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蒙聚敛带研究区矿产、油气和煤等资源丰富,该区已经开展了多种地球物理工作,但都是针对不同地质目标开展的。由于该区构造的复合、叠加和转换等特点,使该区具有多期次成矿、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成矿强度大等,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对研究区多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整体和目标的系统处理,给出研究区复合尺度下地球物理场特征图像,综合研究相关的多学科信息,获得研究区不同断裂系统的深浅地球物理信息特征,给出典型剖面下的地壳反射结构;综合研究兴-蒙聚敛带的地壳精细结构、构造及块体接触关系与相互作用、盆山耦合效应,以及不同矿产资源的深层分布远景。
利用重力异常进行大地构造单元精细划分,利用我们开发的三方向小子域滤波技术对研究区重力资料进行了在处理,并与欧拉反褶积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规模较大的断裂多条,并进行了一、二级异常分区特点的描述,给出了东北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基本格架。 在重力异常图上,德尔布干断裂表象为北东向延伸的重力异常分界线,结合大地电磁资料,识别出德尔布干断裂具有向南东倾斜,切割下地壳的特征,认为德尔布干断裂的构造属性不是地块间和不同时期造山带之间的拼接带,而是一条切割下地壳的北东向延伸的大型伸展变形带。德尔布干断裂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之中,它控制了大兴安岭西坡晚中生代火山岩、金属矿床以及含油气盆地形成和分布。 利用在大兴安岭西北部的中新生代盆地漠河盆地、根河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及邻域实施的4条大地电磁(MT)剖面资料解释的二维电性结构,发现该盆地群基底及邻域壳幔岩层的电性呈带状分布,即北带的低阻楔结构、中带的高阻块带结构和南带的低阻带结构。 该盆地群及邻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西北有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有西拉木伦—延吉缝合带,并且受到德尔布干断裂、大兴安岭断裂的制约,甚至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印度板块运动、黑龙江中西部微板块间拼合以及地幔热柱的热物质上涌产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也叠加在深部结构上。上述复杂的区域与深部构造作用共同影响了盆地群及邻域的电性特征。
(一)能源矿产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二)金属矿产铁、锰、铬、钒、钛;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镁;铂、钯、钌、锇、铱、铑;金...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
中国目前已发现矿产168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中国矿产资源门类比较丰富,部分矿种储量居世界前茅,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在西藏西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东坡岩体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地球物理探测,由地面磁测精确定位的航空磁测异常反演了东坡岩体深部磁性体范围;反射地震探测划分出了与地表出露蛇绿岩体反射波特征不同的岩体下部弱反射部位;同时,由大地电磁法确定了岩体下部的低阻体也都处于大致相同的部位。地面出露的蛇绿岩体向下延伸,整体呈锅底状,其中部具有较低电阻和弱反射波特征,同时,在1.5~3.0 km范围的磁性矿物相对较发育,可能正是含铬岩体矿化蚀变作用较强的地段,在罗布莎矿区有类似的特征,这对找矿是有利的部位。
蒙西斑岩铜矿是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新发现的低品位大中型铜矿,为早泥盆世与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铜矿.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调查结果显示,矿床的矿(化)体具向NW向侧伏的特征.物探成果显示矿区北侧存在一处规模较大的异常,该异常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是找矿工作的有利地段.
