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监测应用》
作 者:李岳衡,王慧斌 著
丛 书 名: 冷配在线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79272
出版时间:2011-12-01
版 次:1
页 数:216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监测应用》系统分析和阐述了面向大规模水情监测这一具体应用背景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针对水情监测数据融合中的流量软测量与错误数据校正,以及动目标协作跟踪等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讨论。全书共分为5章,包括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获取和监测应用的发展特点与趋势;面向水情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规划和路由算法设计;mac层低功耗低时延网络协议调度;基于bp和rbf人工神经网络水情监测wsn汇聚节点信息融合和可重构硬件设计与研究;以及基于粒子滤波目标跟踪预测和跟踪节点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目标跟踪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监测应用》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李岳衡,男,博士,副研究员,湖南永兴人。2001年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至2006年8月在飞利浦上海东亚研究实验室工作,任高级研究员、项目研发组长等职;2006年9月至今在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工作。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水利部科学技术项目等;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无线传感器是有接收器和。接收器上可以接多个传感器的。输送都是两三百米、频率是2.4GHz。如果需要传输更远的距离的话就需要跳频了。这样整个形式就是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了。
基于XL.SN智能传感网络的无线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气体,温湿度,液位,流量,光照,降雨量,振动,转速等数据参数的实时,无线传输,无线监控与预警。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感器数据传输...
这个....好难说哦,既然天线增益是有的,那么就存在了信号不规则的问题,那么有效通信距离要怎么规定,丢包率低于什么的时候才叫做有效通信半径....接收功率和你所说的通信距离肯定是有关系的。存在着一个功...
第1章 绪论
1.1 当代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趋势
1.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获取
1.2.1 传感技术及其发展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及其特点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应用
1.3.1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1.3.2 水下环境多源监测
1.3.3 运动目标跟踪
参考文献
第2章 水情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算法
2.1 水情监测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2 面向水情实时监测的wsn总体设计方案
2.2.1 基于wsn的水情监测系统整体架构
2.2.2 节点硬件设计
2.2.3 协议软件部分
2.2.4 常用网络拓扑结构
2.3 水情wsn异构混合树形网络拓扑结构
2.3.1 背景
2.3.2 异构混合树形拓扑结构设计
2.3.3 簇头节点的选取
2.3.4 信息传输与能量管理
2.3.5 计算与分析
2.4 基于簇分布的leach协议改进算法
2.4.1 水情监测中选用leach路由协议的原因
2.4.2 leach路由协议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2.4.3 leach-nd算法设计与,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情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优化
3.1 csma/ca性能优化及应用
3.1.1 1eee 802.15.4 mac层协议概述
3.1.2 基于差分服务markov链csma/ca性能评估模型
3.1.3 实时水情监测基于信道接入机制的差分服务
3.1.4 基于队列机制的差分服务
3.2 实时数据占空比自适应算法
3.2.1 概述
3.2.2 计算与分析
3.3 时延归类改进型gts算法
3.3.1 网络微积分模型
3.3.2 基于时延归一化的dcgts算法
3.3.3 计算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wsn汇聚节点融合建模与硬件设计
4.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水情监测wsn汇聚节点融合系统
4.1.1 水情信息时空相关性分析
4.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汇聚节点融合系统
4.1.3 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模型
4.2 面向水情数据校正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模型
4.2.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校正原理
4.2.2 样本获取及数据预处理
4.2.3 基于改进bpnn水情数据校正模型
4.2.4 基于rbfnn水情数据校正模型
4.2.5 两种ann水情数据校正模型的性能评价
4.3 面向明渠流量软测量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模型
4.3.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明渠流量软测量原理
4.3.2 二次变量选取和样本获取
4.3.3 基于改进bpnn明渠流量软测量模型
4.3.4 基于rbfnn明渠流量软测量模型
4.3.5 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明渠流量软测量模型性能评价
4.4 基于可重构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模型汇聚节点设计
4.4.1 汇聚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4.4.2 可重构人工神经网络融合模型fpga实现
4.4.3 汇聚节点软硬件集成及仿真
参考文献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节点协作动目标跟踪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主要方法与应用发展
5.1.1 研究意义
5.1.2 目标跟踪主要方法
5.1.3 目标跟踪应用发展
5.2 协作跟踪理论与目标跟踪方法
5.2.1 协作跟踪理论与跟踪过程
5.2.2 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
5.2.3 目标跟踪预测方法
5.3 基于粒子滤波预测的动目标跟踪
5.3.1 卡尔曼预测算法原理
5.3.2 粒子滤波预测算法原理
