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线路勘测 | 外文名 | Line Survey |
---|---|---|---|
别 名 | 路线勘测 | 繁 体 | 線路勘測 |
简介
为了方便施工,查看两点之间直线距离.然后估出距离,方便做施工图.预算必备.述了线路(路线)勘测设计中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的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分别阐述了其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部分。勘察以搜集资料为主,每地貌单元或每公里内应有勘探资料;初步了解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线路通过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2对控制线路方案的地段,应了解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地质问题通过常规传统勘测和RTK勘测的比较介绍了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的更替,并结合RTK专业电力软件在重庆永川110KV交流超高压输送电线路改线测量中的应用与实施,探讨RTK电力数字化有码作业方式的有效应用。2100433B
指勘查、勘探和测量工作的总称。
线路 拼音xiàn lù释义可指狭小如线的道路、传导电流的电线或者铁路道轨。
这个线路是照明线路。
结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行业特色\"的背景,以培养行业紧缺人才为出发点,分析了《线路勘测》课程设置的缘由,并初步探讨了对比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线路设计相关内容授课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教学的验证,深得学生好评。
本文就测量技术在线路勘测、隧道贯通等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CPS行了探讨,供读者参考。
【学员问题】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中冲沟勘测规定?
【解答】1、线路经过基岩地区冲沟时,应调查冲沟的发展阶段,沟深、沟宽和沟的边坡及地层岩性,岩石风化破碎程度,植被情况,并作出判别,提出立塔的位置。如在岩石较破碎、坡度较陡、植被不发育地点布设塔基,考虑距冲沟边不小于20m.如在岩石属中等风化,坡度较缓,植被发育的地点,塔基与沟边距离宜适当缩短。
2、线路经过第四系松散地层时,必须查明冲沟的发展阶段,沟底堆积物的性质、沟深、沟宽和边坡的坡度、地层岩性(如亚粘土、轻亚粘土、网状裂隙发育的粘性土)特征和植被情况等,并应根据调查访问和塔的类型综合判定,对平衡阶段和衰老阶段的冲沟,一般塔基距沟边不小于30m(特殊塔基除外)。对初始阶段、下切阶段的冲沟的发展,应通过调查访问冲沟的破坏情况及其危害程度,结合上述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条件许可时,线路应尽量避开或跨过冲沟地段,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在距沟边缘较远处立塔为宜,并提出对塔基和沟的边坡采取防护措施的要求。
3、当线路经过黄土地区冲沟时,应查清地层岩性、地貌特征以及搜集有关该地区的冲沟分布密度、发展速度、危害程度和整治措施,调查冲沟在暴雨情况下的破坏速度和对有关建筑物及树木的破坏情况,并结合冲沟的宽度、深度、沟底的形态、斜坡的坡度和植被等因素综合作出判别,为塔基的稳定性提出塔位对沟边距离的要求。一般对冲沟已发展至平衡阶段、衰老阶段,在塔基距沟边不小于40m、处可考虑立塔。
对于初始阶段、下切阶段且分布很密的冲沟,又无法选择塔基稳定的位置时,应建议线路部分改线避开该地段。如确实无法改变路径方案时,则应采取有效防护或整治措施,以确保塔基稳定可靠。
4、线路经过冲沟的向源侵蚀地段时,严禁在沿向源侵蚀方向的冲沟可能延伸范围内立塔。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本书为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依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教学大纲编写而成。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道路和铁路线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阐述了线路(路线)勘测设计中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的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分别阐述了其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部分。
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线路勘测设计基础理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选线与定线、道路平面交叉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铁路车站及道路公用设施、既有线和旧路改建与第二线设计、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本书吸取了国内外道路与铁路线路勘测设计的经验与方法,取材丰富,内容翔实、观点新颖、图文并茂。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城市规划、测绘、采矿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专科课程教材,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部门领导学习和参考。
由于现在国内特高压输电线路还较少,尚无专门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勘测技术规程。特高压电力线路在岩土工程勘测过程中主要参照相关文献关于岩溶区勘测的相关要求。
根据相关规程规范条款,特高压电力线路岩土工程勘测规范中关于岩溶勘测的规定主要如下:
(1)岩溶发育地区勘测应先搜集资料,现场加强地质调查。
(2)岩溶发育地区应查明地层时代、岩土特性、岩溶洞穴的形态规模与发育特征,洞穴的充填及密实程度,岩土层的富水性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评价其对路径立塔的影响。
(3)在岩溶洞穴发育地区或路段,可选择使用物探、钻探、井探等方法逐腿探查。
(4)当塔位处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可判定为未经处理不宜立塔:
①岩溶洞穴埋藏浅、密度大;
②岩溶洞穴规模大,上覆顶板不稳定;
③土洞、采空区、人工洞穴或塌陷成群发育地段;
④洞穴围岩为易溶岩土且存在继续溶蚀条件;
⑤埋藏型岩溶土洞上部覆盖层有软弱土或易受地表水冲蚀的部位;
⑥溶沟、溶槽、石芽等地表岩溶强烈发育,地表起伏剧烈地段。
(5)下列情况可不考虑洞穴对塔位稳定性的影响:
①洞穴顶板围岩坚硬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且厚度大于洞穴跨度;
②洞穴充填密实,充填物具较高强度并无流失条件;
③洞穴较小,基础底面尺寸大于洞体平面尺寸且有足够支撑长度;
④基础底面以下岩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8倍或整板基础边长的3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松动侧移条件。
(6)对于无法避开且可能对塔基稳定产生影响的溶蚀洞隙,应根据其发育特点采用填塞、灌浆、洞底支撑、梁板跨越等方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