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常构成堆晶岩上部层位。
中粒等粒结构
块状构造
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
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
花岗岩,地壳主要组成岩石之一,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
斜长花岗岩名词解释
含碱性长石很少或不含碱性长石的花岗岩,例如由20%~40%石英、斜长石(更中长石至中长石)及一些深色矿物组成的花岗岩。此词为前苏联岩石学家所常用,所指的是一些含钾较低的火成岩,即由更长石或中长石、石英以及少于10%的黑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组成的深成岩。
包括从英云闪长岩到更长花岗岩一类的岩石,最初由克鲁肖夫(Kruschov)在1931年使用,他所指的岩石的平均矿物成分为:斜长石56%,石英27%,黑云母12%,角闪石5%.
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类的研究在地质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位素技术和实验岩石学的发展更是为其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条件.大洋斜长花岗岩作为花岗岩大类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广大地质学者的关注.现在学者们对于大洋斜长花岗岩的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产出于蛇绿岩中的小规模浅色岩脉,大洋斜长花岗岩还可以以规模较大的独立岩株的形式出现.但其成因目前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型:(1)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模型;(2)辉长岩部分熔融模型;(3)岩浆不混溶模型.最近的实验研究成果表明,不同成因的大洋斜长花岗岩TiO2含量不尽相同,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大洋斜长花岗岩TiO2含量低,而结晶分异和不混溶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类有较高的TiO2含量.这一发现将对大洋斜长花岗岩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古昌蛇绿岩中首次发现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异常洋脊花岗岩的属性,岩浆源自地幔,与古昌蛇绿岩中的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基性熔岩的岩浆同源,是基性—超基性岩浆分异的残余,应属古昌蛇绿岩中的浅色岩组分,是蛇绿岩的端元岩石。
岩石名称: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英文名称:Biotite plagiogranite
大洋斜长花岗岩(oceanic plagiogranite)
曾用于表示一个深成岩系列,由成分从更长石到钙质斜长石、石英,以及少量普通角闪石和辉石所组成。这些矿物经常表现为受到低级变质作用影响,出现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和钠长石等。
紫苏斜长花岗岩(enderbite)是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的斜长花岗质岩石。主要出现在早前寒武纪(尤其是太古宙)的深变质地区,并常与麻粒岩相变质岩和紫苏花岗岩密切伴生,其中常有大小不等的各种变质岩的夹层或包裹体。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更长石或中长石)、反条纹长石、石英和紫苏辉石,常含有少量黑云母,有时含少量钾长石、角闪石和透辉石。中细粒不等粒结构,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它与紫苏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不含或含少量钾长石,结构较细,片麻状构造比较明显。对紫苏斜长花岗岩的性质和成因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由岩浆结晶作用形成的花岗质侵入岩;有人认为是由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片麻岩;还有人认为是由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中酸性麻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