5.3.3 基于粒子滤波预测的动目标跟踪
5.3.4 计算与分析
5.4 基于区域控制的节点调度管理方法
5.4.1 现有动目标跟踪节点调度算法
5.4.2 动目标跟踪节点组织形式
5.4.3 基于区域控制的节点动态管理算法
5.4.4 计算与分析
参考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新型智能监控网络。本文分析了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并研究了采用Zig Bee技术如何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实现终端节点和协调节点的通信。
如果说互联网构成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那么,无线传感器网络则是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客观上的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改变人类与自然界的交互方式。如今,无线传感器网络如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正逐步走出象牙塔,迈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安装省时省力、组网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在变形监测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无线传感器节点本身存在着计算能力有限,能量有限及传输带宽有限的特点,欲实现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变形监测中的理论与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展开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时钟同步精度供需模型及协议设计研究;(2)时空相关性分布式数据压缩算法探索;(3)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协议研究;(4)GPS软件接收机与伪卫星的协作处理研究。时钟同步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网络时钟同步算法,该算法同时考虑了整个监测网络中所有节点的相位偏差和频率偏差进行集中式计算,并顾及了各节点与其所有邻域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参数关系,克服了基于生成树和泛洪算法的不足,能够提高全网络的时钟同步精度并降低全局偏差和局部偏差。数据压缩方面,从压缩比、计算复杂度、能量效率、失真率及时间延迟等数据压缩算法的评价指标出发,对于符合联合稀疏模型的数据组来说,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数据压缩性能优于各自独立压缩感知。传输协议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时空相关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据补全算法。选取了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进行测试。并采用均值插补法、临近插补法和所提出的时空相关性插补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时空相关性插补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软件接收机方面,介绍了一种基于双天线接收机的伪卫星定位技术,双天线之间的距离固定且小于伪卫星信号载波波长的一半。将两组载波相位测量值进行单次差分,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解算出双天线连线中点的空间坐标,用双通道软件接收机输出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这种利用载波相位差值的伪卫星定位方法能够达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最后利用所研制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变形监测系统在核安全壳表面裂缝监测中进行了应用,体现了其优越性。 2100433B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安装省时省力、组网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在变形监测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无线传感器节点本身存在着计算能力有限,能量有限及传输带宽有限的特点,欲实现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变形监测中的理论与技术展开研究,重点关注时钟同步、数据压缩、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关键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仿真分析及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时钟同步精度的供需模型并实现相应的时钟同步机制。在揭示监测数据时空相关程度的基础上探索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压缩算法。结合各类监测数据的特点设计实现高效可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数据传输协议。利用不同类型监测数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协作处理,提高监测成果的可靠性。其研究成果将解决变形监测领域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对于拓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传感器网络用来感知客观物理世界,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量。客观世界的物理量多种多样,不可穷尽。不同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关心不同的物理量,因此对传感器的应用系统也有多种多样的要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不同的应用对传感器网络的要求不同,其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必然会有很大差别。所以传感器网络不能像因特网一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平台。对于不同的传感器网络应用虽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但在开发传感器网络应用中,更关心传感器网络的差异。只有让系统更贴近应用,才能做出最高效的目标系统。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来研究传感器网络技术,这是传感器网络设计不同于传统网络的显著特征。
无线传感网络有着许多不同的应用。在工业界和商业界中,它用于监测数据,而如果使用有线传感器,则成本较高且实现起来困难。无线传感器可以长期放置在荒芜的地区,用于监测环境变量,而不需要将他们重新充电再放回去。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包括视频监视,交通监视,航空交通控制,机器人学,汽车,家居健康监测和工业自动化。在环境监控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传感网(Sensor Web,或SW)。传感器网络可以用来监视有效利用电力,如日本的例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