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悬浮液一般以水为分散介质,分散剂为乳化剂 ( E)和难溶助剂(Z)所组成的复合体系.乳化剂可以是阴离子型,如十二烧基硫酸饷(SDS),也可以是阳离子型,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难溶助剂可采用长链的脂肪醇或烷烃,最常用的是十六酶或十六烷烃。乳化剂/脂肪醇摩尔比应在1 I 4 之间,一般} I 3 为好。乳化剂用量一般比乳液聚合时少一些。十六醇一类的难溶助剂的作用有三:①降低界面张力使单体M 易于分散s ②促使单体M 从大液滴向溶有Z 的小液滴作单方向扩散; ①在液滴表面形成E/ 2 复合界面膜,使悬浮液稳定。微悬浮聚合中所用单体一般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如苯乙烯( St )、氯乙烯等。引发剂可为油溶性的也可为水溶性的,但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居多。
微悬浮(micro-suspension)聚合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悬浮聚合方法。传统悬浮聚合单体液滴直径一般为50 ~2000μm ,产物粒径与液漓粒径大致相同。在微悬浮聚合中,单体液滴及产物粒径直径一般为o. 2~ 2μm ,因此称为微悬浮聚合。能形成如此微小粒子的关键在于悬浮剂(分散剂)。
悬浮聚合亦可称之为经典悬浮聚合。经典悬浮聚合体系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和分散剂组成.液滴直径一般为50~2000μm. 聚合动力学和机理与本体法相同,产物被径与液滴位径大致相同。经典乳液聚合体系由非水溶性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乳化剂等主要成分构成,单体液滴直径1 ~ l Oflm 左右,生成的乳胶拉直径为o. 1~ O. 3f(m。聚合场所在增溶胶束内。微悬浮聚合中,单体液滴及制得的聚合物粒径为0.2~2,um。微悬浮法中,分散剂是由乳化剂和难溶助剂(如十六醇)组成。在徽悬浮聚合中,不论采用油溶性或水溶性引发剂,聚合的引发和进行都是在微液滴内,与经典悬浮聚合相近而有别于经典乳液聚合的腔束成核。但微悬浮产物粒径更靠近乳液聚合。所以微悬浮聚合兼有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的一些特征。
微悬浮法已在工业上用来制备高质量的聚氯乙烯糊树脂。
以苯乙烯微悬浮聚合为例,分散介质水、引发刑BPO ,分散荆十二烧基硫酸制和难溶助剂十六醇。先将十二姨基硫酸铀和十六醇在水中搅拌形成复合物,再在搅拌下加入单体和引发荆进行聚合。实验证明,液滴中含有少量难溶助剂即足以阻碍单体从小液滴向大液滴扩散,而只允许单体从大液滴向小液滴的单方向扩散.再加上复合物在微小液滴表面的稳定作用,使体系得以稳定存在。从反应机理看。引发和聚合均在微液滴内进行,与传统悬浮聚合相近,但产物校径更接近乳液聚合产物,所以微悬浮聚合兼有悬浮聚合和乳浓聚合的一些特征。
通过对悬浮聚合回收装置中的一级冷凝器由卧式冷凝器改为立式冷凝器,以及列管管径由Φ18扩大到Φ38,使得一级冷凝器下料不畅和列管自聚堵塞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对单体储槽排水方式的改进,使得排水夹带的氯乙烯单体得到了回收;通过提高单体储槽出口管的位置,使得单体管道自聚堵塞现象得到了消除。技术改造后,完善了聚合回收工艺,降低了PVC树脂的生产成本。
对无机矿物聚合材料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分析了无机矿物聚合材料聚合的条件及在聚合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并与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机理做了相应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