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卫平、李明高主编的《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针对现代交通行业的新能源技术,分别讲解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列车技术,以及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全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现代交通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及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规划,第2章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种类与节能减排技术,第3章主要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第4章主要介绍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第5章主要介绍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第6章主要介绍混合动力轻轨列车设计与验证的相关技术,第7章主要介绍动力电池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情况,第8章主要介绍超级电容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情况。本书可为汽车、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池、电容等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高校师生等学习新能源技术的入门教程或参考书。
前言
第1章 现代交通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1.1 现代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1.1.1 环境污染
1.1.2 全球变暖
1.1.3 石油资源
1.1.4 引发的思索
1.2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1.2.1 新能源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1.2.2 新能源技术加快发展的国际背景
1.3 我国交通行业新能源技术规划及发展趋势
1.3.1 汽车行业新能源技术十二五规划及解读
1.3.2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能源技术简析
第2章 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减排技术
2.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分类
2.1.1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2.1.2 纯电动汽车
2.1.3 混合动力汽车
2.1.4 超级电容汽车
2.1.5 燃料电池车
2.1.6 气体燃料汽车
2.1.7 生物燃料汽车
2.1.8 氢燃料汽车
2.1.9 太阳能汽车
2.1.10 空气动力汽车
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2.2.1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2.3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2.3.1 国内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及可替代能源
2.3.2 新能源汽车与再生制动设计
2.3.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种类与技术特点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3.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3.1.1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态势
3.1.2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态势
3.2 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3.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2.2 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
3.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3.2.4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
3.3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
3.3.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3.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3.4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
3.4.1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传递路线
3.4.2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
3.4.3 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第4章 纯电动汽车技术
4.1 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4.1.1 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
4.1.2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态势
4.1.3 国内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优势
4.1.4 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国内主要的纯电动汽车
4.2.1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4.2.2 国内主要的纯电动汽车
4.3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与特点
4.3.1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4.3.2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4.3.3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
4.4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4.4.1 动力电池技术
4.4.2 电机驱动技术
4.4.3 电力驱动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技术
4.4.4 能量管理技术
4.4.5 整车轻量化技术
4.5 纯电动汽车能量与回收
4.5.1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4.5.2 纯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4.5.3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4.5.4 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
第5章 燃料电池汽车
5.1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1.1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1.2 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
5.2 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5.2.1 燃料电池的组成
5.2.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5.2.3 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5.3 燃料电池的分类方式
5.3.1 燃料电池的种类
5.3.2 几种典型的燃料电池
5.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5.4 燃料电池汽车的类型与结构原理
5.4.1 燃料电池汽车的类型
5.4.2 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原理
5.4.3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车型
5.5 燃料电池汽车电驱动系统及控制策略
5.6 燃料电池系统的失效分析
5.6.1 燃料电池系统失效方式
5.6.2 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系统
第6章 轨道交通行业混合动力技术
6.1 轨道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
6.1.1 发展新能源轨道交通车辆的背景及意义
6.1.2 国内外混合动力轨道车辆
6.1.3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技术分析
6.1.4 混合动力轨道车辆应用前景分析
6.2 混合动力系统组成及技术参数
6.2.1 DC/DC变流器主要技术参数
6.2.2 混合动力电源箱主要技术参数
6.2.3 牵引逆变器
6.2.4 制动电阻
6.2.5 驱动电机
6.2.6 控制系统
6.3 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参数估算
6.3.1 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参数
6.3.2 车辆纵向动力学分析模型
6.3.3 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方法
6.3.4 储能设备能力计算
6.3.5 动力电池及超级电容数量的确定
6.3.6 混合动力列车的制动能量回收
6.4 双向DC/DC变流器工作原理
