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部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共6卷,其中第1卷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零件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第2卷包括轴和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机架、箱体及导轨,弹簧,机构,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带传动、链传动;第3卷包括齿轮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润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第5卷包括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电动机;第6卷包括机械振动与噪声,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

新版手册从新时代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现代感,兼顾实用性、通用性、准确性,涵盖了各种常规和通用的机械设计技术资料,贯彻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荐了国内外先进、智能、节能、通用的产品,体现了便查易用的编写风格。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装备研发、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第二版)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机械联锁(JSL) 水平、垂直位置联锁(缆绳式)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南冠

13% 广东南冠电气有限公司
机械泄压口 XJXF-0.12-J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广州兴进

13%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机械联锁(组) E2.2-E6.2 3 个断路器之间(2常用电源+ 母排)型式C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ABB

13% ABB(中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
机械联锁(组) E2.2-E6.2 3 个断路器之间(2常用电源+ 母排)型式C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ABB

13% ABB(中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机械四通 公称直径DN(mm):150×8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佛山市南海区胜吉消防器材商行
机械联锁(组) E2.2-E6.2 3 个断路器之间(2常用电源+ 母排)型式C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ABB

13% ABB(中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
机械三通 公称直径DN(mm):125×8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莱德机械

13% 山东潍坊莱德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联锁(组) E2.2-E6.2 3 个断路器之间(2常用电源+ 母排)型式C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ABB

13% ABB(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5年5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4年9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5年6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5年1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4年12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4年11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4年5月信息价
电动卷扬机(单快速) 牵引力10kN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4年3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机械设计原理套件 由于字数太多,详见原档|15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19-04-03
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资源软件 由于字数太多,详见原档|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2019-04-03
机械设计语音多功能控制陈列柜 1.陈列柜体:(1)全套陈列柜由10个单体陈列柜组成,外形尺寸:1200×450×1900mm(2)陈列柜体采用1.2mm冷轧钢板喷塑防锈处理;|1套 3 查看价格 苏州市海川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阳江市 2020-09-25
第二展厅:墙面2 (66+383+242+135)cm×353cm,包含定制字体、画工艺等,详见附图|1套 2 查看价格 广州千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8-22
HOLLiASMACS-K硬件手册 HOLLiAS MACS-K 使用手册|4本 3 查看价格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全国   2018-03-15
现代设计皂液器 K-1895T-C-CP|5725件 1 查看价格 广州艺展建材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5-11-19
现代雕塑 2650高×420厚|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格颖雕塑工艺品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3-08
HOLLiASMACSV6.5.2系统手册 HOLLiAS MACS V6.5.2用户操作手册|4本 3 查看价格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全国   2018-03-15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的、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套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于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这支专业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智能化、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等)、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等)控制元器件及系统设计、数字化设计等先进设计方法的应用技术等内容。

3.实用性。新版手册继续加强实用性,对传统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等基础性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查阅,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4.通用性。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既适用于传统的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又适用于智能化装备的整机系统设计开发,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力求准确可靠,方法、工艺、技术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现行标准资料。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的、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一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以全面适应新时代机械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需要。

