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污水及地表水热泵技术与系统 | 作 者 | 吴荣华,孙德兴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年07月 |
ISBN | 9787030439710 |
序
前言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污水及地表水热泵技术分析
第3章 系统形式
第4章 运行工况
第5章 连续过滤与还原技术
第6章 疏导式换热技术
第7章 传热系数、污垢及材质
第8章 压缩式热泵机组
第9章 污水及地表水引退水
第10章 输送能耗与系统设计
第11章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第12章 工程实例
附录 2100433B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污水及地表水热泵技术分析,系统形式,运行工况,连续过滤与还原技术,疏导式换热技术,传热系数,污垢及材质,压缩式热泵机组等。全书着重介绍污水及地表水热泵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原创性技术成果。
地球表面浅层水源(一般在1000 米以内),如地下水、地表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吸收了太阳进入地球的相当的辐射能量,并且水源的温度一般都十分稳定。水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
!"#$%!""#$"%$!% &’()%曲云霞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地源热泵与...
你好,热泵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热能的技术,近年来,在环境问题和能源的推动下,热泵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与运用,我国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以地表水作为低位热源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有着极...
污水源及地表水源热泵取水换热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分析了污水源与地表水源热泵的取水换热特点,综述了国内外防阻、防腐、防藻、除垢技术及污水与地表水的换热应用状况,包括基本的原理、设备构成、换热效率、清污周期等,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根据江南大学体育馆工程设计,气候特点,使用要求,冷热负荷,水源条件,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要求等,进行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设计。详细介绍了水源热泵水系统、机房、自动控制等方面设计情况。阐述了系统设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我国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它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应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100433B
地表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按污水来源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类,其中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由于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复杂混合物产生的污水。
生活污染源主要为饮食、洗涤、医院污水、生活垃圾等。生活污水和垃圾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枯水期,生活污水和垃圾多用于积肥,丰水期易随雨水冲刷流入河流、水库。城市生活污水量日益加剧,城市暴雨径流量及其中含有的污染物数量也迅速增加。
工业生活范围广,废水量大,成份复杂,且不易净化。按所含污染物的不同,工业废水可分为以下几种:
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入水体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分解耗氧导至溶解氧显著降低,而水体低溶解氧时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释放出CH4、NH3、H2S等腐臭气体。而且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源;
含无机污染物的废水。无机污染物指含Na2 、Ca2 、Mg2 、SO42 、Cl-、OH-等离子的无机物质。强酸强碱排入水体,明显改变水体pH值;
含化学毒物的废水。当废水中含有相当多的化学毒物,如氰化物、砷、酚类以及某些重金属离子时,会导致水中的细菌和动植物的生物毒性效应,抑制水体的自净作用;
含悬浮物的废水。我国许多水库河流都有悬浮物污染现象。
造成热污染的废水。这种废水排入水体,水温旋即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长,降低水中饱和溶解氧含量;
有色、臭、味的废水。这种废水排出后,影响水体的感官性状。特别是铬酸(绿色)、铜盐(青色)、镍盐(黄色)等金属盐类,既是着色污染,又是重金属污染。
在农业生产方面,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一般只有少量附着或施用于农作物上,其人部分残留在土壤和飘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沉降和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农药是农业污染的主要方面。农药种类主要有除草剂和乐果、敌百虫、磷胺、甲胺磷、乙酞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滥施化肥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施用的化肥种类有尿素、氯化胺、碳酸氢氨、二胺、过磷酸钙等。氮肥和磷肥一起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还有加工工业、养殖业、林果业和渔业生产等,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水体。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4.1 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4.2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
4.3 底质的监测点位和采样
5 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5.1 污染源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5.2 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5.3 排污总量监测
6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6.1 监测项目
6.2 分析方法
7 流域监测
7.1 流域监测的目的
7.2 流域断面
7.3 同步监测
7.4 监测断面
7.5 省、市交界断面
7.6 监测项目
7.7 流域污染物通量监测
7.8 质量保证
8 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8.1 验收监测内容
8.2 验收监测方法
8.3 监测布点与采样
8.4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8.5 质量保证
8.6 评价标准
8.7 总量控制
8.8 数据处理与分析
8.9 验收监测报告
9 应急监测
9.1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
9.2 洪水期与退水期水质监测
10 监测数据整理、处理与上报
10.1 原始记录
10.2 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及规则
10.3 数值修约规则
10.4 近似计算规则
10.5 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
10.6 校准曲线
10.7 分析结果的统计要求
10.8 数据上报
11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1.1 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11.2 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
11.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和验证
11.4 水质监测布点采样的质量保证
11.5 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11.6 监测分析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11.7 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11.8 质量保证管理
11.9 水质监测安全
12 资料整编
12.1 原始资料的整理
12.2 填官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表
12.3 汇总监测结果
12.4 监测结果年度统计
附表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