共实验平台:“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 “建筑物理与环境实验中心”、“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以及“四川风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实验室面积约5000m,实验设备资产2500余万元,其中,“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还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学院拥有“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等5个研究所。学院还与“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合作,共建“交通土建检测实验室”。此外,学院与董事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20余个,具有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项目咨询、监理等社会综合服务能力。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横向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26项,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参与完成近50个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及大量的灾后重建工作。获得省部级奖6项,鉴定成果6项,获得专利10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核心期刊200余篇。在“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及“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
质量为本、强化特色、创新发展
学院牢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把发展外延和发展内涵结合起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学院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本科教学在学院各类各层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质量的重心地位;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势地位。
联合办学
学院充分发挥在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部十一设计研究院等数家与土木建筑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一批高科技企业在人才、设备、课题资源方面的优势。
开放办学
学院早在1998年就引进社会资金成功建立了计算机中心,为学生计算机辅助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进一步加强同社会力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合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开放办学的模式,以最佳效益实现教育、科技、生产的协调发展。
学研紧密结合
学院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绵阳科教创业园,为学院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在办学层次上,学院明确: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造价共7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分别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并且,“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力学”等3个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学院还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获得批准,2014年9月招生。
目前,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和工业设计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土木工程是我校博士授权单位支撑学科之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35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
继续教育在我院发展较早,学院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成人继续教育点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类成人继续教育点之一。始于2003年,至今面向18个省招生,共培养学生1万5千余名。
学院类型定位---学院目阶段定位为教学型,力争到2020年以前逐步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创新意识与潜能、团结协作与艰苦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学科定位---以力学为基础,以土木工程为龙头,协调发展大土木学科群。
服务面向定位---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国家基本建设、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院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德育先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先进理念的意义在于引导实践,组织学院广大教工都以振奋的精神,超前的眼光,务实的思路,突出的工作,显著的效果来建设和发展学院。
学院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办学之路。充分利用地处绵阳的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实行 产学研紧密结合,实施以开放式办学为突破口的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生产、教学、科研单位三者相结合,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办学特点是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与联合单位共建学科点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两个董事单位的联合下,于2001年申报成功“结构工程”硕士点。
2006年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成功申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
2006年来学院在各合作单位共外聘教师12人参与硕士生培养。其中教授2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5人。外聘教师主讲本科课程7门、指导硕士9人。现学院正与联合单位积极合作开展结构工程博士点的申报工作。
联合单位合作培养研究生导师名录: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指导专业 |
1 |
陈裕泽 |
研究员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学所 |
结构工程 |
2 |
徐友矩 |
研究员 |
中物院结构力学所 |
结构工程 |
3 |
梅军 |
研究员 |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结构工程 |
4 |
李思忠 |
研究员 |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结构工程 |
5 |
陈小伟 |
副研究员 |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结构工程 |
6 |
尹益辉 |
研究员 |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结构工程 |
7 |
罗景润 |
研究员 |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结构工程 |
8 |
杨炯 |
研究员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结构工程 |
9 |
李明水 |
研究员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结构工程 |
10 |
张维智 |
研究员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结构工程 |
与联合单位共建实验室
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共建了结构与力学实验中心,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建了一个小型风洞实验室。
与联合办学单位共同培养本科人才
学院工程力学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一直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科技人员任教。工程力学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到联合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合作单位长期为学院提供实习基地,并指派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
联合单位部分主讲教师名单:
姓名 |
职称 |
主讲课程 |
单位 |
张建柏 |
研究员 |
空气动力学 |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
王灿臣 |
研究员 |
航空航天概论 |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
王太明 |
研究员 |
飞行力学 |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
邱玉鑫 |
研究员 |
实验空气动力学 |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
程昆 |
研究员 |
风工程 |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
徐有矩 |
研究员 |
朔性力学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陈裕泽 |
研究员 |
力学与工程进步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田常津 |
研究员 |
数值分析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李思忠 |
研究员 |
虚拟实验技术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充分发挥在绵阳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优势,加强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实现学院与联合办学单位在人才资源、实验室资源,课题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享;院现已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培养人才。
学院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施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学院的快速发展。
2005—2015年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决策,实现西南科技大学跨越式发展目标,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指导,为振兴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办学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学校共建体制为契机,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坚持开放式办学,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目的,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国家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四川经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办学思路
西南科技大学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大背景下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她肩负着为西部大开发,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特别是为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全新的办学思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将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需要,促进学院实现快速发展。
(一)联合办学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市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部十一设计研究院等数家与土木建筑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一批高科技企业,技术及设施力量雄厚,在许多学术技术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充分发挥在绵阳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优势,课题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共享。
(二)开放办学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早在1998年就引进社会资金较成功地建立了计算机中心,为学生计算机辅助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社会力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合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开放办学的程式,以最佳效益的方式实现教育、科技、生产的协调发展。
(三)产学研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联合办学,巩固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地方、共建单位及社会全方位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向深层次发展。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绵阳科教创业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强科学试验与研究基地建设,为适应学科建设和科技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单位的实验研究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为增强学院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稳定在3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达到150人左右),以本科教育为主,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政策;力争建成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学科专业体系,教学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新型师资队伍;形成符合国际标准、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办学模式;把学院的部分主干学科及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水平较高且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教学改革。
到2015年,在校全日制学生稳定在35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达到400人以上);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建成省级重点学科1-2个、重点实验室1-2个,力争建成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水平较高的学院,建成西部地区的高水平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和工业设计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土木工程是我校博士授权单位支撑学科之一。土木工程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已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本科专业评估。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横向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26项,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参与完成近50个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及大量的灾后重建工作。获得省部级奖6项,鉴定成果6项,获得专利10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核心期刊200余篇。在“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及“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
现学院正借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之东风,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大成绩。2100433B
蜀山峻秀,涪水含章。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大禹之乡,李白故立、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校园占地4011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80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与\"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之校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通过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地方企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为山东科技大学历史上最早的学院(系)之一,学院现设置8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系、城乡规划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和学院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十一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地下工程“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土木功能材料与智能结构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建设平台;是中国煤炭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山东力学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挂靠单位。
学院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院团委。
建筑工程教研室、道路与桥梁工程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研室、测绘工程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城乡规划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
结构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工程结构与系统可靠性研究所、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燃气工程研究所等实验和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结构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中心、工程结构与系统质量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燃气技术研究所等机构 。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院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已逐渐形成了岩土与道路工程、结构与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城市燃气、土木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团队,先后主持承担了180多项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部,获部省级奖20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