第6篇 轴和联轴器

第1章轴

1.1轴的分类、材料和设计方法6-3

1.1.1轴的分类6-3

1.1.2轴的常用材料6-3

1.1.3轴的设计方法概述6-5

1.2轴的结构设计6-5

1.2.1零件在轴上的定位与固定6-6

1.2.2轴的结构与工艺性6-8

1.2.3轴伸的结构尺寸6-8

1.2.4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6-13

1.2.5轴的结构示例6-14

1.3轴的强度校核计算6-15

1.3.1仅受扭转的强度校核计算6-15

1.3.2受弯扭联合作用的强度校核计算6-16

1.3.3考虑应力集中的强度校核计算6-17

1.4轴的刚度校核计算6-21

1.4.1轴的扭转刚度校核计算6-21

1.4.2轴的弯曲刚度校核计算6-21

1.5轴的临界转速校核计算6-22

1.5.1不带圆盘均质轴的临界转速6-23

1.5.2带圆盘的轴的临界转速6-23

1.6设计计算举例及轴的工作图6-24

1.7轴的可靠度计算6-27

1.7.1轴可靠度计算的基本方法6-27

1.7.2轴可靠度计算举例6-28

1.8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6-28

1.8.1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6-28

1.8.2轴的强度校核的有限元计算6-29

1.8.3轴的刚度校核的有限元计算6-32

1.8.4轴临界转速的有限元计算6-32

第2章软轴

2.1软轴的结构组成和规格6-34

2.1.1软轴6-34

2.1.2软管6-36

2.1.3软轴接头6-36

2.1.4软管接头6-37

2.2常用软轴的典型结构6-37

2.3防逆转装置6-38

2.4软轴的选择与使用6-39

2.4.1软轴的选择6-39

2.4.2软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6-40

第3章联轴器

3.1联轴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6-41

3.2联轴器的选用(JB/T 7511—1994)6-41

3.2.1联轴器的转矩6-41

3.2.2挠性或弹性联轴器计算6-43

3.2.3选用联轴器有关的系数6-44

3.2.4联轴器选用示例6-46

3.3联轴器的性能、参数及尺寸6-47

3.3.1联轴器轴孔和连接型式与尺寸(GB/T 3852—2017)6-48

3.3.2凸缘联轴器(GB/T 5843—2003)6-53

3.3.3弹性柱销联轴器(GB/T 5014—2017)6-56

3.3.4弹性套柱销联轴器(GB/T 4323—2017)6-63

3.3.5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GB/T 5015—2017)6-66

3.3.6弹性块联轴器(JB/T 9148—1999)6-78

3.3.7弹性环联轴器(GB/T 2496—2008)6-82

3.3.8梅花形弹性联轴器(GB/T 5272—2017)6-85

3.3.9膜片联轴器(JB/T 9147—1999)6-93

3.3.10蛇形弹簧联轴器(JB/T 8869—2000)6-103

3.3.11弹性阻尼簧片联轴器(GB/T 12922—2008)6-120

3.3.12鼓形齿式联轴器6-134

3.3.13滚子链联轴器(GB/T 6069—2017)6-148

3.3.14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6-149

3.3.15钢球式节能安全联轴器6-168

3.3.16蛇形弹簧安全联轴器(JB/T 7682—1995)6-178

3.3.17联轴器标准一览表6-181

参考文献6-184

第7篇 滚动轴承

第1章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型式及代号

1.1滚动轴承的常用分类7-3

1.2滚动轴承其他分类7-5

1.3带座外球面球轴承分类7-5

1.4滚动轴承的代号7-6

1.4.1基本代号7-7

1.4.2常用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型式和代号构成7-8

1.4.3滚针轴承的基本结构型式和代号构成7-15

1.4.4前置代号7-18

1.4.5后置代号7-18

1.4.6代号编制规则7-24

1.4.7带附件轴承代号7-24

1.4.8非标准轴承代号7-24

1.4.9非标准轴承代号示例7-25

1.4.10符合GB/T 273.1—2011规定的圆锥滚子轴承代号7-25

1.4.10.1圆锥滚子轴承代号构成7-25

1.4.10.2基本代号7-25

1.4.10.3后置代号7-25

1.5带座外球面球轴承代号7-26

1.5.1带座轴承代号的构成及排列7-26

1.5.2带座轴承基本结构及代号构成7-26

1.5.3带附件的带座轴承代号7-29

1.6专用轴承的分类和代号7-29

第2章滚动轴承的特点与选用

2.1滚动轴承结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7-31

2.2滚动轴承的选用7-33

2.2.1轴承的类型选用7-33

2.2.2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7-35

2.2.3滚动轴承的游隙选择7-39

2.2.4滚动轴承公差等级的选用7-47

2.2.5滚动轴承公差7-47

2.2.5.1向心轴承公差(圆锥滚子轴承除外)7-51

2.2.5.2圆锥滚子轴承公差7-57

2.2.5.3向心轴承外圈凸缘公差7-62

2.2.5.4圆锥孔公差7-63

2.2.5.5推力轴承公差7-64

第3章滚动轴承的计算

3.1滚动轴承寿命计算7-68

3.1.1基本概念和术语7-68

3.1.2符号7-69

3.1.3基本额定寿命的计算7-70

3.1.4修正额定寿命的计算7-70

3.1.5系统方法的寿命修正系数aISO7-70

3.1.6疲劳载荷极限Cu7-70

3.1.7寿命修正系数aISO的简化方法7-71

3.1.8污染系数eC7-73

3.1.9黏度比κ的计算7-79

3.2基本额定动载荷的计算7-80

3.2.1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7-80

3.2.2双列或多列推力轴承轴向基本额定动载荷Ca7-82

3.3基本额定静载荷的计算7-82

3.4当量载荷的计算7-83

3.5轴承组的基本额定载荷和当量载荷7-86

3.6变化工作条件下的平均载荷7-86

3.7变化工作条件下的寿命计算7-87

3.8轴承极限转速的确定方法7-87

3.9额定热转速7-88

3.9.1定义及符号7-89

3.9.2额定热转速的计算7-89

3.10滚动轴承的摩擦计算7-92

3.10.1轴承的摩擦力矩7-92

3.10.2轴承的摩擦因数7-93

