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简 称 | 西建科大土木学院 |
---|---|---|---|
创办时间 | 1956年 | 办学性质 | 公立大学 |
学校特色 | 重点本科 | 硕士点 | 7个 |
博士点 |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 地 址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13号 |
主要奖项 | 21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 类 型 | 理工 |
所属地区 | 中国 陕西 西安 | 博士后流动站 | 1个 |
主要院系 |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 | 党委书记 | 张成中 [2] |
院 长 | 史庆轩 [2] |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523人,研究生1020人,博士生128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陕西省师德标兵2人;获得国家
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院现设有8个教研室,11个研究所(站),4个实验室。另外还有学院资料室、教学档案室、学院网站等机构。学院拥有1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是结构工程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现代结构理论、智能建筑环境技术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高教硕士点。
截至2012年,学院承担纵向及横向课题分别为467项和526项,科技合同额达到12894.53万元,到款额11171.99万元;获21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授权专利41项,出版本科教材与专著9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77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433篇。
土木工程专业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和道桥工程三个专业方向(课群组);交通工程专业有交通工程与总图运输两个专业方向(课群组)。学院设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结构力学、计算机软件、交通工程、道路与桥梁八个教研室;设有工程结构与抗震、岩土工程、钢结构、空间结构、建筑工程新技术、结构安全、建筑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交通与总图规划、土木工程软件开发、道路桥梁工程、新型建筑结构与节能建筑研究中心11个研究所及建(构)筑物可靠性检测鉴定站。另外还设有学院资料室、档案室、学院网站、岩土工程实验室、道路与交通实验室及西北地区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省、部级重点试验室——结构与抗震试验室。
在并校初期,该院就拥有结构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多名国内著名教授,如钢结构泰斗人物陈绍蕃等。该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培养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设有结构工程博士点。
该院土木工程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结构工程学科是陕西省和国家重点学科,交通工程专业为全国唯一含有总图运输与规划课群组特色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当时为建筑工程专业)1995年首次通过全国专业评估,是首次通过全国专业评估的十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之一;2000年又通过了专业复评;2005年6月份该院土木工程专业以优异的成绩第三次通过专业评估。该院土木工程专业是全国同类专业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每年招收本科学生240名左右,交通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学生60名左右。该院每年招收硕士生、博士生近300名。近五十年来,学院学院以独特的地理条件、行业渊源,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完成了一批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重大区域性研究课题,解决了大量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陕西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英国建筑师协会承认我国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文凭,这十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可在英国申请工程师职称。这10所大学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999年-2010年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级别 |
类别 |
授予单位 |
授予时间 |
1 |
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 |
梁兴文 |
国家级 |
本科 |
教育部 |
2006年 |
2 |
钢结构 |
郝际平 |
国家级 |
本科 |
教育部 |
2007年 |
3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
史庆轩 |
国家级 |
本科 |
教育部 |
2008年 |
4 |
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 |
梁兴文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5年 |
5 |
抗震结构设计 |
王社良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5年 |
6 |
建筑工程施工 |
胡长明 |
省级 |
高职高专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5年 |
7 |
钢结构 |
郭成喜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6年 |
8 |
砌体结构 |
熊仲明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6年 |
9 |
土力学地基基础 |
韩晓雷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6年 |
10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
史庆轩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7年 |
11 |
结构力学 |
胡卫兵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7年 |
12 |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
薛建阳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0年 |
13 |
土木工程施工 |
胡长明 |
省级 |
本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0年 |
1999-2010年教学成果奖
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成员 |
获奖级别 |
2009 |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 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 |
白国良、梁兴文、 姚继涛、史庆轩、薛建阳 郝际平、苏明周、王社良、韩晓雷、胡长明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3 |
《钢结构》(第二版) |
陈绍蕃、陈 骥、郭在田 |
陕西省优秀二等奖 |
2005 |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
梁兴文、史庆轩、童岳生 |
陕西省优秀二等奖 |
2007 |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 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 |
白国良、梁兴文、姚继涛、史庆轩、贾凤云 |
陕西省一等奖 |
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系科合并组成。1999年在原建筑工程系和总图设计与运输专业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
相对来还不错的,大四的截止目前已经签了1/4,还有要考研的,不过建筑行业这两年的就业不是太好,,相对来还不错的,大四的截止目前已经签了1/4,还有要考研的,不过建筑行业这两年的就业不是...
