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分体基桩循测新变化
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呈对称形状布置,如图,并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径小于或等于800mm时不少于2根管;
2 桩径大于800mm且小于或等于1500mm时不少于3根管;
3 桩径大于1500mm时不少于4根管;
4 桩径大于2500mm时宜增加预埋声测管数量。
注:检测剖面编组(检测剖面序号为j)分别为:根管时,AB剖面(j=1);3根管时,AB剖面(j=1),BC剖面(j=2),CA剖面(j=3);4根管时,AB剖面(j=1),BC剖面(j=2),CD剖面(j=3),DA剖面(j=4),AC剖面(j=5),BD剖面(j=6)。
桩中预埋三根声测管时可构成3个检测剖面,声波的有效检测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桩身横截面,因此其声测管利用率是最高的,这符合检测工作既准确又经济的双重要求。因此规范把预埋三根声测管的桩径范围放宽,大多数工程桩的桩径都在这个范围内。声测管按规定的顺序编号,便于复检、验证试验,以及对桩身缺陷的加固、补强等工程处理。
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检测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提升过程中应根据桩的长短进行1~3次换能器高差校正,提升过程中应确保测试波形的稳定性,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的同步提升速度不宜超过0.5m/s。
由于每一个声测管中的测点可能对应多个检测剖面,而声测线则是组成某一检测剖面的两声测管中测点之间的连线,它的声学特征反映的是其声场辐射区域的混凝土质量,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故本次修订采用"声测线"代替了原规范采用的"测点"。径向换能器在径向无指向性,但在垂直面上有指向性,且换能器的接收响应随着发、收换能器中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θ的增大而非线性递减。因此为了达到斜侧的目的,同时测试系统又有足够的灵敏度,夹角θ应不大于30°。
声测线间距将影响桩身缺陷纵向尺寸的检测精度,间距越小,检测精度越高,但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一般混凝土灌注桩的缺陷在空间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规定声测线间距不大于100mm,可满足工程检测精度的要求。当采用自动提升装置时,声测线间距还可进一步减小。
换能器提升过程中电缆线始终处于张拉状态,换能器位置是准确的,而下降过程中换能器在水中受到一定的悬浮力,下沉不及时可能导致电缆线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导致换能器位置不准确,因此须从桩底开始同步提升换能器进行检测才能保证记录的换能器位置的准确性。
自动记录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位置时,提升过程中电缆线带动编码器卡线轮转动,编码器计数卡线轮转动值换算得到换能器位置。电缆线与编码器卡线轮之间滑动、卡线轮直径误差等因素均会导致编码器位置计数与实际传感器位置有一定误差,因此每隔一定间距应进行一次高差校核。此外,自动记录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位置时,如果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的提升速度过快,会导致换能器在声测管中剧烈摆动,甚至与声测管管壁发生碰撞,对接受的声波波形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换能器的同步提升速度不宜过快,必须保证测试波形的稳定性。
特征:
Ⅰ 所有声测线声学参数无异常,接收波形正常;存在声学参数轻微异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Ⅱ 存在声学参数轻微异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存在声学参数轻微异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但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Ⅲ 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但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但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严重异常、波形严重畸变、或声速低于低限值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Ⅳ 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且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严重异常、波形严重畸变、或声速低于低限值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或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注:1 完整性类别由Ⅳ类往Ⅰ类依次判定。
2 对于只有一个检测剖面的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判定应按该检测剖面代表桩全部横截面的情况对待。
以上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特征是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划分的:(1)缺陷空间几何尺寸的相对大小;(2)声学参数的异常程度;(3)接收波形畸变的相对程度;(4)声速与低限值比较。这几个因素中除声速可与低限值作定量对比外,如Ⅰ、Ⅱ类桩混凝土声速不低于低限值,Ⅲ、Ⅳ 类桩局部混凝土声速低于低限值,其他参数均是以相对大小或异常程度来作定性的比较。
