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现代设计美学 | 作 者 | 杨明刚 |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1年9月1日 |
页 数 | 205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62830887 |
杨明刚,教授、高级国际商务策划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所长、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主任,兼任国际品牌联盟(IBF)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品牌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营销管理学院教授,获“中国十大策划专家”称号。出版《国际顶级品牌——奢侈品跨国公司在华品牌文化战略》、《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国际知名品牌中国市场全攻略》等著作、图书和教材40余本;发表《奢侈品牌市场运营规律及演进》、《世界级品牌发展规律探讨》、《品牌传播策略性整合》等论文百余篇,共计400
学理篇
第一章 让生活更美好——设计美学概论
第一节 美学追索:设计美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一、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审美视野:设计美学发展历程的探析
一、设计美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设计美学的发展过程
三、设计美学的发展与趋势
第二章 心驰神往——设计美的本质论
第一节 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设计美的本质
一、美的本质:劳动创造了美
二、设计美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第二节 技术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融合:设计美的特性
一、技术美及其特点
二、艺术美及其特点
三、生活美及其特点
第三节 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设计美的标准
一、审美标准的定义与内容
二、设计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
第三章 韵味悠扬——设计美的构成论
第一节 在生活中发现美: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一、功能美:最本质的审美要素
二、材料美:最基础的审美要素
三、形态美:最直观的审美要素
第二节 在体2100433B
《现代设计美学》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设计美学的进展和相关理论的更新,对现代设计美学进行探讨和阐述。全书分为两篇六章,第一章至第三章学理篇——系统论述了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发展历程,设计美的本质、特性和标准,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法则和表现;第四章至第六章应用篇——着重对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企业与品牌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个案之美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从而构成全书从理论到应用的总体结构。
《现代设计美学》是一部学术性、应用性兼备的著作,并附有大量图片,可读性强,给人以情趣的熏陶和审美的享受。本书可供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虚拟艺术设计等专业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本书附有多媒体自学与教学PPT课件。本书由杨明刚教授编著。
室内设计慢慢变成热门行业,许多同学都选择出国学习室内设计留学,学室内设计哪个国家好,其中美国成为了热门国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美国大学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美国的室内 设计崇尚个...
1、在进行现代简约风格装修设计时,表现出的是高度技术室内空间的气氛,是不同于传统风格的,选材方面为金属、塑料、涂料及合成材料等,经过特殊的处理手法和施工工艺来达到要求,才适合现代设计的要求。还有就是...
1.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不仅要完善工程对象中确定性变量的数学描述和数学建模,而且更要研究非确定性变量,包括随机变量、随机过程、模糊变量(人的智能、经验、创造力、语言及政治、经济、人文等社会科学因素)等的...
设 计 美 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浅谈设计美学的运用 学生姓名:汪 XX 学号: 3130106XXX 专业班级: 工业设计 1301 指导老师:邱 XX老师 2016年 5 月 22 日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 ,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 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 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等。设计 美学研究的使命就是探索设计的本质, 并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美的形态, 推动 设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美学是一个抽象概念, 它不是具体的, 但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也在不 断地被改变。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 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 产生的一种美学, 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使生活艺术化, 艺术 生活化
第一章
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
第一节 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1
一、现代设计——艺术与工业技术结缘…………………………………… 1
二、“非艺术”辩………………………………………………………………3
三、技术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 4
第二节 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7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 7
二、从罗斯金到新艺术运动………………………………………………… 7
三、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到包豪斯…………………………………………… 11
四、播散与成长……………………………………………………………… 14
第三节 多轴的坐标系…………………………………………………………… 16
第四节 现代设计的原则………………………………………………………… 19
一、功能原则
二、经济原则
三、科技原则
四、信息原则
五、艺术原则
六、合理原则
………………………………………………………………… 19
………………………………………………………………… 24
………………………………………………………………… 27
………………………………………………………………… 30
………………………………………………………………… 33
………………………………………………………………… 35
第五节 变动的家族………………………………………………...
