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小蓬草 | 拉丁学名 | Erigeron canadensis L. |
---|---|---|---|
别 名 | 加拿大飞蓬、飞蓬、小飞蓬、小白酒草 [2]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亚 科 | 管状花亚科 |
族 | 紫菀族 | 属 | 白酒草属 |
种 | 小蓬草 | 命名者及年代 | (L.) Cronq.,1943 |
饲用:小蓬草嫩茎、叶可作猪饲料。
药用:全草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湿,治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小儿头疮等症。北美洲用作治痢疾、腹泻、创伤以及驱蠕虫;中部欧洲,常用新鲜的植株作止血药,但其液汁和捣碎的叶有刺激皮肤的作用。
化学成份:
小蓬草全草含挥发油,其中含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亚油醇酯(linoleylacetate)及醛类,母菊酯(matrlcariaester)、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ester)和矢车菊属烃(centaur)。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花侧柏烯(cuparene)、β-雪松烯(β-himacha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柠檬烯、醛类,松油醇(terpineol)、二戊烯(dipen-tene)、枯牧烯(cumulene)、邻苄基苯甲酸(o-benzylbenzzoicacid)、皂甙、高山黄芩甙(scutellarin)、γ-内酯类,苦味质,树脂,胆碱(choline)、维生素C(vitaminC)等。
入侵危害:该植物可产生大量瘦果,蔓延极快,对秋收作物、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为一种常见杂草,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的生长。该植物是棉铃虫和棉蝽象的中间宿主,其叶汁和捣碎的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一年生草本,根纺锤状,具纤维状根。茎直立,高50-100厘米或更高,圆柱状,多少具棱,有条纹,被疏长硬毛,上部多分枝。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锯齿或全缘,中部和上部叶较小,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近无柄或无柄,全缘或少有具1-2个齿,两面或仅上面被疏短毛边缘常被上弯的硬缘毛。
头状花序多数,小,径3-4毫米,排列成顶生多分枝的大圆锥花序;花序梗细,长5-10毫米,总苞近圆柱状,长2.5-4毫米;总苞片2-3层,淡绿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顶端渐尖,外层约短于内层之半背面被疏毛,内层长3-3.5毫米,宽约0.3毫米,边缘干膜质,无毛;花托平,径2-2.5毫米,具不明显的突起;雌花多数,舌状,白色,长2.5-3.5毫米,舌片小,稍超出花盘,线形,顶端具2个钝小齿;两性花淡黄色,花冠管状,长2.5-3毫米,上端具4或5个齿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瘦果线状披针形,长1.2-1.5毫米稍扁压,被贴微毛;冠毛污白色,1层,糙毛状,长2.5-3毫米。花期5-9月。
小蓬草(学名:Conyza Canadensis(L.)Cronq.)别名:小白酒、加拿大蓬飞草、小飞蓬、飞蓬,菊科,一年生草本,常生长于旷野、荒地、田边、河谷、沟边和路旁。花果期5~10月。繁殖,以...
是的,也叫小飞蓬
【异名】水粟包(《纲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睡莲科檀物萍蓬草的。【植物形态】萍蓬草(《本草拾遗》),又名:水粟(《纲目》),萍蓬莲、黄金莲、水面一盏灯、水萍蓬、矮萍蓬。本植物的...
原产北美洲,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常生长于旷野、荒地、田边和路旁,为一种常见的杂草。
外来物种入侵历史:1860年在山东烟台发现。已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台湾、天津、西藏、香港、新疆、云南、浙江、重庆。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入侵物种之一。
人工拔除:通常通过苗期人工拔除。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可在苗期使用绿麦隆,或在早春使用2,4-D丁酯防除。
机械防治:在结果前清除,防止种子散落 。
防除实例:1995年中国福建省调查茶园草害,对小蓬草等杂草的防治方法:⑴开春后田间杂草葫动高峰期:先将越冬杂草和已出土杂草铲锄干净。每亩用40%西玛津胶悬剂0.5千克兑水4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或每亩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0.25-0.3千克兑水40千克,采用定向均匀喷雾于土表,切勿喷到茶树上,也可在中耕除草后进行土表喷雾处理。⑵杂草生长眩盛期:每亩用10%草甘磷水剂1-1.5千克兑水40千克左右,采用定向喷雾,直接喷于杂草茎叶,切勿喷到茶树上,茅草、芦苇、狗牙根、狗尾草等杂草较多的茶园,每亩可用87%茅草枯可湿性粉剂0.6-1千克,兑水40千克,采用定向喷于杂草茎叶上,避免喷到茶树上。
蓬莱质监局启动起草两项铸石行业标准
云南小蓬祖水库为单曲混凝土拱坝,水库蓄水后,在坝体两侧下游山体存在绕坝渗流严重等问题。经设计单位重新勘察认证当地地质条件,确定增加帷幕灌浆对基础加强处理,消除大坝隐患,确保了水库的安全运行。
小蓬的饲用价值中等,适口性在家畜中和季节之间差异很大。骆驼最喜食,马和羊较为喜食,牛不乐食。骆驼终年喜食,马和羊春夏几乎不食,秋季喜食。小蓬草场宜作小家畜的春、秋放牧场。粗蛋白含量高,晚秋是家畜催肥饲料,骆驼的好草场。产草量低,每亩产鲜草68千克。 2100433B
小飞蓬其它研究
1.抗草甘膦小飞蓬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采用温室生物测定法建立小飞蓬对草甘膦的抗性检测方法.小飞蓬幼苗长至5~7叶期,单株移栽,15~20叶时,按不同浓度处理喷施草甘膦.用药后3d进行第一次观察,记录各浓度的药害症状,并划分药害级别.以后每隔4d记录1次,药害级别转化为药害综合指数.当不同处理间的药害症状有极显著差异时进行鲜重和干重的测定.分别以所获得的药害综合指数、鲜重、干重和药剂剂量的对数进行回归,所有的数据都用log-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两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证实采用药害分级、鲜重、干重的方法都能较好地反映小飞蓬受害情况和不同剂量草甘膦处理间的关系,但药害分级的方法是3种方法中重复性最好的一种. 2.小飞蓬对Cd的耐性与吸收特性研究
[目的]分析小飞蓬的生长、生理及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探索小飞蓬对Cd污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与耐性机理.[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5个Cd浓度(0、25、50、75、100μmol/L)处理对小飞蓬(赣南钨矿区优势植物)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吸收Cd的影响.[结果]当Cd浓度为25和50μmol/L时小飞蓬能正常生长,各 生长指标与对照(0μmol/L)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当Cd浓度达到75和100μmol/L时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小飞蓬对Cd吸收有很强的分异特征,能将更多重金属积累在植物地上部.小飞蓬地上部和根系的Cd含量随营养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d浓度为75μmol/L时,植物地上部Cd吸收总量达到最高,为118.87mg.[结论]小飞蓬对修复低、中浓度Cd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潜力.