预埋有多个声测管的声波透射法测试过程中,多个检测剖面中也常出现某一检测剖面个别声测线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情况,即空间范围内局部较小区域出现明显缺陷。这种情况,可依据缺陷在深度方向出现的位置和影响程度,以及桩荷载分布情况和使用特点,将类别划分的等级提高一级,即多个检测剖面中某一检测剖面只有个别声测线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该特征归类到Ⅱ类桩;而声学参数严重异常、接收波形严重畸变或接收不到信号,则归类到Ⅲ类桩。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基桩中只预埋2根声测管仅有的一个检测剖面,只能认定该检测剖面代表基桩全部横截面,无论是连续多根声测线还是个别声测线声学参数异常均表示为全断面的异常,相当于表中的"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无线分体基桩循测工程实用
此次受检桩共31根,桩长25~28米,龄期符合标准,全部为钻孔灌注桩,设计强度为C30,声测管多为预埋三管或四管。两个标段分隔较远,而且当天必须检测完毕。考虑到测试时间紧张,且工地现场情况复杂,需要检测效率高、能方便迅速转场、且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的设备。SY7无线分体基桩多跨孔循测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续航时间长、检测效率高,人机分离适应复杂场地的特点,正好适用于本次检测。
到达检测现场后迅速与施工及监理方配合起来,查看场地情况。并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桩位图和资料对管桩和桩长等参数进行复核,并检查是否存在堵管情况。
由于使用SY7无线分体基桩多跨孔循测仪,仪器放置不受场地情况干扰,整套检测系统迅速架设完毕,并开始检测。
上午的检测被检承台距离比较近,相距车程约五分钟左右,SY7无线分体基桩多跨孔循测仪采用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设备上车转场时不需要做特别保护,节约了一定的时间,到达被测承台后,能迅速架设,甚至可直接放置到地面上或悬挂在三脚架下,非常方便。
下午的被检桩距离较远,在不停转场的过程中,SY7无线分体基桩多跨孔循测仪充分体现了高效、便捷、续航时间长的特点,引起了业主、施工方、监理的广泛关注。
经过六个小时的奋战,最终依靠SY7无线分体基桩多跨孔循测仪的可靠表现,顺利的在当天完成了31根被检桩的检测。由于采集软件直观的显示方式,现场已经对被检桩的情况做到了基本了解,并且已经在平板电脑中预装了操作系统。当天晚上驱车赶回项目部后,直接对被检桩进行了快速分析,并通过USB接口直接接上打印机打印出了中间结果,圆满完成了这次检测任务。
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呈对称形状布置,如图1所示,并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径小于或等于800mm时不少于2根管;
2 桩径大于800mm且小于或等于1500mm时不少于3根管;
3 桩径大于1500mm时不少于4根管;
4 桩径大于2500mm时宜增加预埋声测管数量。
注:检测剖面编组(检测剖面序号为j)分别为:根管时,AB剖面(j=1);3根管时,AB剖面(j=1),BC剖面(j=2),CA剖面(j=3);4根管时,AB剖面(j=1),BC剖面(j=2),CD剖面(j=3),DA剖面(j=4),AC剖面(j=5),BD剖面(j=6)。
桩中预埋三根声测管时可构成3个检测剖面,声波的有效检测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桩身横截面,因此其声测管利用率是最高的,这符合检测工作既准确又经济的双重要求。因此规范把预埋三根声测管的桩径范围放宽,大多数工程桩的桩径都在这个范围内。声测管按规定的顺序编号,便于复检、验证试验,以及对桩身缺陷的加固、补强等工程处理。
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检测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提升过程中应根据桩的长短进行1~3次换能器高差校正,提升过程中应确保测试波形的稳定性,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的同步提升速度不宜超过0.5m/s。
由于每一个声测管中的测点可能对应多个检测剖面,而声测线则是组成某一检测剖面的两声测管中测点之间的连线,它的声学特征反映的是其声场辐射区域的混凝土质量,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故本次修订采用“声测线”代替了原规范采用的“测点”。径向换能器在径向无指向性,但在垂直面上有指向性,且换能器的接收响应随着发、收换能器中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θ的增大而非线性递减。因此为了达到斜侧的目的,同时测试系统又有足够的灵敏度,夹角θ应不大于30°。
声测线间距将影响桩身缺陷纵向尺寸的检测精度,间距越小,检测精度越高,但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一般混凝土灌注桩的缺陷在空间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规定声测线间距不大于100mm,可满足工程检测精度的要求。当采用自动提升装置时,声测线间距还可进一步减小。
换能器提升过程中电缆线始终处于张拉状态,换能器位置是准确的,而下降过程中换能器在水中受到一定的悬浮力,下沉不及时可能导致电缆线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导致换能器位置不准确,因此须从桩底开始同步提升换能器进行检测才能保证记录的换能器位置的准确性。
自动记录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位置时,提升过程中电缆线带动编码器卡线轮转动,编码器计数卡线轮转动值换算得到换能器位置。电缆线与编码器卡线轮之间滑动、卡线轮直径误差等因素均会导致编码器位置计数与实际传感器位置有一定误差,因此每隔一定间距应进行一次高差校核。此外,自动记录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位置时,如果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的提升速度过快,会导致换能器在声测管中剧烈摆动,甚至与声测管管壁发生碰撞,对接受的声波波形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换能器的同步提升速度不宜过快,必须保证测试波形的稳定性。
