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投海、焚烧、土地利用。一般来说,各地区对于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是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技术措施、交通运输等因素而确定的,而且会随着公众认识的提高和兴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填埋处置存在一些问题,如合适的场地不宜寻找,污泥运输和填埋场地建设费用较高,填埋场容量有限,有害成分的渗漏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的废气排放等。在发达国家,这种方法过去采用较多,但可供填埋的场地越来越少。
大海投弃是利用海洋巨大的稀释和容纳能力来处理污泥。相对而言,这种途径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对于海岸城市来讲费用也较低。但是,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沿海国家越来越关注污泥投海后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的影响。美国于1988年已禁止向海洋倾倒污泥,并于1991年全面加以禁止。欧共体规定1998年以后禁止将污泥向大海投弃。日本也对污泥的海洋投弃作了严格的规定。中国政府在1994年初接受三项国际协议,承诺于1994年2月20日起不在海上处置工业废物和污水污泥 。这种趋势必然会引起污泥处置方式的很大转变,特别是对于那些过去污泥投海量较大的国家,更是给污泥的处置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焚烧是利用污泥中有机成分较高、具有一定热值等特点来处置污泥。但焚烧在过去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投资和操作费用较高;
2、计划实施较困难;
3、焚烧产生的气体若控制不当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
4、污泥中的有用成分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土地利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是把污泥应用于农田、菜地、果园、林地、草地、市政绿化、育苗基质及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与重建等。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是有价值的生物资源,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减少其负面效应,使污泥重新进入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循环中。林地、园林绿地施用污泥可促进树木、花卉、草坪的生长,提高其观赏品质,并且不易构成食物链污染的危害。因此,污泥的林地和市政绿化的利用是一条很有发展前途的利用方式。
污泥还可以用于严重扰动土地的修复。严重扰动的土地是指各种采矿后残留的矿场、建筑取土排废用的深坑、森林采伐场、垃圾填埋场、地表严重破坏区等需要复垦的土地。这类土地一般已失去土壤的优良特性,无法直接植树种草,施入污泥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特性,促进地表植物的生长。这种方法也避开了食物链,对人类生活潜在威胁较小,既处置了污泥,又恢复了生态环境,是一种很好的利用途径。
但是,污泥的土地利用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其所含的有害成分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容量范围。污泥由于来源于各种不同成分和性质的污水,一般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各种病原菌、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污泥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发展。因此,污泥利用前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无害化处理,来降低污泥中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减少污泥的体积和数量,杀死病原物,降低有害成分的危险性。
此外,污泥还有其它几种处置利用方式,如炼油,作建材等,但都未得到广泛采用。 2100433B
污泥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含水率高、有恶臭、易腐败、含有重金属、“三致”有机污染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存在较高的二次污染风险,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按污泥来源可以分为:
(1)给水厂污泥:来源于给水水源的净化过程;
(2)生活污水污泥: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过程;
(3)工业污泥:来源于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过程;
(4)城市水体疏竣污泥:来源于河道、湖泊、池塘等自然或人工水体疏浚过程。
按污水广处理污水工艺,污泥可以分为:
(1)初沉池污泥:来源于废水初次沉淀池;
(2)活性污泥:来源于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二次沉淀池;
(3)腐殖污泥:来源于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二次沉淀池;
(4)化学污泥:来源于采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法处理废水工艺的一级处理(或三级处理)。
按污泥的产生阶段可以分为:
(1)生污泥:为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或悬浮物;
(2)消化污泥:为生污泥经过厌氧消化环节得到的污泥;
(3)浓缩污泥:为生污泥经过浓缩处理后得到的污泥;
(4)脱水污泥:为机械脱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
(5)干化污泥:为干化后得到的污泥。
1、污泥浓缩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达99%,需要经过污泥浓缩后再对污泥进行后续的处置。污泥浓缩后含水率为95%左右。2、污泥脱水干化含水率95%的污泥含水率较高,不便于污泥后期的处置利用。所以需...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
浓缩(去除水、增加固态物含量的过程,减少污泥的体积,固态物含量3%-8%的污泥浓缩后体积减少50%)、稳定(减少病原体,去除异味,抑制、减少并去除可能导致腐化的物质)、调节(化学和/或物理调节...
污泥主要由各种微生物以及有机、无机颗粒组成,还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组成,具体包括:
1、水分:含水量达95%左右或更高;
2、挥发性物质和灰分:前者是有机杂质,后者是无机杂质;
3、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大量存在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和制革工业废水等的污泥中;
4、有毒物质:如氰、汞、铬或某些难分解的有毒有机物。
污泥通常指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固液混合的絮状物质,主要来源于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等工艺环节。每万吨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一般约为10~20吨(按含水率90%计)。
浅析市政活性污泥处置方法
不同污泥处置方法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不同污泥处置方法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是污泥处置及其资源化利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从污泥的土地利用、焚烧及制作建材三方面,论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了上述3种污泥处置方...
分散性污泥的传统计算方式可参考化粪池污泥的计算方式,化粪池污泥量公式 :
根据人均每日的定额污泥量,粪便与生活污水合流时为a=0.7L/人·d 。
全国人口为N=13.6亿,每年产生的新鲜粪污量,W=N·T·a/1000,约为含水率b=95%的粪污3.4748亿立方。粪污消化浓缩后的含水率为c=90%,污泥缩减系数K=0.8,经过浓缩和消化后,13.6亿人口每年形成的含水率90%的分散性污泥约为1.39亿立方。
按照化粪池污泥计算公式,全国每年的分散性污泥总量约为含水率90%的污泥1.39亿立方。
通常把污水厂污泥的稳定和脱水 ( 一般脱水至含水率达70% ~80% )称作湿污泥的处理;将湿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和焚烧及最终利用,称为湿污泥的处置。湿污泥填埋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必须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往往伴随着不良气味的散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污染地下水、传播传染病等;土地利用例如堆肥法是污泥资源化的好途径,问题在于如何降低重金属含量和提高堆肥肥力以维持市场化运作; 焚烧法是有效地对污泥进行减容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之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焚烧厂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当高,控制运行不当将有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有害气体产生,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焚烧后的炉渣还要填埋或处理,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泥产量也随之急剧增加,一般而言,污水处理流程中产生的污泥通常含有 95%的水分, 为减少体积、降低运输成本及便于后续处理,一般都会采用真空过滤法、压滤法 、离心法和压带法对污泥进行机械脱水 .然而处理后的脱水污泥含水率仍高达 70% ~ 80%, 这部分水分只能通过热干燥的方式去除, 而正是该过程增加了污泥处理处置的成本 .热解法作为城市污水污泥焚烧处理的替代技术,因其经济性好、二次污染小、热解产物利用价值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 我国城市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和热值日渐增高,也使其具备了热处理的潜力.目前,通过对干污泥及其他生物质进行中高温热解来回收能源的工艺已成为国外研究如何处置固体废弃物的重点, 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尤其是针对含水率高达80%左右的脱水污泥进行高温热解的研究还鲜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