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探矿工程》的办刊宗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双百方针”, 开展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 。
《西部探矿工程》的刊名是由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所题 。
1、文章通顺,论文标题在20字以内,文章字数6000字以内(包括图表所占字数版面)。
2、在论文标题下须标明工作单位、省市自治区所在地及邮政编码。
3、投稿时须撰写第一作者个人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族别、技术职称、现从事工作,在读研究生请注明硕(博)士及研究方向)。
4、在投稿时需提供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
据2020年8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西部探矿工程》共出版文献22240篇 。
据2020年8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西部探矿工程》共载文19721篇、基金论文量为870篇 。
《西部探矿工程》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在线全文数据库、化学文摘(美国)、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本)、文摘杂志(俄罗斯)等收录 。
据2020年8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西部探矿工程》总被下载1801816次、总被引5636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5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05 。
据2020年8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西部探矿工程》被引量为52554次、下载量为271677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西部探矿工程》影响因子为0.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9种)中排第5270名。 。
1990年,《西部探矿工程》获得新疆自治区情报成果三等奖。
1995年,该刊获得新疆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报道内容
《西部探矿工程》主要刊载与岩土工程、石油钻掘、隧道工程、地质与矿业工程等方面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施工经验总结 。
主要栏目
《西部探矿工程》主要有岩土工程地质与矿业工程、石油与钻掘工程、隧道与建设工程和安全与管理工程等栏目 。
据《西部探矿工程》2020年第7期期刊内页显示,《西部探矿工程》编辑部有编辑4人、制图编辑2人、英文编辑1人 。
职务 |
名单 |
|||
编辑 |
宫秀君 |
张礼炎 |
张军生 |
刘俊杰 |
制图编辑 |
郭辉 |
宫华英 |
------ |
|
英文编辑 |
黄诚 |
------ |
介绍在地质勘探和建筑基础勘查工作中,根据地质设计的勘探线距离和网度,用专用的钻探机械,按一定设计角度、方位和钻孔轨迹施工的钻孔,通过钻孔取得岩(矿)心、岩屑,下入测试仪器探测钻孔内地层、矿体、油气和地...
在招标范围。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包括:(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二)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业等交通运输项目;(三)邮政、电信枢...
主要工作: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施工;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建设、地质科技研究和矿产资源开发。单位主要编制:14个专业地质分队,测井...
岩土工程
石油和矿业工程
地质工程
隧道工程
爆破工程
钻掘工程机械
路桥和建筑工程
安全和管理工程
出版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4-5716
CN: 65-1124/TD
邮发代号: 58-15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西部探矿工程
创刊时间:198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1989年,《西部探矿工程》创刊,刊期为季刊。
1992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3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职务 |
姓名 |
主编 |
田疆奇 |
编辑部主任 |
孟繁祥 |
谈建筑文化传统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600多座城市的建筑雷同,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统与创新的看法。 全文共计4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三个方面,即"末"与"本"、"多元"与"一体"和"道"与"象",提出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是一个多方面系统,并试图从反求诸己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转换——创新"。
地质勘探工作中,为探明隐伏矿体或某些特定地质体的形态、产状、深度、规模、结构和储量,取出有代表性的实物地质资料的工程技术。研究这一工程技术的学科称探矿工程学或探矿工程。其内容包括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探矿机械。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工程钻进的应用不断扩大,如水坝或其他工程建筑基础的灌浆和固结处理、矿山竖井建设中冻结孔的钻凿,以及地下坑道的通风孔、电缆孔等的钻进,都属钻探工程的范畴。坑探工程是指勘探巷道的气掘进,即按地质设计在岩层内凿出一个可供人员及设备进入的通道,从中直接采集所需的实物样品,并在其中进行观察、描述等,从而为地质和矿产情况提供资料。根据业务工作的内容,探矿工程还分为机械设备及工艺技术两个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猛增,从而促进了地质工作的技术进步:
①地质勘探从单一的地质调查发展为多工种综合地质勘探;
②地质工作从过去局部的、浅层的、定性描述阶段转向地壳的纵深方向和定量测定的新阶段;
③探矿工程是直接获得大量地下实物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信息的唯一方法,并作为计算矿产储量或提出地质体科学结论的可靠依据;
④地质勘探工作要力求投资少、收效大、勘探周期短,探矿工程能加快勘探速度、缩短勘探周期。
生产探矿包括:沿脉和穿脉探矿巷道,探矿天井、地井及天井副穿和沿脉巷道,生产探矿钻窝及上述工程之附属工程以及生产钻探工程。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用来揭露和追踪地质现象、矿体产状,从地表或地下掘进的各类小断面的坑、井、槽、巷工程。它是探矿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采矿工程的一个分支。
作用:
①供地质人员进入坑道内直接观察研究地质构造与矿体产状,进行地质素描;
②直接采集样品,为探明高级储量,以及后续的矿山设计、采矿、选矿和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③若干有色和稀有贵重金属矿床必须用坑探工程验证物探、化探和钻探资料;
④部分坑道用于探采结合。
特点:
①断面小,机掘水平坑道一般为1.8×2.0~2.2×2.2平方米,手掘一般为1.2~1.5平方米;
②坑道一般都比较短浅,因筹建、搬迁较频繁,宜于使用小型轻便、自行式机械设备;
③为防止有害气体溢出,人畜掉入和保护矿山完整,坑探任务完成后,要充填或封闭坑道。
应用领域:
坑探工程除在稀有金属、贵金属、有色金属等普查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近年来也拓展到隧道、采石、小矿山采掘和砂矿探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