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王世襄集 | 类 型 | 科技 |
---|---|---|---|
出版日期 | 2013年7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9787108043719 | 作 者 | 王世襄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页 数 | 454页 |
开 本 | 16 |
内容简介
《王世襄集:明式家具研究》经香港三联书店、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填补了此门学问过去只有外国人有专业著、中国人却没有这一令人遗憾的空白。一年之后,《王世襄集:明式家具研究》的英文版、法文版已经问世,德文版今年亦将付梓,在台湾亦已正式出版中文本,它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世襄之所以完成这样一部煌煌巨著,是因为他具备一些非常难得的条件。所谓难得的条件并不是说他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和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因为这只能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必须具备的条件。难得的是他能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百折不挠,以惊人的毅力,扎扎实实的劳动,一点一滴,逐步积累创造为撰写此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明清家具要是真的话那么会值不少钱。 老榆木明清家具 &n...
特点一:自然美 明式家具受到大家的喜爱很大部分还是因为它保留着硬木原本木质纹理,表现出它的自然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
明式家具线脚装饰是在继承了传统建筑线脚装饰手法的同时,在家具的各部件上利用线和面的变化更加细致地装饰,丰富家具形态,但对家具的结构、承重等不产生任何影响。线脚装饰利用线和面的不同组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家具的造型美感,使其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感和节奏韵律。线脚装饰主要是指家具部件截断面边缘线形,经过或方、或
明式家具线脚装饰是在继承了传统建筑线脚装饰手法的同时,在家具的各部件上利用线和面的变化更加细致地装饰,丰富家具形态,但对家具的结构、承重等不产生任何影响。线脚装饰利用线和面的不同组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家具的造型美感,使其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感和节奏韵律。线脚装饰主要是指家具部件截断面边缘线形,
中式家具,能流传下来实物,并得到世界家具界推崇的就是明式家具,现代我国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家具也多多少少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发展出来,这些家具保留了明式家具娟秀的姿态,我们来说说明式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对明式家具的品鉴,以提高大家中式家具的审美观,方便大家在购买家具是应该从哪里挑选,这里说的仅仅是款式。
另外,王世襄先生品论的这些产品主要是以点评论,也就是说评论的产品在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并不是说好的东西就完美无缺,被批判的产品就一无是处,大家不要以偏概全,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简练】
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
这种塌北京匠师通称罗汉床,由于只容一人,故又有“独睡”之称。
床用三块光素的独板做围子,只后背一块拼了一窄条,这是因为紫檀很难得到比此更宽的大料的缘故。床身无束腰,大边及抹头,线脚简单,用素冰盘沿,只压边线一道。腿子为四根粗大圆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罗锅枨加矮老。
此床从结构到装饰都采用了极为简练的造法,每个构件交代得干净利落,功能明确,所以不仅在结构上是合理的,在造型上也是优美的,它给予我们视觉上的满足和享受,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
注:大(dà)边:四框如为长方形,长而出榫的两根为大边。如为正方形,出榫的两根为大边。如为圆形,外框的每一根都可称之为大边。
【淳朴】
这是一张式样简单但又极为罕见的书桌。它没有采用无束腰方形结构的常见形式——直枨或罗锅枨加矮老,而是将罗锅枨加大并提高到牙条的部位,紧贴桌面,省去了矮老。这样就扩大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动空间。正因为罗锅枨提高了,腿足与其他部件的连结,集中在上端。
这样恐怕不够牢稳,所以又使用了霸王枨。霸王枨一头安在腿子内侧,用的是设计巧妙的“勾挂垫榫”,即榫头从榫眼的下半开口较大处纳入,推向上半开口较小处,下半垫榫,使它不得下落,故亦不得脱出,一头承托桌面。它具备传递重量和加固腿子的双重功能。又因它半隐在桌面以下,不致于扰乱人们的视线,破坏形象的完整。罗锅枨的加大并和边抹贴近,使书桌显得朴质多了,其效果和用材细而露透孔的罗锅枨加矮老大不相同。
加上桌心为原来的明制黑漆面,精光内含,暗如乌木,断纹班驳,色泽奇古,和深黝的紫檀相配,弥觉其淳朴敦厚,允称明代家具精品。
