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作 者 | 姜慧 |
---|---|---|---|
出版时间 | 2015年8月1日 | ISBN | 9787112184446 |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创新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需要
1.1.2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要求
1.1.3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肩负的历史责任
1.1.4 创新人才培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新建本科院校
1.2.2 创新的内涵
1.2.3 创新人才的内涵
1.2.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3 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述要
1.3.1 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确立
1.3.2 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3.3 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1.3.4 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构建
1.3.5 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
1.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
1.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经验总结法
1.5.3 调查研究法
1.5.4 现象学方法
1.5.5 复杂科学方法
第2章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与特征
2.1.1 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解读
2.1.2 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
2.2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因
2.2.1 创新型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2.2.2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要求
2.3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应对
2.3.1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2.3.2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2.4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4.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解读
2.4.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2.4.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2.4.4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5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5.1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2.5.2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第3章 建筑业发展与土建类人才培养
3.1 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1.1 国际建筑市场现状
3.1.2 国内建筑业的发展
3.1.3 建筑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3.2 建筑业发展对土建类人才需求分析
3.2.1 我国建筑业人才总体需求情况分析
3.2.2 我国建筑市场紧缺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3.2.3 建筑业发展及全球化进程对人才需求分析
3.3 国外土建类人才培养概况及启示
3.3.1 国外高校土建类人才培养现状
3.3.2 国外发达国家土建类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
第4章 我国高校土建类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4.1 我国土建类本科专业设置概况
4.1.1 我国土建类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
4.1.2 我国土建类本科专业评估认证
4.2 我国土建类本科专业分布情况
4.2.1 全国开设土建类本科专业概况
4.2.2 土木工程专业分布情况
4.2.3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分布情况
4.2.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布情况
4.2.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分布情况
4.2.6 建筑学专业分布情况
4.2.7 城乡规划专业分布情况
4.2.8 风景园林专业分布情况
4.2.9 城市地下空间.丁程专业分布情况
4.2.1 0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分布情况
4.2.1 1历史建筑保护T程专业分布情况
4.3 我国高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4.3.1 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4.3.2 课程体系比较
4.3.3 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分析
4.3.4 必修、选修课程比较分析
4.3.5 创新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4.4 江苏省高校土建类本科专业建设现状
4.4.1 江苏省高校土建类本科专业设置
4.4.2 江苏省高校土建类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4.5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4.5.1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设置
4.5.2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特征
4.5.3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5章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5.1 行业及用人单位对土建类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分析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对象及形式
5.1.3 部分调研问题及结果分析
5.2 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反馈分析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形式及问题反馈分析
5.3 在校生对课程设置状况意见分析
5.3.1 调查目的
5.3.2 调查时间
5.3.3 调查样本
5.3.4 调查手段
第6章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6.1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6.1.1 以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为导向
6.1.2 以土建类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
6.1.3 以土建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
6.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徐州工程学院土建类专业为例
6.2.1 徐州丁程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及办学目标
6.2.2 徐州工程学院土建类专业的分类
6.2.3 徐州工程学院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及要求
6.2.4 徐州T程学院“12345”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6.3 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6.3.1 健全“规范、高效、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6.3.2 注重“四方”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6.3.3 营造宽松环境,突出个性化发展
6.3.4 建立“双师”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6.3.5 完善“主体多元、标准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7章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7.1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及路径借鉴
7.1.1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
7.1.2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借鉴
7.2 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7.2.1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7.2.2 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素质能力分析
7.2.3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7.3 徐州工程学院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7.3.1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7.3.2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7.3.3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7.3.4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实现矩阵
7.3.5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构成
7.3.6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第8章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8.1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8.2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8.3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8.4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8.4.1 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
