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项目质量体系 | 提出者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
适用领域 | 质量管理体系 |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建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或更新、完善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企业领导决策
企业主要领导要下决心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迫切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涉及企业内部很多部门参加的一项全面性的工作,如果没有企业主要领导亲自领导、亲自实践和统筹安排,是很难搞好这项工作的。因此,领导真心实意地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条件。
2.编制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包括培训教育、体系分析、职能分配、文件编制、配备仪器仪表设备等内容。
3.分层次教育培训
组织学习GB/T19000系列标准,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了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作用,详细研究与本职工作有直接联系的要素,提出控制要素的办法。
4.分析企业特点
结合建筑业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哪些要素和采用程度。确定的要素要对控制工程实体质量起主要作用,能保证工程的适用性、符合性。
5.落实各项要素
企业在选好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后,要进行二级要素展开,制定实施二级要素所必需的质量活动计划,并把各项质量活动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
一般,企业在领导的亲自主持下,合理地分配各级要素与活动,使企业各职能部门都明确各自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担负的责任、应开展的活动和各项活动的衔接办法。分配各级要素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责任部门只能是一个,但允许有若干个配合部门。
在各级要素和活动分配落实后,为了便于实施、检查和考核,还要把工作程序文件化,即把企业的各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质量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形成与各级要素和活动相对应的有效运行的文件。
6.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其作用可分为法规性文件和见证性文件两类。质量管理体系法规性文件是用以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能,规定各项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和程序的文件。在合同环境下这些文件是供方向需方证实质量管理体系适用性的证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见证性文件是用以表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证实其有效性的文件(如质量记录、报告等)。这些文件记载了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实施情况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状态,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见证。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都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直至更新的过程。顾客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所以为了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组织需要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种持续的改进活动,以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其目的就在于增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实现组织所设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它包括了围绕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所有活动、方法、路径。
1.持续改进的活动
为了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按ISO 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组织应考虑下列活动:
(1)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中展开,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和环境。
(2)通过对顾客满意程度、产品要求符合性以及过程、产品的特性等测量数据,来分析其趋势、分析和评价现状。
(3)利用审核结果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断发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确定改进的目标。(4)进行管理评审,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作出改进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寻找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5)采取纠正和预防的措施,避免不合格的再次出现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因此,组织应当建立识别和管理改进活动的过程,这些改进可能导致组织对产品或过程的更改,直至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正或对组织进行调整。
2.持续改进的方法
为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可采用“PDCA”循环的模式方法,即: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分析和评价现状,确定改进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并评价这些解决办法,最后做出选择。
D—实施: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A—处置:采取措施,正式采纳更改,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3.持续改进活动的两个基本途径
(1)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管理者应营造一种文化,使全体员工都能积极参与、识别改进机会,它可以对现有过程做出修改和改进,或实施新过程;它通常由日常运作之外的跨职能小组来实施;由组织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的过程改进,例如QC小组活动等。
(2)突破性项目应通常针对现有过程的再设计来确定。它应该包括以下阶段:
1)确定目标和改进项目的总体框架。
2)分析现有的“过程”并认清变更的机会。
3)确定和策划过程改进。
4)实施改进。
5)对过程的改进进行验证和确认。
6)对已完成的改进做出评价。
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实用有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质量管理体系发挥实际效能、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靠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质量监督、开展信息反馈、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复审实现的。
1.组织协调
质量管理体系是入选的软件体系,它的运行是借助于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的组织和协调来进行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是维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企业众多部门的活动。
2.质量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及其结果不可避免地会有发生偏离标准的可能。为此,必须实施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有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需方或第三方对企业进行的监督是外部质量监督。需方的监督权是在合同环境下进行的。
质量监督是符合性监督。质量监督的任务是对工程实体进行连续性的监视和验证。发现偏离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情况时及时反馈,要求企业采取纠正措施,严重者责令停工整顿,从而促使企业的质量活动和工程实体质量均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实施质量监督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手段。外部质量监督应与企业本身的质量监督考核工作相结合,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各部门认真贯彻各项规定。
3.质量信息管理
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骨架,而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系统。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中,通过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异常信息的反馈和处理,进行动态控制,从而使各项质量活动和工程实体质量保持受控状态。
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监督、组织协调工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异常信息一般来自质量监督,异常信息的处理要依靠组织协调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
企业进行定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一是对体系要素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其有效性;二是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对体系的运行进行管理,保持体系的有效性;三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体系结构中不适用的采取改进措施。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主要手段。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及执行这些文件需要的表格等.程序文件一般包括:文件和资料;质量记录;人力资源;不合格品;纠正与预防措施;可追溯性;内部质量...