注:矮(ài)老:短柱,多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构件之间。
牙 条:长而直的牙子为牙条。
【厚拙】
香几用厚达二寸的整板作面,束腰部分,露出腿子上截,状如短柱。短柱两侧打槽,嵌装绦环板并锼凿近似海棠式的透孔。
如用清代《则例》的术语来说,便是“折柱绦环板挖鱼门洞”的造法。束腰下的托腮宽而且厚,一则为与面板厚度极其冰盘沿线角配称,以便形成须弥座的形状,二则因托腮也须打槽嵌装绦环板,所以不得不厚。彭牙与鼓退用插肩榫相交,形成香几的肩部,此处用料特别厚硕。足下的托泥也用大料造成。尽管此几绦环板上开孔,使它略为疏透,足端收杀较多,多削出圆珠,施加了一些装饰,其主调仍是厚重朴拙。
类此的香几很少见,可能不是家庭用具而是寺院中物,今天如设计半身塑像或重点展品的台座,还是可供借鉴的。
注:绦(táo)环板:用在家具不同部位,以家具构件为外框的板片,一般都有雕琢。
插 肩 榫:案形结构的两种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形成前后两片。
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条为容纳斜肩而凿剔的槽。拍合后腿足表面与牙条平齐。
【凝重】
这种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扶手椅,北京匠师又称“南官帽椅”。椅足外扎,侧角显著。椅盘前宽后窄,相差几达15厘米。大边弧线向前凸出,平面作扇面形。搭脑的弧线向后凸出,与大边的方向相反。全身光素,只靠背板上浮雕牡丹纹一团,花纹刀法与明早期剔红相似。椅盘下三面设“洼堂肚”券口牙子,沿边起肥满的“灯草线”。
管脚枨不但用明榫,且出头少许,坚固而不觉得累赘,在明式家具中不多见。它应是一种较早的手法,还保留着大木梁架榫头突出的痕迹。此椅气度凝重,和它的尺寸、用材、花纹、线脚等都有关系。但其主要因素还在舒展的间架结构,稳妥的空间布局,其中侧角出扎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有的清代宝座,尺寸比它大,用材比它粗,但并不能取得同样的凝重效果。
注:椅盘:椅子的屉盘,一般由四根边框。中设软屉或硬屉构成。
洼堂肚:牙条中部下垂,成弧线状。常见于椅子上的券口牙子。
灯草线:饱满的阳线。
【雄伟】
围子五屏风式,后背三扇,两侧扶手各一扇。后背正中一扇,上有卷书式搭脑,下有卷草纹亮脚,高约半米。左右各扇高度向外递减,都用厚材攒框,打双槽裹外两面装板造成。
再用“走马销”将各扇连接在一起。中间三扇仅正面嵌花纹,扶手两侧则裹外均嵌花纹。花纹分四式。但都从如意云头纹变化出来,用楠木瘿子镶嵌而成,故又有它的一致性。宝座下部以厚重的大材做边抹及腿,宽度达10厘米,也用楠木瘿子作镶嵌,花纹取自青铜器。座面还保留着原来用黄丝绒编织的菱形纹软屉,密无孔目,因长期受铺垫的遮盖保护,色泽尤新。整体说来它装饰富丽,气势雄伟,设计者达到了当时统治者企图通过宝座来显示其特殊身份的要求。
注:走马销,栽榫的一种,榫子下大上小,由卯眼开口大处插入,推向开口小处,榫卯扣牢时,构件恰好安装到位。如果取下构件,仍须退还到入卯处,才能分开。
【圆浑】
坐墩又称鼓墩,因为它保留着鼓的形状,部多开圆光,又是藤墩用藤条盘圈所遗留的痕迹。
此墩开光作圆角方形,沿边起沿线。开光与上下两圈鼓钉之间,各起弦纹一道。鼓钉隐起,绝无刀凿痕迹,是用“铲地”的方法铲出而又细加研磨的。四足裹面削肩,两端格肩,用插肩榫与上下构件拍合,紧密如一木生成,制作精工之至。
将此墩选作圆浑的实例,虽和它的体形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完整、囫囵、圆熟、浑成的风貌。不吝惜剖大材、精选料,简而无棱角的线脚,精湛的木工工艺,以至古旧家具的自然光泽(包浆亮),都是它得以形成这种风貌的种种因素。
注:铲地:用光地作地子的浮雕花纹。光地须用铲刀铲出,故名。
【沉穆】
不浮曰沉,沉是深而稳的意思,是浮躁的反面。穆是美的意思。故沉穆是一种深沉而幽静的美。在明式家具中,能入简练、淳朴、厚拙、凝重诸品的,必然兼具幽静的美。今举黑漆炕几作为此品的实例,因其更饶沉穆的韵趣而已。
此几用三块独板造成,糊布上漆灰髹退光,不施雕刻及描绘。两侧足上开孔,弯如覆瓦,可容手掌。几面板厚余寸。几足板厚二寸,上半铲剔板的内侧,下半铲剔板的外侧,至足底稍稍向外翻转,呈卷曲之势。通体漆质兼好,色泽黝黑,有牛毛纹细断,位之室内,静谧之趣盎然,即紫檀器亦逊其幽雅,更非黄花梨、鸡翅木等所能比拟。
从式样看,并非明式家具常见的形制,当出清早期某家的专门设计,然后请工匠为他特制。设计者审美水平颇高,对家具造型是深得个中三味的。
【浓华】
床上安围子和立柱,立柱上端支撑床顶,并在顶上安装楣子的叫“架子床”,而正面又加门罩,作成月洞式(或称“月亮门式”)的,又是架子床中造法比较复杂的一种。
此床门罩用三扇拼成,连同围子及横楣子均用攒门的方法造成四簇云纹,其间再以十字连接,图案十分繁缛。由于它的面积大,图案又是由相同的一组组纹样排比构成的,故引人注目的是规律匀称的整体效果,而没有繁琐的感觉。
床身高束腰,束腰间立短柱,分段嵌装绦环板,浮雕花鸟纹。牙子雕草龙及缠枝花纹。横楣子的牙条雕云鹤纹,它是明式家具中体型高大又综合使用了几种雕饰手法的一件,豪华浓丽,有富贵气象。
【文绮】
文绮一品,花纹虽繁,但较文雅,不象浓华那样富丽喧炽。这里以灵芝纹书桌为例。
先说一说书桌的形式结构:桌面攒框装板,有束腰及牙子,这些都是常见的造法。惟四足向外弯出后又向内兜转,属于鼓腿彭牙一类。足下又有横材相连。横材中部还翻出由灵芝纹组成的云头,整体造型实际上是吸取了带卷足的几形结构。这样的造法在书桌中是变体,很难找到相同的实例。
书桌除桌面以外遍雕灵芝纹,刀工圆浑,朵朵丰满,随意生发,交互覆叠,各尽其能,与故宫所藏的紫檀莲花纹宝座,同臻妙镜。晚清制红木花篮椅。也常用灵芝纹,斜刀铲剔,锋冷毕露,回旋版刻形态庸俗。可见家具装饰,同一题材,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美妙丑恶,竟至判若云泥。
【妍 秀】
类似大小的长方桌,北京叫“接桌”,又叫“半桌”。上部造成矮桌式样,下连圆足,又是半桌中常见的造法。不过,造型、雕饰造的如此成功的却不多见。
