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现代工程机械设计技术及应用 | 作 者 | 秦四成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4年2月1日 |
页 数 | 333 页 | 定 价 | 88 元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122157522 |
第1章工程机械现代技术概述与总体设计1
11工程机械现代设计技术概述1
111非公路用机动设备柴油机现代技术1
112工程机械现代液压技术发展1
113工程机械现代动力传动技术发展2
114工程机械现代多体动力学技术发展2
12工程机械总体设计3
121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3
122工程机械设计过程4
123工程机械总布置7
124工程机械CAD技术简介10
第2章工程机械发动机选型及其现代技术11
21发动机的基本性能11
211动力性11
212经济性11
213振动与噪声12
214可靠性与耐久性12
215排气净化12
216启动性能13
22工程机械发动机的选型13
221发动机基本形式的选择13
22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14
23工程机械发动机辅助系统设计15
231空气滤清器15
232消声器16
233散热器的选择与安装16
234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安装要求18
235发动机运转状态监测18
236发动机润滑油18
24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19
241悬置设计要求19
242悬置系统激振源19
243悬置系统的布置20
244悬置软垫设计21
245发动机飞轮壳结合面静态弯矩的校核21
25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现代技术概述22
251现代柴油机系统仿真模型22
252现代柴油机关键系统22
253现代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方向26
26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技术27
261柴油机排放物27
262柴油机排放法规与实施27
263欧美第三阶段排放解决方案29
264欧美第四阶段排放解决方案30
265排放技术今后的发展32
第3章工程机械行驶理论与牵引性能33
31土壤的物理性质33
311土壤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关系33
312土壤的切削理论34
313土壤的其他物理性质35
32轮式工程机械行驶理论37
321概述37
322轮胎的选定38
323轮胎运动学39
324轮胎动力学40
325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42
326驱动轮的滑转效率与附着性能42
327轮式工程机械行驶效率44
33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行驶理论45
331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机构组成45
332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原理46
333履带行驶机构运动学46
334履带行驶机构动力学47
335履带行驶机构的附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49
336履带行走机构的效率49
34工程机械牵引性能50
341牵引力平衡50
342牵引功率平衡51
343牵引特性53
第4章工程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分析56
41传动系统设计概述56
411传动系统的功用56
412传动系统类型56
413传动系统传动比确定59
42主离合器和液力变矩器设计62
421主离合器的设计要求和选型62
422主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63
423主离合器的设计65
424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6
425液力变矩器的特性66
426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69
427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73
428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合理匹配74
429液力变矩器的选型77
43变速箱设计与分析78
431机械式变速箱78
432定轴式动力换挡变速箱82
433行星式动力换挡变速箱85
434行星变速箱工作特性分析89
44传动轴和驱动桥设计104
441传动轴104
442轮式驱动桥106
443履带式驱动桥107
第5章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设计109
51制动系统概述109
52制动器的结构形式选择110
521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110
522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111
53制动系统主要参数及其选择112
531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112
532同步附着系数114
54转向系统概述115
541转向系统的基本要求115
542转向方式的分析和选择115
543动力转向系统设计要求116
55铰接式转向系统设计117
551铰接式转向的特点117
552铰接式转向运动分析117
553铰接式转向动力分析119
554转向液压缸铰点位置设计120
555铰接式全液压转向系统121
第6章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研究122
61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模型122
611发动机模型124
612液力变矩器模型125
613变速箱"para" label-module="para">
614变速箱换挡离合器模型130
615车体运动模型131
616湿式制动器模型132
617变速液压泵模型133
618工作液压泵模型133
619转向液压泵模型135
6110辅助液压泵模型136
62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行驶工作特性研究136
621起步过程动力系统工作特性136
622高速行驶动力系统工作特性141
63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铲装作业工作特性研究147
631全油门“KD”换挡方式铲装作业分析147
632全油门非“KD”方式铲装作业150