3.11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7-93

3.12轴承需要的最小轴向载荷的计算7-93

第4章滚动轴承的应用设计

4.1滚动轴承的配合7-95

4.1.1滚动轴承配合的特点7-95

4.1.2轴承(普通、6级)与轴和外壳配合的常用公差带7-95

4.1.3轴承配合的选择7-95

4.1.4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带选择7-96

4.1.5配合表面的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7-98

4.1.6轴承与空心轴、铸铁和轻金属轴承座配合的选择7-99

4.1.7轴承与实心轴配合过盈量的估算7-99

4.2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7-100

4.2.1轴向定位7-100

4.2.2轴向固定7-101

4.2.3轴向紧固装置7-101

4.3滚动轴承的预紧7-102

4.3.1预紧方式7-102

4.3.2定位预紧7-102

4.3.3定压预紧7-102

4.3.4卸紧载荷7-102

4.3.5最小轴向预紧载荷7-102

4.3.6径向预紧7-102

4.4滚动轴承的密封7-105

4.4.1选择轴承密封形式应考虑的因素7-105

4.4.2轴承的主要密封形式7-105

4.4.3轴承的自身密封7-105

4.4.4轴承的支承密封7-105

4.5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7-108

4.5.1圆柱孔轴承的安装7-108

4.5.2圆锥孔轴承的安装7-108

4.5.3角接触轴承的安装7-108

4.5.4推力轴承的安装7-108

4.5.5滚动轴承的拆卸7-108

4.6游隙的调整方法7-109

4.7轴承的组合设计7-110

4.7.1轴承的配置7-110

4.7.2常见的支承结构简图7-112

4.7.3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典型结构7-114

4.8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7-115

4.8.1外形尺寸7-115

4.8.2公差等级与公差7-115

4.8.3倒角尺寸最大值7-115

4.8.4游隙7-115

4.8.5表面粗糙度7-115

4.8.6轴承套圈和滚动体材料及热处理7-116

4.8.7残磁限值7-116

4.8.8振动限值7-116

4.8.9密封性7-116

4.8.10清洁度7-116

4.8.11外观质量7-116

4.8.12互换性7-116

4.8.13额定载荷、额定寿命和额定热转速7-116

4.8.14测量方法7-116

4.8.15标志7-117

4.8.16检验规则7-117

4.8.17包装7-117

4.8.18轴承用零件和附件7-117

4.9轴承的应用7-117

第5章常用滚动轴承的基本尺寸及性能参数

5.1深沟球轴承7-118

5.2调心球轴承7-137

5.3角接触球轴承7-149

5.4圆柱滚子轴承7-163

5.5调心滚子轴承7-188

5.6滚针轴承7-211

5.7圆锥滚子轴承7-226

5.8推力球轴承7-246

5.9推力角接触球轴承7-259

5.10推力调心滚子轴承7-261

5.11推力圆柱滚子轴承7-264

5.12推力圆锥滚子轴承7-264

5.13推力滚针轴承7-265

5.14带座外球面球轴承7-266

5.15组合轴承7-295

5.16智能轴承7-304

5.16.1分类7-304

5.16.2国内外情况7-304

5.16.3市场应用7-304

5.17锥形衬套7-304

5.18轴承座7-321

5.18.1二螺柱立式轴承座7-321

5.18.2四螺柱立式轴承座7-325

5.19止推环7-326

附录7-328

附录一滚动轴承现行标准目录7-328

附录二轴承工业现行国际标准目录7-333

附录三滚动轴承新旧标准代号对照7-337

附录四国外著名轴承公司通用轴承代号7-344

附录五国内外轴承公差等级对照7-349

附录六国内外轴承游隙对照7-349

参考文献7-351

第8篇 滑动轴承

第1章滑动轴承分类、特点与应用及选择

1.1各类滑动轴承的特点与应用8-3

1.2滑动轴承类型的选择8-4

1.2.1滑动轴承性能比较8-4

1.2.2选择轴承类型的特性曲线8-6

1.3滑动轴承设计资料8-7

第2章滑动轴承材料

2.1对轴承材料的性能要求8-9

2.2滑动轴承材料及其性能8-9

第3章不完全流体润滑轴承

3.1径向滑动轴承的选用与验算8-18

3.2推力滑动轴承的选用与验算8-18

3.3滑动轴承的常见型式8-19

3.3.1整体滑动轴承8-19

3.3.2对开式滑动轴承8-20

3.3.3法兰滑动轴承8-23

3.4轴套与轴瓦8-25

3.4.1轴套8-25

3.4.2轴套的固定(JB/ZQ 4616—2006)8-30

3.4.3轴瓦8-31

3.5滑动轴承的结构要素8-36

3.5.1润滑槽8-36

3.5.2轴承合金浇铸槽8-36

3.6滑动轴承间隙与配合的选择8-37

3.7滑动轴承润滑8-40

3.8滑动轴承座技术条件(JB/T 2564—2007)8-42

3.9关节轴承8-43

3.9.1关节轴承的分类、结构型式与代号8-43

3.9.1.1关节轴承分类8-43

3.9.1.2关节轴承代号方法8-43

3.9.1.3关节轴承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8-45

3.9.2关节轴承寿命及载荷的计算8-50

3.9.2.1定义8-50

3.9.2.2符号8-50

3.9.2.3额定载荷8-51

3.9.2.4关节轴承寿命8-52

3.9.2.5关节轴承的摩擦因数8-53

3.9.3关节轴承的应用设计8-54

3.9.3.1关节轴承的配合8-54

3.9.3.2关节轴承的游隙8-56

3.9.3.3关节轴承的公差8-58

3.9.4关节轴承的基本尺寸和性能参数8-61

3.9.4.1向心关节轴承(GB/T 9163—2001)8-61

3.9.4.2角接触关节轴承(GB/T 9164—2001)8-67

3.9.4.3推力关节轴承(GB/T 9162—2001)8-70

3.9.4.4杆端关节轴承(GB/T 9161—2001)8-72

3.9.4.5自润滑球头螺栓杆端关节轴承(JB/T 5306—2007)8-75

3.9.4.6关节轴承安装尺寸8-77

3.10自润滑轴承8-82

3.10.1自润滑镶嵌轴承8-82

3.10.2粉末冶金轴承(含油轴承)(GB/T 2688—2012、GB/T 18323—2001)8-86

3.10.3自润滑复合材料卷制轴套8-93

3.11双金属减摩卷制轴套8-99

3.12塑料轴承8-101

3.13水润滑热固性塑料轴承(JB/T 5985—1992)8-102

3.14橡胶轴承8-105

第4章液体动压润滑轴承

4.1液体动压润滑轴承分类8-108