6.4.1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的工作要求
6.4.2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拓扑结构的选择
6.4.3 混合动力列车双向DC/DC变流器模型
6.5 复合电源系统工作原理及仿真研究
6.5.1 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模型
6.5.2 复合电源系统控制方式
6.5.3 复合电源功率分配控制策略
6.5.4 功率流分配策略算法
6.5.5 复合电源供电能力仿真分析
6.6 混合动力列车运行仿真研究
6.6.1 混合动力仿真软件
6.6.2 国内某线路的混合动力方案设计
6.6.3 结论
第7章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
7.1 电池的基本构成及性能指标
7.1.1 电池的类型
7.1.2 电池的基本构成
7.1.3 电池及电池组的相关概念
7.1.4 电池的性能指标
7.1.5 常用蓄电池
7.1.6 电动车辆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7.2 锂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
7.2.1 锂离子电池的种类与特点
7.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2.3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7.2.4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7.2.5 锂离子电池的模型
7.2.6 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与冷却方法
7.2.7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
7.2.8 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7.2.9 磷酸铁锂电池的外特性
7.2.10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7.3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7.3.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7.3.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7.3.3 动力电池状态监测的相关问题
7.4 动力电池的特性测试
7.4.1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内容
7.4.2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及主要测试项目
7.4.3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的相关仪器设备
7.4.4 动力电池特性仿真分析工具
7.4.5 动力电池特性测试平台实例
7.5 动力电池SOC的评估
7.5.1 动力电池SOC评估的作用
7.5.2 动力电池SOC的评估方法
7.5.3 动力电池SOC评估的难点
7.5.4 提高动力电池一致性的措施
7.6 动力电池的均衡控制
7.6.1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意义
7.6.2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难点
7.6.3 动力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方法
7.7 电池组的匹配设计
7.7.1 电动车辆能耗经济性评价参数
7.7.2 电池组的功能要求
7.8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
7.8.1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7.8.2 动力电池回收
7.9 新型蓄能电池开发动向
7.9.1 镍电池市场前景分析
7.9.2 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分析
7.9.3 新能源车辆对新型蓄能电池提出的要求
7.10 国内外动力锂电池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7.10.1 国外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
7.10.2 国内主要动力锂电池产品生产厂家
第8章 超级电容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
8.1 超级电容结构与工作原理
8.1.1 超级电容的种类
8.1.2 超级电容的结构原理
8.1.3 超级电容的基本特征与技术指标
8.1.4 超级电容的数学模型
8.1.5 超级电容的应用特性
8.2 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车辆上的应用
8.2.1 超级电容器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8.2.2 超级电容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
8.2.3 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8.3 超级电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产品
8.3.1 超级电容技术发展趋势
8.3.2 国外的超级电容产品
8.3.3 国内的超级电容产品
参考文献2100433B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
CRH6型城际动车组的最高运营速度为200km/h,最高试验速度达到220km/h,可以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中短途城际和城市群内部大量旅客的运输任务,既可实现高速持续运营,满足中短途点对点的运营模式,也可实现短时运营、适应多站停靠的运营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建筑业中,能源的消耗量大,给我国能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在建筑业中开展节能减排研究,开发新能源是十分重要的。主要阐述了电气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以及建筑电气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同时,对光伏能源技术、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我国建筑业提高能源利用率、运用新能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主要栏目
《能源与节能》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本刊特稿、能源研究、新能源建设、节能减排、环境资源、技术研究、实践运用等 。
刊登内容
《能源与节能》主要报道能源与节能领域科研成果,发表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学术论文、技术专利,介绍中国国内外能源开发与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减排、节能环保的典型经验等内容 。
据2020年2月28日,《能源与节能》官网显示,《能源与节能》编委会有编委33人、特邀顾问6人;编辑管理委员会有委员5人。
职务 |
名单 |
||||||
编委 |
王宏英 |
王海江 |
王增信 |
冉永康 |
关贤军 |
刘立中 |
刘军 |
刘建生 |
李变荣 |
李晋平 |
李振喜 |
张有喜 |
陈泽华 |
陈宏平 |
|
范世新 |
尚有明 |
尚阿浪 |
武华太 |
武强 |
胡国胜 |
贺天才 |
|
高天光 |
高应云 |
徐永邦 |
梁文萍 |
梁俊明 |
梁博 |
焦有梅 |
|
韩怡卓 |
董宇阳 |
翟红 |
薛道成 |
樊剑 |
—— |
—— |
|
特邀顾问 |
谢克昌 |
周大地 |
任阵海 |
王显政 |
张耀明 |
吴达才 |
—— |
职务 |
名单 |
||||
委员 |
石宝新 |
赵国旗 |
许丽 |
罗光明 |
栗争荣 |
《现代节能减排技术与应用》既不是普通的教科书,也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手册和科技论文集。主要是针对节能减排工作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探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内容涵盖能源合理开发与利用、设备节能、供电系统、供热(暖)系统、供水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及应用实例。全书以现代系统节能减排理论为中心,突出了设计、节能诊断在节能中的特殊作用;强调节能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的技术核心;强调人的道德行为、心理在节能减排中的突出作用。坚持用系统节能观点、方法,分析评价用能系统的节能潜力,采用多方案进行系统优化,进而提出节能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能源与节能》的办刊宗旨为宣传中国能源与节能政策,报道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建设发展思路与成就,介绍中国国内外能源与节能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服务能源与节能工作者,推进中国及地区的能源与节能建设 。
《能源与节能》的办刊方针是“质量第一,读者至上” 。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2、投稿篇幅以4000字符为宜,投稿格式需规范,论文需包含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
3、投稿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需将文稿以word形式发送,并在邮件正文中写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或求学院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并在邮件主题中标出作者姓名。勿一稿多投。
4、文责自负。该刊编辑部对投稿有修改、删节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声明。稿件录用后,发录用通知。出刊后,赠每位作者杂志2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