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壁中国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称坞堡,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住宅形制,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坞主多为豪强地主,借助坞壁加强防御,组织私家武装。到黄巾大起义时,著名的坞壁有许褚壁、白超垒(坞)、合水坞、檀山坞、白马坞、百(柏)谷坞等等。
历朝历代以此为基础又有进一步发展。
中文名称 | 坞壁 | 目的 | 防御 |
---|---|---|---|
性质 | 小城堡 | 别称 | 坞堡 |
起源于 | 汉代 |
坞壁,中国古代具有围墙的防御建筑,又称坞、营坞、坞候。汉武帝时,为防御匈奴,在北方及西北边塞上筑有大量坞壁。边塞的坞壁是一种较城、障为小的防御工事(有时大于小障),筑在亭、隧的外围。 坞有时分为内坞与外坞,均有出入口,置门户,有卒守把。坞内有屯兵和居人的房舍。登亭、隧有称为坞陛的台阶。坞上并可举烽 。东汉时,最多曾达616所。地方豪强也营建自己的庄院。地主坞壁建筑呈城堡式。周围为高墙,门上有门楼,四角有角楼,有的还有高层的楼橹建筑,门楼、角楼和楼橹乃至墙垣高处开有镃望孔或射孔。大门有卫士把守。坞内有坞主居所、卫士和奴婢仆隶乐队等的居处,还有仓廪、手工业作坊等。
坞壁魏晋时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多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设置。比较常见的是采取血缘和地域的形式,以宗族与乡里作为团聚的纽带。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自为坞主,或称宗主。他们以宗族乡里关系组织地方割据武装,被控制的宗人乡亲实际上是坞主的私人部曲。此外,也有以流民结集的方式出现的坞壁,坞主都由流民公推有才能或宗族势力相对强大者任之。 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官职,大小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唐以后,坞壁转入衰落,但并未根绝。
坞壁产生及其特点
秦汉时代,乡、亭、里既是政府的基层行政组织,也是人民的生产生活单位,其外有城栅,内部设有公署监狱,置吏管理户籍课役,开闭扫除,逐捕盗贼等事。城内聚居与行政单位相统一,是其重要特点、对此,清代学者早有所论,当无疑义。[1]
动乱时代,乡亭里成为掳掠财富与人口的目标,常遭兵燹。所以,城内百姓便在乡里大族率领下,逃往山林陂泽,聚众凭险自卫,从而形成"坞壁"。王莽末期,樊宏"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2]冯鲂"聚宾客,招豪杰,作营堑,以待所归";[3]第五伦聚众,"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4]由此可知,坞壁早在王莽时代就已出现,此后,每逢大的战乱均可见到,如曹操部将李典和许褚原来都是坞壁主。这是坞壁出现的时代特点。
坞壁的分布范围极广,并不限于中原或汉族地区。马援"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5]邴原"在辽东,一年中往归原居者数百家,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6]"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寺塔"。[7]坞壁泛滥,莫过于五胡十六国时代。那些互不统属的民族,犹如一群追逐水草的野马,恣意纵横奔突,在如雨的铁蹄下,中原传统社会组织随着一个个城邑的陷落而分崩离析,失去任何保护的汉人几乎是出自求生的本能,纷纷逃离成为战场的乡里,辗转流徙于各地。他们在西晋残余将官或乡里豪强的统率下,结成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各自为战,力求自保。"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8],自卫性质的坞壁聚垒遍布于中国各地,这是坞壁在地域上广泛分布的特点。
坞壁既是为逃避战乱而建,故大多设立于远离城邑的山林川泽地带。例如,洛水流经的檀山,"其山四绝孤峙,山上有坞聚,俗谓之檀山坞";一合坞,"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固。"此外,如云中坞、合水坞等坞名所示,[9]坞壁一般建在易守难攻之地。《资治通鉴》"永嘉四年七月"条,胡三省注释坞壁道:"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未有朝命,故自为坞主";《后汉书·刘玄传》"离乡聚"之李贤注也说:"离乡聚谓诸乡聚离散,去城郭远者";以及李流起义时"三蜀百姓并保险结坞,城邑皆空"的事例所见,[10]坞壁乃是从国家地方行政组织脱落出来的宗族流民自治组织,从秦汉的乡亭里到魏晋南北朝的坞壁,实为动乱年代社会基层组织的一大演变 。
锚拉式钢板桩坞壁原体观测研究——对外高桥造船基地二座特大型干船坞坞壁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原位测试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为上海地区软粘土中单锚钢板桩结构设计积累经验。通过对原位监测数据的筛选分析表明,上海地区软粘土所具有的流变特性对板式挡土围护结...
