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重点实验室 | 外文名 | Key Laboratory of dynamic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重点实验室是在西南科技大学原材料力学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的基础上,以正在建设的工程结构与力学试验中心为核心,以我校的数值模拟中心为辅助,整合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环境检测与分析实验室、新材料实验室以及在建的爆破实验室等资源和相关学科研究力量而组建起来的。该实验室所属学科为土木工程,但具有非常明显的学科交叉的特点。现有科研用房2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18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0余台(套)。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工程结构和材料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工程结构振动理论及其应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评估、维护及加固”与“新型结构型式及新结构材料”等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各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工程结构和材料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工程结构与材料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研究是结构工程、材料学科与爆炸力学的交叉领域,是目前结构工程的新兴分支之一,是结构抗爆分析及设计的重要基础。
研究重点是工程结构及其材料在爆炸与冲击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的测试技术、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材料的动态损伤与断裂的规律和机理,工程结构的变形规律、失效形式及机理、损伤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裂纹的发展规律。
(2)工程结构振动理论及其应用
结构振动理论及其应用是结构工程的重要分支,是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对结构抗震、抗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是工程结构在地震、风载等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工程结构抗震、抗风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与技术。
(3)工程结构健康诊断、评估、维护及加固
在工程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各种使用荷载、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作用,均会对工程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其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降低其可靠性。因此,对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评价以及加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研究重点是工程结构损伤对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影响与评估,以及不同损伤的加固与维护技术、机理与相关实用产品的开发。
(4)新型结构型式及新结构材料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结构、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新型结构型式,高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智能材料、纳米材料、超塑性材料、超弹性材料等新型结构材料不断涌现,对新型结构型式和新型结构材料的研发是结构工程的永恒主题。
研究重点是研发新的结构材料和新型结构,研究新型结构和材料的受力、变形机理,设计理论,施工方法。 2100433B
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是在西安 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中孕育诞生,在矿 山压力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安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是我国高 等院校最早设立的工学学科之一,前身是 ...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西南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西南工学院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院合并而成的。而西南工学院的前身是四川建材学校,所以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学们中的电气信息类、土建类和环境相关的专业为强项学科。地质工程属于工学学们...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3年)和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与抗震实验室组建于1956年,是集检测、实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实验室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证书号码:CNASL7934。
工程分析与控制系统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是西南科技大学下辖机构。
工程分析与控制系统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可进行振动实验、结构疲劳实验、测试分析,为科研型实验室,拥有大中型振动试验系统、拉伸扭转疲劳试验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全场散斑应变测试系统、转子动力学实验系统、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各类传感器等实验设备,可进行信号分析、振动环境实验、全场应变测试、拉伸扭转疲劳试验、系统与结构模态分析、系统辨识、结构动力学修改与仿真、抗震性能评估等实验。近年来,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广泛地合作,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设备仪器开发专项等在内的多项纵横向项目。
工程分析与控制系统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机电系统的模型建立与参数识别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
先进传感器设计与研究
工程分析与控制系统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设备简介:
转子动力学系统
动态测试分析系统
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分析系统
电液伺服疲劳实验机
自动采集处理分析仪 2100433B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83年成立的四川建材学院硅酸盐工程系,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三大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应用化学、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重点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9人;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人。有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1支,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绵阳市优秀教师5人。
学院秉承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的人才培养宗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并进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被列为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学院有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学化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重点建设、《材料工程基础》等7门课程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实施了多项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等大型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如学生刘锋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黄通昀被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与发展,依托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等科学研究平台,学院形成了建筑材料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材料、生物质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碳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防护、电化学与表面处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等特色研究方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军工等国家级项目38项,立项项目经费累计近6500余万元、到校经费4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2项,授权8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各级成果鉴定5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联合办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聘任外聘教师90人,其中29人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一篇 工程结构荷载:
第1章 荷载类型;
第2章 重力;
第3章 侧压力;
第4章 风荷载;
第5章 地震作用;
第6章 其他作用。
第二篇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
第7章 荷载的统计分析;
第8章 结构抗力的统计分析;
第9章 结构可靠度分析;
第10章 结构概率度设计法。
第三篇 典型工程结构的荷载计算:
第11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
第12章 桥梁结构;
第13章 隧道衬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