4.2基本原理8-109

4.2.1基本方程8-109

4.2.2静特性计算8-110

4.2.3动特性计算8-111

4.2.4稳定性计算8-112

4.3典型轴承的性能曲线及计算示例8-112

4.4轴承材料8-133

4.5轴承主要参数的选择8-135

4.6液体动压推力轴承8-137

4.6.1参数选择8-137

4.6.2斜-平面推力轴承8-137

4.6.3可倾瓦推力轴承8-138

4.7计算程序简介8-142

第5章液体静压轴承

5.1概述8-144

5.2液体静压轴承的分类8-145

5.3液体静压轴承的原理8-145

5.4液体静压轴承的结构设计8-147

5.4.1径向液体静压轴承结构、特点与应用8-147

5.4.2径向液体静压轴承的结构尺寸及主要技术数据8-149

5.4.3径向液体静压轴承的系列结构尺寸8-150

5.4.4推力液体静压轴承结构、特点与应用8-154

5.4.5推力液体静压轴承的结构尺寸及主要技术数据8-156

5.4.6推力液体静压轴承的系列结构尺寸8-156

5.4.7液体静压轴承材料8-157

5.4.8节流器的结构、特点与应用8-158

5.4.9节流器的结构尺寸及主要技术数据8-160

5.5液体静压轴承计算的基本公式8-160

5.5.1油垫流量系数Cd、有效承载面积系数Ae、周向流量系数γ和腔内孔流量系数ω8-162

5.5.2刚度系数G08-163

5.5.3承载系数Fn或偏心率ε8-165

5.5.4功率消耗计算8-166

5.6供油系统设计及元件与润滑油的选择8-166

5.6.1供油方式、特点与应用8-166

5.6.2供油系统、特点与应用8-167

5.6.3元件的选择8-167

5.6.4润滑油的选择8-167

5.7液体静压轴承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及举例8-168

5.7.1液体静压轴承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8-168

5.7.2毛细管节流径向液体静压轴承设计举例8-168

5.7.3毛细管节流推力液体静压轴承设计举例8-171

5.7.4小孔节流径向液体静压轴承设计举例8-173

5.7.5薄膜反馈节流径向液体静压轴承设计举例8-176

5.8静压轴承的故障及消除的方法8-179

第6章气体润滑轴承

6.1气体润滑理论8-180

6.1.1气体力学基本方程式8-180

6.1.2雷诺方程8-181

6.1.3气体润滑计算的数值解法8-182

6.1.4气体轴承计算模型8-182

6.2静压气体轴承8-182

6.2.1概述8-182

6.2.2气体静压轴承工作原理及其特点8-183

6.2.3气体静压轴承的设计8-183

6.3气体动压轴承8-185

6.3.1动压气体轴承计算模型8-185

6.3.2气体动压径向轴承8-185

6.3.3气体动压刻槽推力轴承8-190

6.3.4气体动压刻槽球形轴承8-193

6.4挤压膜气体轴承8-199

6.4.1挤压膜气体轴承的工作原理及特点8-199

6.4.2挤压膜气体轴承的分类及其计算方法8-199

第7章气体箔片轴承

7.1气体箔片轴承的工作原理和轴承类型8-201

7.2波箔型气体箔片轴承的理论模型8-204

7.2.1弹性支承结构模型8-204

7.2.2气体箔片轴承的气弹耦合润滑模型8-205

7.3气体箔片轴承的静态性能求解8-206

7.4气体箔片轴承的动态性能求解8-207

7.5气体箔片轴承的静动态性能预测结果8-209

7.6推力气体箔片轴承的静动态性能预测8-210

第8章流体动静压润滑轴承

8.1工作原理及特性8-213

8.2动静压轴承的结构型式8-213

8.3动静压轴承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数值方法8-215

8.3.1基本公式8-215

8.3.2雷诺方程8-215

8.3.3紊流模型8-216

8.3.4能量方程8-217

8.3.5边界条件处理8-217

8.3.6环面节流器边界条件8-217

8.3.7能量方程油腔边缘边界条件8-218

8.3.8其他边界条件8-218

8.4动静压轴承性能计算8-218

8.4.1静特性计算8-218

8.4.2动特性计算8-220

8.4.3动静压轴承性能计算程序8-220

8.4.4程序框图8-220

8.5动静压轴承设计实例8-220

8.6动静压轴承主要参数选择与确定8-223

8.6.1结构参数中的主要参数选择8-223

8.6.2运行参数中的主要参数选择8-223

第9章电磁轴承

9.1静电轴承8-227

9.1.1静电轴承的基本原理8-227

9.1.2静电轴承的分类8-227

9.1.3静电轴承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参数8-227

9.1.4静电轴承的设计与计算8-228

9.1.5应用举例——静电轴承陀螺仪8-228

9.2磁力轴承8-227

9.2.1磁力轴承的分类与应用8-230

9.2.2磁力轴承的性能计算8-233

9.2.3磁力轴承的材料8-235

第10章智能轴承

10.1智能轴承的分类8-236

10.2滚动智能轴承8-236

10.3滑动智能轴承8-237

10.3.1几何形状可变轴承8-237

10.3.1.1状态可调椭圆轴承8-237

10.3.1.2压电陶瓷驱动的智能椭圆轴承8-237

10.3.1.3状态可调错位轴承8-238

10.3.1.4支点可变可倾瓦轴承8-238

10.3.1.5液压控制柔性轴瓦轴承8-239

10.3.1.6可控径向油膜轴承8-239

10.3.1.7几何形状可变轴承8-240

10.3.1.8轴向止推智能轴承8-241

10.3.2支撑结构可变轴承8-241

10.3.3机电系统控制的智能轴承8-241

10.3.4液压系统控制的智能轴承8-242

10.3.4.1主动润滑可倾瓦轴承(以液压系统作为轴承润滑系统)8-242

10.3.4.2可控挤压油膜阻尼轴承(以液压系统作为控制执行器或执行机构)8-243

10.3.5应用新材料(特殊材料)控制的智能轴承8-243

10.3.6主动磁轴承8-245

参考文献8-246

第9篇 机架、箱体及导轨

第1章机架结构设计基础

1.1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9-3

1.1.1定义及分类9-3

1.1.2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和步骤9-3

1.1.2.1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9-3

1.1.2.2机架设计的步骤9-4

1.2机架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9-4

1.2.1机架常用材料9-4

1.2.2机架的热处理9-6

1.3机架的截面形状、肋的布置及壁板上的孔9-8

1.3.1机架的截面形状9-8

1.3.2肋的布置9-10

1.3.3机架壁板上的孔9-16

