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小巧美观,可直接安装在组件或者支架上,重量轻盈。
1、安全
传统集中型逆变器或组串式逆变器通常具有几百伏上千伏的直流电压,容易起火,且起火后不易扑灭。微逆仅几十伏的直流电压,全部并联,最大程度降低了安全隐患。
2、智能
组件级的监控,可在ECU中看到每块组件的工作状态。
3、多发电
组件级的MPPT,无木桶效应,降低了遮挡对发电量的影响;弱光效应好,因为启动电压低,仅20V,在光照弱的时候也能工作。
4、寿命长
通常微逆设计寿命为25年,传统逆变器为10年。
5、方便、美观
不需要专门建设配电房,微逆可以直接安装在组件后面或者支架上,因为是并联结构,后期增加规模可直接安装,无需更改之前的配置。
太阳能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转换直流从单一太阳能电池组件至交流电的装置。
微型逆变器的直流电源转换是从一个单一的太阳能模块交流,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配备逆变器及转换器功能,每块组件可单独进行电流的转化,所以这被称之为"微型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能够在组件级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拥有超越集中式逆变器的优势。这样可以通过对各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优化,使得整体的输出功率最大化。
此外,与通信功能组合,还可用于监视各个模块的状态,检测出出现故障的模块。
根据是否有储能电池,分为并网微逆和离网微逆;根据输出电压,分为单相微逆和三相微逆。
微逆变器技术提出将逆变器直接与单个光伏组件集成,为每个光伏组件单独配备一个具备交直流转换功能和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逆变器模块,将光伏组件发出的电能直接转换成交流电能供交流负载使用或传输到电网。
当电池板中有一块不能良好工作,则只有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其他光伏板都将在最佳工作状态运行,使得系统总体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
设计简单。只需一个电源模块,配上少量分立元件,即可获得电源。缩短开发周期,模块电源一般备有多种输入、输出选择。用户也可以重复迭加或交叉迭加,构成积木式组合电源,实现多路输入、输出,大大削减了样机开发时...
设计简单。只需一个电源模块,配上少量分立元件,即可获得电源。缩短开发周期,模块电源一般备有多种输入、输出选择。用户也可以重复迭加或交叉迭加,构成积木式组合电源,实现多路输入、输出,大大削减了样机开发时...
小容量的,1~10kW逆变器,价格大概在1.0~1.5元/W,越大单价越便宜,500kW可能只有0.5元/W了,具体价格也逆变器厂商报价为准。
直流输入功率 | 180~310W |
最大输入电压 | 55V |
启动电压 | 20V |
MPP电压范围 | 22~45V |
MPPT数量 | 2 |
最大输入电流 | 12A(12A/ 12A) |
额定输出功率 | 500W |
最大输出电流 | 2.27A |
额定电网电压 | 220Vac (单相) |
电网电压范围 | 187~270Vac |
额定电网频率 | 50Hz |
电网频率范围 | 47.5~50.5Hz |
总电流波形畸变率 | < 3 % (额定功率) |
功率因数 | >0.99 |
孤岛保护 | 具备 |
直流反接保护 | 具备 |
交流短路保护 | 具备 |
漏电流保护 | 具备 |
最大效率 | 95.5% |
欧洲效率 | 95% |
防护等级 | IP65 |
夜间自耗电 | <0.12 W |
工作温度范围 | -40~+65℃ |
相对湿度 | 0~95% |
冷却方式 | 自然风冷 |
通讯方式 | 电力载波 |
从目前来看,微逆变器的优点非常明显,在实际应用中,若组串型逆变器出现故障,则会引起几千瓦的电池板不能发挥作用,而微型逆变器故障造成的影响相当之小,由此可见,微逆变器的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在未来,微逆变器将掀起逆变器领域的变革浪潮。
早期的光伏电站只需可以发电就好了,2.0时代开始需要知道大概有多少发电量,而到了3.0时代,光伏电站不仅要发电,而且需要有智能运维,需要知道每片组件的发电量。当光伏电站真正进入到千家万户,安全的问题就显得愈加重要,因为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光伏电站从上而下地与互联网技术交织在了一起,如果没有这些运维技术、检测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等等,能源互联网就是空谈。落到实地就是3.0时代的特性,把互联网概念和运维的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能源互联网。
用微型逆变器连接太阳能板 优化太阳能 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的一种较新方法是使用连接至每个单独太阳能板的微型 逆变器 。为每个太阳 能板都安装其自己的微型 逆变器 ,让系统可以适应其变化的负载和空气环境,从而为单个太阳能板和整个 系统提供最佳的转换效率。微型逆变器构架还实现了更简单的布线,从而实现更低的安装成本。通过提高 用户太阳能系统的效率可缩短系统的初始技术投入回报时间。 图 1:传统的电源转换器构架包括一个太阳能逆变器, 其从一个 PV阵列接收低 DC输出电压, 然后产生 AC 线压。 电源逆变器 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关键的电子组件。在一些商业应用中,这些组件连接光伏 (PV)板、存储电 荷的电池以及局域配电系统或公共电网。 图 1 显示的是一款典型的太阳能逆变器, 它从 PV阵列 DC 输出获 得非常低的电压,然后将其转换成 DC 电池电压、 AC线压和配电网电压的某种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