物探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 。将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地学,发展成了地球物理学;而其应用于找矿和勘探,又发展成了应用地球物理学。具体说来其基础理论包括:地磁场、地电场、重力场、弹性波、放射性同位素等理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的是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地层,这是完全不同于地质方法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不仅可了解地表或近地表的地质现象,而且通过场的研究,还可获得深部地质现象的信息。主要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以及某些参数的物理测井的方法。
温带气旋平均半径为1500KM,其范围一般在500~3000km左右。温带气旋的影响不局限在温带地区,一些大的温带气旋也能影响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温带气旋主要集中于暖湿气流的上升区,也即中西西北侧-东北侧以及暖锋的附近,当然冷锋上也会有冷锋切变云系出现,这里一般具有整个风暴最强的降水率,但雨带宽度也差不多是全气旋最小。而在冷锋前暖锋后的写片地区被成为气旋暖区,其内部一般盛行西南风,且常出现倒槽,是积状云团发展的好地方,也常常会有飑线之类的强烈中小尺度系统出现。
温带气旋对于西风的波动有较大的影响,较强的温带气旋甚至能影响到中低纬度热带系统的活动(冷锋冷涌、高空冷涡诱生扰动)。总而言之,温带气旋,作为春秋季影响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是中纬度底层天气变幻过程中最主要的中尺度系统之一,其强度变化和移动常常对于近地面有不可估量的印象,所以认真地分析温带气旋所处的状态和周围环流的变化,可以大致的预估到下一步周围各地的天气都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最对于气象预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文艺复兴对建筑画的影响
到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画家对于建筑画的形成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中世纪的绘画都是平面的,没有透视效果。吉奥托(Giotto,1267-1336)将透视的进深感引入宗教绘画,既做画家又当建筑师的吉奥托在画中不仅加入了建筑造型,而且画中的建筑空间造型后来体现在布鲁耐列斯基(Brunelleschi)和阿尔伯蒂(Alberti)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的建筑设计中。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对透视的问题及其潜力非常感兴趣。他早先学习阿尔伯蒂的单线条一点透视法,但不久发现了这种画法的问题。首先,它不能体现材料随着距离的远近在视觉上的不同质感;其次它给予的形象仅局限于一个视点,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感和空间比例。尽管他没有系统地留下关于透视的论述,但他的建筑画则明显倾向于鸟瞰和解剖相结合的一种新画法。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体和建筑被认为是相通的。精于人体解剖学的达·芬奇用人体解剖画法来画建筑自然得心应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解剖图能表现空间和体量的结构组织,鸟瞰图能表现完整的形体,鸟瞰和解剖相结合的画法形成一种建筑思想,即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三维空间中结合成一个整体。
这种绘画达·芬奇只用于设计过程,而不是最终的表现图。因为它虽然提高了设计人的设计自由度和空间上的把握能力,但它没有高远比例,如不加上人物,也没法体现尺度。对于工人来说既没有尺寸,也难以看懂。这种图类似于今天常见的斜角轴侧图。
布莱蒙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是文艺复兴时期进行透视图革新的一位关键人物。他认为画家与建筑师的各自优劣是可以结合的。他主张绘画应如建筑一般的准确,比例完美,也认为建筑应如一幅画一样,有个好的视觉形象,是一个对画的再表现。他创造一种“插图”透视,表现理想中的建筑形象。“插图”中既有古代建筑实例,又结合自己的发明和想象,将实践和创造结合成一体。布莱蒙特同样用鸟瞰图表现建筑,这种方法最适用于表现中堂式建筑的室内空间。通过切割建筑空间,将剖面图引入透视图。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现单一的整体空间--这种空间只需看一眼就可以理解。对于复杂的空间会在图面上重叠而减弱的表现力。
