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 | 作 者 | 骆庆中、迟春洁、薛蓓燕 |
---|---|---|---|
ISBN | 9787121278358 | 页 数 | 124页 |
定 价 | 58元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年12月 | 开 本 | 16开 |
第1章引论 1
1.1 《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的目的 2
1.2 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4
1.3 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4
1.4 风险管理的良好实践 5
1.5 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6
1.6 小结 7
第2章原则和概念 9
2.1 引言 9
2.2 项目风险的定义 9
2.3 单个风险和整体项目风险 10
2.4 干系人的风险态度 10
2.5 迭代过程 11
2.6 沟通 11
2.7 项目风险管理的职责 11
2.8 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经理的角色 12
第3章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介绍 13
3.1 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 13
3.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14
第4章规划风险管理 19
4.1 规划风险管理过程的目的与目标 19
4.2 规划风险管理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 21
4.2.1 识别并解决成功项目风险管理的障碍 21
4.2.2 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风险管理 21
4.2.3 与组织的目标、政策和实践相一致 22
4.3 规划风险管理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22
4.3.1 规划会议 22
4.3.2 模板 22
4.4 文档记录规划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 23
第5章识别风险 25
5.1 识别风险过程的目的和目标 25
5.2 识别风险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 25
5.2.1 早期识别 25
5.2.2 重复识别 26
5.2.3 紧急识别 26
5.2.4 综合识别 26
5.2.5 清晰识别机会 26
5.2.6 多视角识别 26
5.2.7 将风险与项目目标相关联 26
5.2.8 完整的风险陈述 27
5.2.9 详细程度和责任人 27
5.2.10 目标 27
5.3 识别风险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27
5.3.1 回顾过去 28
5.3.2 现状评估 28
5.3.3 创新技术 28
5.4 文档记录识别风险过程的结果 29
第6章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31
6.1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的目的和目标 31
6.2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的关键成功因素 31
6.2.1 使用取得共识的方法 32
6.2.2 采用共同认可的风险定义术语 32
6.2.3 收集高质量风险信息 33
6.2.4 实施重复进行的定性风险分析 33
6.3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33
6.3.1 选择可以界定风险重要性的风险特征 34
6.3.2 收集和分析数据 34
6.3.3 根据概率和对特定目标的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34
6.3.4 根据概率和对整体项目的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34
6.3.5 对风险原因进行分类 34
6.4 文档记录实施定性风险分析过程的结果 35
第7章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37
7.1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过程的目的和目标 37
7.2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 38
7.2.1 前期风险识别和定性风险分析 39
7.2.2 合适的项目模型 39
7.2.3 致力于收集高质量风险数据 39
7.2.4 无偏见的数据 39
7.2.5 源自单个风险的整体项目风险 39
7.2.6 定量风险分析中风险的相互关系 39
7.3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40
7.3.1 全面反映风险 40
7.3.2 计算风险影响 40
7.3.3 适合分析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 40
7.3.4 数据收集工具 40
7.3.5 定量分析结果的有效表述 40
7.3.6 重复进行定量风险分析 42
7.3.7 为应对规划提供信息 42
7.4 文档记录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过程的结果 42
第8章规划风险应对 43
8.1 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目的和目标 43
8.2 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 44
8.2.1 沟通 44
8.2.2 明确定义与风险相关的角色和职责 45
8.2.3 指定风险应对时机 45
8.2.4 提供应对的资源、预算和进度 45
8.2.5 处理风险和应对的相互作用 45
8.2.6 确保合适、及时、有效和达成共识的应对措施 46
8.2.7 处理威胁和机会 46
8.2.8 制定战术应对前的策略 46
8.3 风险应对策略 46
8.3.1规避威胁或开拓机会 47
8.3.2 转移威胁或分享机会 47
8.3.3 减轻威胁或增加机会 47
