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 | 作 者 | [美]H·H·阿纳森 [1]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3年11月01日 |
开 本 | 16 开 |
阿纳森是美国享有盛誉艺术史家。《西方现代艺术史》为其代表作。这是一本最为完备的论述现代艺术的书籍,其最大的特点是把绘画、雕塑、建筑三者完全统一地融合在一起对现代艺术作了全面的阐述。全书约一千五百幅插图,着重作品分析,几乎每幅作品都有提及,分析细致,语言生动通俗。作者愿意是给一般读者和学习现代艺术的学生看的。全书强调的是现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发现,但也注意到一九世纪现代绘画的渊源,《西方现代艺术史》编排与装帧在同类作品中都是十分难得的佳构。"para" label-module="para">
肖像画法,它的意义和对待主题的态度,在现代艺术的许多流派中,诸如在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popart)中的含意,都加以适当地注意。同时也要认识到,一件艺术作品,或一座建筑,不可能存在于真空里,它是整体环境的产物。这种环境,是一种社会的和文化的体系,与文学、音乐和其它艺术并肩而在,并涉及到一个时期的哲学和科学。除了对现代艺术和建筑进行广泛而有分析地观察之外,这本书还可以当成一部词典,这里面容纳了许多翔实的材料,特别是后面一部分,自1950年以来的艺术,那就是当词典编排的。
本书原名为《现代艺术史》,根据内容译作《西方现代艺术史》。
本书中年代较多,并跨越两个世纪,本书是绘画、雕塑和建筑放在一起叙述的。某些名词各专业译法不同,有的在本专业中亦不统一,本书中尽量做到译法统一。
本书中绘画插图里没有注明画种的,均为布上油画。
黑白插图原编号延用不变,由于技术等原因仅删去部分插图及编号。
本书涉及到三门艺术和多种外语,所需专业知识及外语知识很广。
有感于本书的译出
译者说明
原序
第一章 十九世纪的绘画
第二章 向二十世纪过渡
第三章 二十世纪早期的绘画
第四章 二十世纪早期的雕塑
第五章 二十世纪早期的建筑
第六章 绘画走向表现主义
第七章 德国的表现主义
第八章 立体主义的传播
第九章 意大利未来主义
第十章 俄国的抽象和构成主义
第十一章 荷兰的风格派
第十二章 建筑中的国际风格
第十三章 绘画从表现主义走向梦幻
第十四章 梦幻的先驱
第十五章 达达
第十六章 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德国绘画
第十七章 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巴黎绘画
第十八章 超现实主义
第十九章 1930年代的抽象:巴黎画派
第二十章 1950年以前的美国绘画与雕塑
第二十一章 1930年以来的建筑
第二十二章 本世纪中叶的绘画和雕塑
第二十三章 本世纪中叶以来的艺术
第二十四章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新动向
编后
参考书目提要
中英文人名对照 2100433B
书名:西方现代艺术史 绘画、雕塑、建筑
图书编号:953231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定价:100.0
ISBN:753050044
作者:美)H·H·阿纳森
出版日期:2003-11-01
版次:1
开本:16开
关于西方艺术史,尽管不少老师多次强调它对于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夯实美学基础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大学课堂并未讲授,我只能自己到文艺书厅翻阅那些精美的画册,感叹于《泉》那样优美的绘画,还有出土的断臂维纳斯、恢宏...
这是美术的四大范畴。绘画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线条或颜色的做法,表面可以是纸张、布、木板铜版、墙壁、山体地面等等,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在艺术用语的...
那不用的,还是要按实际的面积计算
邹德侬,1938年生于山东,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现为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理论及设计研究室教师、高级建筑师。主要译著有《建筑的形式美原则》、《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专著有:《中国现代建筑史纲》。
巴竹师,1956年生于江苏,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现为镇江教育学院教师。
刘�,1957年生于辽宁,1981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现为天津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
由英国建筑师帕瑞克纽金斯著,顾孟潮、张百平译的《世界建筑艺术史》一书,宛若一幅壮丽的世界建筑艺术史画卷,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全书有四点,颇富启迪: 一选材纵横古今,驰骋全球,覆盖广博,堪称大跨度、全方位、多视点。从时间跨度,上溯史前8000年,下览20世纪70年代;从地域分区,遍及全球五大洲,自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亚洲、中东地区、南北美洲。可谓中外古今,名家名作名城,历历在目恍若遨游世界。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建筑也在《建筑史》新版中专辟出第五章,以“谜与模度”为题,介绍了中国和日本建筑艺术。作者认为:“东方文化对于我们的史实——也是建筑艺术有其独特的贡献”而没有被忽视,打破了欧洲一统天下主体论的旧观念,这在学术思想上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现代思维看似格格不入,实则有许多共通之处。雕塑和建筑作为体现时代意志、传承民族文化的艺术创造形式,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艺术瑰宝。本文将西方现代与中国古典的建筑、雕塑进行了比较,寻求其内在的共通交融之处。
内容简介
《西方现代雕塑》选入西方现代雕塑史上具有代表性的11名雕塑家,编选雕塑作品(彩图)123件。每位雕塑家都有文字评价,每件作品并附有图目说明,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雕塑读物,可供美术院校师生、美术专业人员及业余美术爱好者学习和研究西方现代雕塑史之用 。2100433B
《西方后现代雕塑经典》主要内容有:一、杜尚对艺术的诘难;二、绝对的自由与存在的恐惧;三、折衷主义的摩尔及其追随者们;四、发明形式而不是发现形式;五、构成主义雕塑的机器美学等。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及设计实践经验和体会的总结。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以科学的态度介绍了西方国家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历程,包括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各国现代设计艺术在每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品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与理论研究成果;揭示了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书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资料丰富,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对于大专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本教材也可供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