首先,你的题目有问题啊!!不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学院”,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字之差,但你不能糟蹋清华啊!!二本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第一批本科院校,简称一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属于中省共建的一批本科院校,具有110余年的办学史,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
院系名称 |
---|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 |
学院现有教职工191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38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首批“国家特支计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2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5人。
学院现有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结构与岩土工程实验室、道桥与交通实验室、计算中心四个实验室,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土木工程实验室。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856项,科研经费总计16342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7项;授权国家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出版专著15部,教材87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925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524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大气与冻凝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对策的基础研究(50538060) 负责人: 牛荻涛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密肋壁板轻型框架结构住宅体系理论与应用研究2002BA806B05负责人:姚谦峰
住宅建筑结构可靠性技术研究2002BA806B05负责人:牛荻涛
国家发改委国产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通辽发电厂三期(1×600MW)工程空气冷凝器-混凝土混合支架结构大模型试验研究(国发[2004]1472) 负责人:白国良
国家“973”计划项目
黄土地区重大岩土工程环境灾害研究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2002CCC00200负责人:姚仰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维空间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 50378078 负责人:郝际平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50378079负责人:牛荻涛
在役损伤结构抗震性态评估理论与方法 50078044 负责人:牛荻涛
磁—力耦合式检测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50278077 负责人:王社良
中国古建筑抗震研究 59878043 负责人: 赵鸿铁
黄土路基水热传输机理及数值模拟 50378024 负责人:王铁行
小波分析及分形理论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 50478045 负责人:谢异同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粘结滑移统一理论及其破坏准则的研究 50478044负责人: 薛建阳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50108013负责人:薛建阳
密肋轻型框架结构住宅体系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50078045负责人:姚谦峰
型钢高强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性能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50378080负责人:郑山锁
人-结构系统可靠性的基础研究 010101164负责人:姚继涛
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50578129) 负责人:白国良
应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结构抗震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59878044) 负责人: 王社良
短肢剪力墙新型结构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分析理论的研究(10572107) 负责人: 李青宁2100433B
<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古城西安南郊文化区,南眺巍峨雄伟的唐代大雁塔,北邻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环境幽雅怡人,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很早的一批土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系科合并组成,时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在原建筑工程系和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已连续三次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国
重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环境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科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招生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院概况:
土木工程学院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学等4个教学系。拥有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结构实验室以及配套齐全的力学、结构、土工、材料、交通、BIM等6个实验室和1个施工实训基地,实验室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学院拥有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结构、力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土木工程专业群建设省级教育创新高地。
表1 学院内所有本科及硕士的专业层次、设置时间
本科 |
专业 |
层次 |
设置时间 |
|||
土木工程 |
一本 |
1980 |
||||
交通工程 |
一本 |
2000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一本 |
2001 |
||||
工程力学 |
一本 |
2002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一本 |
2009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一本 |
2012 |
||||
硕士 |
土木 工程 |
结构工程 |
一级 学科 |
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 |
2017 |
1998 |
岩土工程 |
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 |
2006 |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二级学科:专业学位 |
2005 |
学院现有教师9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4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6.4%,具有硕士学位的占62.6%。近5年,我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及其他纵向项目50余项,承担横向课题8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1600多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组织出版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等10多部专著或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河北省精品课6门,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等。土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十八所CDIO工程教学模式试点专业之一,土木工程导论、混凝土结构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重点课程。学院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共建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煤矿地面储运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市政道桥施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装配式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科研平台有河北工程大学施工管理研究所和河北工程大学BIM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煤建安共建河北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这些平台为我院科研及学生高质量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努力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实施“善建者家园工程”、“三高就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多年开展结构设计大赛、力学大赛、桥梁设计大赛、BIM建模及施工管理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交通实验等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3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这些毕业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受到全国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尤其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许多人已成为科研、教学、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其中有国内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经理(鸟巢工程项目经理董树恩)、大型设计公司领导(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储倩、北京圆之翰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凡平)、大学知名专家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科研处处长赵顺波),以及行政领导和企业高管,为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载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一代代土木人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践行学校“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的办学理念,秉承“土实木华 力行践远”的院训,擎划经营,孜孜进取,为区域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等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类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以建筑安全为特色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通过江苏省学位办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评审;拥有2个省级教学平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实验室、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和“卓越计划”,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学博、敬业奉献、理实兼备”的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46%,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6.2%,“双师型”教师占比76.1%。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等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15名,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建有建筑结构、工程管理与设计、土木工程综合、工程力学等4个专业实验室,并建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93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总值927余万元,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各实验室管理制度齐全,人员配备合理,充分保证教师、学生上课或自主实验要求。围绕地方、行业、企业“三需求”设定实验实训项目,科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上海建工集团、江苏建工集团等数十家大型建筑企业为我院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
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创立“以注册执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一主线、二能力、三层次、四平台、五模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高校 ”协同育人新路径。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2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形成学校、建设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四方协同”合作新机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36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金桥奖、国家质监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类奖励百余项。1名教师荣获“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名教师荣获“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协调发展”,面向建设工程一线悉心培养“筑具匠心”的应用型土木人才,迄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102余人,学子以“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成为建设领域的栋梁之才。近年来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校算量大赛总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省级奖励981人次,1人被评为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根据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毕业生专业契合度达92%,竞争力指数96%。
学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行业需求,着力打造“高校 ”协同模式。与江苏省住建厅、徐州市建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建,建设特色鲜明的建筑安全工程专业,为淮海经济区800余家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近12万人次,为区域建筑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合作,打造工程抗震研究与震情服务品牌。依托全省高校中唯一的“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断层研究、地震预警与科普宣传,为区域震害防御提供智力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列入徐州市政府“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获批了江苏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防震减灾志愿者站,连续3次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学院与国家网架及钢结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徐州市质监局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大型结构件检测与分析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省质检总局的计量认证,可开展多项对外检测项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连续2次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
学院与中国建工出版社共建了全国第一家高校实体书店和精品图书展示暨学术交流中心,校园书店荣获全国“年度大学书店”、“2019江苏最美书店”荣誉称号,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闻1 1》栏目专题报道;促成建工社累计捐赠价值200多万图书资料,联合出版教材专著16本;先后当选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徐州市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唯一由行业协会出资百万设立的博爱建筑安全奖学金已颁发八届。学院与数十家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多家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逐渐形成了大面积、多层次、重精品、结硕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