1.4铸造金属机架的结构设计9-20

1.4.1铸造机架的壁厚及肋9-20

1.4.1.1最小壁厚9-20

1.4.1.2凸台及加强肋的尺寸9-21

1.4.1.3铸件壁的连接形式及尺寸9-21

1.4.2机架的连接结构设计9-21

1.4.3铸造机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9-23

1.4.3.1铸件一般工艺性注意事项9-23

1.4.3.2铸造机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9-24

1.4.4铸造机架结构设计示例9-26

1.4.4.1机床大件结构设计9-26

1.4.4.2精密仪器机架结构设计9-30

1.5焊接机架9-31

1.5.1焊接机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9-31

1.5.1.1典型机床的焊接床身结构及特点9-32

1.5.1.2焊接横梁结构9-33

1.5.1.3焊接机架的结构工艺性9-33

1.5.2机床焊接机架的壁厚及布肋9-36

1.5.2.1焊接机架壁厚的确定9-36

1.5.2.2焊接机架的布肋9-36

1.5.3改善机床结构阻尼比的措施9-38

1.5.4焊接机架结构示例9-39

1.5.4.1大型加工中心机床9-39

1.5.4.2刨、镗、铣床立柱结构9-40

1.5.4.3压力机焊接机架结构9-41

1.6非金属机架设计9-44

1.6.1钢筋混凝土机架9-44

1.6.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机架9-45

1.6.3塑料壳体设计9-47

1.6.3.1塑料特性及选择9-47

1.6.3.2塑料壳体的结构设计9-48

1.6.3.3塑料制品的尺寸公差9-51

第2章机架的设计与计算

2.1框架式及梁柱式机架的设计与常规计算9-54

2.1.1轧钢机机架的结构设计与常规计算9-54

2.1.1.1轧钢机机架的结构设计9-54

2.1.1.2轧钢机机架强度和刚度计算9-57

2.1.2液压机机架的结构与设计计算9-70

2.1.2.1液压机机架的结构9-70

2.1.2.2液压机机架的设计计算9-70

2.1.3曲柄压力机机架的设计与常规计算9-75

2.1.3.1曲柄压力机闭式机架的常规计算9-75

2.1.3.2开式曲柄压力机机身的设计与计算9-78

2.1.4机床大件的设计与计算9-81

2.1.4.1机床大件刚度设计指标9-81

2.1.4.2普通车床床身的受力分析9-84

2.1.4.3卧式镗床立柱及床身受力分析9-84

2.1.4.4龙门式机床受力和变形分析9-88

2.1.4.5立式钻床、卧式铣床床身 (立柱)受力及变形分析9-90

2.1.4.6机床热变形的形成及热变形计算9-91

2.1.4.7带有肋板框架的刚度计算9-94

2.1.5十字肋的刚度计算9-96

2.2稳定性计算9-96

2.2.1不作稳定性计算的条件9-96

2.2.2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验算公式9-96

2.2.3结构件长细比的计算9-97

2.2.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9-98

2.2.4.1等截面柱9-98

2.2.4.2变截面受压构件9-98

2.2.4.3桁架构件的计算长度9-100

2.2.4.4特殊情况9-101

2.2.5偏心受压构件9-102

2.2.6板的局部稳定性计算9-102

2.2.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计算9-105

2.2.8梁的局部稳定性9-105

2.3典型超精密机床总体布局及振动和热控制9-107

2.3.1超精密机床的总体布局9-107

2.3.2超精密机床的振动控制9-108

2.3.2.1超精密机床床身材料9-108

2.3.2.2超精密机床的减振措施9-109

2.3.3超精密机床的恒温控制9-110

第3章齿轮传动箱体的设计与计算

3.1箱体结构设计概述9-111

3.1.1齿轮箱体结构的确定9-111

3.1.2齿轮箱体焊接结构9-112

3.1.3压力铸造传动箱体的结构设计9-115

3.1.3.1肋的设计9-116

3.1.3.2箱体上的通孔及紧固孔的设计9-118

3.2按刚度设计圆柱齿轮减速器箱座9-119

3.2.1剖分式齿轮减速器箱座的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9-120

3.2.2齿轮箱体计算实例9-122

3.3机床主轴箱的刚度计算9-126

3.3.1箱体的刚度计算9-126

3.3.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示例9-126

3.4变速箱体上轴孔坐标计算9-129

3.5变速箱体的技术要求9-131

3.5.1各加工面的形状精度及表面结构中的粗糙度9-131

3.5.2各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9-131

3.5.3变速箱体零件工作图实例9-132

第4章机架与箱体的现代设计方法

4.1机架的有限元分析9-134

4.1.1轧钢机机架的有限元分析9-134

4.1.2液压机横梁的有限元分析9-135

4.1.3开式机架的有限元分析9-136

4.1.4整体闭式机架有限元分析9-137

4.2机架与箱体的优化设计9-140

4.2.1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9-140

4.2.2热压机机架结构的优化设计9-141

4.2.3基于ANSYS的优化设计9-144

4.2.3.1ANSYS优化设计的基本过程9-144

4.2.3.2基于ANSYS的减速器箱体的优化设计示例9-145

4.2.4机架的模糊优化方法9-146

4.2.4.1模糊有限元分析方法9-146

4.2.4.2三轴仿真转台框架结构的模糊有限元优化9-148

第5章导轨

5.1概述9-150

5.1.1导轨的类型及其特点9-150

5.1.2导轨的设计要求9-150

5.1.3导轨的设计程序及内容9-150

5.1.4精密导轨的设计原则9-151

5.2普通滑动导轨的结构设计9-151

5.2.1整体式滑动导轨9-151

5.2.1.1滑动导轨的截面形状9-151

5.2.1.2滑动导轨尺寸9-153

5.2.1.3导轨间隙调整装置9-155

5.2.1.4滑动导轨的卸荷装置9-159

5.2.1.5滑动导轨压强的计算9-161

5.2.1.6滑动导轨间隙的确定9-163

5.2.1.7导轨材料与热处理9-164

5.2.1.8导轨的技术要求9-165

5.2.2塑料(贴塑式)导轨9-166

5.2.2.1塑料导轨的特点9-166

5.2.2.2塑料导轨的材料9-166

5.2.2.3填充氟塑软带导轨典型制造工艺9-168

5.2.2.4软带导轨技术条件9-168

5.2.2.5环氧涂层材料技术通则9-169