8.3.4 接受威胁或机会 47
8.3.5 对整体项目风险应用风险应对 47
8.4 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48
8.4.1 应对识别 48
8.4.2 应对选择 48
8.4.3 行动规划 48
8.4.4 职责分配 48
8.5 文档记录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结果 50
8.5.1 添加风险应对到风险登记册中 50
8.5.2 添加相应的风险应对到项目管理计划中 50
8.5.3评审和记录预测的风险敞口 50
第9章监控风险 51
9.1 监控风险过程的目的和目标 51
9.2 监控风险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 53
9.2.1 风险监控与项目监控整合 53
9.2.2 持续监督风险触发条件 53
9.2.3 保持风险意识 54
9.3 监控风险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54
9.3.1 管理应急储备 54
9.3.2 跟踪触发条件 54
9.3.3 跟踪整体风险 54
9.3.4 跟踪合规性 55
9.4 文档记录监控风险过程的结果 55
附录A 项目管理协会实践标准指南 57
附录B PMI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的演进 59
附录C 《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的贡献者和审阅者 61
附录D 项目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模板 69
参考文献 103
术语表(英文排序) 105
术语表(中文排序) 109
索引 113
图表目录
图1-1 PMI项目风险管理资源结构 2
图1-2 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6
图3-1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流 17
图5-1 识别风险的三个类别 28
图5-2 原因、风险和影响 29
图6-1 构建风险分析的可靠性 32
图6-2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过程 33
图7-1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 38
图7-2 定量风险分析的结构 41
图8-1 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 44
图8-2 规划风险应对的步骤 49
图9-1 监控风险过程 53
图D1项目人员流失的因果图示例 77
图D2 交叉路口车辆相撞可能原因的故障树分析(根据项目不同进行调整) 78
图D3 力场分析驱动力和阻碍力平衡示例 79
图D4 投标状况影响图示例 80
图D5 根原因分析示例 83
图D6 SWOT分析结构示例 84
图D7 带有反馈回路的简单系统动力学模型示例 84
图D8 概率和影响矩阵中风险(威胁和机会)分为高(H)、中(M)、
低(L)风险的示例 88
图D9 基于四个项目目标相对权重的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示例 89
图D10 在实验性技术和现有技术之间进行选择的决策树示例 92
图D11 在三种不确定的产品需求假设情景下预期货币价值分析示例 93
图D12 项目进度的蒙特卡洛模拟直方图示例 93
图D13 项目成本估算的蒙特卡洛模拟直方图示例 94
图D14 根据四个准则对选项进行比较的示例 97
图D15 简单的关键链网络 98
图D16 风险再评估过程 100
表4-1 规划风险管理过程的核心关注点 23
表D1 规划风险管理技术的例子 69
表D2 识别风险的技术 72
表D3 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制约因素分析示例 76
表D4 包含风险类别、子类别、具体风险与影响的核对清单示例(部分) 77
表D5 通用风险分解结构示例 82
表D6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的技术 85
表D7 从对三个具体目标的影响来评价单个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级别定义的例子 87
表D8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的技术 90
表D9 规划风险应对的技术 95
表D10 风险监控过程的技术 982100433B
项目风险管理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无论在项目计划过程中已经被预测还是不可预见,一些事件或条件对项目目标会产生一定作用。这些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甚至可以导致项目与原定目标的背离。本标准为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管理层和干系人提纲挈领地阐述了高效风险管理的原则,定义了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介绍了大多数时候大部分项目的良好做法,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标杆。项目管理实践者可以用本标准检查自己所处的环境、项目或组织中的风险管理过程。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去年写的论文,记得当时还是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忙的,很不错,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修改定稿,帮我省了好多事,老师一会让我改任务书,一会让我给他看修改的稿件,品学论文的王老师都不厌其烦的帮...
在项目风险清单中,风险管理人员应以风险识别为中心。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哪些?按你的理解,分别对各个过程的含义进行说明。
风险识别--确认哪些风险有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展,并记录每个风险所具有的特点。风险量化--评估风险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评定项目可能的产出结果的范围。风险对策研究--确定对机会进行选择的步骤及对危险作...