3.小飞蓬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以高粱(SorghumvulgarePers.)、黄瓜(CucumissativusL.)、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小飞蓬(ErigeroncanadensisL.)全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等3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活性.小飞蓬的乙酸乙酯与乙醇提取物对4种供试作物均显示出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浓度达100mg*mL-1时对小麦和油菜幼苗生长的抑制率均为100%.小飞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粱和油菜的幼根及黄瓜和油菜幼茎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小麦和高粱幼根及幼茎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但高浓度时则对黄瓜和油菜的抑制作用较强;6.25mg*mL-1乙醇提取物对黄瓜、油菜、小麦和高粱幼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50%、8.58%、21.51%和26.98%;25mg*mL-1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61.31%、 77.45%、39.78%和46.34%.表明小飞蓬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潜在的除草活性.
4.通过对高Cu污染区(Ⅰ)、低Cu污染区(Ⅱ)和非污染区(Ⅲ)小飞蓬盆栽实验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型Ⅰ、Ⅱ、Ⅲ电导率均随着Cu浓度增加而增大,并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b)含量随着Cu浓度增加呈极显著负相关;生态型I的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随着Cu浓度增加均先有所升高,然后又降低,而生态型Ⅱ、Ⅲ则一直呈现降低趋势.3种生态型小飞莲体内SOD、POD、CAT酶活性在Cu胁迫下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相比,当Cu浓度为1200mg·kg^-1时.生态型Ⅰ的SOD、POD、CAT活性分别为194.1%、206.2%、118.6%;Ⅱ的SOD、POD、CAT活性分别为170.1%、182.9%、111.3%;Ⅲ的SOD、POD、CAT的活性分别为115.196、155.496、107.3%.对3种生态型小飞蓬的生理生化指标及酶活性分析表明,高Cu污染区小飞蓬的耐受性要强于低Cu污染区.两者又均强于非污染区小飞蓬,这3种生态型小飞蓬的耐受性呈现出了明显的种间差异.
小蓬是小半灌木荒漠草场的主要组成植物。多数是呈小面积出现于海拔较高的低山残丘山麓洪积扇或者河流古老阶地上。海拔高度600-1000米,土壤通常砾质化较强,砾石占30-95%的强碱化、砾质、壤质的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棕荒漠土。这类地区土壤排水良好,光照条件优越,土壤呈强泡沫反应,pH8-8.5,有碱化层发育,质地轻壤至中壤,多具粉砂质,并夹杂有小碎石和小卵石及石膏沉积。
小蓬适于≥10℃积温3000℃左右,年降水量120-3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基本趋于均匀的温带荒漠气候。小蓬对大幅度温差适应能力也较强,在分布区,极端最低温度-31.8至-42.7℃,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5.2至40.9℃,生长良好。
小蓬植物群落外貌呈现稀疏而低矮,草层高度5-15厘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季相灰褐,较为暗淡。群落总盖度最高可达50%,一般在15-25%之间。
以小蓬为单优势种的群落分布最广。它多处在海拔600-900米低山、山麓洪积扇和河岸古老阶地上。小蓬在群落中形成高10厘米左右的小半灌术层片。总盖度10-30%。种类组成从10余种少到1-2种。伴生种有骆驼刺、小蒿、木地肤、盐生假木贼、角果藜等。
在新疆乌它古河以北和北塔山一带,海拔1200米的山麓冲积扇上,小蓬与超旱生半灌木或小半灌木形成群落。该群落具有盐生特征。从属植物有枇杷柴、盐生假木贼、小蒿。小蓬高10厘米。总盖度20-30%。组成植物6-8种,伴生种有驼绒藜、金钮扣、沙生针茅。在中国伊犁谷地、博乐谷地和阿尔泰山南麓海拔500米左右和低山砾质化仍很强的土壤上,常与草原禾草形成草原化荒漠群落。从属草本层片有砂生针茅、针茅、寸草苔等。总盖度10-15%,6-8种组成植物。伴生种有博乐蒿、小蒿、多根葱、准噶尔隐子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