1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民船项目 1#造船坞工程底板及坞壁施工方案 审 定: 审 核: 编 制: 2007年 3月 25日 2 1、概述 ........................................................................................................................................................... 3 1.1 底板概述 ......................................................................................................................................... 3 1.2 坞壁概述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史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三、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一、城池
二、市
三、里坊
四、庄园
五、坞壁
六、宫殿
七、坛
八、庙
九、衙署
十、仓廪
十一、府库
十二、钟鼓楼
十三、戏楼
十四、府邸
十五、殿堂
十六、楼阁
十七、园廊
十八、亭
十九、阙
二十、坊表
二十一、影壁
二十二、台榭
二十三、塔
二十四、幢
二十五、民居
二十六、佛寺
二十七、道观
二十八、明堂
二十九、陵墓2100433B
1 原始建筑
1.1 原始建筑活动
1.2 文明过渡期的建筑风采
2 夏、商、周建筑
2.1 城市的早期发展
2.2 文明初始期的夏商宫殿
2.3 西周“瓦屋”
2.4 春秋战国台榭建筑
2.5 体系生成期的技术与艺术
3 秦、汉建筑
3.1 都城的演进
3.2 汉代礼制建筑
3.3 汉代宅第、坞壁
3.4 汉代建筑遗存:石阙和石祠
3.5 秦汉陵墓
3.6 体系形成期的技术与艺术
4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4.1 都城:建康与洛阳
4.2 佛教的传入和塔的演化
4.3 建筑小品遗存:墓表和石柱
4.4 体系融合期的技术与艺术
5 隋、唐、五代建筑
5.1 都城;隋唐长安、洛阳
5.2 唐长安大明宫
5.3 隋唐佛寺
5.4 隋唐五代佛塔
5.5 隋唐五代住宅
5.6 唐代陵墓
5.7 随唐园林
5.8 隋代石桥
5.9 体系成熟期的技术与艺术
6 宋、辽、金、元建筑
6.1 都城、府城
6.2 宋金元宫殿
6.3 宋辽金元佛寺
6.4 宋元祠庙道观
6.5 宋辽金元佛塔
6.6 宋元清真寺
6.7 宋陵
6.8 宋元住宅
6.9 宋元园林、景观建筑
6.10 宋代建筑体系的制度化、精致化
7 明、清建筑
7.1 都城与府、县城
7.2 北京宫殿和盛京宫殿
7.3 明清坛庙
7.4 明陵、清陵
7.5 明清宗教建筑
……
8 传统的延续:近代乡土建筑
选图引用出处2100433B
①防波堤。有的内侧兼用为码头。
②码头建筑物。码头平面轮廓有顺岸式、突堤式和墩式等3种。海港广泛采用直立式码头,它前缘临深水,便于船舶靠拢和装卸作业。直立式码头又分为重力式、板桩和高桩等多种结构。
③修造船建筑物。包括滑道船台、干船坞、浮船坞等型式。船台是修造船用的场地,设有供船舶上下水的滑道;干船坞是坞底低于水面的水池式建筑物,坞壁三面封闭,临水一面为坞首,设有可开启的坞门;浮船坞又称浮坞,是由侧墙及坞底板构成的特殊槽形船体,在其中检修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