633部分油门“KD”方式铲装作业154
634不同方式铲装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性能对比分析157
64轮式装载机限滑差速系统行驶驱动性能研究158
641限滑差速器简介159
642限滑差速系统工作原理及模型建立159
643限滑差速器性能评价参数163
644整车重心变化规律165
645带限滑差速器装载机驱动性能分析166
第7章工作装置现代设计175
71工作装置机构设计175
711工作装置设计要求175
712铲斗设计175
713工作装置连杆机构设计177
72工作装置结构有限元分析181
721有限元法分析基本流程181
722基于整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183
723整体结构多体系统分析185
724整体结构有限元分析190
73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203
731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的组成和性能要求203
732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工作特性与能耗分析203
733转向液压系统工作特性与能耗分析214
734装载机液压系统改进研究229
第8章工程机械人—机—环境系统设计
81概述233
82工程机械噪声控制233
821工程机械噪声源234
822工程机械噪声传播途径235
823工程机械的噪声控制235
83工程机械驾驶室宜人化气候环境237
831驾驶室通风238
832驾驶室采暖238
833驾驶室制冷238
834驾驶室的隔热与密封238
84振动压路机乘坐舒适性239
841振动压路机整机动力学模型239
842振动压路机振实作业工况乘坐舒适性241
843振动压路机转场行驶工况乘坐舒适性243
85轮式装载机整车结构系统动力学研究245
851液压缸动态特性分析245
852装载机整车结构系统虚拟样机模型250
853装载机整车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251
854装载机行驶稳定系统分析264
第9章工程机械造型设计268
91概述268
911工程机械造型设计的任务268
912工程机械驾驶室造型设计269
913发动机罩造型设计272
92驾驶室内部件人机工程设计273
921人体尺寸的测量273
922人体模型273
923座椅设计274
924驾驶室内操纵器的设计276
925仪表板的设计279
93驾驶室内部布置工具281
931最佳H点的分析和应用281
932眼椭圆283
933头部转动点(P)和眼点(E)284
934驾驶员的头廓包络线285
935驾驶员膝部位置曲线285
936驾驶员腹部位置曲线286
937驾驶员手伸及界面286
94装载机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287
941装载机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概述287
942方向盘的布置289
943仪表板的布置290
944工作装置操纵杆的布置292
945转向灯、雨刷器等组合开关和行走装置变速杆的布置292
946其他手控操纵器的布置293
95装载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学仿真293
951视野仿真293
952驾驶坐姿仿真294
953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仿真299
954装载机驾驶室色彩设计299
96工程机械色彩设计301
961工程机械色彩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301
962装载机整车色彩设计302
第10章工程机械系统热平衡技术304
101发动机燃烧放热和冷却计算304
1011发动机放热量计算304
1012发动机传给冷却液热量305
1013废气带走热量305
1014机体散热305
1015风扇的主要性能参数306
1016发动机能量去向分析306
102液力变矩器工作热特性分析307
1021液力变矩器的能量损失307
1022液力变矩器工作热特性308
103装载机液压系统能耗分析309
1031I形铲装工况液压系统能耗分析309
1032液压系统传热分析311
1033多种作业方式液压系统热特征313
104车辆散热器性能316
1041车辆散热器简介317
1042波纹翅片换热机理317
1043散热器数值模型的建立319
1044散热器波纹翅片结构参数分析323
105装载机动力舱换热特性分析326
1051动力舱物理模型建立327
1052动力舱换热性能分析328
1053动力舱改进分析331
参考文献334
吉林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教学队伍经历数十年在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明显的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是国内工程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依托,承担了国家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工程机械设计课程为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现有相关教材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并多限于工程机械单机种的设计,对工程机械共性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介绍的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要求,急需提供专业教学的教科书。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从业人员很多,也急需具有较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参考书。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工程机械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揭示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内在矛盾和规律,反映现代工程机械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和推动工程机械设计水平的提高。本书内容包括:工程机械现代技术概述与总体设计、工程机械发动机选型及其现代技术、工程机械行驶理论与牵引性能、工程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分析、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设计、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研究、工作装置现代设计、工程机械人-机-环境系统设计、工程机械造型设计、工程机械系统热平衡技术,对工程机械整机设计内容均作了系统描述。