桌面起拦水线。束腰造成蕉叶边,起伏卷摺,如水生波,有流动之致。牙条轮廓圆婉,正面雕双凤朝阳,云朵映带,宛如明锦,侧面折枝花鸟,有万历彩瓷意趣。牙子以下安龙形角牙,迥首上觑,大有神采。足内安灵芝纹霸王枨。枨势先向上提,然后又远远探出。这样不仅可以把枨上的花纹亮出,而且巧妙地填补了角牙内露出的空间。此下圆足光素。着地处用鼓墩结束,上下繁文素质,对比分明。整体用才较细,比例匀称,线条优美,花纹生动,有妍秀轻盈、面面生姿之妙。
【劲 挺】
“一腿三牙罗锅枨”是明式方桌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一腿三牙”是指四条腿中的任何一条都和三个牙子相交。三个牙子即两侧的两根长牙条和桌角的一块牙头,所谓“罗锅枨”即安在长牙条下面的枨子,不过此桌虽属此式,四足直立,不uow用侧脚,此例权衡,花纹线脚也与一般常见的不同,其风格也别具一格。
方桌用料不大。桌面喷出不多,所以安装在桌角的牙头既薄又小。腿子线脚不是常见的由混面或加阳线构成的“甜瓜棱”。而是别出心裁刨出八道凹槽。使人一眼就看出的是各道凹槽之间的脊线,条条犀利有力的锐棱。由地面直贯桌面。牙条不宽,起皮条线加洼儿,边棱干净利落。罗锅枨上起作用的又是枨上的那几条“剑脊棱”线脚。这些棱线的突出作用,它们又造的那样的峭拔精神,使方桌显得骨相清齐,劲挺不凡。
【柔 婉】
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
这具扶手椅尺寸并不小,构件却很细,弯转弧度大,更是它的一个特点。
搭脑正中削出斜坡,向两旁微微下垂,至尽端又复上翘。靠背板高而且薄,自下端起稍稍前倾,转而向后大大弯出,到上端又向前弯,与搭脑相接。如果从椅子的侧面看,宛然看到了人体自臀部至颈项一段的曲线。后腿在椅盘以上的延伸部分,弯转完全随着靠背板。扶手则自与后腿相交处起,渐向外弯,借以加大座位的空间,至外端向内收后又向外撇,以便就坐或站立。联邦棍先向外弯,然后内敛,与扶手相接,用意仍在加大座位空间。前腿在椅盘以上的延伸部分曰“鹅脖”,先向前弯,又复后收,与扶手相接。以上几个构件几乎找不到一件是直的。
椅盘以下的主要构件没有必要再出现弧线,但迎面的券口牙子,用料窄而线条柔和,仍和上部十分协调。
明式家具构件的弯转多从实用出发,这也是它的可贵之处。以上所述也可以说是明式扶手椅造法的一般规律。不过为了取得弧度,不惜剖割大料,而又把它造的如此之细,却不多见。正因为如此,才能把构件造得如此柔婉,竟为坚硬的黄花梨,赋予了弹性感。
注:联邦棍:扶手椅扶手之下,鹅脖与后腿之间的一根立材,它下植在椅盘上,上与扶手连接。
【空 灵】
这是一具比灯笼椅稍宽,接近“一统碑”式的靠背椅。直搭脑,靠背板上开正圆、下开海棠式透光,沿透光边起阳线。中部嵌镶微微高起的长方形瘿木片。椅盘以下采用“步步高”赶枨,只踏脚枨下施窄牙条。四面不用常见的券口牙子或罗锅枨加矮老的造法,而只安八根有三道弯的角牙。正由于它比一般的灯挂椅宽,后腿和靠背板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空间。透光的锼挖,使后背更加舒朗。
作为座具的椅子,为了予人稳定感,下半部总以重实一些为宜,否则会有头重脚轻之感,一般不使用角牙正是为此。但这具椅子由于上部间架开张,透光舒朗,下部用角牙却非常协调匀称,轻重虚实,恰到好处,整体显得格高神秀,超逸空灵。
【玲 珑】
插屏式屏风是明式屏风中的一种。屏风在两个雕有鼓形的木墩上树立柱,立柱前后用站牙抵夹。两副墩柱之间施两道横枨及披水牙子将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柱内侧打槽,嵌插可装可卸的独扇屏风。
屏座及边框用材粗硕,如果不在所有的绦环板上施加透雕的话,屏风是不会使人觉得玲珑剔透的。明清之际流行的螭纹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图案。利用尾部的分歧卷转,任何空间都能被它填补的那样圆满妥贴。在直幅的空间中,螭虎可以叠罗汉似的任意叠下去。在横幅的空间中,正中加一个图案化的寿字,两旁又可以用螭虎摆出对称而又生动的纹样来。由于在装饰构图上有许多方便之处,难怪螭纹成了当时的工艺品,尤其是黄花梨家具,可说是最常用的图案题材之一。
【典 雅】
明式衣架上有搭脑,下有立柱支承。立柱下端植入墩座,并用站牙抵夹,衣架中部四木构成扁方框,横材出榫与立柱交接。这一组构件北京匠师称之为“中牌子”。它在衣架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副墩柱仗它来联结,衣衫要用它才能披搭,同时又是施加雕饰的重要部位。
有雕饰的衣架,一般是在中牌子的扁方框内立短柱两根,嵌装三块透雕的绦环板。这具中牌子却采用攒斗的手法造出非常优美动人的图案。纹样是每一组四簇云纹间隔一团花,中间一层花纹是完整的,上上下两层则各用其半。一般的四簇云纹都是用四枚云纹斗簇,再用栽榫来固定,这件中牌子的四簇云纹和团花是大片木板锼刻出来的,修长的凤眼,卷转的高冠,犀利的阳文脊线,两侧用双刀刻出的“冰字纹”完全是从古玉环、璧上的龙凤花纹变化出来的。它避开了明式家具的传统图案,因而看起来新颖醒目,又由于它植根于更久远的艺术传统,而且善于吸收运用,故能优美动人。
【清 新】
黄花梨六方扶手椅
六方椅在明式家具中极罕见,少的原因除费工耗料外,更由于容易显得呆苯,很难造的美观耐看,这具六方椅尺寸竟大于一般的扶手椅,又采用了比较复杂的线脚,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大胆创新并不难,难在把六方椅制作的如此成功。
椅盘以下为六方形结构,不过六方形不是等边的,而是前后两边长,其余四边短。这样后背自然宽了,座位面积自然大了,垂脚坐或盘足坐都相宜,既美观又实用。椅盘以下,只正面施券口牙子,余五面均用牙条,六足外面起瓜弧线,另外三面是平的。椅盘边抹采用双混面压边线,管脚枨劈料做。椅盘以上,搭脑、扶手、鹅脖、联邦棍等都用甜瓜棱,通体使用了分瓣起棱的线脚,对上下的完整和谐并藉以破除呆苯起一定作用。一般来说,甜瓜棱习惯用于比较粗的直材。如桌(如一腿三牙式)、柜(如圆角式)的腿子上。此例用于靠背即扶手,显得新颖脱俗。
靠背板攒框打槽分三段装板,上段雕云纹,中段光素,下段锼出云纹亮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又一反常例把上段造的格外长,云纹压的很低,为火焰似的长尖留出空位,锋芒上贯,犀利有力,格外精神。这又是装饰上的创新。
拓展阅读-->王世襄的那些椅凳,集聚明式家具之美!