古典主义对建筑画的影响
当古典主义大师拉菲尔(Raphael,1483-1520)当上了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建筑主持时,在建筑绘图的系统性方面又迈出一步。他首先将基本建筑图分为平面、立面和剖面三类,而对中心一点透视的扬弃,表现他主张的建筑应是一个整体的体现,而不是在一个视点看出去的一个画面。布莱蒙特将视点拉得很远,而拉菲尔将视点放在建筑内,他的画面表现的不是来自一个视点的画面,而是多重透视效果,形成介于立面和透视之间的形象。这不仅表现空间的体量,而是表现了墙面细部雕饰。他使看画人仿佛被三维空间环抱,体会到空间的整体形象。
佩鲁西(Peruzzi,1481-1536)的建筑画有同样多重视点的效果。在他的被称为“圣·彼得的最佳视点”的画中,平面、立面和剖面合并一体。尽管它在表现空间的印象同时,没有描绘内空间真实面貌,也没能提供建筑正确尺寸,但它有机地将平面、外空间和内空间联系起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达·芬奇的主张。
从这一时期的建筑表现中可以看到,平立剖面图和透视图是同时产生的,都是将设计思想用图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直到18世纪透视和立剖面图还往往出现在一张图中。
拉菲尔的图证明透视图与立面图的结合,并没有减弱视图的魅力。从一开始透视图的理论就与几何视觉原理和比例数学原理结合在一起。观者与被观的建筑的关系也是透视图的关键问题。尽管此时的透视画和今天的透视画有很大不同,但这些画都表明当时的建筑师关注的是建筑画和建筑的深层关系:建筑画的真实性问题。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gelo,1475-1564)反对文艺复兴的所有观念,同时对建筑语言也进行创新。他的画体现了对建筑空间新的解释:建筑是活的结构。他喜用模型来研究建筑,而且对完整的建筑图和工人施工图并不重视,他往往在建筑的过程中不停地修改设计,因为此时还没有作为表现建筑设计最终方案的建筑画。米开朗基罗还开创了另一个先例:他的建筑画本身被作为艺术收藏品,而且在其在世时就开始了。
到了15世纪30年代,平立剖面图再次受到重视,同时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分化开始出现,尽管真正的职业建筑师到19世纪才形成。透视图和“半”透视图一直和平立剖面图并存。
16世纪,铜板印刷取代了木刻,成为又一次印刷史上的革命,同时促进了建筑出版业的发展。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职业建筑师的帕拉蒂奥(Ardrea Palladio)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建筑法式》一书。和其他古典主义建筑师一样,他认为要准确表达建筑比例尺度以及细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用平立剖面图。在他的画和书的插图中没有透视,空间的进深感用剖面图配合阴影来表现。书中的插图是关于他自己的设计作品,但他没有严格按照实际建筑的作品画。不是尺寸改变了,就是形式改变了。此书论述的是他所希望达到的东西,而不是他所能达到的东西。他的建筑意图不可避免地受到造价、场地、工匠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没有这些图,帕蒂奥看来,建筑画是传达建筑师意图的一种方式,有时比建筑本身更有价值。
巴洛克建筑对建筑画的影响
贝尔尼尼(Glanlorenzo Bernini,1598-1680)是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大师,他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他在雕塑方面更著名,而且他的基本训练也是从雕塑开始的。他的雕塑是以视点为依据的:作品往往从某一角度看最佳。这种以视点为依据的设计也带入了他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画。他的透视图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在某一视点上的强烈的印象。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总是要画大量研究草图。他的建筑立面也倾向于透视,如他的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设计图。与帕拉蒂奥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相比,巴洛克建筑,这种以视觉形象为基准的风格,可能更适合用透视图来研究其真正的空间和光影效果。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师对透视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增加灭点,增加物体层次和明暗对比等,但在17世纪透视图与平立面剖面图谁劣谁好的争论还没有结果。