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污泥投配率 | 外文名 | Sludge distribution rate |
---|---|---|---|
领 域 | 水污染 | 中温投配率 | 5~8%为宜 |
表达方式 | 两种 | 意 义 | 决定污泥消化的水力停留时间 |
污泥投配率有两种表示方式:
(1)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可见投配率即为消化时间的倒数,例如投配率为5%时,新鲜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就是1÷5%=20d;
(2)单位消化池有效容积每m3接纳的有机物重量,单位为kg/m 3 .d。我国习惯上都采用前一种方式。
投配率是消化池运行管理的重要指标,也是消化池设计的重要参数。投配率过高,消化池内有机酸可能积累,pH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率降低;投配率过低,污泥消化较为完全,产气率也较高,但消化池容积大,利用率低,基建费用高。因此,应予以综合考虑。根据我国有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证实,中温消化的投配率以5~8%为宜 。
污泥投配率对污泥消化处理的影响
消化工艺的投配率,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工艺有效容积的百分数。投配率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污泥消化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投配率是消化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投配率过高,可能影响产甲烷菌的正常生理代谢,反应器内脂肪酸可能积累,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投配率过低,污泥消化较完全,产气率较高,消化工艺容积大,基建费用增高。根据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温消化的投配率以5%~8%为宜,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即消化时间为12.5~20d,在此消化时间内产气量可达到产气总量的90% 。2100433B
新鲜污泥独自进行消化,需时很长,在工程上经常采用的方式,是每日定量地将新鲜污泥投配到消化池内的熟污泥中,进行混合消化,这样既能使甲烷细菌迅速接种,又能利用消化液的缓冲能力,可以保证消化池处于碱性消化阶段,使甲烷细菌在最佳的条件下,发挥其分解功能,以缩短消化时间,减小消化池容积。
1、在不计排出消化液的情况下,消化池的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相同,也就是污泥的消化时间。例如污泥投配率为5%时,生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停留时间即泥龄为20d,污泥体积投配率为0.05m3/(m3·d)。
2、投配率高,消化速度慢,可能造成消化池内脂肪酸的积累,使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量下降,污泥削减量减少。投配率低,污泥消化比较完全,产气率较高,但要求消化池容积足够大,这样会使消化池容积利用率降低、基建费用增高。另外,为保证消化池内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泥有机物的比率即污泥负荷稳定,污泥的投配率与污泥的含水率也有关系,含水率低的污泥投配率应当适当减小,含水率低时污泥的投配率可以适当加大。
1、绝干污泥,是指不含水的,2、压滤机出来的污泥,含水率65-85%,看压滤机
污泥负荷和污泥负荷率是同一个玩意。f值是描述污泥活性的参数,和污泥负荷没有关系。
污泥脱水量计算10吨污泥从含水率80%降低至30%,共脱水多少吨?10吨污泥中,绝干泥的含量为:10x(100%-80%)=2吨相当于30%的污泥中,水的比例占30%,绝干泥的含量占70%,绝干泥的实...
城市污泥含水率监测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朱鹏飞 王蔚 何晓蓉 曹佳红 (成都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监测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 摘要: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中分离出来的产物, 现在城市污泥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采用地下填埋法和焚烧法, 在 CJ/T221-2005 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标准中, 明确规定了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 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应小于 80%。但要使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必然要消耗更大量的絮凝 剂和电能,这样势必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污水处理厂要在污泥达到污泥排放标准的同时而不增加 运行成本,对污泥含水率的测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城市污泥脱水过程中,快速、准确的含水率测定方法有 助于掌握污泥水分脱除进程,并据此进行工艺的优化和反馈调控。本文介绍污泥含水率监测方法及其优缺 点,由于污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工况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含水率测定技术
采用电渗透脱水技术对经机械脱水的城镇污泥泥饼进行深度脱水,考察了使用添加Na2SO4溶液以及使用去离子水清洗的方式改变污泥的电导率对污泥电渗透脱水效果与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加的Na2SO4的量的增加,污泥的电导率从1103μS/cm上升至2575μS/cm,电渗透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从51.2%降低至45.7%,脱水效果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初始阶段通过污泥泥饼的电流的增加,脱水过程中所需能耗也相应上升23.3%~69.2%.随着对污泥清洗次数的增加,污泥的电导率从988μS/cm上升至371μS/cm,电渗透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从52.3%增加至53.1%,脱水效果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初始阶段通过污泥泥饼的电流的降低,使得所需能耗降低15%~24%.因此,对电导率较低的污泥使用电渗透脱水技术进行深度脱水,可以在保证脱水效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到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本研究以北京某大型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和A2/O-MBR工艺污泥脱水为对象,基于2013年全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不同工艺的污泥脱水效果、絮凝剂投配率、污泥脱水电耗和污泥脱水成本,并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了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和絮凝剂投配率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污泥较难脱水,絮凝剂消耗大。A2/O-MBR工艺的脱水污泥含水率年均值为(81.92±1.64)%,A2/O工艺为(82.56±1.35)%,污泥脱水絮凝剂消耗(以DS计,下同)分别为(8.70±7.25)kg·t-1和(7.42±2.96)kg·t-1,电耗(以DS计,下同)分别为331.82 k W·h·t-1和121.57 k W·h·t-1。A2/O-MBR工艺的污泥脱水絮凝剂成本(以DS计,下同)为204.76元。用电成本为231.61元·t-1;A2/O工艺的污泥脱水絮凝剂成本为175.00元·t-1,用电成本为84.86元·t-1。RDA分析表明,水温等季节性因素引起污泥有机质变化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污泥龄也与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相关性。
分散性污泥的传统计算方式可参考化粪池污泥的计算方式,化粪池污泥量公式 :
根据人均每日的定额污泥量,粪便与生活污水合流时为a=0.7L/人·d 。
全国人口为N=13.6亿,每年产生的新鲜粪污量,W=N·T·a/1000,约为含水率b=95%的粪污3.4748亿立方。粪污消化浓缩后的含水率为c=90%,污泥缩减系数K=0.8,经过浓缩和消化后,13.6亿人口每年形成的含水率90%的分散性污泥约为1.39亿立方。
按照化粪池污泥计算公式,全国每年的分散性污泥总量约为含水率90%的污泥1.39亿立方。
通常把污水厂污泥的稳定和脱水 ( 一般脱水至含水率达70% ~80% )称作湿污泥的处理;将湿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和焚烧及最终利用,称为湿污泥的处置。湿污泥填埋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必须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往往伴随着不良气味的散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污染地下水、传播传染病等;土地利用例如堆肥法是污泥资源化的好途径,问题在于如何降低重金属含量和提高堆肥肥力以维持市场化运作; 焚烧法是有效地对污泥进行减容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之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焚烧厂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当高,控制运行不当将有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有害气体产生,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焚烧后的炉渣还要填埋或处理,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