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 | 出版社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9年6月1日 | 页 数 | 338 页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04730800 |
徐勇,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法学博士,全国首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政治学与农村问题研究,基层治理与群众自治研究成果较为显著。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等。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6年1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作了专题讲解。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
引论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一、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民族一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民主一国家
三、“回归”抑或构建:现代国家在中国
政治学研究:从殿堂到田野
一、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进入
二、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运用
三、实证方法在中国政治学的走向
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反思
一、方法论问题的发生
二、经验研究的方法论限度
三、转换和丰富研究视角
第一篇 现代国家与“三农”问题
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何以发生:现代化进程
二、“三农”问题何以表现:国情与特点
三、“三农”问题何以解决:现代化取向
阶梯性社会与“三农”的提升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一、小农之“小”与社会之“大”
二、“小农”与“社会化”的张力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一、小农经典理论的经典与力所不逮
二、社会化小农:定义界定与条件分析
三、社会化小农: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四、社会化小农:理论与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
一、是“组织农民合作”还是“农民合作组织”
二、是“原子化小农”还是“社会化小农”
三、是“农民善分不善合”还是“农民善分也善合”
四、是封闭的“集体合作”还是开放的“专业合作”
第二篇 现代国家与土地问题
现代国家建构与土地制度变迁
一、“土地归公”:民族一国家的逻辑
二、“地权属民”:民主一国家的逻辑
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防止无地青年“农民”游民化
第三篇 现代国家与村民自治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
一、政权一政党一群众:村民自治的背景
二、吸纳一参与一主体:村民自治的发生
三、制度一示范一创新:村民自治的成长
四、沟通一整合一草根:村民自治的走向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
一、村民自治的成长空间:行政放权
二、村民自治的成长基础:社会发育
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
一、从组织重建走向权利保障
二、从乡村改造走向社区重建
村民自治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一、村民自治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
三、在发展村民自治中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一、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因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总体态势
三、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四、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趋向
第四篇 现代国家与乡村治理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一、“无根的统治”:“政权下乡”的表象化
二、国家扎根:政权下乡的深化
“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一、组织与动员:政党下乡
二、政党整合的精英制与社会化
三、政党整合的民意基础扩展
“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
一、动员:行政机制的渗透
二、任务:行政机制的介入
三、命令:行政机制的扩张
“政策下乡”及其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
一、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
二、“土政策”与政策整合的复杂性
“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
一、伴随“政权下乡”的“法律下乡”
二、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同一、冲突和整合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农民权益维护
农产品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
一、统一征购:产品的国家化
二、“瞒产私分”:无权者的抵制
论农民劳动的国家性建构及其成效
一、统一调配:劳动的国家化
二、“出工不出力”:弱者的武器
第五篇 现代国家与新农村建设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城乡分化
二、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整合:建设新农村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市带动乡村”
一、世纪之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
二、城市带动乡村的机制
三、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新城市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一、农村社区: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管理体制创新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一、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整合
二、庞大的政府体系与弱小的农业财政
三、城乡统筹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与社区自我整合
一、乡村治理体系中社区民间组织的缺失
二、杨林桥社区建设的动因及自我整合机制
三、社区自我整合的效能与启示
后记2100433B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丛书名: 公共政策论丛·学者自选集
平装: 33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4730800
条形码: 9787504730800
尺寸: 23.6 x 16.2 x 2.2 cm
重量: 458 g
乡土水生植物有400多种,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的广布植物居多。其中睡菜、玉蝉花呈典型的间断分布,睡菜除在杭州分布外国内还有川、黔、云、冀及东北有分布;而玉蝉花除杭州分布外,国内仅在山东和东北有分布。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喜树Canptotheca acuninat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火力楠Micheli...
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国务院这一举措无疑传出这样的信息:面对各地政府日益高涨的对土地的需求,中央政府将严把“地根”,从制度上、从根本上抑止这种冲动。此间舆论认为,中央的这一决...
本书认为传统乡土社会是自然成长的,而当代乡土社会则是国家建构的。国家建构乡土社会就是根据国家意志将国家制度渗透到乡土社会的过程,由此形成“制度下乡”。国家建构、乡土社会和制度建构形成当今中国乡土社会变动的内在逻辑。当然,当代中国乡土社会并不是国家制度、政策的复制品。一方面,国家建构乡土社会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乡土社会的历史、传统和现状,才能有效贯彻国家意志;另一方面,乡土社会也会按照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行动改变国家行为。乡土社会实际是国家改造与乡村自我塑造的双向运动过程。《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运用现代国家建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土地问题、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创新观点,对于深入认识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动具有独特价值。
民主、法治、透明、公众参与是国家治理善治的典型特征。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势必导致包括预算制度在内相关制度发生变革。如何解决中国政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预算公开内容和手段、预算监督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是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贯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完善与预算公开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细化全口径预算体系下的公开内容,完善网络预算公开的手段,强化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为主预算监督体系的解决对策。
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为此,加快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市场,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保障劳务人员权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产业层次较低、质量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累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破解这些难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必须加快构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将经济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上来。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现实需要。现代化进程首先体现为科技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产业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区域和城市竞相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着力点。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及时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规律,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选择。现代产业体系是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本质上讲,现代公司制度就是产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即公司法人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即公司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即公司管理制度。就目前的情况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转轨进入到一定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一定的阶段任务以后,企业的改革就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尽管经济体制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涉及到企业的改革。从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改革不仅涉及到国有企业,还包括了非国有企业,而对于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上市公司,又有其特殊性;从企业制度来看,不仅涉及到企业的产权制度,还应该包括企业的组织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计划经济下的工厂改为现在的公司,把原先的书记、厂长改为现在的董事长、总经理,就算是建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话,那这样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失去了全部的意义。显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建筑的建造艺术看欧洲现代建筑——形式的建构
木质的建筑
圣本尼迪特小教堂
古佳伦住宅
赫思拉幼儿园
……
从建筑的建造艺术看欧洲现代建筑——形式的建构
木质的建筑
圣本尼迪特小教堂
古佳伦住宅
赫思拉幼儿园
……
金属与玻璃的建筑
苏森玛特大街公寓
巴塞尔铁路信号控制楼
……
砖石砌体与混凝土的建筑
卡巴尼住宅
意拉格那村公所
沃而斯温泉浴场
若瑞尼住宅
巴塞罗那独户住宅
奥罗特学校
苏黎世护理病房大楼
……
多种材质的建筑
乌柏陶学生公寓
巴登历史博物馆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