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无锡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成立时间 | 2008年08月26日 |
---|---|---|---|
总部地点 | 无锡市北塘大街190号 |
无锡怡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还是挺好的,并且无锡物业管理综合实力是10强企业,是无锡市物业管理行业中发展较快,社会声誉良好的优秀企业之一。在业主中获得良好的声誉。待遇也不错,工作的环境蛮好的,人员的素质高...
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挺不错的,电线电缆、塑料粒子的制造、加工、 销售:铜、铝拉丝加工;电工器材、金属材料、化工产品及原料(除危险化学品)、电缆桥架、工业成套设备及配件的销...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备工程变更管理办法 (试行)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009年 9月 15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工程变更的分类 2 第三章 设备工程变更审批权限 3 第四章 施工变更工作程序 4 第五章 甲供设备变更工作程序 10 第六章 工程变更管理各方职责及变更审批时限 14 第七章 工程洽商 17 第八章 有关管理单的编号及备案 17 第九章 附则 19 轨道交通设备工程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加强 工程范围、工期、质量(功能) 、安全和投资的目标管理,严格 设备工程变更的管理,在原轨道交通设备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的基 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轨道交通在建工程项目设备工 程(包括安装与采购) ,因项目投资人的不同而另有约定的可参 照执行。 第三条 工程变更主要包括建筑
深圳目前正大力进行交通场站的建设,每年建成的公交场站约200个,以缓解公交车夜间停车及日常维护保养场地的问题。笔者作为造价从业人员有幸参与了部分公交场站的建设。通过在交通场站建设工作中的实践,谈谈在政府财政性投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体会。在施工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本书聚焦于机场航站楼、高铁客运站、地铁车站等特殊公共建筑的热湿环境营造过程,将为合理分析此类建筑中的热湿环境营造过程提供基本方法,也为构建高效的交通场站建筑热湿环境营造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本书可供机场航站楼、铁路客站及地铁车站等相关交通场站建筑的设计者、运行管理人员及相关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等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交通场站建筑现状及发展
1.1.1 机场航站楼
1.1.2 高铁客站
1.1.3 地铁车站
1.2 交通场站建筑功能及能耗状况
1.2.1 建筑特点与人员使用需求
1.2.2 建筑能耗总体状况
1.2.3 建筑能耗构成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机场航站楼
1.3.2 铁路客站
1.3.3 地铁车站
1.4 本书主要内容与框架
第2章 机场航站楼和铁路客站热湿环境营造需求与系统构成
2.1 建筑运行能耗现状
2.1.1 机场航站楼
2.1.2 铁路客站
2.2 建筑热湿环境营造需求
2.2.1 航站楼室内热环境特点
2.2.2 高铁车站室内热环境特点
2.2.3 建筑热湿环境营造参数需求
2.3 空调系统负荷构成及设计计算
2.3.1 室内热环境与系统设计负荷
2.3.2 设计负荷影响因素
2.4 常用系统形式与结构
2.4.1 从全空间到半空间的空调控制
2.4.2 机场航站楼
2.4.3 铁路客站
2.5 航站楼和铁路客站建筑热湿环境营造研究需求
第3章 机场航站楼和铁路客站空调系统性能实测结果分析
3.1 枢纽机场航站楼测试结果
3.1.1 夏季室内环境状况
3.1.2 能源站与空调系统性能
3.1.3 冬季室内环境状态与供热性能
3.1.4 小结
3.2 支线机场航站楼测试结果
3.2.1 夏季室内环境状况
3.2.2 能源站与空调系统性能
3.2.3 小结
3.3 中型高铁客站测试结果
3.3.1 夏季室内环境状况
3.3.2 能源站与空调系统性能
3.3.3 小结
3.4 空调系统运行现状总结与问题反馈
3.4.1 冬季室内热环境控制效果欠佳
3.4.2 新风与CO2浓度问题
3.4.3 空调箱末端能效水平较低
3.4.4 末端需求与能源站容量
