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新乡土建筑 | 作 者 | 维基·理查森(RichardsonVicky) |
---|---|---|---|
译 者 | 于雷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4年1月1日 | ISBN | 9787112060597 [1] |
导论 充满质疑的建筑
第一章 源于传统的变革
社会住宅的样板房
萨尔索附近的住宅
赞查里住宅
新美术陈列馆
牧羊场仓库
弗拉威尔住宅
维斯泰特·弗里蒂德样板住宅
第二章 技术与材料
特顿县立图书馆
自建住宅
斯特罗伯里·韦尔学校
孤儿院
西伯利厄斯会堂
米拉玛旅馆
河流与赛船博物馆
第三章 赋个性以形
苏格兰议会大厦
威尔士千年纪念中心
印度大使馆
拉脱维亚国立图书馆
文化剧场
特吉巴欧文化中心
第四章 融建筑于景
亚瑟与伊玛博伊德教育中心
神一山小筑
亚利桑那科学中心
美浦博物馆
伊娃·艾森中心
莫雷多住宅
S别墅
第五章 城市建筑与乡土建筑
蓝水购物中心
布里顿街住宅
小学
农场建筑与电话间
第六章 地区主义的新走向
葡萄牙馆
维德汗·巴汶州议会大厦
圣达菲视觉艺术中心
塞格尔住宅
校舍
社交中心
作 者: 维基·理查森(RichardsonVicky),吴晓 编 于雷 译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2060597
出版时间: 2004-01-01
版 次: 1
页 数: 238
装 帧: 精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建筑>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2100433B
在当代建筑中,新乡土建筑可以看作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体。近年来因民族不同而造成国家的分裂及其政治、文化特性的多元化,导致了建筑界内对于“全球性均一化”(global blanding)现象——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均质分布的建筑形象和设计现象——的声讨不断高涨。受其影响,地方的文脉、材料和文化在许多建筑师的眼中,正成为其日益重要的关注对象;而建筑作为一种通过形式引导来发展地区特性、并反映其间差异的手段,也已经激发起了公众的想像力。书中关于每项工程的介绍,均以透彻的调研和详尽的评述作为特色内容,同时配以大量的照片、草图和平面图。 在《新乡土建筑》练达精妙而又颇具可读性的介绍中,维基·理查森为建筑中的乡土性提供了一份历史性分析,展示了它是如何体现出笔者所描述的“充满质疑的建筑”观的——一种对于理念进展的质疑和一份对于“原生”建筑形式真实性的追求。
可以。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乡土环境中的所有建筑都可以称为乡土建筑。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
乡土水生植物有400多种,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的广布植物居多。其中睡菜、玉蝉花呈典型的间断分布,睡菜除在杭州分布外国内还有川、黔、云、冀及东北有分布;而玉蝉花除杭州分布外,国内仅在山东和东北有分布。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喜树Canptotheca acuninat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火力楠Micheli...
乡情与梦境——江南新乡土建筑习作三则
《新楼盘:新乡土建筑》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林业大学讲师 段威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乡村建造被长期忽略,萧山由于自身所处的特殊区位优势,内部经济动力巨大,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糖包屋”,这种特殊的建筑模式吸引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段威的注意,他从读博时开始持续关注该地区的建造模式,并通过研究认为不拘一格才能体现新乡土建筑的魅力。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萧山自造》的写作始末。
段威:我从浙江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拜清华大学王路教授为博士生导师,跟随王老师做了一些乡土建筑的设计与研究,经王老师推荐,决定博士就写萧山地区的农村住宅的自发性建造现象。
确立选题后,我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挨家挨户敲门拜访农户,常常被农民怀疑成是搞传销的而被他们拒绝,农村的白天就剩下老人和小孩,他们对陌生人很警惕。后来经一个好心村民的指点,决定改为从上而下做工作,先找萧山城镇规划科负责人,再找村长,由村长带领着去找村民,工作开展才逐渐顺畅起来。
开题时我第一次对萧山当地的南沙镇、临浦镇等地展开考察,临浦村在钱塘江口附近,地势平坦,是以前填河造陆慢慢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逐渐有人到这里建造房子居住。萧山北部主要是养鱼的池塘,没有很集中的住宅,经济比较落后,新街镇发展苗木种植,当地百姓生活比较富裕。在调研中,我首先了解当地的地理边界,后研究当地的文化边界,再根据杭州规划的城市外环线找到了四个合适的研究村落。
萧山地区那些造型独特的民居出现也就几十年的历史,时间上特别短,但如果不被记录,这段历史可能很快就会被抹掉。当地的新乡土住宅风貌跟传统的坡屋顶、木结构民居有很大区别,也许传统的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百姓的生活需求,尽管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很丑,但这种建筑直面生活。
