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 | 作 者 | 袁秀玲 |
---|---|---|---|
ISBN | 9787560529967 | 定 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6-1 |
开 本 | 16开 |
第1章 制冷剂及其替代
1.1 概述
1.1.1 对制冷剂的要求
1.1.2 制冷剂的类别及命名
1.1.3 混合制冷剂
1.2 制冷剂的性质
1.2.1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1.2.2 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1.3 替代制冷剂及其应用
1.3.1 两个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1.3.2 制冷剂的环境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1.3.3 CFcs制冷剂的替代
1.3.4 HCFCs制冷剂的替代
1.3.5 天然制冷剂的使用
1.3.6 替代制冷剂的实际应用
1.3.7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第2章 制冷空调用冷凝器、蒸发器
2.1 常用冷凝器结构
2.1.1 风冷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
2.1.2 水冷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
2.1.3 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
2.2 冷凝器的仿真计算
2.2.1 基本模型
2.2.2 算法设计
2.2.3 仿真实例
2.3 冷凝器传热强化
2.3.1 冷凝器空气侧的传热
2.3.2 冷却水侧的污垢热阻
2.3.3 制冷剂侧冷凝传热的强化
2.4 常用蒸发器的结构
2.4.1 干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2.4.2 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2.4.3 降膜蒸发器
2.5 蒸发器的仿真计算
2.6 蒸发器传热强化
2.6.1 蒸发器空气侧的传热强化
2.6.2 冷冻水侧的传热强化
3.6.3 制冷剂侧蒸发传热的强化
2.7 热泵型机组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协调优化
第3章 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
3.1 涡旋压缩机冷水机组
3.1.1 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1.2 涡旋压缩机冷水机组
3.2 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
3.2.1 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2.2 输气量调节和内容积比调节
3.2.3 润滑系统
3.2.4 螺杆制冷机的经济器系统
3.2.5 螺杆压缩机的结构
3.2.6 螺杆压缩冷水机组
3.3 离心式压缩机冷水机组
3.3.1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结构
3.3.2 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系统
3.3.3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负荷调节
3.3.4 变频驱动离心式冷水机组
3.3.5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4章 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
4.1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现状与展望
4.1.1 空气源热泵空调概述
4.1.2 空气源热泵空调组成概述
4.1.3 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4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展望
4.2 空气源热泵空调换热器设计与优化
4.2.1 支路数对热泵空调冷凝与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4.2.2 流路布置对热泵空调冷凝与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影响
4.2.3 热泵空调冷凝与蒸发两用换热器的优化概述
4.3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结霜动态特性
4.3.1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结霜的影响因素
4.3.2 空气源热泵空调结霜动态特性研究
4.4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除霜动态特性
4.4.1 空气源除霜方法简介
4.4.2 空气源热泵空调逆循环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的比较
第5章 地源热泵技术
5.1 地源热泵系统概述
5.1.1 地源热泵系统的基本知识
5.1.2 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概况
5.1.3 水源热泵机组
5.2 地源热泵的低位热源
5.2.1 土壤
5.2.2 地下水
5.2.3 地表水
5.2.4 城市污水
5.3 土壤热交换器系统
5.3.1 土壤热交换器的构造和埋管布置方式
5.3.2 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5.3.3 土壤热交换器的安装
5.4 地表水换热系统
5.4.1 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形式
5.4.2 换热器的设计
5.5 地下水换热系统
5.5.1 热源井的设计
5.5.2 地下水回灌技术
5.6 水环路热泵系统