5.2.2.6环氧涂层导轨通用技术条件9-170

5.2.2.7通用塑料导轨材料的粘接9-171

5.2.2.8耐磨涂层的配方9-171

5.3流体静压导轨9-171

5.3.1液体静压导轨9-171

5.3.1.1液体静压导轨的类型和特点9-171

5.3.1.2液体静压导轨的基本结构形式9-172

5.3.1.3静压导轨的油腔结构9-173

5.3.1.4导轨的技术要求和材料9-174

5.3.1.5液体静压导轨的节流器、润滑油及供油装置9-175

5.3.1.6静压导轨的加工和调整9-175

5.3.1.7液体静压导轨的计算9-176

5.3.1.8毛细管节流开式静压导轨的计算9-180

5.3.2气体静压导轨9-182

5.3.2.1气体静压导轨的类型与特点9-182

5.3.2.2气体静压导轨的结构设计9-183

5.3.2.3气体静压导轨的设计计算9-184

5.3.2.4气体静压导轨副的材料9-186

5.4滚动导轨9-186

5.4.1滚动导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9-186

5.4.2滚动导轨的计算、结构与尺寸系列9-186

5.4.2.1滚动直线导轨的计算9-186

5.4.2.2滚动直线导轨副9-191

5.4.2.3滚柱交叉导轨副9-204

5.4.2.4滚柱(滚针)导轨块9-206

5.4.2.5滚动直线导轨套副9-210

5.4.2.6滚动花键导轨副9-217

5.4.2.7滚动轴承导轨9-222

5.5导轨设计实例9-224

5.5.1压力机导轨的形式和特点9-224

5.5.2导轨的尺寸和验算9-225

5.5.2.1导轨长度9-225

5.5.2.2导轨工作面宽度及其验算9-225

5.5.3导轨材料的选择9-225

5.5.4导轨间隙的调整9-226

5.6导轨的防护9-226

5.6.1导轨防护装置的类型及特点9-226

5.6.2导轨刮屑板9-226

5.6.3刚性伸缩式导轨防护罩9-226

5.6.4柔性伸缩式导轨防护罩9-227

参考文献9-228

第10篇 弹簧

第1章弹簧的基本性能、类型及应用

1.1弹簧的基本性能10-3

1.2弹簧的类型10-3

1.3弹簧的应用和标准化10-10

1.3.1弹簧的应用10-10

1.3.2弹簧的标准化10-10

第2章圆柱螺旋弹簧

2.1圆柱螺旋弹簧的型式、代号及应用10-15

2.2弹簧的材料及许用应力10-16

2.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10-22

2.3.1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基本计算公式10-22

2.3.2圆柱弹簧参数选择10-24

2.3.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计算表10-25

2.3.4压缩弹簧端部型式与高度、总圈数等的公式10-38

2.3.5螺旋弹簧的疲劳强度、稳定性及共振10-39

2.3.6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设计计算示例10-40

2.3.7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压力调整结构10-43

2.3.8组合弹簧的设计计算10-43

2.3.9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应用示例10-45

2.4圆柱螺旋拉伸弹簧10-46

2.4.1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10-46

2.4.2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设计实例10-48

2.4.3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端部结构10-50

2.4.4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尺寸和参数10-52

2.4.5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拉力调整结构10-58

2.5圆柱螺旋扭转弹簧10-59

2.5.1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基本几何参数和特性10-59

2.5.2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结构形式10-59

2.5.3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10-59

2.5.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计算示例10-62

2.5.5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结构及安装示例10-63

2.6圆柱螺旋弹簧技术要求10-64

2.6.1弹簧特性和尺寸的极限偏差10-64

2.6.2其他技术要求10-67

2.7非圆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10-67

2.7.1矩形截面螺旋压缩弹簧10-67

2.7.2其他截面形状螺旋压缩弹簧10-70

第3章非线性特性线螺旋弹簧

3.1截锥螺旋压缩弹簧10-73

3.1.1截锥螺旋压缩弹簧的结构特性及分类10-73

3.1.2截锥螺旋压缩弹簧的计算10-73

3.1.3截锥螺旋弹簧的计算示例10-75

3.1.4截锥螺旋压缩弹簧的应用实例10-76

3.2蜗卷螺旋弹簧10-76

3.2.1蜗卷螺旋弹簧的特性曲线10-76

3.2.2蜗卷螺旋弹簧的材料及许用应力10-76

3.2.3蜗卷螺旋弹簧的计算10-77

3.2.4蜗卷螺旋弹簧的计算示例10-78

第4章多股螺旋弹簧

4.1多股螺旋弹簧的结构、特性及用途10-82

4.2多股螺旋弹簧的材料及许用应力10-83

4.3多股螺旋弹簧的参数选择10-83

4.4多股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10-84

4.5多股螺旋弹簧的几何尺寸计算10-85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第二版)内容简介常见问题

  •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pdf

    http://wenku.baidu.com/view/8679f3a0561252d381eb6e5f.html

  • 机械设计手册 破解版

    这个里面有补丁文件,将Pmain.exe打好补丁后,重新打开软件,然后输入用户名为12345678注册码12345-12345-12345-12345 ,就OK了!如果还是有问题,请1. 删除文件: ...