用微型逆变器连接太阳能板 优化太阳能 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的一种较新方法是使用连接至每个单独太阳能板的微型 逆变器 。为每个太阳 能板都安装其自己的微型 逆变器 ,让系统可以适应其变化的负载和空气环境,从而为单个太阳能板和整个 系统提供最佳的转换效率。微型逆变器构架还实现了更简单的布线,从而实现更低的安装成本。通过提高 用户太阳能系统的效率可缩短系统的初始技术投入回报时间。 图 1:传统的电源转换器构架包括一个太阳能逆变器, 其从一个 PV阵列接收低 DC输出电压, 然后产生 AC 线压。 电源逆变器 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关键的电子组件。在一些商业应用中,这些组件连接光伏 (PV)板、存储电 荷的电池以及局域配电系统或公共电网。 图 1 显示的是一款典型的太阳能逆变器, 它从 PV阵列 DC 输出获 得非常低的电压,然后将其转换成 DC 电池电压、 AC线压和配电网电压的某种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
基于改进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也是目前微型逆变器研究的重点。然而该类型微型逆变器仍然存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效率普遍不高的缺点。部分微型逆变器拓扑对比,可知:
1) 在单级式微型逆变器中, 引入附加的功率解耦电路后,虽然能够有效抑制二次功率扰动,使得微型逆变器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成为可能,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设备的体积和成本,降低设备的整体效率,控制和电路拓扑都变得复杂,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简洁的解耦方案是单级式微型逆变器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
2) 多级式微型逆变器电路结构复杂, 能量转换次数多,整体效率下降。该类型电路大多通过升压环节提高解耦电容端电压的方法来减小电容容值。基于高增益升压直流升压电路的微型逆变器由于失去了变压器的隔离,还需考虑共模漏电流问题,而非隔离型并网装置的控制和拓扑均较为复杂。多级式微型逆变器所需器件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
3) 三相型微型逆变器通常也为两级式, 仍需升压环节,整体电路所需器件较多,成本较单相式逆变电路高。无升压环节的三相拓扑虽然效率较高,但目前应用对象仅限为特定的大功率输出光伏面板,并不具备普遍性。如若引入升压环节,该类型拓扑和多级式拓扑类似,电路所需器件亦较多。由于微型逆变器多采用小容量的逆变器设计,其效率相对较低,而且成本较高。通过分析目前提出的微型逆变器结构可知,单级式微型逆变器由于结构简单,所需开关数目较少,成本相对于多级式逆变器较低,且效率相对较高,若能进一步改进功率解耦电路,同时引入软开关技术,使功率解耦电路和逆变器电路均工作在软开关状态,不仅能降低主电路的损耗,提高整体效率,还能减少器件的发热,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高效率低成本的单级式微型逆变器将更具吸引力。另外,影响微型逆变器可靠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当前对于提高微型逆变器工作寿命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取代电路中电解电容这一方面,实际中微型逆变器的极端工作环境、 封装、制作工艺等均会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在微型逆变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使变换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
微型逆变器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功率密度: 微型逆变器要求具有高的功率密度,整体电路应具备较小的体积 。
2) 转换效率: 由于目前光伏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不高, 因此光伏并网设备的效率每提高1%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
3) 可靠性: 集中式并网逆变器平均首次故障时间(MTFF)通常为 5 年,平均故障时间(MTBF)约为10 年。光伏电池的寿命达 20 年以上,因此微型逆变器寿命设计指标必须与光伏电池相当才能体现出该方案的优势。其 MTBF 应大于 20 年, MTFF 为10 年以上 。
4) 成本: 交流模块系统为每块光伏面板均配置微型逆变器,这就要求微型逆变器成本较低,电路中应包含较少的器件。其控制器在能处理所有的控制、 通信和计算任务, 同时亦必须具有较低的价格 。
目前对传统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多的成果, 在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设计中可借鉴采用这些成果。本文将针对不同微型逆变器主电路,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