一、现代设计的特性38
二、不定型的形态体系40
第六节美的呼唤48
一、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48
二、普遍的存在50
第二章
人、人造物与环境
第一节人—机系统52
一、为了宜人高效52
二、应用与渗透56
第二节设计生态环境的影响60
一、设计离不开环境60
二、设计生态环境62
三、自然环境的影响63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66
五、环境的相对性71
第三节设计与文化传统72
一、文化及其构成72
二、设计圈无所不在的文化74
三、设计中的传统与“无传统”81
第四节结合:一致与反衬87
一、设计的结合性87
二、结合的主调:一致89
三、反衬式结合93
第三章
设计信息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设计对话——信息现象97
一、审美信息、艺术信息与设计信息97
二、设计信息层次101
三、设计信息与同构103
四、设计信息的流动环节与特征105
第二节多元与主导109
一、设计信息的多元状态109
二、有序与主导115
第三节传播媒介与法则120
一、设计信息传播120
二、符号与象征123
三、法则与策略129
第四节设计信息接受134
一、差异的客观性134
二、阐释与扩充136
三、接受的效应139
第四章
设计与心理
第一节视知觉及其他142
一、我们怎么看142
二、“视觉质感”146
第二节牵住观众的视线148
一、定势与注意148
二、“图—底”种种…151
第三节 色彩感 154
一、色彩视知… 154
二、色彩与情感…157
三、色彩效果综合设计…160
第四节 光影感…163
一、最辉煌的经验…163
二、创造性的光和影…165
第五节 空间感…168
一、空间形态及其感受168
二、心理空间及其利用…172
第六节 图形错觉……174
一、有趣的歪曲图形…… 174
二、错觉成因与设计…177
第七节 流行心态…180
一、新奇感与模仿…180
二、流行与习惯183
三、复旧与创新184
第八节厌倦及其功能………185
一、适应、厌倦与厌烦…185
二、功能与启示187
第五章
形式的魔方
第一节点、线、面190
一、点——最简洁的形态190
二、表现运动的线………192
三、面以及点、线、面的结合……195
第二节整齐一律与调和……198
一、齐一与重复198
二、调和………200
第三节均衡与对称202
一、体量相当…202
二、对称——最简单的均衡………205
第四节比例与尺度207
一、适当合宜的比例……207
二、尺度与模数213
第五节对比与特异216
一、对比及其表现………216
二、特异——特殊的对比219
第六节节奏………220
一、节奏与韵律及序列…220
二、变化无穷的设计节奏223
第七节有机整体性226
一、整体性与和谐………226
二、走出琐碎的误区……229
第八节形式个性…233
一、有我的设计形式……233
V
二、情趣与类型236
第六章
设计师与设计群体
第一节素养与培养240
一、现代设计师——新一代人才…240
二、知识结构与修养……243
三、能力与技巧249
四、新设计教育254
第二节创造性……258
一、创造性及开拓精神…258
二、借鉴及其局限………261
第三节走向风格…264
一、审美观与设计………264
二、“风格即人”268
三、设计风格的形成……271
第四节设计群体…277
一、群体及其类型………277
二、协调与合作279
主要参考文献………282
增订本图版说明……288
后记………293 2100433B
设计美学: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出版的图书
设计美学:梁梅著图书
内容提要
由于设计美学始终与哲学美学紧密相连,使得它不可能摆脱历史上的哲学观念对当代审美设计的影响。可以说西方较长历史的哲学美学不仅为当代设计美学在学术上作了铺垫和支撑,而且使设计美学在走向科学及其新的物质层面上起到了内在的引导作用。
在西方纯粹哲学性质的美学探讨中,艺术始终成为研究的主体。由于现代设计在发展中受到现代哲学、艺术学乃至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影响,使得设计本身在文化的轨道上出现了多向度特征,其中.基于美学范畴的审美评判标准也变得难以确定。因此,多元化、综合性以及后现代种种文化思潮的裂变因素在当代设计美学中也得到反映,成为设计美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关注西方哲学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内在联系,将设计美学放到与哲学美学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研究和阐释,更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哲学精神始终陪伴着设计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
作为新兴的美学学科,设计美学有其重要的学科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由于西方工业化时代的进程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实现的,导致设计美学将其框架构建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层面上;其次,设计美学将美学的核心放到人类设计活动中,用美的观念指导造物过程中的发现和发明,把一切与人类设计思维相关的造物现象概括于视野之内,以此解释造物与审美之间的内在关系,表现出现代机械生产带给现代设计美学在审美环境上的优越性;再次,设计美学的合目的性成为产生设计功能美的前提,手工时代的造物功能被定位在经验的视觉延伸上,而机器时代的造物功能表现在科学方法的分析、计算和实验之中;除此之外,设计美学的学科意义还体现在指导设计活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之中,领先对设计活动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引导与表征。
图书信息
作者:邢庆华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ISBN:9787564126452
开本:16开
定价:¥96.00元 精装本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及其学科意义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学科意义
第二章 设计美学多维性视阈下的审美语境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本体语境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连体语境
第三章 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哲学美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平台
第三节 支撑设计美学的语言工具
第四节 两种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行叠置
第四章 设计美学的精神沃土
第一节 历史轨迹中的西方古代、古典美学思想贡献
第二节 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流派中的美学思想贡献
