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烷烃在常温下呈气态,其他的烷烃常温下呈固态或液态(新戊烷常温下为气态)。
2.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升高。
4.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烷烃的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烷烃并非是结构式所画的平面结构,而是立体形状的,所有的碳原子都是sp3杂化,各原子之间都以σ键相连,键角接近109°28‘,C-C键的平均键长为154 pm,C-H键的平均键长为109 pm,由于σ键电子云沿键轴呈轴对称分布,两个成键原子可绕键轴“自由”转动。
从甲烷开始,每增加一个碳原子就相应地增加两个氢原子,因此烷烃的通式为CnH2n 2,n表示碳原子的数目(n=1,2,3,···),理论上n可以很大,但已知的烷烃n大约在100以内。 拥有相同分子通式和结构特征的一系列化合物同系列,烷烃同系差为CH2,C原子个数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近,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根据烃分子骨架的不同,烃可分为链烃(脂肪烃)和环烃(脂环烃)两大类。链烃又可以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整体构造大多仅由碳氢原子以碳碳单键与碳氢单键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饱和意味着分子中的碳原子和其他原子的结合达到了最大限度。
此外,烷烃是饱和烃的一种,饱和烃包括了环烷烃以及链状烷烃。
由于烷烃中只含有C-C单键和C-H单键,这两种键的强度都很大,而且碳和氢的电负性相差很小,所以C-H键极性很小,属于弱极性键,因此相对于其他有机物来说,烷烃离子型试剂有相当大的化学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烷烃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都不起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在高温或有催化剂存在时,烷烃也可以和一些试剂作用。
卤化反应
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即第七主族元素)取代的反应称为卤化反应(halogenation)。但有实用意义的卤化反应是氯化和溴化。
1.氯化
烷烃于室温并且在黑暗中与氯气不反应,但在日光或紫外光照射或在高温(250~400℃)作用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能逐步被氯取代,得到不同的氯代烷的混合物。
例如,甲烷与氯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四种氯代产物的混合物。其中hv表示光照。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甲烷氯化反应的事实是:
①在室温暗处不发生反应;
②髙于250℃发生反应;
③在室温有光作用下能发生反应;
④用光引发反应,吸收一个光子就能产生几千个氯甲烷分子;
⑤如有氧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反应有一个诱导期,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存在这些杂质多少有关。根据上述事实的特点可以判断,甲烷的氯化是一个自由基型的取代反应。
2.甲烷的卤化
在同类型反应中,可以通过比较决定反应速率一步的活化能大小,了解反应进行的难易。
氟与甲烷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但仍需 4.2 kJ/mol活化能,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而得到碳与氟化氢,因此直接氟化的反应难以实现。碘与甲烷反应,需要大于141 kJ/mol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氯化只需活化能 16.7 kJ/mol,溴化只需活化能 75.3 kJ/mol,故卤化反应主要是氯化、溴化。氯化反应比溴化易于进行。
碘不能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但其逆反应很容易进行。
由基链反应中加入碘,它可以使反应中止。
3.高级烷烃的卤化
在紫外光或热(250~400℃)作用下,氯、溴能与烷烃发生反应,氟可在惰性气体稀释下进行烷烃的氟化,而碘不能。
自由基反应
1.碳自由基的定义和结构
某一键均裂时会产生带有孤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之为自由基。孤电子在氢原子上的自由基称为氢自由基。孤电子在碳原子上的自由基称为碳自由基。烷烃中的碳氢键均裂时会产生一个氢自由基和一个烷基自由基即碳自由基。自由基碳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具有平面 三角形的结构,每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的轨道通过轴向重叠形成σ键,成键轨道上有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一个p轨道垂直于此平面,p轨道被一个孤电子占据。
2.键解离能和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1)键解离能
分子中的原子总是围绕着它们的平衡位置做微小的振动,分子振动类似于弹簧连接的小球的运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这时振幅很小,分子吸收能量,振幅增大。如果吸收了足够的能量,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键就断了,这时吸收的热量,是键解离反应的焓(ΔH),是这个键的键 能,或称键解离能(bond-dissociation energy),用Ed表示。