本书兼顾高等学校本科阶段专业教学的要求,由于学时的限制,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力求精练工程机械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而对工程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主要零件的设计理论等内容由相关配套的课程予以讲解,以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此点,对参考本书的工程机械行业的读者或许有些不便,望予以谅解。
考虑到工程机械品种繁多,各机型又有特殊之处,本书本着突出共性、照顾特殊性的思路,注意了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着重介绍工程机械各主要系统的基本设计理论和现代成熟的设计方法。
本书为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科书,尤其适用于工程机械、工程车辆专业方向的专业教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老师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面向节能与安全的集成智能化工程机械装备研发(课题编号:2013BAF07B04)的资助,同时得到吉林大学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的资助。
限于编著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100433B
《现代工程机械设计技术及应用》系统论述了现代工程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工程机械现代技术概述与总体设计、工程机械发动机选型及其现代技术、工程机械行驶理论与牵引性能、工程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分析、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设计、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研究、工作装置现代设计、工程机械人-机-环境系统设计、工程机械造型设计、工程机械系统热平衡技术,对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使读者能对工程机械整机设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现代工程机械设计技术及应用》也可供从事工程机械设计、研究、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书。
上面的答案我不赞同,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可我选择了公路工程单位,工资待遇还可以,工作地点不固定,也是流动的。公路工程——主要以测量,放线,检验质量等为主。机械工程——主要以机械为主,一般是维修了,设计...
按照机械分类1、发动机2、液压系统3、工作装置4、行走装置按照工作适用范围1、铲土运输机械由装械机、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及矿用载重自卸车五大类组成。推土机:机械履带推土机,液压履带推土机,液压轮胎式...
机械设计手册对全面进行了提炼,都是简要,不可能面面俱道,适合对机械设计全面了解的人士。建议你还是用《金属材料手册》,这样更全面些。
1、 什么叫轮胎的滑移?什么叫轮胎的滑转? 答;当 S﹥2ΠRcN 时,轮胎延行驶方向相对地面滑动称作滑移。如果此时轮胎沿着行驶方 向的相反方向滑动,叫滑转。 2,轮胎与地面附着性能的影响因素。 ① 地面及土壤条件。②轮胎的充气压力。③轮胎的尺寸。④轮胎的花纹。⑤轮胎的结构。 ⑥附着重量。⑦轮胎多次通过对附着性能的影响。 3,履带行走机构内部摩擦力主要影响因素? ① 减小预张力 T,可以减小履带销中的摩擦损失从而减小滚动阻力。②良好的密封于润滑 不仅可以减小摩擦损失以减小滚动阻力,还可以延长机械的寿命,提高其效率。③适当 增大支重轮直径可以减小支重轮的摩擦损失。 4,履带行走机构的外部行驶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 地面类型,状态,以及土壤的物理学及力学特性对其外部阻力影响很大。②减小履带接 地压力,增加接地压力的分布程度可以减小土壤变形,可以减小外部滚动阻力。③当履 带接地压力一定时,减小
阐述了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国内工程机械设计现状,讨论了工程机械协同设计体系结构的核心与CAD环境下的实时协同;针对仿真技术的协同性特点,说明了协同仿真的概念及其运行环境;基于目前国内外经济竞争对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影响,指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在工程机械制造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代工程检测及仪表》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温度、压力、流量(包括多相流在内)、物位、物性、成分量、机械量、电工量等工程最的现代检测原理、方法及检测仪表;对智能检测仪表与现场总线FCS的配套连接,测量精度与误差,某些量值传递与标定,检测系统及仪表的抗干扰、防爆等问题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现代工程检测及仪表》集中反映了现代工程检测的最新技术成就,理论性、工程性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工程检测、信控、自动化、机电等行业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高年级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往往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设施、法律、公众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解决现代工程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因此,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满足于专门知识和具体经验的纵向积累,必须广泛汲取各类知识,建成有机的知识网络,以便适应现代工程这一综合性系统的要求。
《现代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非机械类本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夜大、函授及专科学校使用。为配合教学,另有配套习题集及多媒体光盘同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