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第4章及第5章为强制性,其他内容为推荐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
本标准规定了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材质要求及分类、使用要求和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检测评价。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4583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50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T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7378.1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22105.1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22105.2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22105.3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的测定
HJ/T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491 土壤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一些沿海城市因为受到建设用地保有量有限和发展经济等因素的压力,而需向海岸边开辟新土地。填海在我国古...
1980年代后期起,澳葡政府开展了黑沙环、新口岸和南湾、氹仔地区的填海工程。其中南湾填海工程于1992年7月8日正式动工,其总面积达175公顷,包括两个人工湖和填海陆地约1.9平方公里。同期的黑沙环新...
最初期的填海方式,只是把开发时所产生的沙泥碎石,直接倾倒进海里去。这种方式,造出来的陆地最接近自然海岸。不过,若然填海地所处的水流比较急,水流对海岸的冲击,会渐渐侵蚀填海区。 若堆填范围比较大的话,比...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围填海工程(sea reclamation and enclosure project)
围海和填海工程的总称。通过筑堤或围堰的手段围圈海域的为围海工程。在围海工程所围圈的海域内,以砂石、泥土等物质填充形成陆地的为填海工程。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infilling components of sea reclamation and enclosure project)
在围填海工程中,用于围圈和填充特定范围海域所使用的、且对毗邻海域环境质量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损害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一般包括惰性无机地质材料、惰性拆建物料、疏浚物等。
环境背景值(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围填海工程实施之前的环境各要素的含量水平。
惰性无机地质材料(inert inorganic geologicalmaterial)
未受到污染且有机物质含量低、抛填后不会与周围环境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的无机地质材料。
惰性拆建物料(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material)
建设、修缮、拆除等工程产生的未受到污染且有机物质含量低的建筑废弃物和弃土,抛填后不会与周围海域环境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其物质组成为砾石、砂石、泥土、混凝土、瓦砾和砖块等。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中不应含有冶金废料、采矿废料、燃料废料、化工废料、城市生活垃圾(惰性拆建物料除外)、危险废物、农业垃圾、木质废料、明显的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等损害海洋环境质量的物质。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分类应符合GB/T17108所规定的海洋功能区海洋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第一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材质符合4.1的规定、块体大小符合围海工程中堤坝或围堰的设计要求、在符合GB18668的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要求的海洋功能区内使用的物质,为第一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
第二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材质符合4.1的规定、块体大小符合围海工程中堤坝或围堰的设计要求、在符合GB18668的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要求的海洋功能区内使用的物质,为第二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
第三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材质符合4.1的规定、块体大小符合围海工程中堤坝或围堰的设计要求、在符合GB18668的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要求的海洋功能区内使用的物质,为第三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
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材质符合4.1的规定、符合第三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要求的物质,为填海工程填充物质。
拟用于围填海工程的填充物质应符合第4章的规定,且在使用前应进行其成分检测,不符合第4章的规定及未经成分检测的物质不应作为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使用。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检测指标包括:材质、气味、单块体重量、相对密度、汞、镉、铅、锌、铜、铬、砷、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及γ辐射剂量率。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各检测指标限值列于表1。
|
表1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 |
将拟用于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样品各成分检测指标的检测值与表1相应类别成分限值对比,样品各成分检测指标检测值均未超过表1相应类别成分限值要求的物质,作为该类别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样品采集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海底疏浚物等来源于海域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的检测,采用表2所列的方法。惰性无机地质材料和惰性拆建物料等来源于陆域的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的检测,采用表3所列的方法。样品检测结果填入“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检测报表”(见附录B)。
