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新农村居住用地规划与景观设计图集 | 作 者 | 肖艳阳 |
---|---|---|---|
ISBN | 9787535765628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新农村居住用地规划与景观设计图集》包括12个案例,均以图示的方式表达,每个案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规划布局。以科学的居住用地规划原则为指导,结合农村山、水、果园等环境特色,使住宅布局经济、合理、舒适,既考虑新农村节约用地的要求,双双是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分有台的居住习惯,形成组团结构。第二部分:住宅户型设计,包括户型的平面设计和外观设计,考虑了不同住户的功能要求,注重外观造型,富于现代特色。第三部分:景观设计,提供了多种环境小品的景观设计,通过照片、徒手透视画使其表现生动,易于操作。 《新农村居住用地规划与景观设计图集》主要提供给广大有兴趣改善社区环境的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皖较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以及从事诚市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和对此专业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书。2100433B
出版时间: 2011-03-01
版 次: 1
页 数: 160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建筑>城乡建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
居住用地不仅仅包括居住建筑用地,也会包括居住道路,绿地,服饰设施,居住建筑用地仅仅就是居住建筑用地,不会是道路,也不会是绿地。
一类居住用地与二类居住用地 规划中所指的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
第一节 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景观景观的多种理解: 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师 第二节 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建筑学 城市规划 风景园林学 市政工程学 第三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主要的代表观点 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 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 第五节 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要素 第二节 行为地理学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们的活动行为是景观设计时确定场所和流动路线的基础。 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 . 第三节 景观设计要素 地形地貌植被设计 地面铺装 水体设计 景观小品 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方法构思构图 .对景与借景 隔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 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 质感与肌理 节奏与韵律 第三章 (独立住宅)庭院设计 第一节 住宅基地的组成 住宅的组成 第二节 室外空间 理解室外空间 空间
通过上海市宝祥新苑小区开发实践,介绍现代新农村居民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小区规划设计。
前言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及基础条件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方案设计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概论
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城镇规划概论
村镇规划概论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
小城镇镇域总体规划设计
村镇规划设计
村庄整治与重组规划
新农村规划编制与节约用地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
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供电工程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供热工程规划
防灾工程规划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第五章 新农村建筑规划设计
新农村居住小区规划
公共建筑规划
第六章 新农村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
附录
参考文献
……
拼音题名
xin nong cun gui hua yu jian she du ben
其它题名
并列题名
ISBN
978-7-5509-0200-8
责任者
阮铮主编
出版者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地
郑州
出版时间
2012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TU241.4
附注
摘要
本书共分为新农村规划、村庄用地规划、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村庄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空心村的改造、新农村住宅建设、村庄市政设施规划、村庄环境保护规划、村庄的抗震与防灾规划、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等十个部分,介绍了村庄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在相关章节附有图纸。
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副院长 暴婕
1、我们了解到作为设计师,您所涉及的项目类型非常多样化,这其中,您也一直对中国新农村建设领域进行着规划和研究,那么在您看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未来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暴婕:新农村建设规划历时10年,经历了四轮变革,2004年开始的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规划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当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各地对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的不同,国家也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当时的做法就是新占用地,建新住宅。2006年开始国家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把农民赶上楼,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意愿,严重的违反了民意。后来的新市镇规划也基本上是迁村并点,把农民集中到一起,脱离了土地,失去了就业,引起了很多的社会矛盾。2013年起,美丽乡村规划算是第四轮新农村建设规划,2014年初国家出台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标准,这才使新农村建设规划回归理性,不再盲目的大拆大建,侵占土地,并强调“一村一品”,“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的住乡愁”。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应该是着重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对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的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家已经启动相关工作。
2、建筑包含一种文化的传承,村镇的规划与修缮也应当对历史元素有一定的考虑,而非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推倒重建的模式。那么在现阶段中国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应该如何考虑这种历史传承?
暴婕:首先是对农村肌理的认识,村落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基本都是顺应自然地势,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规划中最忌讳的就是整齐划一。其次是对村民民俗习惯和文化生活的传承,一般需要公共设施或公共空间作为承载。最后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一些软件来辅助实现,比如倡导农民定期举办节事活动等。
3、从政策上,政府推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但也有建筑师提倡使用本地乡土建材,您认为在现在村镇建设中,哪一种更有实际意义。
暴婕:我认为使用乡土建材更为合适,一能体现出当地的特色,二也节约成本。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政府有一部分资金支持,但由于村庄数量极大,还是有很大缺口。而且过去推行过很多节能措施下乡活动,实际上在农村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成效。比如阳光房,在农村实施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大学与城市是一种共生关系,知识通过大学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在生态环境规划领域,我们了解到您也是出身北大,那么您认为北京大学的规划领域有着怎样的特色?现在城市高速发展,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我们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实践才能在毕业后与社会接轨?
暴婕:北大的城市规划专业在国内同行之间并不算有竞争力,但是北大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成为一个流派。北大的城市规划专业是基于人文地理专业和区域经济专业的,因此更具有宏观思维,对于城市发展的判断更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多的注重在物质空间上,因此北大的优势并未体现的很明显。未来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北大这样的流派来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了。在校的学生不经过几年的工作经历是无法深刻领会城市规划工作的真正意义的,但是通过更多的实际调研,学生可以从感性上对城市进行了解,慢慢的就建立起对城市认识的方法和对城市改造的思路了。
5、现在中国城市的设计,很多都受到国外的一些思潮的影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老师曾谈到,包括铺设超宽马路,轨道交通的不合理、自行车道的缺失错误的理解和应用马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等等现象被中国设计师复制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您认为中国的城市交通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对于宜居城市,真正的绿色交通是如何实现的?
暴婕:城市的不断扩大,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我们现代人不可能避免使用汽车,绿色交通单靠公共交通的使用是无法实现的。最根本的思路是改变城市的格局,控制城市的规模。说白了就是把生活与就业的活动范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半径之内,减少交通出行的距离和时间。过去我们的确是在很多关于城市规划的原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我们既然能够认识到已经理解错误了,就有希望改正错误,虽然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6、最近有报道,东北的大庆油田年年产量下降,导致这个以油而文明的资源型城市日渐疲惫。那么您认为中国现在的新建产业新城应具有哪些特征,像大庆这种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进行城市的产业转型?
暴婕:目前看新建的一些产业新城都不算成功,主要是由于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产业新城,并同时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很多新城成了鬼城。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资源城市转型的论文,对于大庆这样的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其实是具有很强的经济基础的,产业基础也很好,正是升级原有产业向两端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并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好时机,要做到这样的升级和转型,关键是靠发展服务业来留住高端人才。
7、近日,我作为媒体出席了“北京清洁能源供暖应用现状调研报告”新闻发布会,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农村居住建筑供暖的实际应用中太阳能系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报告解读“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复合供暖节能性价比最适合北京农村。政府层面已经陆续考虑农村绿色生态化改造工作了。您认为在中国村镇低碳发展进度如何?相对大中型城市,中国村镇如何实现安居乐业建立“美丽中国”?
暴婕:的确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暖问题的确是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复合供暖也许只能适合北京的农村,因为从富裕程度来说,北京周边的农村远远好于其他地区。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供暖问题如何解决仍然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研究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