* 文章来源红木行情,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2017已成往事,2018的阳光正照耀我们。抚今追昔,继往开来,聊一聊古典家具领域的大师王世襄先生最具情怀的家具,是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也为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阔步前行。
王世襄先生一生博雅,著作等身。
王世襄先生一生博雅,著作等身。他身边的亲人、友人、爱人、学生,也都不落凡格,他们之间的交往和交情令人称道、称羡。无言的家具,作为这种交际的载体,也显得分外有情有义。以下几件家具,就分别道出了王世襄的风雅往事和迥然凡尘的情怀。
与陈梦家争家具
1985年,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香港出版,次年又出英文版。书的扉页由王世襄亲自设计,图案是明初剔红风格的一团浮雕牡丹。图案下附十一个字:“谨以此册纪念陈梦家先生。”
《珍赏》中共收录有三十八幅陈梦家夫妇旧藏的精美明式家具。
1934年,16岁开始写诗、已名满天下的新月派诗人陈梦家,考到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古文字学家容庚和唐兰,研究古文字学。同年,他与燕大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的女儿赵萝蕤成婚,婚礼就在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室举行。事有凑巧,这一年,比他小3岁的王世襄,也考入燕大医预系(两年后转国文系),与陈梦家成了校友,自此开始两人终其一生的友谊。
图1 清早期 铁力木罗锅枨加矮老四出头官帽椅,
王世襄廉价收入囊中,
陈梦家说:“简直是白拣。”
图2 明 黄花梨五足圆香几,
王世襄要加十倍价钱求陈梦家转让,
陈梦家说:”加一百倍也不行。“
上世纪50年代初,王世襄与陈梦家都开始热衷明式家具的收藏。两人收藏家具的故事,就充满了趣事和情怀。王世襄《怀念梦家》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们既相识多年,现在又有了同好,故无拘无束,不讲形式,有时开玩笑,有时发生争论,争到面红耳赤。……我以廉价买到一对铁力木官帽椅(图1),梦家说:“你简直是白捡,应该送给我!”端起一把来要拿走。我说:“白捡也不能送给你。”又抢了回来。梦家买到一具明黄花梨五足圆香几(图2),我爱极了。我说:“你多少钱买的,加十倍让给我。”抱起来想夺门而出。梦家说:“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门拦住。
有时我有意说他的家具买坏了,上当受骗,惹逗他着急。一件黄花梨透空后背架格(图3)是他得意之物,我偏说是“捯饬货”,后背经人补配。一件黄花梨马纹透雕靠背椅(图4)他更是认为天下雕工第一。我指出是用大杌及镜架拼凑而成的,还硬说在未装上靠背之前就曾见过这具杌凳,言之凿凿,真使他着了急。……实际上我们谁也不曾真想夺人所好,抢对方的家具,但还要煞有介事地表演一番,实因其中有说不出的乐趣。
图3 黄花梨透空后背架格,
陈梦家的“得意之物”
图4 黄花梨马纹透雕靠背椅,
陈梦家认为是雕工天下第一。
可惜的是,后来陈梦家在正当壮年之际遭遇政治事件而自缢,时年才五十五岁。王世襄悲痛地说,这是中国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全世界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并说如果天假以年,陈梦家早已写成明代家具的皇皇巨著,“这个题目轮不到我去写,就是想写也不敢写了”。
北楼先生的楠木画案
王世襄的母亲金章是知名画家,擅鱼藻花鸟。王世襄的舅舅金城,号北楼,人称北楼先生,更是一代名家,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坛领袖。
北楼先生师法宋元,功力深厚,笔墨谨严,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任会长,门下名家辈出。湖社更人称中国近代绘画史的摇篮,是近代画家和大师的荟萃之地。著名画家叶恭绰、溥儒、徐燕孙、胡佩衡、秦仲文、马晋、王雪涛、吴镜汀等,均是湖社成员。
图5 王世襄舅舅,大画家北楼先生设计制作的楠木画案。
(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北楼先生自制过一套精巧楠木画案(图5)。画案由面板、小箱、大箱各二件组装而成(图5-1),拆卸后面板和小箱子又可以装到大箱里面,一人肩挑而行。画案外形既像传统的中国架几案,又似现代的西方写字台,色泽统一自然,榫卯结构严谨,榫头全部隐而不露,整体非常精致美观,是北楼先生为作画而精心绘图设计,并请工人制作的。
图5-1 画案由面板、小箱、大箱各二件组装而成。
“文革”中,这件画案被抄,归还的时候,北楼先生位于钱粮胡同的故居尚被挤占,无地可容,只好转卖给了商贩。王世襄知道后,就把它买了回来,在他自己也同样拥挤不堪的小住处中为这件画案匀出了一处容身之地。
