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矛科形态特征
卫矛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常攀援状。托叶小或无,早落;单叶互生或对生。花序为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两性,有时单性;萼小,4~5裂,宿存;花瓣4~5;雄蕊4~5,与花瓣互生;子房上位,1~5室,每室具1至多颗胚珠。翅果、浆果或蒴果;种子常有假种皮。
卫矛科属性
常绿或落叶乔木、灌木或藤本灌木及匍匐小灌木。
单叶对生或互生,少为三叶轮生并类似互生;托叶细小,早落或无,稀明显而与叶俱存。
花两性或退化为功能性不育的单性花,杂性同株,较少异株;聚伞花序1至多次分枝,具有较小的苞片和小苞片;花4~5数,花部同数或心皮减数,花萼花冠分化明显,极少萼冠相似或花冠退化,花萼基部通常与花盘合生,花萼分为4~5萼片,花冠具4~5分离花瓣,少为基部贴合,常具明显肥厚花盘,极少花盘不明显或近无,雄蕊与花瓣同数,着生花盘之上或花盘之下,花药2室或1室,心皮2~5,合生,子房下部常陷入花盘而与之合生或与之融合而无明显界线,或仅基部与花盘相连,大部游离,子房室与心皮同数或退化成不完全室或1室,倒生胚珠,通常每室2~6,少为1,轴生、室顶垂生,较少基生。
多为蒴果,亦有核果、翅果或浆果;种子多少被肉质具色假种皮包围,稀无假种皮,胚乳肉质丰富。
染色体n=7、8、9、10、12、16、18、23、32、40。
科模式:南蛇藤属Celastrus L.
中国产12属200种以上,大多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各省和台湾。本科约9种植物有毒。
卫矛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常攀援状。托叶小或无,早落;单叶互生或对生。花序为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两性,有时单性;萼小,4~5裂,宿存;花瓣4~5;雄蕊4~5,与花瓣...
卫矛目(Celastrales)的一科,约55属,木质藤本、灌木或乔木,原产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最著名的是卫矛属(Euonymus)和南蛇藤属(Celastrus)的观赏种类。本科植物的果实常色彩鲜豔;...
卫矛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常攀援状。托叶小或无,早落;单叶互生或对生。花序为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两性,有时单性;萼小,4~5裂,宿存;花瓣4~5;雄蕊4~5,与花瓣...
卫矛科种类
卫矛目(Celastrales)的一科,约55属,木质藤本、灌木或乔木,原产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最著名的是卫矛属(Euonymus)和南蛇藤属(Celastrus)的观赏种类。本科植物的果实常色彩鲜艳;叶通常革质;花小,萼片和花瓣4或5;雄蕊发自花盘,与花瓣互生。阿拉伯茶(Catha edulis)原产东非,为纤细直立乔木,高达25公尺(80呎);叶大,卵形,通常对生,叶缘具细齿,叶内含刺激性物质,味略辛辣,常取来供咀嚼用。Paxistima(或Pachystima)属约5种,为低矮匍匐的灌木,产北美,如P. canbyi,叶常绿,花小,淡绿色。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以豫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建筑文化为背景,结合古镇、古村落乡土建筑的具体实例,对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乡土建筑的特点,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新农村乡土建筑提供借鉴.
十齿花为单种属植物,其分类地位应属卫矛科,还是另立一科(十齿花科Dipentodontaceae),至今尚有不同意见,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全株或去皮木质部份.
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
科中文名:卫矛科
科拉丁名:Celastrac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