建筑师莫德诺(Carlo Moderno,1556-1629)将修改过的圣·彼得教堂西立面图送给教皇过目。这个设计是以立面图来表现的,作为教堂一部分的中的中央穹顶(米开朗基罗设计)在图中央高高矗起。教皇认为图不准确,因为当人在下面时,穹顶看起来不应那么高。莫德罗的解释是,把穹顶和西立面放字放在一张透视图中来表现是画家的事情,不是建筑师的任务,因为透视图没有表现建筑的尺寸。他认为设计的根据是事实性,而不是直觉。这并不是说他不注意建筑的形象,而是对于处理建筑的视觉问题的措施不同。莫德罗认为,几何规律比经验更重要,因为经验来自个人的视点,而每个人的视点可能不一样。尽管立面图上的形象是看不到的,但至少在几何上是正确的。与透视图相比,立面图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设计。不管当今透视图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程度,莫德罗的疑问永远存在,透视图的真实性总是随视点而变化。
1670年开创的意大利圣·路卡学会成为真正的建筑画走向规范化的开始,它在建筑画风格技法的发展方面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影响后来传播到了法国,成为19世纪的法国学院派风格的基础。在路卡学会早期还有少量的鸟瞰透视,后来全让位于固定模式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因为古典主义又占上风。
后古典学派对建筑画的影响
建筑中心转到法国时,法国正处在贵族和皇权统治下,建筑和建筑画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为了记录路易十六世的丰功伟绩,职业的建筑绘图家垄断了建筑画。他们的建筑画技法世代相传。除了在平立剖面图中技法更加纯净清晰外,在透视图上也有不少成就。鸟瞰图除了表现建筑,也极其详细地描画周围环境。一般来说,巴洛克建筑师都用一系列的透视图研究建筑,这和巴洛克建筑追求丰富的动感和光影效果的目的是一致的。帕拉蒂奥的古典学派和后古典学派(Neoclassical)则常用平、立、剖面图和仔细刻画的阴影来表现建筑,这和古典建筑追求平衡宁静、和谐完美的取向是一致的。到了法国洛可可时期,建筑风格和建筑画风格又发生变化。洛可可的室内装饰的主题是旋涡花饰。在建筑画方面屏弃了古典主义的建筑比例和数学逻辑的束缚,每个花饰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是来自不同的内容:如树叶、动物、自然形态等,而是开自对于建筑设计新的理解。洛可可设计强调的是短暂的和发展的艺术行为特征。一个形象是整个艺术过程中的一个时刻,这和古典主义追求的最终的、完美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以线条装饰为基础的洛可可风格建筑画表现的是诗意般的空间和光线。
记录和测绘古代建筑一直是建筑画的重要组成部分。18世纪新古典建筑风格一统天下,大量的学者和学生来到意大利研究和测绘古罗马建筑。谁也没有料到一个意大利人的建筑画影响了半个世纪的欧洲建筑思潮。皮瑞耐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1720-1778)是一个侵蚀印刷专家,同时也是一个考古专家和建筑师。他画古代和近代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卖画给旅游者,或作导游书的插图。这些画表现了生动的和高度主观色彩和罗马建筑形象。他根据考古发现和个人想象,塑造了古代罗马城的形象。和一般建筑画不同的是,这些画不是考古学上的复原图,而是加进了对未来建筑的许多构想。被他的画激起兴致,到罗马看那些遗迹的人都会发现,现实中的建筑比他的画中建筑要小得多。他表现了他对建筑的观点:即情感和理智两方面的结合。由此他实际上站在浪漫主义运动的前列。当时欧洲建筑师的作品都受到影响,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建筑画家领导建筑潮流。
当时建筑师都在自己作品吕通过事例新旧优秀设计达到醒目振奋的视觉效果。“如画”一词已被采用为建筑标准,这在后帕拉蒂主义的约定俗成中加进“变化”,皮瑞耐西对建筑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设计中对光影的兴趣、对尺度的夸张和对建筑的历史感的追求。
皮瑞耐西使建筑师认识到建筑画的真正作用;传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理想。当时,许多建筑师都是优秀的建筑画家,而许多建筑画家也参与到建筑设计当中。怀勒(Charles de Wailly,1730-1798)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建筑画家,他和皮瑞(Joseph Peyre,1730-1785)一起设计了巴黎歌剧院。他们在庄严的建筑外表内,设计了绚丽辉煌的室内空间,这个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于怀勒所画的剖面图中,它不仅表现了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而且还画了在观众厅、舞台和街道上的人物形象。这幅画是一个新突破,即建筑画可以表现一个从外到内的空间序列。