5.6.1 水环路热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6.2 水环路热泵系统的结构特点
5.6.3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节能探讨
第6章 变容量空调技术
6.1 变容量空调的特点与现状
6.1.1 变频压缩机变容量空调系统
6.1.2 涡旋压缩机变容量空调系统
6.1.3 其它变容量空调系统
6.2 变频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6.2.1 变频控制器原理
6.2.2 变频空调器的运行特性
6.2.3 变频空调器季节能效比的实验和计算方法
6.3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的原理与特点
6.3.1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6.3.2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与常规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的比较
6.3.3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与变频空调系统的比较
6.4 变容量空调的典型流程
6.4.1 变频空调系统的典型流程
6.4.2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的典型流程简介
第7章 蓄能空调理论与应用
7.1 概述
7.1.1 蓄冷空调应用背景
7.1.2 蓄冷技术的发展历史
7.1.3 蓄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7.2 蓄冷与蓄热材料
7.2.1 对蓄冷与蓄热材料的要求
7.2.2 蓄冷材料
7.2.3 蓄热材料
7.3 蓄冷与蓄热空调系统
7.3.1 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策略
7.3.2 蓄冷空调系统
7.3.3 蓄热空调系统
7.4 蓄冷设备
7.4.1 盘管式蓄冷装置
7.4.2 封装式蓄冷装置
7.4.3 冰片滑落式蓄冷装置
7.4.4 冰晶式蓄冷装置
7.5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与经济性分析
7.5.1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7.5.2 经济性分析
第8章 CO2制冷
8.1 CO2制冷概述
8.1.1 CO2制冷剂发展历史
8.1.2 CO2的性质
8.2 CO2制冷循环
8.2.1 CO2近临界循环和跨临界循环
8.2.2 跨临界循环分析
8.3 CO2制冷循环的应用
8.3.1 跨临界CO2汽车空调
8.3.2 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
第9章 冷冻冷藏陈列柜
9.1 概述
9.2 冷冻冷藏陈列柜分类及特点
9.2.1 分类
9.2.2 特点
9.3 技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9.3.1 冷冻冷藏陈列柜性能和热负荷的研究
9.3.2 冷风幕流动特性的研究
9.4 冷风幕流动和热负荷分析
9.4.1 射流理论分析
9.4.2 冷风幕流动特性分析
9.4.3 影响冷风幕性能的因素
9.4.4 陈列柜热负荷构成
9.4.5 影响陈列柜热负荷的因素
9.5 换热器的性能与优化设计
9.5.1 与常规系统换热器的区别
9.5.2 优化设计方法
9.6 除霜方法讨论
9.6.1 自然融霜
9.6.2 热气融霜
9.6.3 电加热融霜
9.6.4 暖液融霜
9.6.5 饱和蒸气除霜
9.7 特种低温冷冻柜
9.7.1 种类及特殊要求
9.7.2 典型流程与分析
第10章 制冷空调通风机
10.1 通风机的性能参数和制冷空调通风机的分类
10.1.1 通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0.1.2 通风机的无因次参数
10.1.3 离心式通风机
10.1.4 轴流式通风机
10.1.5 横流式通风机
10.1.6 混流式通风机
10.2 离心式通风机
10.2.1 离心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
10.2.2 离心风机叶轮的工作原理
10.2.3 叶片型式对气流速度及叶轮压力升的影响
10.2.4 离心叶轮中气体的实际流动
10.2.5 离心通风机的性能曲线
10.2.6 叶轮结构与设计
10.3 轴流式通风机
10.3.1 轴流式通风机原理和特点
10.3.2 叶栅的几何参数及其空气动力学特性
10.3.3 轴流式通风机的特性
10.4 制冷空调通风机在管网中的工作及调节
10.4.1 管网的性能曲线
10.4.2 通风机与管网的联合工作
10.4.3 通风机的调节
10.4.4 喘振2100433B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制冷空调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及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蓄能空调理论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变容量空调技术、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CO2制冷、冷冻冷藏柜、制冷空调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离心式、螺杆式、涡旋式等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最新技术;制冷剂及其替代物等。通风机是制冷空调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也作了简单介绍。本书内容中包括了作者近20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国内外制冷空调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及给研究生授课内容。
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应用�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 当前由于...