王世襄在《记北楼先生自制楠木画案》一文中回忆说:“儿时在墨茶阁,翘足立案旁,注视舅父挥毫,情景犹历历如昨。”而谈及这件画案的精巧构造和美观的设计,王世襄深情地写道:“此案之制,曾经吾舅精心设计。思考周详,形制巧妙,乃为其早年南北往返频繁而特制者。仅此一端,已允当摄影著录,籍见匠心。不仅其为一代名家之遗物也。”
推心置腹的小交杌
1992年,香港庄贵仑为纪念其先人,提出购买王世襄所藏家具,捐赠上海博物馆,成立专门的家具陈列室。王世襄同意,但条件是,庄先生自己不能留一件,必须全部捐给上博。庄贵仑也同意。这样,王世襄四十年收集的七十九件家具,于1993年2月全部藏入上博。
但是,我们现在所共知的,王世襄家具摆放在上博中的总共有八十件,还差一件。
图6 黄花梨小交杌,
王世襄与杨乃济之间友情的象征。
这一件,就是黄花梨小交杌(图6),记载了王世襄与梁思成高足、古建筑专家杨乃济之间的一段深情厚谊。
交杌原本由王世襄购买于北京德胜门外的马甸晓市,“文革”前杨乃济下放广西,王世襄和黄苗子请他吃饭送行,并将这件交阢送给了杨乃济,作为远行他乡的慰藉。
1983年,为编写《明代家具珍赏》,王世襄曾将交阢借回拍照,收录到书中时在注录上标明为“杨乃济藏”。1993年,杨乃济听说了王世襄的家具全部入藏上博的事,便带着小交阢上门来,对王世襄说:“你的家具都已没有了,不感到有些失落感吗?这一件还是还给你吧。”
1998年,王世襄力邀正在北京出差的上博专家王运天到自己家里一趟,托付他把这件交杌带回上博。在介绍了杨乃济归还交杌的缘由后,王世襄对王运天说:“殊不知,没有就没有,现在又来一件旧物,反倒不自然。我在我出版的图录中唯此一件不在上博,这件我就捐给上海博物馆吧,成全了上博,也成全了图录中的家具不再散失。劳你带去,话不多说,你赶路吧!”
为袁荃猷制琴案
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黄花梨家具是一件黄花梨琴案(图7)——王世襄专门为袁荃猷学琴而购置。
1945年,王世襄从重庆营造学社返回北京,恰逢文物鉴赏家杨啸谷先生举家从京返蜀,家具全部就地处理。王世襄于是看中了其中一件明式黄花梨平头案。因为当时袁荃猷师从古琴大师管平湖习琴,正缺少一张合适的琴案。
王世襄与袁荃猷在上海博物馆留影
王世襄回忆说:“(管平湖)先生曾言,琴几之制,当以可供两人对弹之桌案为佳。两端大边内面板各开长方孔,藉容琴首及下垂之轸穗。其优点在琴首不在琴几之外,可防止触琴落地。更大之优点在学琴。师生对坐,两琴并置,传授者左右手指法,弟子历历在目,边学边弹,易见成效,一曲脱谱,即可合弹。”因此之故,王世襄心中一直存有制作琴案的念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这张合适的平头案,就带了回去,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导下改制成这张琴案。
图7 王世襄为袁荃猷学琴而改制的黄花梨琴案正面
(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后来,这张琴案与许多大师都结下不解之缘。王世襄在《自珍集》中写道:
1947年10月,在京琴人来芳嘉园,不曰琴会,而曰小集。据签名簿有管平湖、杨葆元、汪孟舒、溥雪斋、关仲航、张伯驹、潘素、张厚璜、沈幼、郑珉中、王迪、白祥华等二十余人,可谓长幼咸集。或就案操缦,或傍案倾听,不觉移晷。嗣后南北琴家吴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阵、杨新伦、吴文光诸先生,均曾来访,并用此案弹奏。传世名琴曾陈案上者,仅唐斫即有汪孟舒先生之“春雷”、“枯木龙吟”,程子荣先生之“飞泉”,拙藏“大圣遗音”及历下詹式所藏等不下五六床,宋元名琴更多不胜数。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这张琴案,最终成为王世襄夫妇及诸位大师之高古意趣的最生动、最有力的体现。
图7-1 黄花梨琴案侧面
以上聊为盘点一下王世襄最具情怀的几件家具。事实上,王世襄的家具本无法做盘点,因为其每一件家具,可说都是有文化、有故事、有情感,都是先生高致人格的一种表现。例如他与田家青合作的黄花梨大案,赠送上博的四张紫檀大椅,经吴学荣介绍购得的明万历描金紫漆大箱等,也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本文的“盘点”,是分别以王世襄的亲情、友情、爱情为角度,择选一两家具为代表,以纪念和感恩这位大家的风采和伟岸。
参考文献:
1.王世襄《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6月
2.田家青《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5月
3.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
4.荣宏君《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录》,上海三联书店 2011年1月
嘉德秋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的王世襄老先生舊藏屢屢拍出高價。能受到人們如此的追捧,可見其收藏之獨到。那麽對于中國古代家具鍾愛有加的他,又是如何理解明式家具的呢?