庄严成为一种美学思想和建筑的目标。它通过建筑手段表现极端的震撼力和意气风发的情感。超人的尺度往往用来形成这种庄严之美。真正的建筑难以实现这种理想,但建筑画可以。皮瑞耐西的画提供达到这种效果的语汇。勃利(Efienne-Louis Boullee)将这些语汇极端化到了超越现实的境地。他在法国革命前从事一些小型建筑设计,当革命把建筑业带入低谷,他干脆以建筑画表达自己的理想。他认为建筑作为艺术,应具有和美术作品一样的感染力。他用绘画的技巧、尺度的效果和建筑的光影,表现自己的观。他用简单的几何形-如圆柱、立方体、圆锥体和立锥体等――塑造建筑形体。辛克勒(Karl Friedrich Shinkel,1781-1841)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画师。当时德国正受战火蹂躏,辛克勒以他的绘画天才,作了大量极富幻想的建筑风景画。在建筑工程表现图中,他运用轮廓线和水彩渲染结合方法,表现了“画”的气氛,也不失建筑本身的重量感。
由于建筑画在表现建筑师意图方面的重要性,建筑师不仅自己画,而且还雇用了大批专业建筑画师在事务所工作。许多建筑画作品已很难分辨出是出自于建筑师之手还是画师之手。英国著名建筑师索耐(Sir John Soane,1753-1833)所以能够风云一时,部分原因是他的画师哥朗蒂(J.M.Grandy)具有杰出的绘画才能。
巴黎艺术学院的建筑教育(Ecole des Beau Arts),在建筑史和建筑画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对西方建筑有极大影响,它也是第一个系统性的建筑教育体系。它的建筑画也有独特之处。首先 它非常注重建筑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建筑画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其次,它的建筑画仅有平面、剖面和立面,没有透视。平面作为一个造型设计的基础,建筑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平面,而其他都是次要的。这表明它的建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进步的。由于在建筑图中取消了透视图,使建筑设计更趋于追求几何形体和比例尺度的精确完美。艺术学院派摒弃了透视图所表现的浪漫自由的建筑观,建筑表现得更真实。为在立面剖面图中表现空间的深度,所有阴影都用渲染技法仔细构画。建筑的环境背景也往往包括在立面图中。
但这些图完全是以教学为目的的,也就是说这些图中的建筑不是为了建造的。这些图没有表现建筑结构,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是用一种技法表现,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材料。建筑学习好坏的标准的建筑设计,这种建筑观在19世纪末成为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对建筑空间本身的进一步探索。
造成19世纪建筑画十分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建筑设计竞赛。大量的国家公共建筑,从大市政厅到小规模图书馆,往往都是通过设计竞赛选出优秀方案后建造的。
大多数竞赛图都包括透视图,表现整个建筑形象,并给予评委和公众一个易懂的建筑视觉印象。一个好的透视图是参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许多建筑师因为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画透视,所以不得不清“画师”来承担这一任务。这些画师一般不注明姓名,这些在设计背后的重要角色在英国称为“画鬼”。一个平庸的设计可以因“画鬼”的一幅透视图而增色不少。当然设计竞赛不是形成专业画师的唯一原因。19世纪职业环境的改变也使建筑师成为一个管理人或经济人。而画师的工作从画设计竞赛图,发展到了为建筑师出版专籍,甚至直接参与建筑的立面设计。
由于建筑在画师的笔下成了一幅画,建筑本身的空间、体量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受到“画”的限制。19世纪末建筑本身并没有形成任何新的概念,这和建筑画的消极影响不无关系。
印象派的影响
但19世纪后期艺术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绘画拓开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后印象派融入装饰风格于绘画,在建筑上也出现了以装饰风格为主的新艺术运动。如英国的建筑师麦金陶什(Mackintosh)奥地利的瓦格纳阳(Otto Wagner)等,他们的建筑画色彩清新,但没有空间和光影效果。他们的建筑画有鲜明的装饰风格,这说明建筑的风格和建筑画的风格是紧密相连的。建筑的概念变了,建筑画的风格也会转变;或者反之,建筑画风格的转变,也会影响到建筑本身的转变。到了20世纪我们也将看到这一现象:建筑画不仅是建筑风格的表现,而且是建筑师个人风格的表现。作为意大利未来主义建筑师代表的桑代利亚(Antonio Sant’Elia,1888-1916),由于英年早逝,几平没有留下建筑作品。但他的思想通过他的建筑画影响了后来许多现代建筑师。他的画笔触雄劲,透视角度奇特宏伟,表现了未来主义建筑风格的内涵和精神。