制冷技术之一压缩制冷技术:物质是能量交换的载体,而这里的的物质就是制冷剂,空调实际上也是一个热循环交换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管(减压器)等主要器件...
《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 作者:西安制冷学会 韩宝琦 李树林页数:537 出版日期:1995年04月第1版主题词:制冷 空气调节 可以帮你下载制作电子书籍,pdf格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基于此,各种空调节能减排技术应运而生。笔者将重点介绍空调制冷节能减排中的地源热泵技术、制冷剂替代技术、热回收技术和空调蓄冷技术,并详细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监控方法,以期在进一步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利于环境的保护。
内容介绍
《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的目的正是要介绍和探讨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在考试实践与研究中的应用。因此,首先就要对考试的测量特性作出应有的哲学、社会学、教育与心理学的分析。同时,同事,还要对考试所欲测察的心理特质的结构与测量反应过程作出较为深入的现代心理学分析。这些,就构成了《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第一章与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第十章的某些重要内容。但是,《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的主体部分却是心理计量学内容。第二章真分数理论与第四章概括化理论,主要都是针对测验总分作分析的计量理论。真分数理论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现实实践中也仍在发挥基础作用;尤其是概括化理论,在优化测试条件控制测量误差上,更显现出极强的指导价值,人们还将其视为现代测量理论的一个分支,所以,《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仍要对它们予以认真概括评介。从第五章起,主要内容是论述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分析它超出真分数理论局限的优点,并着重对它在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包括估计被试水平、分析测验与项目质量、考察测验信息、控制测量误差、实现测验等值、避免测验偏差和正确实现测验目的要求等方面的技术与策略,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教育测量学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考试的。在现代考试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要努力服务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成为现代教育与现代管理的有效工具的思想指导下,其考核标准就要允许多元化。施测策略就要突出灵活针对性,情境设置、资料传输处理更要力争信息化,从而不断推进技术的创新。经典测量理论只按总分排队,它的真分数也是依赖于测试项目组的,信度却建立在实践中很难做到的“平行测验”观念基础上,难于满足现代考试的要求。项目反应理论能根据作答反应资料估出不依赖于测试项目样本的被试特质水平值,可用特质分数来统率与解释真分数与观察分数,特别是提出与定义了经典理论中所没有的项目与测验信息函数概念。这样,项目反应理论就能实现难度有异的测验的“垂直”等值,建立起项目参数在统一量尺上取值的大型题库,做到有预控地来编制达到指定考核要求的试卷;尤其是,可以编制出按“因人施测”原则进行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从而使测量理论真正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确实为现代考试技术的发展开辟出了新天地。因此,《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特设第六、七、八章来突出讨论这些内容。 2100433B
《现代加筋土技术理论与工程应用》着力介绍现代土工合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加筋土的理论、设计与施工技术。第一章是概述,阐述土工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加筋土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历史:第二章介绍土工合成材料的特性评价及其试验方法:第三章介绍加筋材料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试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第四、五、六章是加筋土的三大应用,即加筋土在加筋土堤、加筋土挡墙和加筋土地基中的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事例。最后一章是土工合成物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加筋土的抗震效果、抗震设计理论,以及土工合成材料在其他方面的一些新应用,同时对轻量土的类型、特点,轻量土的设计内容等新研究成果作了简要介绍。本书体系合理,内容充实、新颖,反映了现代加筋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学科的发展水平,通俗易懂,简明实用。
本书是介绍加筋土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实用参考书,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港湾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工程设计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参考。
《现代海洋科技理论前沿与应用》着重介绍海洋科学技术与海洋科学技术产业化。全书分上篇和下篇,共13章,内容包括海洋科技发展战略、海洋生物综合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监测与观测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技术、海底汕气勘探开发技术、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船舶技术与海洋工程、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疏浚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等。
《现代海洋科技理论前沿与应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可供制订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领导使用,也可供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