|
|
|
表2 海源性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检测方法 |
表3 陆源性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检测方法 |
|
承担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的单位,应通过计量认证,现场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样品采集、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符合GB17378.1、GB17378.2、GB17378.3和HJ/T166的有关要求.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样品采集要求
一、采样工具
采样工具主要包括:
采样铲;
竹片或竹刀;
柱状样采样器;
内衬塑料薄膜的样品袋或广口玻璃瓶。
二、采样点位布设与采样层次
采样点位布设将拟用于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的取材区域分成等面积网格,每网格设一个采样点。当取材区域分布面积大于等于20hm2 时,每20hm2 布设的采样点位不少于1个,不足20hm2 的仍按1个采样点布设。当取材区域分布面积小于20hm2 时,布设的采样点位不少于2个。
采样层次当拟用于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堆放厚度大于20cm 时,应分层采样。表层样深度为0~20cm,自表层采样层向下,每增加50cm,设一个采样层次,不足50cm 的仍为一个采样层次。
三、样品采集
采样时应按表A.1的格式填写采样登记表。
采样量应满足样品检测的需要,一般情况下采样量不少于1kg。
采样遇有大块物质时,采用砸取法将其砸碎,取其部分碎块样品。
测定金属或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应用竹刀(竹片)去除与金属或塑料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后再取样。
测定金属的样品应装在内衬塑料薄膜的样品袋内,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应盛放在广口玻璃瓶中。
样品保存容器的预处理方法和样品的保存方法,按GB17378.3或HJ/T166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
表A.1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采样登记表 |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检测报表
|
表B.1 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检测报表 |
为保证主体结构稳定性,围填海工程施工期需对基底土层进行处理,而淤泥层的处理则是施工期的难点。传统的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等施工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但适用范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港口工程施工界对围填海的基础处理还处于“按项目情况确定”的阶段。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对围填海工程施工期淤泥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同行一期探讨学习。
核心区填海 BT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一年三月 花园口经济区核心区填海 BT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4 第一节 项目背景 ...................................... 4 第二节 项目概况 ...................................... 4 第三节 投资者概况 . ................................... 5 第四节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 8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 7 第一节 花园口经济区介绍 ............................. 10
有害物质容许限值是指认为能保证安全的定量卫生标准,一般以规定时间内的平均浓度(剂量)来表示。制定环境(车间空气、大气、水、食品和土壤)中有害物质容许限值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并为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制订时,应收集该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毒理实验和人体观察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已提出制订的依据。由于化学物质分布的环境不同,容许限值也有不同的表达式和名称,如最高容许浓度(MAC)、阈限值(TLV)、容许量、最大残留量及其他环境质量标准,其含义、对象和制订目的灯也有区别。2100433B
本标准规定了围填海工程海堤生态化的建设原则、范围、内容、方法、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围填海工程新建海堤生态化建设工作,已建海堤的生态化建设可参照执行。 2100433B
香港一百多年来的填海工程,深深影响着香港的发展。填海使一些岛屿连接陆地,亦使一些海湾的面积缩少甚至消失。填海既带来了不少正面影响,同时亦付出了一些代价。
香港可供发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开埠以来,政府多次进行填海工程。时至今日,香港很多繁华的地区,都是靠填海而取得土地发展。当中包括德辅道以北的中环、湾仔、铜锣湾、尖沙咀东、前启德机场、港澳码头、红磡湾、观塘工业区和西九龙等重要发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来。当中有不少重要建筑物或地标,都坐落填海区,包括香港国际机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等等。由此可见香港填海工程,对香港城市的规划发展,以至整个香港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重要影响。
此外,填海工程为香港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尤其是建筑业。无论是填海造地,还是在填海地上兴建建筑物,都需要大量劳动人口。这些就业机会,曾养活了不少香港市民。
另一方面,填海工程可以美化海岸线,改善沿海景观。例如中环海滨长廊,可让香港市民亲近海港,享受休憩设施。
今天的维多利亚港经多次填海造地后,面积已大幅地减少。海上交通却日益频繁,造成海浪比往日大的情况,使海上体形较小的船航行时摇曳不定。这亦与拉直了的海岸线,使海水流动速度变急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有人亦担心填海将会破坏了维多利亚港的景致,还少了一个旅游卖点,影响旅游业。更有人戏称过量的填海工程使维多利亚港成了「维多利亚河」,甚至是「维多利亚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