第五章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与表现性
第一节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
第二节 设计美的表现性
第六章 设计美学的符号特性
第一节 设计美感的文化符号意义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表象符号
第七章 设计美感的形式因素
第一节 设计形式语言审美的广泛性
第二节 设计的理念、情感与形式
第三节 设计的造型与形式美感
第四节 设计的装饰与形式美感
第八章 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法则
第一节 引导设计美的两种源泉
第二节 设计中的美感原理
第三节 设计中的美感法则
第九章 色彩设计的审美研究
第一节 色彩设计的美学语汇及其审美文化疆界
第二节 色彩设计的审美体验与信息价值
第三节 观念性色彩语言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描述
第四节 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别
第五节 色彩审美设计的创意表达
第十章 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
第一节 设计策略之树
第二节 设计的美感现象与设计意志的表达
第三节 设计物质层面的多样性
第十一章 设计的流动性与艺术性
第一节 设计过程的流动性
第二节 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第三节 艺术设计风格的美学本质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信息
作者:张宪荣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8日)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平装:198页
开本:16开
ISBN:7502593025, 9787502593025
条形码:9787502593025
产品尺寸及重量:26 x 18.4 x 1 cm ; 440 g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使设计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自发的操作走向自觉的技术美的创造-确市起以技术美学为核心的设计学科的学术体系。
本书从美的共性出发,论述了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形式及其与内容的关系,从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美的分类、各类美的不同特点、特别是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特性。
本书从审美共性出发,沦述什么是审美感受、什么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从审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美感的来源。
本书正确阐明现代设计是现代巨大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论述不同于艺术美的技术美就诞牛于这种生产实践活动之中。它既反映在这一活动的成果中,也反映在这一活动的过程及其开展这一活动的环境之中。
本书论述了技术美创造不是一种单纯基于形式创造的形式美,而是一种更主要的基于通过物的形式所创造的人类自身功能的象征价值、一种具体美。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研究生院有关现代设计各学科的教材,也可作为设计院、设汁事务所、企业的设计部门从事产品设计、传播设计与环境设计等一切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1988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后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兼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技术美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等职。 从事的研究有:计算机模式识别与合成、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书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视觉心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色彩心理认知特性、设计美学、工业设计与设计部门符号学等。
从事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课程有: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色彩方法、设计符号学、透视画法等。 在国内外发表上述有关领域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发表的著作有:《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现代设计辞典》、《设计色彩学》、《设计符号学》、《马如兰张宪荣·张萱祖孙三代书画选》、《电工基础》等9部。 在国内外参展中西绘画、书法篆刻作品30余次计360余件;并在国外举办三次个人展,在国内举办祖孙三代书画展等。 获得奖励有:日本国西宫艺术文化协会奖;中华全国优秀科技图书1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全国流行色论文评比3等奖等。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第1章 设计文化
1.1 设计学科
1.1.1 设计之所以诞生
1.1.2 设计按需求的分类
1.1.3 设计按工艺技术的分类
1.2 设计文化
1.2.1 设计的人本理念
1.2.2 产品的实用价值
1.2.3 产品的象征价值
1.2.4 产品的文化价值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美与审美
2.1 何谓美学
2.1.1 美学的研究对象
2.1.2 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2.1.3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2 美的认识史
2.2.1 对美的本质的种种认识
2.2.2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2.2.3 对美的本质认识的对立与统一
2.2.4 符号学美学观
2.3 美的本质
2.3.1 美具有物理的载体
2.3.2 美在事物的可感形式中
2.3.3 美是事物的内涵
2.3.4 审美
2.4 美的特性
2.4.1 美的形象性
2.4.2 美的感染性
2.4.3 美的社会性
2.4.4 美的新颖性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技术美的特性
3.1 美的形态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