王世襄先生對明式家具主要是以點評論,也就是說評論的産品在一個非常明確的特點,並不是說好的東西就完美無缺,被批判的産品就一無是處,大家不要以偏概全;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沈穆、濃華、文绮、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複、臃腫、滯郁、纖巧、悖謬、失位、俚俗。
【簡練】
紫檀獨板圍子羅漢床
這種塌北京匠師通稱羅漢床,由于只容一人,故又有“獨睡”之稱。
床用三塊光素的獨板做圍子,只後背一塊拼了一窄條,這是因爲紫檀很難得到比此更寬的大料的緣故。床身無束腰,大邊及抹頭,線腳簡單,用素冰盤沿,只壓邊線一道。腿子爲四根粗大圓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羅鍋枨加矮老。
此床從結構到裝飾都采用了極爲簡練的造法,每個構件交代得幹淨利落,功能明確,所以不僅在結構上是合理的,在造型上也是優美的,它給予我們視覺上的滿足和享受,無單調之嫌,有隽永之趣。
注:大(dà)邊:四框如爲長方形,長而出榫的兩根爲大邊。如爲正方形,出榫的兩根爲大邊。如爲圓形,外框的每一根都可稱之爲大邊。
【淳樸】
紫檀裹腿羅鍋枨加霸王枨黑漆面書桌
這是一張式樣簡單但又極爲罕見的書桌。它沒有采用無束腰方形結構的常見形式——直枨或羅鍋枨加矮老,而是將羅鍋枨加大並提高到牙條的部位,緊貼桌面,省去了矮老。這樣就擴大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動空間。正因爲羅鍋枨提高了,腿足與其他部件的連結,集中在上端。
這樣恐怕不夠牢穩,所以又使用了霸王枨。霸王枨一頭安在腿子內側,用的是設計巧妙的“勾挂墊榫”,即榫頭從榫眼的下半開口較大處納入,推向上半開口較小處,下半墊榫,使它不得下落,故亦不得脫出,一頭承托桌面。它具備傳遞重量和加固腿子的雙重功能。又因它半隱在桌面以下,不致于擾亂人們的視線,破壞形象的完整。羅鍋枨的加大並和邊抹貼近,使書桌顯得樸質多了,其效果和用材細而露透孔的羅鍋枨加矮老大不相同。
加上桌心爲原來的明制黑漆面,精光內含,暗如烏木,斷紋班駁,色澤奇古,和深黝的紫檀相配,彌覺其淳樸敦厚,允稱明代家具精品。
注:矮(ài)老:短柱,多用在枨子和它的上部構件之間;
牙條:長而直的牙子爲牙條。
【厚拙】
鐵力高束腰五足香幾
香幾用厚達二寸的整板作面,束腰部分,露出腿子上截,狀如短柱。短柱兩側打槽,嵌裝縧環板並锼鑿近似海棠式的透孔。
如用清代《則例》的術語來說,便是“折柱縧環板挖魚門洞”的造法。束腰下的托腮寬而且厚,一則爲與面板厚度極其冰盤沿線角配稱,以便形成須彌座的形狀:二則因托腮也須打槽嵌裝縧環板,所以不得不厚。彭牙與鼓退用插肩榫相交,形成香幾的肩部,此處用料特別厚碩。足下的托泥也用大料造成。盡管此幾縧環板上開孔,使它略爲疏透,足端收殺較多,多削出圓珠,施加了一些裝飾,其主調仍是厚重樸拙。
類此的香幾很少見,可能不是家庭用具而是寺院中物,今天如設計半身塑像或重點展品的台座,還是可供借鑒的。
注:
縧(táo)環板:用在家具不同部位,以家具構件爲外框的板片,一般都有雕琢。
插肩 榫:案形結構的兩種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並開口,形成前後兩片。
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條爲容納斜肩而鑿剔的槽。拍合後腿足表面與牙條平齊。
【凝重】
紫檀牡丹紋扶手椅
這種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的扶手椅,北京匠師又稱“南官帽椅”。椅足外紮,側角顯著。椅盤前寬後窄,相差幾達15厘米。大邊弧線向前凸出,平面作扇面形。搭腦的弧線向後凸出,與大邊的方向相反。全身光素,只靠背板上浮雕牡丹紋一團,花紋刀法與明早期剔紅相似。椅盤下三面設“窪堂肚”券口牙子,沿邊起肥滿的“燈草線”。
管腳枨不但用明榫,且出頭少許,堅固而不覺得累贅,在明式家具中不多見。它應是一種較早的手法,還保留著大木梁架榫頭突出的痕迹。此椅氣度凝重,和它的尺寸、用材、花紋、線腳等都有關系。但其主要因素還在舒展的間架結構,穩妥的空間布局,其中側角出紮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有的清代寶座,尺寸比它大,用材比它粗,但並不能取得同樣的凝重效果。
注:
椅盤:椅子的屜盤,一般由四根邊框。中設軟屜或硬屜構成。
窪堂肚:牙條中部下垂,成弧線狀。常見于椅子上的券口牙子。
燈草線:飽滿的陽線。
【雄偉】
黃花梨嵌瘿木五屏風式寶座
圍子五屏風式,後背三扇,兩側扶手各一扇。後背正中一扇,上有卷書式搭腦,下有卷草紋亮腳,高約半米。左右各扇高度向外遞減,都用厚材攢框,打雙槽裹外兩面裝板造成。
