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 | 作 者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
---|---|---|---|
类 别 | 地方志 | 出版时间 | 1995年04月 |
封面
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分布图
新疆山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剖面分布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地森林土壤区划图
高山冰川
1-1.舌状冰川 海拔:5000m以上
1-2.观察冰川移动的冰洞 海拔:4000m
1-3.观察冰川移动的冰洞 海拔:4000m
2.高山倒石堆 海拔:4000m
3.亚高山草甸 海拔:3000m
4.中山森林带林相(天山西部林区,欧洲鳞毛蕨—天山云杉林) 海拔:1600~2800m
5.山地淋溶灰褐上剖面形态(黄土母质) 海拔:2500m
6.采伐迹地上面,人工更新幼林 海拔:2300m
7.天山中部林区林相(草类—天山云杉林) 海拔:1700~2800m
8.山地普通灰褐土剖面形态(坡积母质) 海拔:1600—2400m
9.中山森林带林相近景(天山北坡中部温泉林区) 海拔:1700~2400m
10.天山东部哈密口门子林区全貌 海拔:2200m
11.前山带山杨幼林(阜康林区) 海拔:1600m
12.森林采伐迹地(中山森林带内)
13.山地生草灰褐土剖面形态(森林采伐迹地内) 海拔:1800m
14.山杨林庇护下的云杉幼林茁壮成长
15.低山草原带景观 海拔:1500m以下
16.山地黑钙土剖面形态(苗圃地、冲积母质) 海拔:1500m
1.阿尔泰山喀纳斯林区新疆落叶松 新疆冷杉混交林
2.阿尔泰山西北部喀纳斯林区幼林林相
3.山地灰色森林土剖面形态 海拔:1600~2200m
4.落叶松 冷杉混交林成熟林林相 海拔:1800m
5.空中鸟瞰喀纳斯河谷林
6.喀纳斯林区晚霞
7.林地药用植物—罂粟
8.林地药用植物—芍药
9.美丽的喀纳斯湖晨景
10.美丽的喀纳斯湖晨景
11.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上的森林植被—红松 落叶松混交林
12.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剖面形态 海拔:1500—2100m
13.阿尔泰山西北部喀纳斯林区新疆落叶松中幼林
14.高山俯视喀纳斯湖湖边林相
15.阿尔泰山富蕴林区沟谷林
16.喀纳斯湖边桦木林
17.喀纳斯湖边雨后彩虹
18.阿尔泰山哈巴河林区山问凹地地面景观海拔:1300m
19.阿尔泰山山间沼泽土的剖面形态
20.准噶尔西部山地巴尔鲁克山野巴旦灌木丛景观 海拔:1300~1400m
21.野巴旦灌木林下,山地栗钙土的剖面形态(黄土母质) 海拔:1300~1400m
1.西昆仑山高山带景观—高山雪峰海拔:4500m以上
2.高山俯视西昆仑山昆仑圆柏林丛 海拔:2700~3500m
3.昆仑山云杉林(远处)、圆柏林丛(近处)
5.山地碳酸盐灰褐土剖面形态 海拔:2700m
4.一级阶地昆仑圆柏林从近景 海拔:2500~2700m
1.胡杨幼林林相
2.胡扬成过熟林林相
3.趋于衰败死亡的胡杨林
4.枯老死亡经久不倒的胡杨林木
1.微机处理理化分析数据
2.专家们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
3.科研人员与外国同行专家相聚于国际学术会议上
4.野外观察土壤剖面
5.室内化验分析土样
6.林区土壤普查队员实地研究统一调查方法
7.普查队员摆渡前去考察
1.阿尔泰山富蕴林区中幼林 海拔:1400~1700m
2.阿尔泰山青河林区新疆落叶松纯林近景 海拔:1500~2100m
3.阿尔泰山青河林区风倒本的景象 海拔:1500~2000m
4.阿尔泰山福海林区远眺 海拔:1300~1700m
主持参加《新疆山地林区土壤普查》与《专著》编写单位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编写人员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前言
目录
第一篇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总论
第一章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与山区林业概况
第一节 山地森林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第二节 山区林业概况
第二章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山地森林土壤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山地森林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
第三节 山地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第四节 山地针叶林土壤的灰化过程
第三章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分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
第二节 森林七壤分类
第三节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分类系统
第四章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分布规律
第一节 山地森林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第二节 山地森林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第三节 山地土壤的区域性分布
第二篇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分区论述
第五章 阿尔泰山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 高山、亚高山土壤
第四节 山地棕色针叶林土
第五节 山地灰色森林土
第六节 阿尔泰山林区森林土壤的保护利用意见
第七节 山地草原土壤
第八节 山地沼泽土
第六章 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土壤的成土过程及其分布规律
第三节 高山、亚高山土壤
第四节 山地灰褐色森林土
第五节 山地草原土壤
第七章 天山北坡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 高山、亚高山土壤
第四节 山地灰褐色森林士
第五节 山地淋溶灰褐色森林土
第六节 山地生草灰褐色森林土和山地碳酸盐灰褐色森林土
第七节 山地黑棕色野果林土
第八节 天山北坡林区山地森林土壤的保护利用意见
第九节 山地草原土壤
第八章 天山南坡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高山、亚高山土壤
第三节 山地碳酸盐灰褐色森林土
第四节 山地草原土壤
第九章 昆仑山系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第四节 高山、亚高山土壤