通过研究,我发现当地民宅其实也经过了代际变化,最开始大家都只建一层,慢慢地发现不够用了,就开始建两层,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楼梯该往哪里放,先是放在走廊上,相当于把两个平房摞起来,在前面做一条走廊,这样的楼梯会把南面的光挡住,于是改为放在房子侧面,又会使宅基地变得很宽,而且离端头一侧的房间很远,也不好用,再想办法把楼梯塞在中间,一样占据面宽,后来他们找到设计院,花一点点钱买了一张CAD图纸,照着图纸盖。那些房子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房子布局和生活方式都更现代,看着更好,慢慢地就推广开来。当地政府甚至还推出了一本《户型设计图集》,发给老百姓,鼓励他们按照图集里的户型建造房子,此后,当地出现了一批“糖包屋”,也就是四坡屋面的建筑。
未来城市的集中化不可避免,北上广深会越来越集中,杭州作为一个二线城市,也会吸纳一部分人才,西北没有特别好的二线城市,未来肯定会走向衰败,东北也一样。《萧山自造》最早是叫《城郊地区的当代乡土住宅研究》,研究城郊带上的农村现状。城郊带上的很多村庄一旦经过合理设计就可以营造出低密度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的人居环境。
《萧山自造》从2011年我读博士开始准备,到2014年博士毕业才完成。
“糖包屋”是萧山农民对自身身份认识的物化表现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萧山地区出现了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
段威:在读大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建筑专业是做什么的,高考那年我考了584,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算是落榜了,我准备复读,当时出了一个高分保护政策,就把我调剂到浙江大学建筑系,因此学的建筑,可以说是上帝帮我选的专业。本科毕业后我通过点招成了清华大学王路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跟着王路老师做乡村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新乡土”是近几年才火起来的,我记得在我做博士的时候,国家还没有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愁也是这几年才提出来的,2012年住建部推出《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研究工作,全中国都在提农村聚落。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的城市被外国人占领,所以中国的建筑师只能到农村去”,我很赞同。我在写《萧山自造》时大家提的最多的是城市化,还没有提城镇化,我觉得萧山之所以会呈现出今天这样的状态,主要得益于其内部有很强劲的动力。首先,借助杭州的力量,当地有很多小型企业,也有工业园区,很多外来人口在那里打工。当地百姓有的就在自己家里办厂,有的则把自家房子出租,还有的搞苗木种植,用很少的田地创造很高的产值。生活富足后,他们开始折腾自己的房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会像萧山那样发展。
我觉得“新乡土建筑”实际上是建筑师看到一个新的现象之后再回过头去向它们学习的结果,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建筑师如何去学习并建造一个建筑,而是了解和思考中国的农村人口将来要走向哪里。中国农村被忽略了很长时间,我们一说到农村,很自然地会有一种浪漫感,认为那里草长莺飞,风景优美,生活传统,低技化原生态。但这样的村子在全中国可能不到百分之一,大部分的村子既没有萧山的发达程度,也失去了草长莺飞的浪漫感觉,更多的是一个个没有人的,空心化的破败的状态,那才是真正的中国农村。
萧山隶属于杭州,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发达,当地农村很有活力,这种活力不是由城里人强加的,而是由内向外生发的,萧山与杭州的产业相互补充。萧山政府对土地让利,让农民活用土地,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这种“懒政”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地人觉得“糖包屋”最适合他们,足够表明他们的身份,而这种身份其实存在一定的错位,我管它叫“农民城市人”,是一种处于“农村人”和“城里人”之间的状态。一方面,他们使用着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和建筑材料,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区别于城里人的一点,他们有土地,进可攻退可守,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造出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的农村现代化之后该呈现的景观。
如果这种房子换一个面貌,变成建筑师喜欢的文艺范儿,看起来就会像东京或首尔周边的农村:小的街道,很干净,一户一宅,每一户又各不相同。萧山当地有一个基督教堂,如果有建筑师介入,把它设计得品质高一些,材料用得再好一些,多花一点钱,应该会成为一个特别棒的场所。
我希望萧山这种极具特色的建筑能长久存活着,而不是被抹掉,即使要被抹掉,也至少能在纸上被看到。其实我觉得像萧山那种房子是时代潮流的产物,是应该被顺应的,而不是被抹除。
“糖包屋”
记者:从您参与的这些项目来看,您觉得在农村做项目有哪些难处?
