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粉报春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全株无粉。根状茎短,具多数须根。叶丛高1-5厘米,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匙形,长6-30毫米,宽2-16毫米,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很少具稀疏不明显的钝齿,鲜时稍带肉质,两面秃净,中肋稍宽,侧脉不明显;叶柄纤细,具狭翅,与叶片近等长或长于叶片1-3倍。花葶1-6枚自叶丛抽出,有时甚短,深藏于叶丛中并短于花梗,有时高可达13厘米,长于叶丛和花梗;花1-10朵生于花葶端;苞片狭矩圆形至披针形,长4-10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稍下延成垂耳状;花梗纤细,长2-8厘米;花萼狭钟状,长3-5毫米,明显具5棱,沿棱脊常染紫色,分裂深达全长的1/3-1/2裂片披针形或近三角形,稍锐尖;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4.5-7毫米,通常稍长于花萼,冠檐直径7-10毫米,裂片阔倒卵形,先端2深裂;长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花柱伸出冠筒口; 短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上部,花药微露出筒口,花柱长达冠筒中部。蒴果筒状,稍长于花萼。
西藏粉报春生长环境
西藏粉报春喜冷湿,喜光,耐水湿,多生长于海拔3200~4800m的山坡湿草地和沼泽草甸。
西藏粉报春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以及喜马拉雅诸国。
春根藤为多年生蔓性小灌木,中华青牛胆落叶木质藤本,长3~10米。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有许多皮孔。单叶互生;宽卵形至圆状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骤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绒...
型落叶乔木,树身可达7米高度,单叶互生,长5~12厘米。肾形2裂基部心形,叶脉11至13条,由叶基部呈放射形伸展,浅绿色叶面光滑。叶:叶的先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1/3,基部呈心形,边全缘。叶面光滑,...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西藏粉报春主要价值
双子叶植物药报春花科植物的全草可以入药,具有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疖痈、创伤、热性湿毒。性味归经:苦,寒。入肝经。需要内服:3一9克,水煎服。外用:捣敷患处。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以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前期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和科学考察资料,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基本地质特征、构造演化模式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为重点,论述了三叠纪玉门蛇绿岩构造冲断片、晚三叠世郎杰学弧前增生楔、泽当-罗布莎-朗县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和白垩纪朗县弧前构造混杂岩片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将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的原始层序与特罗多斯典型蛇绿岩剖面对比,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各构造带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克拉通化阶段、奥陶纪—二叠纪克拉通陆表海发展阶段、三叠纪—侏罗纪洋盆主扩张阶段、侏罗纪—白垩纪俯冲消减阶段、白垩纪—渐新世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到中新世以来的伸展、拆离、快速隆升阶段之演化模式。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