(2)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与它的母体化合物的稳定性相比较,比母体化合物能量高得多的较不稳定,高得少的较稳定。从上面C一H键的解离能数据可以看出:CH4中C—H键解离,其解离能最大,在同列系中第一个化合物往往是比较特殊的;CH3CH3与CH3CH2CH3中断裂一级碳上的氢,解离能较CH4稍低,形成的均为一级自由基;CH3CH2CH3中断裂二级碳原子上的氢, 其解离能又低一些,形成二级自由基;(CH3)3CH中三级碳原子上的氢断裂,其解离能最低,形成三级自由基。这些键解离反应中,产物之一是,均是相同的,因此键解离能的不同,是反映了碳自由基的稳定性不同。解离能越低的碳自由基越稳定。因此碳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
3°C·>2°C·>1°C·>H3C·
在烷烃分子中,C—C键也可解离。
3.自由基反应的共性
化学键均裂产生自由基。由自由基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或称自由基型的链反应(chain reaction)。自由基反应一般都经过链引发(initiation)、链转移(propagation,或称链生成)、链终止(termirrntimi)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有些化合物十分活泼,极易产生活性质点自由基,这些化合物称之为引发剂(initiator)。有时也可以通过单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自由基。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溶剂效应,酸、碱等催化剂对反应也没有明显影响,当反应体系中有氧气(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时,反应往往有一个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
热裂反应
无氧存在时,烷烃在髙温(800℃左右)发生碳碳键断裂,大分子化合物变为小分子化合物,这 个反应称为热裂(pyrolysis)。石油加工后除得汽油外,还有煤油、柴油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热裂反应,可以变成汽油、甲烷、乙烷、乙烯及丙烯等小分子的化合物,其过程很复杂,产 物也复杂;碳碳键、碳氢键均可断裂,断裂可以在分子中间,也可以在分子一侧发生;分子愈大,愈易断裂,热裂后的分子还可以再进行热裂。热裂反应的反应机制是热作用下的自由基反应,所用的原料是混合物。
热裂后产生的自由基可以互相结合。热裂产生的自由基也可以通过碳氢键断裂,产生烯烃。
总的结果是大分子烷烃热裂成分子更小的烷烃、烯烃。这个反应在实验室内较难进行,在工业上 却非常重要。工业上热裂时用烷烃混以水蒸气在管中通过800℃左右的加热装置,然后冷却到 300~400°C,这些都是在不到一秒钟时间内完成的,然后将热裂产物用冷冻法加以一一分离。塑料、橡胶、纤维等的原料均可通过此反应得到。
如用催化剂进行热裂反应可降低温度,但反应机理就不是自由基反应而是离子型反应。
氧化反应和燃烧
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人老了皮肤有皱纹,橡胶制品用久了变硬变黏,塑料制品用 久了变硬易裂,食用油放久了变质,这些现象称为老化。老化过程很慢,老化的原因首先是空气 中的氧进入具有活泼氢的各种分子而发生自动氧化反应(autoxidaticm),继而再发生其它反应。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完全燃烧时,反应物全被破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不明亮。
硝化反应
烷烃与硝酸或四氧化二氮进行气相(400~450℃)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RNO2)。 这种直接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硝化(nitration),它在工业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应。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硝基烷烃可以转变成多种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如胺、羟胺、腈、醇、醛、酮及羧酸等。此外,硝基烷烃可以发生多种反应,故在近代文献中有关硝基烷烃的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 在实验室中采用气相硝化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实验室内主要通过间接方法制备硝基烷烃。 气相硝化法制备硝基烷烃,常得到多种硝基化合物的混合物。
磺化及氯磺化
烷烃在高温下与硫酸反应,和与硝酸反应相似,生成烷基磺酸,这种反应叫做磺化(sulfonation)。
长链烷基磺酸的钠盐是一种洗涤剂,称为合成洗涤剂,例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即其中的一种。
高级烷烃与硫酰氯(或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混合物)在光的照射下,生成烷基磺酰氯的反应称为氯磺化。磺酰氯这个名称是由硫酸推衍出来的。硫酸去掉一个羟基后剩下的基闭称为磺(酸)基,磺(酸)基和烷基或其它烃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磺酸。磺酸中的羟基去掉后,就得磺酰基,它与氯结合,就得磺酰氯。
磺酰氯经水解,形成烷基磺酸,其钠盐或钾盐即上述的洗涤剂。其反应机理与烷烃的氯化很相似。
一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
物理性质: 1.密度大约3100kg/m3左右 2.粉状固体 3.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发生水化反应
现行教材《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有这样的叙述:“氧化镁是密度很小的白色粉末,它的熔点高达2800℃,是优良的耐火材料”;“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熔的物质……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学生会问:是氧化...