段威:从读博士到现在,我一直都跟着王路老师做设计,最近的项目则位于金华兰溪,这些项目基本都会使用传统的建材:石头、木头、瓦片等,但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宅。一旦有建筑师介入一个农村项目,一定会带来一些陌生化的东西,使用当地的材料,使房子建造更经济,与环境更融合,同时拥有更大的视野,更大的空间。我们的项目在造型上与传统建筑完全不同,但里面的场所体验感与传统建筑很像,有院落空间,有对景关系。
我最近还做了一个石家庄龙泉湖公园服务中心的设计,当地有一个村落叫井邢,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虽然采用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但布局模仿着井邢村排布,把服务中心按功能打散,构建出几条街,沿着水边布置开来,让游人在其中也能体会到在老村子里游走的感觉,建筑本身则全都采用断桥铝等新建材,我们留下的是相同的空间感受,但带来了新的结构体系。
在我参与的项目中,目前建成的只有西溪湿地。本来按照我们的设计,整个西溪湿地的建筑能独立形成一个聚落,各个建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因此在每一栋建筑的屋面上预留了一个很好看的观景平台,但建筑卖给不同的人以后,他们都把平台密封以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设计的意境一下子就消失了,没达到我们设计的效果。
在农村做项目,有一点特别要特别注意,有些村民在项目还没开始时就希望先把钱拿到手,急功近利,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导致项目无法推进。因此我们在做项目时基本不敢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以免节外生枝。
记者:您怎么看待我国的建筑规范?是否适用于新乡土建筑项目?
段威:农村的房子不用报批,规范也没那么严,给设计师很大的自由度,比如李晓东设计的篱苑书屋和桥上书屋,这两个项目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只能算是构筑物,但这个构筑物非常有活力,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突破了规范的限制。新乡土建筑作为一种介入手段,带有半违章性质,所以我觉得,如果把新乡土建筑当成一种更有前途、更吸引人也更有魅力的所在,不应该用某种风格加以限制。一旦变成某种风格固定下来,再按照国家的规范一层层去控制,最终出来的结果必然会非常拧巴。
比如我们在做的武宁项目,本来想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塑混结合,建一个具有南方山林佛寺感觉的建筑,我们把项目拿去报批,会被要求走节能计算、体型系数计算、绿色建筑指标等一系列程序,必须上保温,很多材料也不能用。在设计上很受限制,魅力就少了很多。新乡土建筑更多的是靠建筑师的设计经验达到主动节能效果,像传统学习,把墙做厚一点,建天井,这样既能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也是最建筑的节能方式,比主动建筑更高级。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都那么造房子,并没有那么多规范,既然要有规范,能不能再细化一些,高度定制化一些。我希望未来我们国家也能有重型木结构建筑规范,使之更适应现代建筑的多样化,而不是只有一套规范。
记者:您认为新乡土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段威:在瑞士格劳宾登的卒姆托做了很多极富当地乡土气息的房子,很多建筑师都是从他那里学习如何做新乡土建筑设计的,包括我的导师王路教授。卒姆托可以说是搞新乡土建筑设计的鼻祖,很值得借鉴。
我觉得未来新乡土建筑在农村大有可为。尤其是在像萧山那样有条件的地方,是非常有机会的,但中国正在错失这个良机。在我国,对农村的改造主要以自上而下式的方式进行,大拆大建,没有摆脱从规划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模式。
当代社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旦建筑师与农村碰撞出火花,农村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这个市场还没有被打开,农民对设计还没有很好的意识。我曾经有一个想法,希望邀请一百位建筑师为萧山设计100个各具特色的农民房方案,为当地人提供更有品质的房子。目前,萧山当地人不觉得设计是要购买的,尚未意识到设计会比大理石材更有价值,如果有一两个方案得到落实,农民对设计的固有观念和对设计师的态度就会转变,农村的面貌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就更接近美丽乡村了。
目前乡土建筑不可能成为建筑师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项目太小,按面积收费的话没有多少钱,却需要设计师投入极高的精力,建筑师只能把农村项目当成作品在做,要当成产业的话,我们的经济必须达到日本那样的发达程度才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言
资讯
名家名盘
杭州万科柳映坊:极具欧洲小镇立面特色的精品社区
专访
健康发展共同成长——访深圳市东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设计师周永忠
新景观
烟台龙湖·葡醍海湾:彰显休闲度假风格的低密度园林景观
焦作翡翠长堤售楼处景观方案设计:生态自然和谐精致
专题
传统村落的现代演绎——双村记
农村可持续住宅:来自台湾的营造经验
上海证大朱家角九间堂西苑!
胶州少海新城板桥镇: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文化展示地
五凤古镇核心区:新旧建筑融合的多元性古镇
杭州坤和西溪里一期随园:中式手法打造现代中国人家
九华山茶溪小镇度假村:师法自然以人为本
新特色
三亚金中海—蓝钻:现代简约的热带滨海社区
地域与文化、功能与生态、设计与市场——解析三亚“金中海·蓝钻”的创新设计
北京领秀慧谷:新都市主义理念的知性小镇
新空间
福州华润橡树湾橡府—期9#样板房:简约现代优雅自然
新创意
耶索罗利多公寓景观:水系、植物、白石编织迷人海岸景观
商业地产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反射性金属帷幕 挺拔切面造型
上海衡山路十二号酒店:椭圆形中央庭院独特室内花园
临潼芷阳文化广场:具有张力和雕塑感的城市绿色“厅堂”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