3.4.5 制冷站实际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第4章 航站楼等交通场站建筑内的人员活动特征与分布规律
4.1 人员对供热空调系统的影响
4.1.1 交通场站建筑中人员对供热空调系统的基本影响
4.1.2 设计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异
4.2 典型区域人员密度调研
4.2.1 调研方法
4.2.2 典型区域人员密度
4.3 人员停留时间的调研分析
4.3.1 调研方法
4.3.2 人员停留时间的调研结果
4.3.3 不同区域的人员停留时间对比
4.4 航站楼总人数的调研分析
4.4.1 总人数的调研方法与调研结果
4.4.2 室内总人数的预测分析
4.4.3 实际总人数与设计总人数的对比
4.5 航站楼人员活动特征的模拟分析
4.5.1 基于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模型
4.5.2 典型区域人员密度特征-调研、模拟与设计对比
4.5.3 总人数的变化
4.6 中小型交通场站建筑内的人员活动特点
4.6.1 不同规模交通场站建筑对客流的影响
4.6.2 某铁路客站的调研结果
4.7 基于人员需求的系统构建及调控思考
4.7.1 实际人员变化的影响
4.7.2 系统设计及运行指导
第5章 高大空间交通建筑渗透风规律与影响分析
5.1 新风需求与刻画指标
5.1.1 建筑中的新风需求
5.1.2 采用CO2浓度作为指标
5.2 不同类型建筑中的渗透风影响
5.2.1 渗透风影响的研究现状
5.2.2 冬季渗透风对空调能耗影响
5.3 典型航站楼渗透风全年变化规律
5.3.1 夏季测试结果
5.3.2 冬季测试结果
5.3.3 全年渗透风分析
5.4 空调末端方式对渗透风的影响
5.4.1 计算分析模型
5.4.2 模型检验及计算结果
5.4.3 不同末端方式对渗透风的影响
5.5 渗透风影响因素分析
5.5.1 全年变化规律分析
5.5.2 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讨论
5.6 航站楼等交通建筑新风运行方案
第6章 大型地上交通场站热湿环境营造系统高效解决方案
6.1 降低负荷需求
6.1.1 建筑本体设计优化
6.1.2 降低空调季节无组织渗风导致的负荷
6.1.3 从降低负荷角度对空调末端方式的优选
6.2 系统设计与构建理念
6.2.1 以改善末端方式为系统构建基础
6.2.2 对系统方案及关键环节的需求
6.3 空调末端方式性能改进
6.3.1 改善冬季室内环境的末端方式
6.3.2 降低空调箱末端风机输送能耗
6.4 提升能源站的性能
6.4.1 适宜的冷热源配置
6.4.2 适宜的供水温度
6.4.3 适宜的空调输配水系统
第7章 地铁车站热湿环境营造需求与系统构成
7.1 地铁车站能耗现状及分析
7.1.1 车站类型与主要功能区域
7.1.2 国内地铁车站能耗数据
7.1.3 地铁车站用能特点分析
7.1.4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7.2 地铁车站热湿环境营造需求
7.2.1 车站特点与营造需求
7.2.2 车站新风需求与来源
7.2.3 车站大小系统与环控需求
7.3 空调系统负荷构成及设计计算
7.3.1 车站公共区(大系统)
7.3.2 车站辅助用房(小系统)
7.3.3 典型车站设计负荷
7.4 常用系统形式与结构
7.4.1 常见系统形式
7.4.2 运行模式
7.5 地铁车站热湿环境营造系统研究需求
第8章 地铁车站热湿环境营造系统运行现状
8.1 典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形式
8.2 车站大系统运行现状
8.2.1 夏季室内环境测试结果
8.2.2 出入口渗透风与车站实际新风需求
8.2.3 基于实际渗透风的环控运行模式及在夏季效果分析
8.2.4 新的环控运行模式在冬季的效果分析
8.3 车站小系统运行现状
8.3.1 房间热环境参数
8.3.2 设计、运行优化方向
8.4 车站冷源及系统整体性能
8.4.1 车站冷源
8.4.2 空调系统整体性能
8.4.3 多座车站冷源性能
8.5 实际运行与设计之间的差异
第9章 地下交通场站建筑热湿环境营造解决方案
9.1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需求
9.2 环控系统高效方案
9.2.1 发展方向与指导原则
9.2.2 环控系统设备需求
9.3 地铁车站冷源方式(大系统解决方案)
9.3.1 工作原理与特点
9.3.2 与传统系统性能对比
9.4 新设备、新运行模式的应用(大系统通风模式)
9.4.1 车站通风新模式
9.4.2 实际运行性能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交通场站建筑热湿环境营造中的共性问题及研究展望
10.1.1 人员活动规律
10.1.2 热环境需求
10.1.3 新风与渗透风
10.1.4 末端方式
10.1.5 冷热源及系统设备
10.1.6 系统设计方法
10.2 能耗指标指导下的运维
附录A国外部分机场航站楼案例分析
附录B交通场站建筑中渗透风测试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