第1章引论 1
1.1 《项目估算实践标准》的目的 1
1.2 项目估算的定义 3
1.3 项目估算与项目管理实践 4
1.4 本标准与其他PMI标准和知识领域的关系 5
1.4.1 《PMBOK"para" label-module="para">
1.4.2 挣值管理实践标准[2] 7
1.4.3 工作分解结构实践标准[3] 7
1.4.4 进度计划实践标准[4] 7
1.4.5 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标准[5] 7
1.4.6 项目集管理标准[6] 8
1.4.7 项目组合管理标准[7] 8
1.5 小结 8
第2章原则与概念 9
2.1 引言 9
2.2 项目估算范围 9
2.3 估算角色 10
2.4 估算生命周期 10
2.5 渐进式估算 12
2.6 度量值的运用 13
2.7 估算偏差的原因 13
2.8 良好估算的特征 14
2.9 行业差异 15
2.10 小结 15
第3章估算准备 17
3.1 引言 17
3.2 输入 17
3.2.1 项目文件 18
3.2.2 专家 19
3.2.3 估算技术 19
3.2.4 制约与假设 19
3.2.5 附加影响 19
3.2.6 历史项目信息 20
3.3 活动 20
3.3.1 创建项目估算方法 20
3.4 输出 22
3.4.1 项目估算方法 22
3.4.2 创建估算的信息和资源 22
3.5 注意事项 22
3.5.1 分配合理的时间做计划 22
3.5.2 适当的干系人期望管理 22
3.5.3 准确度的错误认知水平 23
3.6 小结 23
第4章创建估算 25
4.1 引言 25
4.2 输入 26
4.2.1 项目估算方法 26
4.2.2 估算信息 26
4.2.3 估算者 27
4.2.4 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的影响 27
4.3 活动 27
4.3.1 运用类比估算技术 28
4.3.2 运用参数估算技术 31
4.3.3 运用自下而上估算技术 31
4.4 输出 32
4.4.1 完工估算 32
4.4.2 估算基础 32
4.5 注意事项 32
4.5.1 乐观估算 33
4.5.2 估算的渐进明细 33
4.5.3 成本与进度的联系 33
4.5.4 历史数据规范化 33
4.5.5 考虑时间 33
4.5.6 专家判断 34
4.6 小结 34
第5章管理估算 35
5.1 引言 35
5.2 输入 36
5.2.1 估算基准 36
5.5.2 批准的基准变更 37
5.2.3 资源管理计划 37
5.2.4 工作绩效信息 38
5.2.5 组织过程资产 38
5.2.6 项目估算方法 39
5.3 活动 39
5.3.1 管理估算:活跃计划过程 40
5.3.2 使用工具与技术 42
5.4 输出 43
5.4.1 更新估算 43
5.4.2 更新剩余项目预测 43
5.4.3 更新变更请求日志 43
5.4.4 汇报与沟通 43
5.5 注意事项 44
5.5.1 实际值 44
5.5.2 偏差分析 44
5.5.3 变更控制 44
5.5.4 估算质量 44
5.5.5 组织文化 44
5.6 小结 45
第6章改进估算过程 47
6.1 引言 47
6.2 输入 48
6.2.1 项目信息 48
6.2.2 项目估算方法 48
6.2.3 历史项目信息 49
6.2.4 估算基准 49
6.2.5 更新估算/预测 49
6.2.6 变更日志 49
6.2.7 实际值与估算数据 49
6.2.8 干系人反馈 50
6.2.9 组织过程资产 50
6.3 活动 50
6.3.1 收集估算信息 50
6.3.2 评估估算过程 50
6.3.3 确定根本原因和经验教训总结 50
6.3.4 制订变更行动计划 50
6.3.5 实施变更和分享经验教训 50
6.4 输出 52
6.4.1 更新工具与技术 52
6.4.2 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52
6.5 注意事项 52
6.5.1 花费合理的时间 52
6.5.2 考虑技能设置 52
6.6 小结 52
参考文献 53
附录A PMI实践标准指南 55
附录B 项目估算的PMI实践标准评估 57
附录C 《项目估算实践标准》的贡献者和审阅者 61
附录D 估算模型 67
术语表(英文排序) 69
术语表(中文排序) 75
索引 812100433B
《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工程项目活动中的各类风险为对象,系统地介绍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讲述了工程项目风险的辨识、评价、评估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特别注重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详细介绍了一些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例,主要包括特大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特大桥钢箱梁顶推施工项目、复杂环境条件下公路桥梁修复工程、大学园区建设项目、大型房地产建设项目以及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模型及风险对策,有利于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实施风险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安全性,推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向前发展。
《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以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人士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建设领域其他专业学生学习的教辅资料。
《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详细介绍了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及企业标准他的概念、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概论,我国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企业标准化与企业标准体系,产品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农业标准化,食品和食品安全标准化,采用国际标准与标准化战略,合格评定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整合,共12章。《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作者从事标准化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标准化管理和实践经验,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实际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介绍标准化相关知识,内容全面,编写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可作为基层组织,特别是企业、事业单位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学校标准化教学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