  • 机械设计手册 破解版

    我这倒是有,这是几年前下载的,我先自己装一下看看是否能用再说!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第二版)内容简介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目录

格式:pdf

大小:12KB

页数: 8页

评分: 4.6

绪论 第 1 章 机械设计概述 第 2 章 润滑与密封概述 第 3 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 4 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 5 章 凸轮机构 第 6 章 间歇运动机构 第 7 章 螺纹连接 第 8 章 轴毂连接 第 9 章 带传动 第 10章 链传动 第 11章 齿轮传动 第 12章 蜗杆传动 第 13章 齿轮系 第 14章 机械传动设计 第 15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第 16章 轴 第 17章 滚动轴承 第 18章 滑动轴承 第 19章 联轴器、离合器 第 20章 弹簧 目 录 绪论 0.1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0.2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0.3 学习方法 复习题与练习题 第 1 章机械设计概述 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过程 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1.4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1.5机械零件的标准化 1.6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概述 复习题与练习题

立即下载
日本机械设计手册 日本机械设计手册

格式:pdf

大小:12KB

页数: 89页

评分: 4.7

日本机械设计手册

立即下载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部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共6卷,其中第1卷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零件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第2卷包括轴和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机架、箱体及导轨,弹簧,机构,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带传动、链传动;第3卷包括齿轮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润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第5卷包括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电动机;第6卷包括机械振动与噪声,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

新版手册从新时代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现代感,兼顾实用性、通用性、准确性,涵盖了各种常规和通用的机械设计技术资料,贯彻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荐了国内外先进、智能、节能、通用的产品,体现了便查易用的编写风格。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装备研发、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一部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共6卷,其中第1卷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零件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第2卷包括轴和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机架、箱体及导轨,弹簧,机构,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带传动、链传动;第3卷包括齿轮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润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第5卷包括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电动机;第6卷包括机械振动与噪声,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

新版手册从新时代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现代感,兼顾实用性、通用性、准确性,涵盖了各种常规和通用的机械设计技术资料,贯彻了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荐了国内外先进、智能、节能、通用的产品,体现了便查易用的编写风格。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装备研发、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第19篇 液力传动