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天然气(natural gas)和石油(petroleum)。尽管各地的天然气组分不同,但几乎都含有75%的甲烷、15%的乙烷及5%的丙烷,其余的为较高级的烷烃。而含烷烃种类最多的是石油,石油中含有1至50个碳原子的链形烷烃及一些环状烷烃,而以环戊烷、环己烷及其衍生物为主,个别产地的石油中还含有芳香烃。我国各地产 的石油,成分也不相同,但可根据需要,把它们分馏成不同的馏分加以应用。烷烃不仅是燃料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原料。另外,烷烃还可以作为某些细菌的食物,细菌食用烷烃后,分泌出许多很有用的化合物,也就是说烷烃经过细菌的“加工”后,可成为更有用的化合物。
上述情况表明,石油工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以及有机化学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石油虽含有丰富的各种烷烃,但这是个复杂混合物,除了 C1~C6烷烃外,由于其中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别小,沸点相近,要完全分离成极纯的烷烃,较为困难。采用气相色谱法, 虽可有效地予以分离,但这只适用于研究,而不能用于大量生产。因此在使用上,只把石油分离成几种馏分来应用,石油分析中有时需要纯的烷烃作基准物,可以通过合成的方法制备。
馏分 |
分馏区间 |
主要成分 |
燃料的应用 |
---|---|---|---|
燃气 |
bp 20℃以下 |
C1~C4 |
炼油厂燃料,液化石油气 |
汽油 |
bp 30℃~75℃ |
C4~C8 |
辛烷值较低,用作车用汽油的掺和组分 |
石脑油 |
bp 75℃~190℃ |
C8~C12 |
辛烷值太低,不直接用作车用汽油 |
煤油 |
bp 190℃~250℃ |
C10~C16 |
家用燃料,喷气燃料,拖拉机燃料 |
瓦斯油 |
bp 250℃~350℃ |
C15~C20 |
柴油,集中取暖用燃料 |
常压渣油 |
bp 350℃以上 |
C20以上 |
发电厂、船舶和大型加热设备用的燃料 |
汽油(petrol)在内燃机中燃烧而发生爆燃或爆震,这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并会损伤发动机。燃料引起爆震的倾向,用辛烷值(octane value)表示,在汽油燃烧范围内,将2,2,4-三甲基戊烷的辛烷值定为100。辛烷值越高,防止发生爆震的能力越强。六个碳以上的直链烷烃辛烷值很低,带支链的、不饱和的脂环、特别是芳环最为理想,有的超过100。大部分现代化的设备要求辛烷值在90~100之间。可将石脑油、常压渣油,有时也用瓦斯油经过加工,将辛烷值提髙到95左右,再掺入汽油中使用。加工方法之一是催化重整(catalytic reforming),主要将石脑油中C6以上成分芳构化(aromatization),即成芳香烃。此法除使石脑油提高辛烷值外,在化工中主要用来生产芳香烃加工方法之二为催化裂化,此法除能提高辛烷值外,在化工中主要用于生产丙烯、丁烯。
烷烃的命名法常用的有3种,现分述如下(仅限于中国):
普通命名法亦称习惯命名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烷烃。碳原子数在10以下的烷烃,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天干名称表示碳原子数目,例如:CH4称为甲烷,C2H6称为乙烷,C3H8称为丙烷,余此类推;碳原子数在10以上时用汉文数字表示,例如C11H24称为十一烷,C18H38称为十八烷。
为了区别异构体,可用“正”、“异”、“新”等作前缀来表示。
衍生物命名法是以甲烷为母体,把其他烷烃看作是甲烷的烷基衍生物来命名。在命名时选择连有烷基最多的碳原子,烷基按大小顺序排列,较小的排在前面。
这种命名法虽然能反映出烷烃的分子构造,但仍不适用于构造更为复杂的烷烃。
这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IUPAC命名原则,并结合我国的文字特点而制定的系统命名法。直链烷烃的命名与普通命名法基本一致,只是把“正”字省略;而把带有支链的烷烃看作是直链烷烃的烷基衍生物,并按下列规定命名:
(1)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把支链烷基看做主链上的取代基,根据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某烷。
(2)由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的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支链所在的位置以它所连接的碳原子的号数表示。
(3)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如果主链上含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果含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在取代基名称前面用二、三、四……来表示。
如果从碳链的任一端开始,第一个取代基的位置都相同时,则要求表示所有取代基位置的数字之和是最小的数。2100433B