光伏微型逆变器电路
3.1.电路结构:
由于单块面板输出电压较低,为使直流侧电压高于网侧峰值电压,微型逆变器应具备升压环节 。
目前微型逆变器多采用高频变压器,该方案具备较高的功率密度,效率高,而且能够实现光伏电池与网侧的电气隔离 。
基于高频变压器的单级式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而多级式电路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根据功率变换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首先将直流电通过前级变换器变换为高频交流电,变压器次级整流为直流,最后经过逆变环节转换为工频交流。若前级高频交流电为按照正弦脉宽调制,次级可直接通过周波变换器直接变换为工频交流电。有研究提出一种基于 Boost 变换器和乘法升压单元组合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亦可作为两级式变换器直流升压环节。有研究]对两种DC/DC 升压方式进行了研究,基于 Boost 和升压单元级联的解决方案效率为 94.5%~95.5%,文章指出引入无源缓冲电路后,该效率会进一步提升。采取高频变压器升压方案效率约为 96%,两种方案的效率相当。高频变压器可以实现光伏面板和网侧的电气隔离,目前大部分微型逆变器拓扑升压环节均采用高频变压器。若采取高增益 DC/DC 变换器升压方案,逆变器可以考虑采用如图 4 所示的 H5 等非隔离型逆变器拓扑,该类型拓扑能够有效抑制漏电流 。
3.2.功率解耦环节:
当光伏电池稳定工作在其最大功率点时,逆变器输入功率 Pin 是恒定的,而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Po 却是瞬变的, 逆变器输入输出存在瞬时功率不平衡问题,反映在光伏电池输出侧表现为其输出电压包含有二倍频的扰动分量。该扰动会影响最大功率跟踪的效率,降低对光伏电池的利用率。为此,应引入功率解耦方案抑制该二次扰动 。
传统的解决方案为在光伏电池与逆变器之间安置解耦电容,电容容值的选取由式(1)、式(2)可得。
式中: C 为前侧解耦电容容值; Pin 与 Po 分别为输入和输出功率; Umax 和 Umin 分别是电容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ΔU 是电容的电压波动值; Udc 为电容承受直流电压均值 。
单块光伏电池输出电压通常 23~45 V 左右,输出功率范围在几十瓦到几百瓦之间。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若要抑制二次扰动在合理范围内,由公式(2)可知必须在光伏输出侧所需电容容值较大,通常选用较大容值的电解电容。该方案虽然简单有效,但是电解电容不仅体积大,而且寿命短,影响了微型逆变器的工作寿命和稳定性,与微型逆变器高可靠性长寿命设计指标显然不符,已被证实是影响微型逆变器设备寿命的主要因素 。
新型功率解耦方案是当前微型逆变器研究的重点。目前出现了多种用以取代电解电容的功率解耦电路, 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引入附加解耦电路,将二次功率扰动转移到解耦电路中,使得逆变器两侧瞬时功率相等 。
(2) 由式(2)可知,提高直流侧输入电压或电容电压波动值增大都可降低所需电容容值,该方案多见于两级式逆变电路 。
(3) 三相微型逆变器,三相桥式电路输出和输入瞬时功率平衡,不存在功率扰动,只需一个小电容滤除高频纹波 。
3.3.具有功率解耦功能的微型逆变器拓扑
目前提出微型逆变器拓扑类型多为单级式和多级式。传统采取电解电容的功率解耦方案可靠性低,而采取改善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具备更高的可靠性,是微型逆变器研究的趋势所在。主要对目前提出的微型逆变器电路中包含如上改善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拓扑进行研究 。
单级式微型逆变器:
单级式微型逆变器通过高频变压器,直接将光伏电池输出的直流电源变换为网侧交流电源,无需其他转换环节,结构上简单,但是控制比较复杂。目前针对单级式微型逆变器的研究多集中在反激式电路结构上,该类型逆变器所用器件少,成本低,可靠性高,适合应用于小功率场合 。
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解耦电路功能的拓扑结构。该拓扑在传统反激式逆变器的基础上引入功率解耦电路,将二倍频功率扰动通过解耦电路转移到解耦电容中,光伏电池输出侧仅需小容值电容滤去高频纹波。变压器漏感中的能量亦可通过解耦电路存储到解耦电容中。该方案首先将输入到激磁电感中的能量全部转移到解耦电容当中, 之后通过脉宽调制策略控制开关管 S1 的导通和关断,能量传递到二次侧。解耦电路需要对全部的能量进行处理,功率损失严重,效率较低,文中表明改变换器的效率仅为 70% 。
多级式微型逆变器:
两级式逆变器首先通过 DC/DC 升压环节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升高至大于网侧峰值的电压值,并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然后通过后级逆变器转换为并网交流电 。
有研究探究了一种基于移向全桥软开关电路的微型逆变器 , 该电路前侧采用基于全桥 DC/DC 变换器进行升压,后级为电流型逆变器,该逆变器整体均采取小容值电容,且运用软开关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文中指出逆变器的峰值效率为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