第1章液力传动设计基础

1.1液力传动的定义、特点及应用19-3

1.2液力传动的术语、符号19-4

1.2.1液力传动术语19-4

1.2.2液力元件图形符号19-7

1.3液力传动理论基础19-8

1.3.1基本控制方程19-8

1.3.2基本概念和定义19-11

1.3.3液体在叶轮中的运动19-12

1.3.3.1速度三角形及速度的分解19-12

1.3.3.2速度环量19-13

1.3.3.3液体在无叶栅区的流动19-13

1.3.4欧拉方程19-13

1.3.4.1动量矩方程19-13

1.3.4.2理论能头19-14

1.4液力传动的工作液体19-14

1.4.1液力传动油的基本要求19-14

1.4.2常用液力传动油19-15

1.4.3水基难燃液19-15

第2章液力变矩器

2.1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特性19-17

2.1.1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19-17

2.1.1.1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19-17

2.1.1.2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和变矩原理19-17

2.1.1.3液力变矩器常用参数及符号19-18

2.1.2液力变矩器的特性19-20

2.2液力变矩器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9-23

2.3液力变矩器的压力补偿及冷却系统19-26

2.3.1补偿压力19-26

2.3.2冷却循环流量和散热面积19-27

2.4液力变矩器的设计方法19-27

2.4.1相似设计法19-27

2.4.2统计经验设计方法19-29

2.4.3理论设计法19-32

2.4.3.1基于一维束流理论的设计方法19-32

2.4.3.2CFD/CAD现代设计方法19-43

2.4.4逆向设计法19-47

2.5液力变矩器的试验19-50

2.5.1试验台架19-50

2.5.2试验方法19-50

2.5.2.1外特性试验19-50

2.5.2.2液力元件内特性试验19-53

2.6液力变矩器的选型19-54

2.6.1液力变矩器的形式和参数选择19-54

2.6.2液力变矩器系列型谱19-55

2.6.3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机的共同工作19-55

2.6.3.1输入功率19-56

2.6.3.2泵轮特性曲线族和涡轮特性曲线族19-56

2.6.3.3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和公称转矩选择19-58

2.6.3.4液力变矩器和动力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19-58

2.6.4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机的匹配19-58

2.6.5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机匹配的优化19-60

2.7液力变矩器的产品型号与规格19-61

2.7.1单级单相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19-61

2.7.2多相单级和闭锁液力变矩器19-104

2.7.3可调液力变矩器19-114

2.8液力变矩器传动装置19-116

2.9液力变矩器的应用及标准状况19-124

2.9.1液力变矩器的应用19-124

2.9.2国内外标准情况和对照19-124

第3章液力机械变矩器

3.1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分类及原理19-126

3.1.1功率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6

3.1.1.1导轮反转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6

3.1.1.2多涡轮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7

3.1.2功率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7

3.1.2.1基本方程19-127

3.1.2.2用于特定变矩器的方程19-131

3.1.2.3分流传动特性的计算方法及实例19-134

3.1.2.4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方案汇总19-137

3.2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39

3.2.1功率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39

3.2.1.1导轮反转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39

3.2.1.2双涡轮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41

3.2.2功率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42

3.2.2.1分流差速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42

3.2.2.2汇流差速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45

3.3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规格与型号19-146

3.3.1双涡轮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19-146

3.3.2导轮反转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19-158

3.3.3功率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19-159

3.3.4液力机械变矩器传动装置产品19-161

第4章液力偶合器

4.1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19-164

4.2液力偶合器特性19-165

4.2.1液力偶合器的特性参数19-165

4.2.2液力偶合器特性曲线19-166

4.2.3影响液力偶合器特性的主要因素19-168

4.3液力偶合器分类、结构及发展19-170

4.3.1液力偶合器形式和基本参数19-170

4.3.1.1形式和类别19-170

4.3.1.2基本参数19-173

4.3.2液力偶合器部分充液时的特性19-173

4.3.3普通型液力偶合器19-174

4.3.4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4

4.3.4.1静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7

4.3.4.2动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7

4.3.4.3复合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88

4.3.5普通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安全保护装置19-189

4.3.5.1普通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易熔塞19-189

4.3.5.2刮板输送机用液力偶合器易爆塞技术要求19-189

4.3.6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194

4.3.6.1进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198

4.3.6.2出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204

4.3.6.3复合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212

4.3.7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213

4.3.8液力减速器19-227

4.3.8.1机车用液力减速(制动)器19-227

4.3.8.2汽车用液力减速(制动)器19-228

4.3.8.3固定设备用液力减速(制动)器19-230

4.4液力偶合器设计19-232

4.4.1液力偶合器的类比设计19-232

4.4.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设计19-234

4.4.2.1工作腔模型(腔型)及选择19-234

4.4.2.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辅助腔19-237

4.4.2.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叶轮结构19-237

4.4.2.4工作腔有效直径的确定19-239

4.4.2.5叶片数目和叶片厚度19-239

4.4.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设计19-239

4.4.3.1叶轮强度计算19-239

4.4.3.2叶轮强度有限元分析简介19-243

4.4.3.3液力偶合器的轴向力19-244

4.4.3.4导管及其控制19-245

4.4.3.5设计中的其他问题19-248

4.4.3.6油路系统19-249

4.4.3.7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辅助系统与设备成套19-250

4.4.3.8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配套件19-252

4.4.4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设计19-259

4.4.4.1前置齿轮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简介19-259

4.4.4.2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设计要点19-260

4.4.5液力偶合器的发热与冷却19-260

4.5液力偶合器试验19-262

4.5.1限矩型液力偶合器试验19-262

4.5.2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试验19-263

4.6液力偶合器选型、应用与节能19-264

4.6.1液力偶合器运行特点19-266

4.6.2液力偶合器功率图谱19-268

4.6.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与应用19-268

4.6.3.1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19-268

4.6.3.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应用19-269

4.6.4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与应用19-274

4.6.4.1我国风机、水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9-274

4.6.4.2风机、水泵调速运行的必要性19-274

4.6.4.3各类调速方式的比较 19-274

4.6.4.4应用液力偶合器调速的节能效益19-275

4.6.4.5风机、泵类调速运行的节能效果19-276

4.6.4.6风机、泵类流量变化形式对节能效果的影响19-276

4.6.4.7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效率与相对效率19-277

4.6.4.8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匹配19-278

4.6.4.9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典型应用与节能19-279

4.7液力偶合器可靠性与故障分析19-283

4.7.1基本概念19-283

4.7.2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故障分析19-284

4.7.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故障分析19-287

4.8液力偶合器典型产品及其选择19-290

4.8.1静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0

4.8.2动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2

4.8.2.1YOX、YOXⅡ、TVA外轮驱动直连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3

4.8.2.2YOXⅡZ外轮驱动制动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4

4.8.2.3水介质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5

4.8.2.4加长后辅腔与加长后辅腔带侧辅腔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00

4.8.2.5加长后辅腔与加长后辅腔带侧辅腔制动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06

4.8.2.6加长后辅腔内轮驱动制动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12

4.8.3复合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12

4.8.4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18

4.8.4.1出口调节安装板式箱体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18

4.8.4.2回转壳体箱座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4

4.8.4.3侧开箱体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6

4.8.4.4阀控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9

4.9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30

4.9.1前置齿轮增速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30

4.9.2后置齿轮减速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36

4.9.3后置齿轮增速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40

4.9.4组合成套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41

4.9.5后置齿轮减速箱组合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偶合器正(反)车箱]19-345

4.10国内外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标准情况与对照19-345

第5章液黏传动

5.1液黏传动及其分类19-347

5.2液黏传动的基本原理19-347

5.3液黏传动常用术语、形式和基本参数19-347

5.3.1液黏传动常用术语19-347

5.3.2液黏传动元件结构形式19-347

5.3.3液黏传动的基本参数19-347

5.4液黏传动的工作液体19-347

5.5液黏调速离合器19-347

5.5.1集成式液黏调速离合器19-347

5.5.2分离式液黏调速离合器19-347

5.5.3液黏调速离合器运行特性19-347

5.5.4液黏传动的摩擦副19-347

5.5.5液黏调速离合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节能19-347

5.5.6液黏调速离合器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9-347

5.5.7国外液黏调速离合器的转速调控系统19-347

5.6液黏调速装置19-347

5.6.1平行轴传动液黏调速装置19-347

5.6.2差动轮系CST液黏调速装置19-347

5.7硅油风扇离合器19-347

5.8硅油离合器19-347

5.9液黏测功器19-347

5.10其他液黏传动元件19-347

5.11液黏传动在液力变矩器上的应用19-347

5.12国内外液黏元件标准情况与对照19-347

参考文献19-348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第二版)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