再用“走馬銷”將各扇連接在一起。中間三扇僅正面嵌花紋,扶手兩側則裹外均嵌花紋。花紋分四式。但都從如意雲頭紋變化出來,用楠木瘿子鑲嵌而成,故又有它的一致性。寶座下部以厚重的大材做邊抹及腿,寬度達10厘米,也用楠木瘿子作鑲嵌,花紋取自青銅器。座面還保留著原來用黃絲絨編織的菱形紋軟屜,密無孔目,因長期受鋪墊的遮蓋保護,色澤尤新。整體說來它裝飾富麗,氣勢雄偉,設計者達到了當時統治者企圖通過寶座來顯示其特殊身份的要求。
注:
走馬銷:栽榫的一種,榫子下大上小,由卯眼開口大處插入,推向開口小處,榫卯扣牢時,構件恰好安裝到位。如果取下構件,仍須退還到入卯處,才能分開。
【圓渾】
紫檀四開光坐墩
坐墩又稱鼓墩,因爲它保留著鼓的形狀;部多開圓光,又是藤墩用藤條盤圈所遺留的痕迹。
此墩開光作圓角方形,沿邊起沿線。開光與上下兩圈鼓釘之間,各起弦紋一道。鼓釘隱起,絕無刀鑿痕迹,是用“鏟地”的方法鏟出而又細加研磨的。四足裹面削肩,兩端格肩,用插肩榫與上下構件拍合,緊密如一木生成,制作精工之至。
將此墩選作圓渾的實例,雖和它的體形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完整、囫囵、圓熟、渾成的風貌。不吝惜剖大材、精選料,簡而無棱角的線腳,精湛的木工工藝,以至古舊家具的自然光澤(包漿亮),都是它得以形成這種風貌的種種因素。
注:
鏟地:用光地作地子的浮雕花紋。光地須用鏟刀鏟出,故名。
【沈穆】
黑漆炕幾
不浮曰沈,沈是深而穩的意思,是浮躁的反面。穆是美的意思。故沈穆是一種深沈而幽靜的美。在明式家具中,能入簡練、淳樸、厚拙、凝重諸品的,必然兼具幽靜的美。今舉黑漆炕幾作爲此品的實例,因其更饒沈穆的韻趣而已。
此幾用三塊獨板造成,糊布上漆灰髹退光,不施雕刻及描繪。兩側足上開孔,彎如覆瓦,可容手掌。幾面板厚余寸。幾足板厚二寸,上半鏟剔板的內側,下半鏟剔板的外側,至足底稍稍向外翻轉,呈卷曲之勢。通體漆質兼好,色澤黝黑,有牛毛紋細斷,位之室內,靜谧之趣盎然,即紫檀器亦遜其幽雅,更非黃花梨、雞翅木等所能比擬。
從式樣看,並非明式家具常見的形制,當出清早期某家的專門設計,然後請工匠爲他特制。設計者審美水平頗高,對家具造型是深得個中三味的。
【濃華】
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
床上安圍子和立柱,立柱上端支撐床頂,並在頂上安裝楣子的叫“架子床”,而正面又加門罩,作成月洞式(或稱“月亮門式”)的,又是架子床中造法比較複雜的一種。
此床門罩用三扇拼成,連同圍子及橫楣子均用攢門的方法造成四簇雲紋,其間再以十字連接,圖案十分繁缛。由于它的面積大,圖案又是由相同的一組組紋樣排比構成的,故引人注目的是規律勻稱的整體效果,而沒有繁瑣的感覺。
床身高束腰,束腰間立短柱,分段嵌裝縧環板,浮雕花鳥紋。牙子雕草龍及纏枝花紋。橫楣子的牙條雕雲鶴紋,它是明式家具中體型高大又綜合使用了幾種雕飾手法的一件,豪華濃麗,有富貴氣象。
【文绮】
紫檀靈芝紋書桌
文绮一品,花紋雖繁,但較文雅,不象濃華那樣富麗喧熾。這裏以靈芝紋書桌爲例。
先說一說書桌的形式結構:桌面攢框裝板,有束腰及牙子,這些都是常見的造法。惟四足向外彎出後又向內兜轉,屬于鼓腿彭牙一類。足下又有橫材相連。橫材中部還翻出由靈芝紋組成的雲頭,整體造型實際上是吸取了帶卷足的幾形結構。這樣的造法在書桌中是變體,很難找到相同的實例。
書桌除桌面以外遍雕靈芝紋,刀工圓渾,朵朵豐滿,隨意生發,交互覆疊,各盡其能,與故宮所藏的紫檀蓮花紋寶座,同臻妙鏡。晚清制紅木花籃椅。也常用靈芝紋,斜刀鏟剔,鋒冷畢露,回旋版刻形態庸俗。可見家具裝飾,同一題材,由于表現手法的不同,美妙醜惡,竟至判若雲泥。
【妍 秀】
黃花梨花鳥紋半桌
類似大小的長方桌,北京叫“接桌”,又叫“半桌”。上部造成矮桌式樣,下連圓足,又是半桌中常見的造法。不過,造型、雕飾造的如此成功的卻不多見。
桌面起攔水線。束腰造成蕉葉邊,起伏卷摺,如水生波,有流動之致。牙條輪廓圓婉,正面雕雙鳳朝陽,雲朵映帶,宛如明錦;側面折枝花鳥,有萬曆彩瓷意趣。牙子以下安龍形角牙,迥首上觑,大有神采。足內安靈芝紋霸王枨。枨勢先向上提,然後又遠遠探出。這樣不僅可以把枨上的花紋亮出,而且巧妙地填補了角牙內露出的空間。此下圓足光素。著地處用鼓墩結束,上下繁文素質,對比分明。整體用才較細,比例勻稱,線條優美,花紋生動,有妍秀輕盈、面面生姿之妙。
【勁 挺】
黃花梨一腿三牙羅鍋枨方桌
“一腿三牙羅鍋枨”是明式方桌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一腿三牙”是指四條腿中的任何一條都和三個牙子相交。三個牙子即兩側的兩根長牙條和桌角的一塊牙頭,所謂“羅鍋枨”即安在長牙條下面的枨子,不過此桌雖屬此式,四足直立,不用側腳,此例權衡,花紋線腳也與一般常見的不同,其風格也別具一格。
方桌用料不大。桌面噴出不多,所以安裝在桌角的牙頭既薄又小。腿子線腳不是常見的由混面或加陽線構成的“甜瓜棱”。而是別出心裁刨出八道凹槽。使人一眼就看出的是各道凹槽之間的脊線,條條犀利有力的銳棱。由地面直貫桌面。牙條不寬,起皮條線加窪兒,邊棱幹淨利落。羅鍋枨上起作用的又是枨上的那幾條“劍脊棱”線腳。這些棱線的突出作用,它們又造的那樣的峭拔精神,使方桌顯得骨相清齊,勁挺不凡。