特征:
Ⅰ 所有声测线声学参数无异常,接收波形正常;存在声学参数轻微异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Ⅱ 存在声学参数轻微异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存在声学参数轻微异常、波形轻微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但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Ⅲ 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但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但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严重异常、波形严重畸变、或声速低于低限值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Ⅳ 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且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存在声学参数严重异常、波形严重畸变、或声速低于低限值的异常声测线,异常声测线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剖面内纵向连续分布,或在一个或多个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注:1 完整性类别由Ⅳ类往Ⅰ类依次判定。
2 对于只有一个检测剖面的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判定应按该检测剖面代表桩全部横截面的情况对待。
以上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特征是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划分的:(1)缺陷空间几何尺寸的相对大小;(2)声学参数的异常程度;(3)接收波形畸变的相对程度;(4)声速与低限值比较。这几个因素中除声速可与低限值作定量对比外,如Ⅰ、Ⅱ类桩混凝土声速不低于低限值,Ⅲ、Ⅳ 类桩局部混凝土声速低于低限值,其他参数均是以相对大小或异常程度来作定性的比较。
预埋有多个声测管的声波透射法测试过程中,多个检测剖面中也常出现某一检测剖面个别声测线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情况,即空间范围内局部较小区域出现明显缺陷。这种情况,可依据缺陷在深度方向出现的位置和影响程度,以及桩荷载分布情况和使用特点,将类别划分的等级提高一级,即多个检测剖面中某一检测剖面只有个别声测线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该特征归类到Ⅱ类桩;而声学参数严重异常、接收波形严重畸变或接收不到信号,则归类到Ⅲ类桩。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基桩中只预埋2根声测管仅有的一个检测剖面,只能认定该检测剖面代表基桩全部横截面,无论是连续多根声测线还是个别声测线声学参数异常均表示为全断面的异常,相当于表中的“大于或等于检测剖面数量的一半”。
一、桩基的概念桩基础是用承台梁(或承台板)把沉入土中的若干个单桩的顶部联系起来的一种基础。其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注意:有一种桩的作用是处理软弱地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无线通信工程师(室外无线设计(不包括(传输),无线设计)和做室分工程的,哪个更好点啊?谢谢。无线
最终你就是设计院的。分配哪里就是哪里啊。可能一期工程有宏站有实分站。都是一样的对于设计来说。全是归于-----实际勘察再出图。但是设计往往就是参考,只要你和施工单位关系搞好了,你可以省下很多没有必要的...
校园无线覆盖、无线监控、无线语音解决方案 发布者:智科无线 发布时间: 2012-3-19 目前,各院校都面临着向更高速、更可靠的 Wi-Fi 过渡的挑战。他们需要更强的安全性、杀手级覆盖能力和不间断的连接, 同时还需要在没有以太网线缆的地区安装 Wi-Fi ,如公共区域、临时教室、校内房舍及校园的每个角落。但是,对于大部分 教育机构来说,紧张的预算和忙碌的 IT 人员使得这种过渡很难成为现实。 幸运的是, Ruckus 智能 Wi-Fi 是首个能够为学校提供独一无二的低成本无线架构的技术。它以经济的价格,提供强大而全 面的覆盖和以及出色的性能。 借助 Ruckus,教育机构可以拥有: ? 其他 Wi-Fi 系统无法实现的稳定可靠的连接 ? 以更少的接入点实现其它系统 2到 4倍的覆盖能力 ? 低丢包率,高性能 ? 通过“环境友好”型自适应信号技术,以更低的干扰换来更加安全的环境 ?
动测仪,基桩动测仪,低应变仪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范TB10218-99》
项 目 |
技术指标 |
项 目 |
技术指标 |
基桩动测仪 |
独立工作 |
系统噪声电压(mV) |
≤2 |
控制模式 |
工业级专用工控系统 |
动态范围(dB) |
184 |
显示器 |
640×480高亮度、真彩色液晶显示器 |
放大器频带(Hz) |
10Hz~10kHz |
存储方式 |
512M CF卡 |
最大存储长度 |
1024 |
定点放大(倍) |
1、10、100三档可调 |
幅值非线性度 |
≤10% |
浮点放大(倍) |
256 |
时间示值误差 |
≤1% |
A/D分辨率(位) |
24位(16位A/D 8位浮点) |
时间分辨力 |
5us |
采样时间间隔 (ms) |
5μs~65535μs连续可调 |
增益误差 |
≤1 dB |
最大采样长度 |
16k |
通道数 |
2 |
触发方式 |
信号触发、外触发 |
两通道相位一致性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