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 | 作 者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
---|---|---|---|
ISBN | 151119588 [1] | 页 数 | 16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7-1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大16开 |
字 数 | 38000 | 纸 张 | 胶版纸 |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
4.1 检测产品
4.2 灵敏度等级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
5.2 检验项目
6 检验方法和要求
6.1 外观
6.2 渗透剂系统灵敏度
6.3 密度
6.4 粘度
6.5 闪点
6.6 可水洗性(A方法渗透剂)
6.7 荧光亮度
6.8 稳定性
6.9 荧光亮度的热稳定性
6.10 容水率
6.11 腐蚀性
6.12 硫和卤素的含量(标明低硫和卤素的产品)
6.13 蒸发的残余物/固体含量
6.14 容渗透剂率
6.15 显像剂性能
6.16 再分散性
6.17 载液的密度
6.18 产品性能(压力罐)
6.19 粒度分布
6.20 含水量
7 标志和标签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荧光亮度的比较.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测定荧光显示可见度的设备
本标准代替JB/T 7523--2004《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
本标准与JB/T 7523--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安全警示(2004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正文前段);
——修改了分类(2004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4章);
——修改了检验规则(2004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5章);
——修改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2004年版的7.2、7.7、7.8、7.9、7.1 1和7.12;本版的6.2、6.7、6.8、6.9、6.1 1和6.12);
——增加了部分检验方法和要求(见6。19和6.20)。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诚友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威诚邦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苏州美柯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泰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宇飞、吴勤箴、赵成、吴小明、宓中玉、周九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7523—1 994,JB/T 7523—2004。
不破坏焊缝的情况下,进行对焊缝的缺陷检测,常用有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打压试漏,煤油试漏等
钢结构部分章节
焊接工艺在设备制造,特别是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焊接工作量占整个容器制作量的30%以上。焊接质量对于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许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事故往往源于焊...
一、是非题 (对者画 “○”,错者画 “×”) 1. 渗透探伤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开口缺陷。 (○) 2. 渗透探伤按渗透液去除方法可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三大类。 (○) 3. 检验铁磁性材料的表面裂纹时,渗透检验法的灵敏度一般要低于磁粉检验法。 (○) 4. 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越高,则亲水情况越好。 (○) 5. 渗透液渗透性能可用渗透液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来衡量。 (○) 6. 渗透液接触角表征渗透液对受检零件及缺陷的润湿能力。 (○) 7. 某种液体表面张力系统数很大,据此可以判断,该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一定很 大。(×) 8. 按照 JB/T4730.5-2005 的规定,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 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 应少于 10min 。(○) 9. 由动态渗透参量公式可以看出,渗透液的渗透速率不仅与粘度有关,而且与表面张 力有关。(×) 1
第三节 渗透检测 一、概述 由于毛细管作用,涂覆在洁净、干燥零件表面上的荧光 (或 着色 )渗透液会渗入到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零件表面的多余渗 透液,并施加薄层显像剂后,缺陷中的渗透液回渗到零件表面, 并被显像剂吸附,形成放大的缺陷显示;在黑光 (或白光 )下观察 显示,可确定零件缺陷的分布、形状、尺寸和性质等。 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包括:预处理、渗透、去除、干燥、显 像、检验和后处理共七个步骤。 渗透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各种 非多孔性固体材料 制件的 表面 开口缺陷 ,适用于原材料、在制零件、成品零件和在用零件的表 面质量检验。 渗透检测的主要功能是检测零件的表面质量。 渗透检测的优点是:缺陷显示直观;检测灵敏度高;可检测 的材料与缺陷范围广; 一次操作可检测多个零件, 可检测多方位 的缺陷;操作简单等。 渗透检测的缺点是: 只能检测零件的表面开口缺陷; 一般只 能检测非多孔性材料;对零件和环
内容简介
《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GB/T 12604.3-2005/ISO 12706:2000)》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c)删除国际标准的“德文索引”;d)删除国际标准的“法文索引”;e)增加了“中文索引”以指导使用。
《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GB/T 12604.3-2005/ISO 12706:2000)》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GB/T 12604.3-2005/ISO 12706:2000)》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归口。《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GB/T 12604.3-2005/ISO 12706:2000)》起草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无损检测 术语 渗透检测(GB/T 12604.3-2005/ISO 12706:2000)》主要起草人:刘德宇、沈功田、李邦宪、徐春。2100433B
2020年7月21日,《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发布。
2021年2月1日,《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实施。
2020年7月21日,《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发布。
2021年2月1日,《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