第五节 山地碳酸盐灰褐色森林土
第六节 山地草原土壤
附:荒漠胡杨林土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成土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土壤剖面形态与理化性状
第四节 土壤亚类简述
第五节 土壤类型的发生发展及其演替规律
第六节 森林与土壤
第七节 森林土壤的保护利用意见
第三篇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资源综合评价
第十章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综合评价
第一节 山地森林土壤的物理性状
第二节 山地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山地森林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第十一章 森林与土壤
第一节 天山森林土壤与林型的分布
第二节 阿尔泰山森林土壤与林型的分布
第三节 森林土壤与林木生长
第四节 森林土壤与林木更新
第五节 天山云杉的适生土壤
第六节 新疆落叶松的适生土壤
第七节 其它针阔叶树种的适生土壤
第十二章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区划
第一节 区划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区划依据
第三节 区划原则
第四节 山地森林土壤区划系统
第五节 各级区划分级的必要性和区划单位命名
第六节 分区论述
附: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土种志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土种志
Ⅰ 山地棕色针叶林土
Ⅱ 山地灰色森林土
Ⅲ 山地灰褐色森林土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疆山地林区林场苗圃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养分含量
附录二 新疆山地林区土壤普查面积汇总表
附录三 中文、拉丁文植物名称对照
附录四 《新疆山地林区土壤普查》成员名单
版权页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中新疆山地林区土壤普查的主要成果。在系统整理总结了八年(1981 ~1988年)实际普查资料和前人已有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撰写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一部地方性森林土壤专著。
(1)施用粉 每平方米的苗床,掺入100~200g的粉,其酸性有效期可维持2~3年。 (2)施用亚铁粉末 每平方米施入150g的亚铁粉末,施后可降低0.5~1.0单位的pH值;对于特别粘重的土壤,用量...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层也不一样。一般人为地把他们分为A,B, C三个层,即表层,淋溶层,母质层,接下来再细分。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
是具体土壤具体分析的,一般是按土质改良情况配合比计算改良费用的
在农业研究领域中,土壤肥料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影响着农业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而且会影响到当地农业发展,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化验工作的重视。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基层农业研究部门的土壤化验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就新疆地区土壤肥料化验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在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业示范区采集表层土壤84个,进行了土壤盐分、有机质、pH值和电导率等指标进行实验和统计学分析,探索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盐渍化明显,主要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盐渍化程度主要为轻度、中度盐渍化。示范区西部,盐渍化程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东部受洪积扇微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盐土呈现点片相间分布的格局。中部在垄状隆起区域盐渍化程度较重,两边洼陷部分盐渍化程度较轻。示范区土壤盐渍化过程受地下水、原始地形起伏、原生盐分和人工灌溉等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平整土地、灌排结合、林草间作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森林土壤遍布世界各个纬度地带,而以温带和寒温带针、阔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如暗棕壤、棕壤和灰化土)面积为最大;热带、亚热带森林下发育的各类土壤(如红壤、黄壤、砖红壤等)的面积约为前者的1/4 。除冻原、沼泽、草原和荒漠外,全世界约有一半的土壤属于森林土壤;但其上现仍覆盖着森林的土壤已仅占陆地总面积的30%左右,约3800万平方公里。在中国,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区的山地。森林用地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其中现有林地12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仅为12%左右;其他为各种疏林地、幼林地以及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约 100多万平方公里。
森林土壤是发展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林木植物积累的光、热、养分、水分和空气除了部分来自于大气外,大部分都要依赖森林土壤的补给,并依靠它的基础支撑,使林木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森林土壤由于分布范围广,成土因素各异,因而又是一个庞大的土壤系列,其中包括发育于不同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下的各具特点的不同土类。在中国,主要有灰化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以及褐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