焦炭的物理性质 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 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 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 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 焦炭的物理性质与其常温机械强度和热强度及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焦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1. 真密度为 1.8-1.95g/cm3 ; 2. 视密度为 0.88-1.08g/ cm3 ; 3. 气孔率为 35-55%; 4. 散密度为 400-500kg/ m3 ; 5. 平均比热容为 0.808kj/ (kg?k)(100℃), 1.465kj/ ( kg?k)(1000℃); 6. 热导率为 2.64kj/ (m?h?k)(常温), 6.91kg/ (m?h?k)(900℃); 7. 着火温度(空气中)为 450- 650℃; 8. 干燥无灰基低热值为 30-32
一、铜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以及耐蚀性 1、铜的导电性 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便是其具有极佳的导电性,其电导率为 58m/(Ω。mm 的平方 )。这 一特性使得铜大量应用于电子、 电气、电信和电子行业。 铜的这种高导电性与取原子结构有 关:当多个单独存在的铜原子结合成铜块时, 其价电子将不再局限于铜原子之中, 因而可以 在全部的固态铜中自由移动,其导电性仅次于银。铜的导电性国际标准为:一长 1m 重 1g 的铜在 20℃时的导电量公认为 100%。现在的铜炼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出同品级铜的导电量比 这个国际标准高出 4%~5%。 2、铜的导热性 固体铜中喊有自由电子所产生的另一重要效应就是其拥有极高的导热性,其热导性为 386W/(m.k) ,导热性仅次于银。加之铜比金、银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因此被制成电线 电缆、接插件端子、汇流 [排、引线框架等各种产品,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讯和电子行
本产品是以十五碳正构烷烃、氯气为原料,经氯化反应而制得。
简称:CP52
分子式: CnH2n+2-mCim n-15 m-7
物理化学性质:
氯烃-52有轻微脂香味,无毒、耐燃,与少量稳定剂在常温下能产生较稳定的乳液,将此乳液升温70-100℃能置分层式,用热空气吹脱排出水汽,恢复透明,氯烃-52可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或原料油,轻柴油中,与PVC树脂、合成橡胶,相溶性较好,氯烃-52在光照、日晒或加热下,能分解产生HCL使产品色泽变深甚至变黑。若有铁、锌、铅、铝等金属及其盐类存在下能加速分解氯化石蜡,在高温下能产生重烯烃,又经聚合形成棕褐色胶状,粘稠物质。
用途:氯烃-52主要用于PVC制品,作增塑剂或助增塑剂,此外还可在橡胶、油漆、切削油中作添加剂。
包装与储存:用塑料桶包装,每桶250公斤,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防止受热、曝晒、以免受热分解。
碳氢制冷剂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其物理性质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
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 液体,均为无色。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相同数目的碳原子,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烷烃(ISOPAR G)气体检测仪又叫烷烃气体泄漏报警器、烷烃气体检漏仪、固定式烷烃气体报警器、在线式烷烃气体检测仪等。主要就是检测烷烃气体,主要运用在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研究、消防报警、污水处理、工业过程化控制、垃圾处理厂、地下隧道、输油管道、加气站、地下管网检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食品加工、杀菌消毒、冷冻仓库、农药化肥、杀虫剂、石油石化、化工厂、冶炼厂、、热电厂、
自来水厂、医药车间、烟草公司等。
烷烃检测仪主要具有有以下特点:
可作双信号输出RS485、4-20mA;
采用本安电路设计、性能稳定;
采用国外知名传感器品牌,工作状态稳定;
检测数据偏差小、精度高达3%;
选配液晶显示、声光报警;
确认常用量程、也可自行设置报警点;
选配继电器输出;
配置防爆外壳,在恶劣的环境也可使用;
内置按键、具备恢复出厂设置功能;
选配红外遥控器;
选配给电方式,可单机使用、可配套报警控制器使用、可接PLC/DCS系统使用;
当我们选择烷烃检测仪的时候主要考虑如下十点:
一看是否是生产厂家
二看产品品质
三看客户反馈
四看成功案例
五看产品资质生产证书
六看传感器品牌
七看产品价格
八看专业知识技能
九看生产能力
十看售后服务等等
以上要求在用户心目中达标,基本上也是可以确认烷烃检测仪达到标准。
当然,最后如果有要求也还需要确认。比如说在检测量程上是否可以做,分辨率是否符合要求,现场情况是否能够满足等,特殊要求能不能做也还需要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