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4: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
R50: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1.化学分析试剂。2.照相乳剂。制药工业。还用于合成纤维的后处理剂。
1.直接法纯金属锌与精溴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加热反应,经蒸馏制得溴化锌。其反应方程式如下:2.将电解得到的纯净锌粉放入盛有氢溴酸和溴水混合液的石英器皿中,并加热蒸煮,使Zn充分反应。过滤,以去除多余的锌粉,然后蒸发结晶。将所得晶体放于稀氢溴酸中进行重结晶;并用离心分离方法将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最后,将重结晶产品置于HBrN2气流中进行升华提纯,便可得到无水高纯的ZnBr2产品。
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使皮肤对光敏感。该物质并未列入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但其某些衍生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致癌作用。燃爆危险:该物质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
安全说明: S46:万一发生不慎吞咽,立刻寻求医生的建议(展示产品容器或者标签)。S36/37: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危险品标志: F:易燃物质Xn:有害物质危险类别码: R11:非常易燃。R37:...
兄弟是超市的么?超市一般就是农残、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的几个检测项目,那你就把你每天/每次检测的结果表示出来就可以了,把检测时间、单品名称、检测标准(比如农残的抑制率≤50%)、检测结果、结论等...
保持贮藏器密封
贮存于防潮、避光、通风的仓库内。
1. 性状: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吸湿性极强。
2. 密度(g/mL 25ºC):4.201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394
5. 沸点(ºC,常压):650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n20/D):1.5452
8. 闪点(ºC,):650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5℃):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mg/mL):易溶于水、醇、丙酮、乙醚。溶于氨水
英文别名:Zinc Bromide (Anhydrous); Zinc Bromide (white powder); Zinc(II) Bromide; Zinc Dibromide
CAS号:7699-45-8
分子量:225.217
熔点:394℃
密度 :4.22
沸点: 697°C
水溶性 :易溶, 447 g/100 mL (20°C)
海洋油田良好的完井液、固井液、电池电解质
风险术语:R34:;R50:;
安全术语:S26:;S29:;S36/37/39:;S45:;S61:
溴化锌分子结构
CAS号:7699-45-8
MDL号:MFCD00011294
EINECS号:231-718-4
RTECS号:ZH1150000
PubChem号:24845229
对水是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1.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2.避免接触水分,氧化物。易溶于水、醇、乙醚和丙酮,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温度高于37℃时,与水溶液成平衡的固相是无水物。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氨水。当在氢气中加热时,溴化锌被还原成锌,并且它能与热的碱金属激烈反应。当红热时,氧使它转变成溴氧化物,氟可使它转变成氟化锌。
一、需要隐藏的模块 二、安全信息化管理目标 目前集团施工规模快速扩张,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压 力。信息化的引入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一次良好机遇,我 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信息集团内部共 享,充分利用安全管理资源,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所有 安全管理活动,在信息化中充分体现,实现由单一的项目部 管理安全,转变为全集团人员共同参预管理的安全立体网络 化安全管理,向本质型安全企业迈进。 三、集团安全管理体系 目前集团实行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即项目部、工程处和集 团公司。 1、集团公司:制定了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该制度 祥细规定了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实行 集团季季度抽检、工程处月度对所属项目全部检查和项目部 每旬必须全面检查一次的规定;安全事故汇报、救援和调查 处理规定;安全风险抵押;工伤保险和奖罚规定。 集团二十项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了动态安全管理过程 的实施细则
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和各种弊端,旨在从安全信息化、安全专业化、安全标准化入手,理顺框架,明确措施,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管理内核,完善科技手段、人才支撑和成果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