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联网应用背景
1.2无线传感器设备
1.3WSN
1.4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5深入研究的意义
2.1WSN的特征
2.1.1WSN的特性
2.1.2WSN的受限性
2.2WSN的结构
2.2.1WSN的硬件体系结构
2.2.2WSN的能量体系结构
2.2.3WSN的软件体系结构
2.2.4WSN的通信体系结构
2.3WSN的MAC协议
2.4WSN的路由协议
2.4.1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2.4.2基于层次结构的路由协议
2.4.3基于地理信息的路由协议
2.4.4基于多路径的路由协议
2.5WSN面临的挑战
2.6本章小结
3.1BBV加权网络模型
3.2wSN拓扑演化模型
3.2.1拓扑演化模型
3.2.2拓扑演化过程
3.3理论数据验证和拓扑性质分析
3.3.1理论数据的验证
3.3.2拓扑性质的分析
3.4本章小结
4.1面向wSN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概述
4.2多尺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4.2.1多尺度分析
4.2.2双尺度方程
4.2.3二维小波变换
4.2.4Mallat算法
4.3传统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4.3.1DPCM预测编码
4.3.2EZW编码
4.3.3SPIHT编码
4.4改进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
4.4.1小波系数预处理
4.4.2低频部分编码
4.4.3改进的SPIHT编码
4.5实验测试及性能比较一
4.5.1小波分解尺度的选择
4.5.2不同阈值化方法作用后的视觉效果图
4.5.3不同阈值化方法在不同尺度下的运行时间
4.5.4加入椒盐噪声的实验结果
4.6实验测试及性能比较二
4.6.1不同算法作用后的视觉效果图
4.6.2不同算法编解码的运行时间
4.7本章小结
5.1无线传感信息融合的理论基础
5.1.1简介
5.1.2无线传感信息融合的基本方法
5.2无线传感信息融合过程的结构及模型
5.3无线传感信息融合新方法
5.3.1技术背景
5.3.2证据理论介绍
5.3.3一种新的无线传感信息融合计算方法
5.4无线传感信息融合测试示例
5.4.1测试场景一
5.4.2测试场景二
5.4.3测试场景三
5.5本章小结
6.1wSN中MAC协议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性
6.2MAC协议的分类及原理
6.2.1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6.2.2基于固定分配的MAC协议
6.2.3两者混合的MAC协议
6.3面向网络负载突变的节能MAC协议
6.3.1相关研究
6.3.2节点分类的设计
6.3.3新的节能MAC协议设计
6.4MAC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
6.4.1网络模拟工具
6.4.2节能MAC协议仿真
6.5本章小结
7.1WSN路由协议的分类
7.2典型的wSN路由协议
7.2.1LEACH协议
7.2.2HEEl)协议
7.2.3TEEN协议
7.2.4PEGASIS协议
7.2.5EEUC协议
7.3基于前向感知因子的能量均衡路由协议
7.3.1模型的建立
7.3.2FAF-EBRP协议的设计
7.3.3基于FAF_EBRP协议和点强度的局部拓扑重构机制
7.4FAF-EBRP与其他路由策略的实验对比及分析
7.4.1实验工具OMNET++介绍
7.4.2消息的设计
7.4.3实验环境和参数设定
7.4.4性能指标及实验结果分析
7.5本章小结
8.1简介
8.2理论背景
8.3分布式最小传输多播路由算法
8.3.1网络模型的建立
8.3.2协议描述和初始化
8.3.3最小传输多播路由协议
8.3.4仿真与性能分析
8.4自适应负载平衡路由方法
8.4.1无线网络分析模型
8.4.2相关路由协议
8.4.3自适应负载均衡多播路由方法
8.4.4加权流量调度算法
8.4.5维持和修复路由
8.4.6通信延时
8.4.7仿真及分析评价
8.5本章小结
9.1隐私保护相关理论及技术
9.1.1位置是一匿名模型
9.1.2空间模糊算法简介
9.1.3安全多方计算模型
9.2面向wSN的隐私保护方法
9.2.1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9.2.2最优匿名模糊空间的描述
9.2.3最优匿名模糊空间的求解
9.2.4实验验证和对比
9.3查询内容的隐私保护
9.4面向wSN的LBS系统设计及实现
9.4.1Android简介
9.4.2系统的总体设计
9.4.3系统实现流程
9.4.4系统运行和测试
9.5本章小结
10.1概述
10.2传统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
10.2.1DSDV10.2.2DSR
10.2.3AODV
10.3无线Mesh网络的优点及路由协议存在的不足
10.3.1无线Mesh网络的优点
10.3.2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存在的不足
10.4改进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基础
10.4.1构建网络模型
10.4.2相关定理及性质
10.5基于综合准则的EAODV路由协议描述
10.6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10.7本章小结
张德干,男,湖北黄冈英山县人,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移动计算、智能控制、线通信等。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十余项,在SCI和EI索引的计算机领域有影响的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得专利多项。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
张晓丹,女,吉林通化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物联网、知识检索、线通信等。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计划项目等多项,在SCI和EI索引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
李光,女,黑龙江大庆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线传感、信息融合、物联网、网络通信等。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SCI和EI索引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专利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得科技奖励多项。
《无线传感与路由技术》主要阐述了无线传感与路由若干关键技术中几个方面的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演化模型,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无线传感信息融合模型及方法,适用于网络负载突变的MAC协议,基于前向感知因子的能量均衡路由策略,最小传输和自适应负载平衡路由方法,面向WSN的隐私保护方法,基于综合准则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方法等。这些技术可以促进物联网及WSN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无线传感与路由技术》可供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相关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学习和参考,也适合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开发技术人员阅读与参考。
无线路由支持连接线路并且支持自动拨号联网,而扩展器仅是接收并且发射无线信号,功能上比无线路由器少很多。
无线路由支持连接线路并且支持自动拨号联网,而扩展器仅是接收并且发射无线信号,功能上比无线路由器少很多。
设置方法:1.手动设置电脑D和E的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1.x,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属性-常规-Internet协议-使用下面的IP地址,Ip地址: (举例)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使用...
很多朋友在选购无线产品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无线路由器和无线AP,两者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差异,下面,小编带大家去看看这两者的区别所在。
近年来新的路由协议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热点。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然后对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了分类介绍,最后展望了智能建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未来的研究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数据管理》是作者从事多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和数据管理相关科研工作实践的结晶。路由协议侧重于分簇路由技术的研究,重点是通过网络分簇优化及网络分簇和簇问路由的有机结合,缓解或避免由于传感器节点能耗不均所导致的网络“热点”问题和“能量空洞”现象,构建能量高效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数据管理着重从节点数据管理特点、网络拓扑控制、节点分类管理和节点感知数据预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数据管理》由重庆邮电大学蒋畅江组织撰写和统稿,并由向敏撰写。
《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可供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家居网络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本书系统介绍了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问题。全书分五个部分共十章,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ZigBee协议的路由研究;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AODVjr路由的改进研究;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局部单播路由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研究;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算法和智能家居能耗控制算法研究。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要点是作者多年从事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研究成果与实际经验的。
本系统主要采用采集器与中间服务器相连,采集器采集传感器的数据,然后通过无线射频方式将数据传送到中间服务器。中间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无线射频信号进行数据的整合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局域网传送到工控机中进行存储、显示、处理等。该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延时短、成本低等优点。此外在该系统中,与传感器配套的无线采集终端具有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多种智能化的功能,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决策辅助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