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桠果叶木姜子,常绿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色。叶倒卵状椭圆形,长18-50cm。中脉粗壮,侧脉15-22对,网脉在正反两面均明显。花小。核果扁球形,成熟时紫红色。仅零星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散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季雨林中。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树干通直,出材率高,材质优良,结构细致,纹理通直,富有香气,是建筑、家具、船舶等的上等用材。
中文名称 | 五桠果叶木姜子 | 拉丁学名 | Litsea dilleniifolia P. Y. Pai et P. H. Huang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毛茛目 | 科 | 樟科 |
亚科 | 樟亚科 | 族 | 木姜子族 |
属 | 木姜子属 | 亚属 | 木姜子亚属 |
种 | 五桠果叶木姜子种 | 命名者及年代 | P. Y. Pai et P. H. Huang,1978 |
1980年和2001年分别对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dilleniifoliaP.Y.PaietP.H.Huang)群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层次结构完整,植物种类丰富。2次调查结果显示,在600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50科86属102种,五桠果叶木姜子的重要值分别达到141.6和108.4,在主林层中的优势非常明显。种群大小级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五桠果叶木姜子种群属介于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之间的成熟型种群,整个种群呈集群分布。在分析造成五桠果叶木姜子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拯救和扩大其种群的基本途径。
五桠果叶木姜子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26米,胸径28-3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粗壮,绿褐色,具明显棱角,无毛,中空,髓心褐色,皮孔显著,椭圆形,叶痕近圆形,直径4-9毫米。顶芽裸露,圆锥形,外被灰黄色短柔毛。叶互生,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1-50厘米,宽11-14.5厘米(萌发枝的叶长达60厘米),先端短渐尖或近圆,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革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15-22条,斜展较直,中脉粗壮,近叶基处宽达3毫米,中脉与侧脉在叶上面平滑或稍下陷,在下面突起,横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2.5-3厘米,萌发枝的叶柄长达5厘米,直径达8毫米,粗壮,干时有皱褶,无毛。伞形花序6-8个生于长2厘米的短枝上排列成总状花序,短枝粗约4毫米,密被锈色柔毛;伞形花序梗短,长2毫米,密被锈色柔毛;苞片4,外面密被锈色柔毛;每一花序有雄花5朵;花梗长3-4毫米,粗壮,密被锈色柔毛;花被裂片8,长卵形,长3.5-4毫米,宽1.5-2毫米,中脉明显,外面基部及中肋被柔毛,边缘有睫毛;能育雄蕊16-17,花丝中部以下具黄色柔毛,腺体圆状心形,具短柄;退化子房卵形,柱头2裂,均无毛。果扁球形,直径2-2.3厘米,长约1.5厘米,成熟时紫红色;果托杯状,紧包于果实,深3-5毫米,直径2厘米,外面有皱褶,较厚,全缘或波状;果梗粗,径5-6毫米,长4毫米,有皱褶,被稀疏柔毛;果序总梗长4毫米,常宿存有小苞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本种近似兰屿木姜子L. garcise Vidal,但小枝无毛,具明显棱角,髓中空,褐色;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较大;叶柄较长;花被裂片8,能育雄蕊16-17;果及果托略较小。
|
|
|
产云南南部。生于沟谷雨林河岸湿润处,海拔500米。
五桠果叶木姜子属于微域分布植物,仅零星分布于云南南部勐腊、勐醒、勐海、景洪、孟连、思茅和西南部沧源、耿马等地,垂直分布幅也窄。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沟谷密林之中。
渐危种。五桠果叶木姜子仅见于云南西南部,散生于季节性雨林中。因当地群众喜作建筑用材,森林不断遭到破坏,生境恶化,更新困难,植株稀少。
春天幼嫩枝叶密被金黄色绢状柔毛,在阳光照耀及微风的吹动下闪闪发光,冬季红果满枝,与绿叶相映,十分艳丽,是不可多得的观叶兼观果树种,珍贵的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
树干通直,出材率高,材质优良,结构细致,纹理通直,富有香气,是建筑、家具、船舶等的上等用材。
种子含油脂,寿命短,不易保存,应随采随播。并试验育苗栽培的技术。
喜温暖潮湿环境,土壤肥沃,疏松,夹沙土或富含腐殖质。宜选海拔1000m以下的缓坡,丘陵,平原处的夹沙土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清理地块后,犁耙整地,每66617m2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厩肥1200-1500kg。
种植地可用遮阳网搭成拱形棚。幼苗生长初期要求荫蔽度在016以上,随着植株生长,可逐渐降低至014左右。
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结合采挖,把老株分成数兜,每兜留地上茎3-4支,切去茎上半段。在选好的地上起112m左右的垄,按30-40cm的株行距,开深12cm窝,每窝一兜,填土镇压,浇足水,大约半个月左右萌芽。
施肥:移栽成活后,结合浇水进行施肥。每年每亩施尿素10-15kg,过磷酸钙80-120kg,配已腐熟的人畜粪水,在5月,8月分两次追肥。
管理:拱形棚内应空气流通和土壤湿润,不积水以防根茎腐烂,并适当调节荫蔽度。
病害防治:危害四川山姜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须根先发生褐色干腐,并逐渐蔓延至根茎。根茎部横切,可见维管束病变为褐色,后期根茎部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果实早落等。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的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连续两次,间隔7-10天。
五桠果叶木姜子生长习性
分布区位于中国西部北热带偏干性季节性雨林、季雨林地带,热量丰富,夏长无冬,年平均温20--22℃,最冷月平均温约15℃,极端最低温多在5℃以上;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干旱季降水量少,但多雾露,尤以11月到翌年3月为浓重,如降细雨,补充了干季雨水的不足;年平均相对湿度约80%,沟谷中水湿条件更较优越。土壤为砖红壤性土,强酸性,pH值4.5。五桠果叶木姜子生长在以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BL.)FeysmetBinn、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HuercketMuelll.-Arg.为标志的沟谷雨林中,为中层乔木的罕见种。花期4-5月,果期6-7月。
|
|
|
五桠果叶木姜子为珍稀树种,种子含油量34.53%,含月桂酸92.6%;木材细致,可作工业和家具用材。
目前产地大部分属于自然保护区,但还有部分处在保护区之外,且不断遭受砍伐,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积极进行人工栽培繁殖。
本文对四川省邻水县分布的毛叶木姜子进行了优良单株选择,从120株表型优良的单株中筛选出20株进行果实及含油率测定,平均树龄6 a;分布类型主要为散生生长天然林和退耕还林地的人工林,平均树高4.01 m,平均冠幅3.01 m,平均单株结实量2.32 kg,平均出油率3.89%。对采集的果实进行了各性状检测和分析,确定了优树选择指标,并初步选择出3株表型优良和得油率高的单株。
大花五桠果(大花第伦桃、山牛杷)五桠果科Dillenia turbinata Fin. et Gagnep.常绿乔木,高10~30m。干直,树皮灰色,平滑;分枝低,幼枝具明显叶痕和硬毛,顶芽被棕色长绢毛。树冠广卵形或卵圆形。叶互生,革质,叶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