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凳又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形式,有束腰的都用方材,很少用圆材。而无束腰杌凳用材方面方材、圆材都有。有束腰者可用曲腿,如鼓腿膨牙方凳;而无束腰者都用直腿。有束腰者足端都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无束腰者的腿足无论是方是圆,足端都很少做装饰。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硬木心的,有各色硬木的,有木框漆心的,还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制作都很讲究。
“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也”,见于《玉篇》,故杌凳被用作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是专指没有靠背的一类,以别于有靠背的“椅”。 有方形和长方形的,一般形式可分别为无束腰直足式和有束腰马蹄足式两大类型。无束腰直足式杌凳,腿足多用圆材或外圆内方材,四足都取“侧脚”做法,故杌凳构件看面大多作混面,起圆线。有束腰马蹄足式杌凳多数用方材,由于凳面下起“束腰”,故足底做出兜转的“马蹄”式。这是明式家具的一种典型作法。
实木折叠凳:不易放在潮湿的环境中,要注意防潮,避免实木发霉腐败。 塑料折叠凳:要小心使用,不要随便乱扔,避免小孩子拿着打闹,塑料材质比较易碎。 金属折叠凳:要经常检查折叠处螺丝是否松动,注意不要将...
这得看你的型号和类型,雅马哈产品从钢琴、电子琴、合成器等键盘乐器,铜管、木管等管乐器,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以及所有的打击乐器,直至最高级的专业音响设备都有涉及。同时,雅马哈还是一个经营音乐普及事业...
家用小凳子分类:按材料通常可分为竹凳、木凳、石凳、塑料凳、玻璃凳,绝缘凳;按型式通常可分为方凳、圆凳、长条凳、T字凳、工字凳、折叠凳、Z型凳;按用途通常可分为马凳、画凳。
圆凳,也叫圆杌,是一种杌和墩相结合的凳子,多带"束腰",用料较珍贵,如红木、楠木。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等。
在家具的行业中,也有圆凳称之为圆凳的。
方凳,属于中国宋元以后家具椅凳类。凳本称为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也”,故杌凳被用作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杌凳”二字连用,在北方语言中广泛存在。
这种凳子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长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在坐具当中,马扎是最早出现的,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衍变成了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
凳子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的材料南北各异,江南的凳子多为编藤面;北方的则多用牛皮,两种材料的优点都是透气、柔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以大理石为主的凳子,坐上去凉爽,看上去美观。
最初作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两代有了更多用途。放在床的两侧作为脚凳;摆在柜子旁,兼有花几的作用,摆放盆花、盆景。至于家中高大的顶墙柜旁,登高取物用。在寺庙中,作为打禅的坐具,因此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宽又矮,造型则素雅简洁。农家使用的凳子则粗犷、质朴,凳腿一般较粗,看上去质朴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