莱特(Frank lloyd Wight,1869-1959)的建筑画和其建筑一样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风格:建筑图没有体量感,图上加少量色彩,构图上留出大片空白。他在建筑画技法上独开彩色铅笔画的新画种。这种画法不需特别画纸,速度快而且效果强。
现代建筑大师密斯(Mies van der Robe,1886--1969)和勒·柯布西埃(ie Cothusier,188M1966)都在建筑上反对装饰,主张“机器”美学和建筑功能的重要性,他们主张在建筑中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体现建筑时代感。他们的建筑画也和以往的建筑画不同。密斯善长于表现玻璃的透明的效果,内外融为一体,建筑如浮云,所以他的画没有重量感。柯布西埃则表现建筑的空间和分隔空间的元素的关系,他采用钢笔线描法,朴素而直接,没有渲染和雕饰。他的画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空间概念。他描绘的空间不是看到的空间,而是在对建筑了解后,一个人能体会到的空间。正是这种空间感才是一个建筑师所想创造的。他一生画了大量草图、建筑表现图和建筑写生。除了他的立体主义绘画和雕塑外,他有关建筑的图没有一幅是为了画本身而做的。他的建筑画与他的建筑理论和建筑设计一样,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表现主义的影响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出现了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建筑思潮,其建筑画在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与包豪斯(Bauhaus)的建筑教育注重模型、贬低建筑画不同的是,表现主义对建筑画情有独钟。他们的画注重装饰风格而不顾建筑本身的内容。建筑被视为外表和内空间两部分,画面表现凝重的建筑体积感。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n,1887-1953)用粗而黑的线条体现建筑中的运动感和力量感。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画家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则贡献了这一时期最精彩的建筑渲染作品,他用铅笔和石灰笔加淡彩,渲染建筑和环境气氛。
20世纪还有一些著名的建筑画家,如加克布(Hellnut Jacoby),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和路易斯·康(louis Kahn)。以画为职的建筑师加克布表现了一种与建筑大师,如阿尔托和康等完全不同的风格。加克布的画清晰严谨,但稍嫌机械,全部天才仅体现在构图和布局上。阿尔托大量的绘画则体现完全的个人风格,他往往用软铅笔不停顿地在纸上画,目的是寻找建筑设计的问题和答案。同佯,路易斯·康在旅行中画的大量建筑速写直接与其建筑设计相联系,他落笔之重好像要穿入画纸,和阿尔托一样,他的画不是对建筑和结构的记录,而是一个建筑师创造性思维的图式化表现。将加克布和康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画师和建筑师对建筑画的不同目的、不同方法和不同心态。前者是把建筑向社会推销,而后者才真正反映了建筑师的自我交流,心绪过程和建筑艺术真谛。
实际上,在20世纪。建筑画,特别是以描绘建筑形象为目的的建筑画已受到来自其他媒体的冲击,如摄影、模型、计算机制图等。建筑师往往并不擅长干这些新媒体。即使在传统绘画领域,建筑师的纯绘画技术也早已远逊干专业画师。建筑师的建筑画的艺术魅力已不在干“形”,而在于与建筑艺术之间相关的“情”。这一点在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建筑师的建筑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文丘里(Venturi),格雷夫斯(Michale Graves)和林克利尔(Leon Krier)等人都是当代建筑画代表者。他们不仅在建筑上加入传统语汇,在绘画方法上也力求有传统遗韵,如格雷夫斯用的是莱特用过的彩色铅笔。由干这些人在刚出道之际没有多少工程可做,建筑画成了表达建筑思想的工具,他们的建筑画表现的是建筑概念,而不仅是“形”。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画成了艺术收藏品,同时为当代的建筑画开辟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