【柔 婉】
黃花梨四出頭扶手椅
這具扶手椅尺寸並不小,構件卻很細;彎轉弧度大,更是它的一個特點。
搭腦正中削出斜坡,向兩旁微微下垂,至盡端又複上翹。靠背板高而且薄,自下端起稍稍前傾,轉而向後大大彎出,到上端又向前彎,與搭腦相接。如果從椅子的側面看,宛然看到了人體自臀部至頸項一段的曲線。後腿在椅盤以上的延伸部分,彎轉完全隨著靠背板。扶手則自與後腿相交處起,漸向外彎,借以加大座位的空間,至外端向內收後又向外撇,以便就坐或站立。聯邦棍先向外彎,然後內斂,與扶手相接,用意仍在加大座位空間。前腿在椅盤以上的延伸部分曰“鵝脖”,先向前彎,又複後收,與扶手相接。以上幾個構件幾乎找不到一件是直的。
椅盤以下的主要構件沒有必要再出現弧線,但迎面的券口牙子,用料窄而線條柔和,仍和上部十分協調。
明式家具構件的彎轉多從實用出發,這也是它的可貴之處。以上所述也可以說是明式扶手椅造法的一般規律。不過爲了取得弧度,不惜剖割大料,而又把它造的如此之細,卻不多見。正因爲如此,才能把構件造得如此柔婉,竟爲堅硬的黃花梨,賦予了彈性感。
注:
聯邦棍:扶手椅扶手之下,鵝脖與後腿之間的一根立材,它下植在椅盤上,上與扶手連接。
【空 靈】
黃花梨靠背椅
這是一具比燈籠椅稍寬,接近“一統碑”式的靠背椅。直搭腦,靠背板上開正圓、下開海棠式透光,沿透光邊起陽線。中部嵌鑲微微高起的長方形瘿木片。椅盤以下采用“步步高”趕枨,只踏腳枨下施窄牙條。四面不用常見的券口牙子或羅鍋枨加矮老的造法,而只安八根有三道彎的角牙。正由于它比一般的燈挂椅寬,後腿和靠背板之間出現了較大的空間。透光的锼挖,使後背更加舒朗。
作爲座具的椅子,爲了予人穩定感,下半部總以重實一些爲宜,否則會有頭重腳輕之感,一般不使用角牙正是爲此。但這具椅子由于上部間架開張,透光舒朗,下部用角牙卻非常協調勻稱,輕重虛實,恰到好處,整體顯得格高神秀,超逸空靈。
【玲 珑】
黃花梨插屏式座屏風
插屏式屏風是明式屏風中的一種。屏風在兩個雕有鼓形的木墩上樹立柱,立柱前後用站牙抵夾。兩副墩柱之間施兩道橫枨及披水牙子將它們連成一個整體。柱內側打槽,嵌插可裝可卸的獨扇屏風。
屏座及邊框用材粗碩,如果不在所有的縧環板上施加透雕的話,屏風是不會使人覺得玲珑剔透的。明清之際流行的螭紋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圖案。利用尾部的分歧卷轉,任何空間都能被它填補的那樣圓滿妥貼。在直幅的空間中,螭虎可以疊羅漢似的任意疊下去。在橫幅的空間中,正中加一個圖案化的壽字,兩旁又可以用螭虎擺出對稱而又生動的紋樣來。由于在裝飾構圖上有許多方便之處,難怪螭紋成了當時的工藝品,尤其是黃花梨家具,可說是最常用的圖案題材之一。
【典 雅】
黃花梨衣架殘件中牌子部分
明式衣架上有搭腦,下有立柱支承。立柱下端植入墩座,並用站牙抵夾,衣架中部四木構成扁方框,橫材出榫與立柱交接。這一組構件北京匠師稱之爲“中牌子”。它在衣架中占有重要地位,兩副墩柱仗它來聯結,衣衫要用它才能披搭,同時又是施加雕飾的重要部位。
有雕飾的衣架,一般是在中牌子的扁方框內立短柱兩根,嵌裝三塊透雕的縧環板。這具中牌子卻采用攢鬥的手法造出非常優美動人的圖案。紋樣是每一組四簇雲紋間隔一團花,中間一層花紋是完整的,上上下兩層則各用其半。一般的四簇雲紋都是用四枚雲紋鬥簇,再用栽榫來固定,這件中牌子的四簇雲紋和團花是大片木板锼刻出來的,修長的鳳眼,卷轉的高冠,犀利的陽文脊線,兩側用雙刀刻出的“冰字紋”完全是從古玉環、璧上的龍鳳花紋變化出來的。它避開了明式家具的傳統圖案,因而看起來新穎醒目,又由于它植根于更久遠的藝術傳統,而且善于吸收運用,故能優美動人。
【清 新】
黃花梨六方扶手椅
六方椅在明式家具中極罕見.少的原因除費工耗料外,更由于容易顯得呆苯,很難造的美觀耐看.這具六方椅尺寸竟大于一般的扶手椅,又采用了比較複雜的線腳,不能不說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大膽創新並不難,難在把六方椅制作的如此成功。
椅盤以下爲六方形結構,不過六方形不是等邊的,而是前後兩邊長,其余四邊短。這樣後背自然寬了,座位面積自然大了,垂腳坐或盤足坐都相宜,既美觀又實用。椅盤以下,只正面施券口牙子,余五面均用牙條,六足外面起瓜弧線,另外三面是平的。椅盤邊抹采用雙混面壓邊線,管腳枨劈料做。椅盤以上,搭腦、扶手、鵝脖、聯邦棍等都用甜瓜棱,通體使用了分瓣起棱的線腳,對上下的完整和諧並藉以破除呆苯起一定作用。一般來說,甜瓜棱習慣用于比較粗的直材。如桌(如一腿三牙式)、櫃(如圓角式)的腿子上。此例用于靠背即扶手,顯得新穎脫俗。
靠背板攢框打槽分三段裝板,上段雕雲紋,中段光素,下段锼出雲紋亮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又一反常例把上段造的格外長,雲紋壓的很低,爲火焰似的長尖留出空位,鋒芒上貫,犀利有力,格外精神。這又是裝飾上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