项目定义是对一个项目的定性,属于前期策划的内容,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比如一个项目生产什么,市场如何,规模做多大,造价多大,如何实施等,属于项目定义,决策好坏就是项目定义质量。项目质量则是指一个...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章综述第1条 为提高XX设计院(以下简称“本院”)勘测(设计)整体质量,根据《工程建设与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结合ISO 9001: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等有关文件,特此修订...
1.质量体系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规定各级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组织结构、资源和人员、工作程序、技术状态管理。
2.质量体系的选择要素。主要包括营销质量(包括确定营销要求、规定产品规范、建立顾客信息反馈系统)、规范和设计质量、采购质量、过程质量、过程控制、产品检验、控制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生产后的活动(储存、交付、安装、售后服务和市场反馈)、质量记录、人员、产品安全、统计方法应用。
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TCl76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它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的结晶,反映了各国对于质量问题的一个共识:为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必须确保过程的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质量,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IS09000系列标准以标准化的形式,为企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文件化、现代化的管理提供了方法指导,为建立企业的信誉奠定了基础。该质量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责任与义务、程序、流程和执行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IS09000质量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质量体系——IS09001,囊括了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中层的质量体系——IS09002,适用于生产、安装,并不包括设计和开发;最低层的质量体系——IS09003;适用于最终检验和测试阶段的产品。
IS09000系列标准于1987年诞生,并很快地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我国最早于1988年等效采用,1992年转为等同采用。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2.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巩固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4.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
IS09000系列标准2000年版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将其作为标准制定的基础:
1.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
2.统一的宗旨、明确的方向和建设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原则。
3.全员参与的原则。
4.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的原则。
5.系统管理的原则。
6.持续改进的原则。
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的原则。
8.供求关系互利的原则。
1.企业贯彻质量标准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纯粹为了贯彻标准。
2.企业贯彻质量标准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
3.企业应将贯彻质量标准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4.企业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调查分析企业现状,按照体系要求编好程序文件——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2100433B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提要: 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施工过 程中,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地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 止发生不合格产品 更多精品:总结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1 物资采购 (1)做好市场调查,对物质供应商进行评审,从中选择几个生 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或供应商作待定的供货包方, 并列入档案。 (2)从待定的分承包方产品中取样试验。 (3)试验合格后,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经项目经理 认定作为合格的分承包方,建立供货关系。 (4)建立分承包方档案,随时掌握生产状况的质量控制,促使 提供稳定合格产品,否则重新认定合格的分承包方。 2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控制 (1)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供应商提供的产品
本文主要探究了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施工项目质量体系运行控制的建议,仅供与同仁交流学习。
质量体系标准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同采用的有关国际标准它们是:GB/T19001—1994(idt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质量体系标准2100433B
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简介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以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为依据进行的第三方认证活动,以绝对的权力和威信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及相互间的充分信任。其系列标准发展历程如下:
●1980年,“质量”一词被定义为企业动作及绩效中所展现的组织能力。导致一些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产生,而由于跨国贸易的逐渐形成,跨行业、跨国度的新标准也呼之欲出。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联系53个国家,致力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展。颁布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标准。
●1992年,中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形成GB/T19000系列标准。欧共体提出欧共体内部各国企业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完善质量体系,美国把此作为“进入全球质量运动会的规则”。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1994系列标准。世界各大企业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纷纷通过了认证,并要求他们的分供方通过ISO9000认证。
●1996年,我国政府部门如:电子部、石油部、建设部等逐步将通过ISO9000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条件之一,从而推动了我国ISO9000认证事业迅速发展。 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2000系列标准,更适应新时期各行业质量管理的需求。2100433B
质量体系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而建立的综合体;为了履行合同,贯彻法规和进行评价,可能要求提供实施各体系要素的证明;企业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生产出满足规定和潜在要求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来实现。
质量体系按体系目的可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两类,企业在非合同环境下,只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环境下,企业应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