8.4.2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1-2-X-4-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5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8.5.1 融合各模块知识,促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8.5.2 以项目为依托,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8.5.3 将部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8.5.4 进行多方式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8.5.5 结合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
8.6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8.6.1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8.6.2 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
8.6.3 评价体系实施原则
第9章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9.1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概述
9.1.1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背景
9.1.2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内涵
9.1.3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功能
9.1.4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要素
9.2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设计
9.2.1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9.2.2 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9.2.3 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9.3 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运行
第10章 建筑行业协会参与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10.1 建筑行业协会参与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0.1.1 建筑行业企业需要大量优秀的土建类人才
10.1.2 深化和创新校企合作是提高土建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0.1.3 发挥建筑行业协会的“桥梁”职能,构建“三方合作”机制
10.2 国内外行业协会参与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10.2.1 国外行业协会参与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10.2.2 国内行业协会参与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10.3 建筑行业协会与新建本科院校合作路径探析
10.3.1 产学联盟是有效机制
10.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体系是主线
10.3.3 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的教学和课程改革机制是核心内容
10.3.4 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执业培训的开展是行业协会与新建本科院校保持合作的纽带
10.3.5 双师型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10.4 建筑行业协会参与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10.4.1 行业协会引领,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0.4.2 行业协会参与土建类专业建设
10.4.3 构建“三方合作”新型模式
10.4.4 加强“四个合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10.4.5 开展交流互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5 结论及建议
附录
附录一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用人单位)
附录二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土建类专业)
参考文献 2100433B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系统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建筑业发展与土建类人才培养、我国高校土建类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现状、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筑行业协会参与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及附录。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适合高等院校从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师、研究人员、管理干部阅读与参考。
紧紧围绕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分别结合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详细阐述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然后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介绍土建类专业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地方院校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突出“应用型”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市场需要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衔接较好,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
运营十余年以来,创新建材公司尤其重视产品研发,与北京、山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公司拥有完善的科研生产基地、优秀的研发团队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积极广泛地与各界交流合作,使创新建材技术和设备始终迎合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并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本书共4章,分别阐述了职业教育改革背景及建设行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内涵、实施要点、优势分析;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实施的路径,结合“三全育人”“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1+X教学改革”“三教改革”“课程思政”等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形成系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等教学成果和教学案例,为全国建筑类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本书适用于土建类专业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使用。
打造世界级民族自主品牌
北新建材作为中国新型建材行业的领跑者,以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两大引擎。以技术创新为本,保障企业的本质竞争力,以绿色建筑未来为理念,大力开展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2011年,北新建材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代表,成功入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打造北新节能环保科技馆,得到了国家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站在了高新技术的最前沿,站在了建材品牌的最高端。
品牌建设方面:大品牌·大渠道·大发展
北新建材一直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也是业内第一家把品牌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的企业,打造了龙牌、北新多个中国驰名商标。作为中国新建材行业的领跑者,北新建材主动肩负起打造知名民族建材品牌、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使命,引领行业发展理念,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以优质的产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在与世界500强的同台竞技中全面领先,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在技术质量、销售价格、市场份额全面超越外资的中国自主品牌。
北新建材以打造中国的世界名牌为己任,以先进的理念、卓越的品质、完善的方案为依托,夺取品牌荣誉的奥斯卡,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获奖工程选材之最”、“中国五星级饭店装饰材料首选品牌”、中国上市公司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金紫荆奖”,并于2013年荣获“全球石膏行业杰出贡献奖”,品牌价值达到212.65亿,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82位;连续4次入选“亚洲品牌500强”,排名第177位,位列亚洲建材品牌第二强。
技术创新方面:靠新出强
北新建材一直坚持靠新出强的战略方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构建了涵盖新产品研发、生产装备技术、应用技术三大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占领了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硕士站,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教学实践和合作研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唯一由企业牵头的承担单位。是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确定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也是唯一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名单的建材企业。公司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超过千件,连续多年位居建材行业领先地位,北京市企业前十名。
2012年,北新建材作为八家发起人之一参与发起成立中关村先进制造业产业技术国际创新联盟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成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