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物联网 | 作 者 | 王志良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6月1日 |
定 价 | 19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1308768 |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经济危机催生科技信息革命1
1.2 政策战略引导4
1.2.1 戈尔:数字地球4
1.2.2 奥巴马:智慧地球6
1.2.3 温家宝:感知中国8
1.2.4 两会关注9
1.2.5 工业和信息化部四措施推物联网产业发展10
1.3 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11
参考文献18
第2章 物联网概述20
2.1 物联网的定义20
2.2 物联网的基本框架22
2.3 物联网的相关机构24
2.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25
2.5 物联网国内外发展状况37
2.5.1 物联网国外发展状况37
2.5.2 物联网国内发展状况39
参考文献41
第3章 物联网支撑技术43
3.1 RFID技术43
3.1.1 RFID简介44
3.1.2 RFID的特征45
3.1.3 RFID的工作原理46
3.1.4 RFID技术分类48
3.1.5 RFID技术标准49
3.1.6 RFID应用及发展趋势51
3.1.7 RFID面临的问题52
3.2 ZigBee技术53
3.2.1 什么是ZigBee54
3.2.2 ZigBee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描述55
3.2.3 ZigBee采用的自组织网通信方式58
3.2.4 ZigBee的频带59
3.2.5 ZigBee性能分析60
3.2.6 ZigBee自身的技术优势61
3.2.7 ZigBee应用领域62
3.2.8 ZigBee技术的下一步发展64
3.3 常见的组网技术65
3.3.1 现场总线技术65
3.3.2 WiFi技术69
3.3.3 蓝牙技术72
3.3.4 GPS技术77
3.3.5 PLC技术80
3.4 MEMS技术86
3.4.1 MEMS技术简介87
3.4.2 MEMS技术发展历史88
3.4.3 微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89
3.5 智能技术96
3.5.1 嵌入式智能平台技术97
3.5.2 智能空间技术99
参考文献103
第4章 协议与标准106
4.1 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及存在问题106
4.1.1 物联网与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107
4.1.2 物联网的标准体系109
4.1.3 物联网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111
4.2 IEEE802.1 5.4 标准114
4.2.1 IEEE802.1 5.4 概述115
4.2.2 网络拓扑结构116
4.2.3 MAC层帧结构117
4.3 ZigBee协议规范120
4.3.1 ZigBee协议栈体系结构120
4.3.2 ZigBee应用的基本概念122
4.3.3 ZigBee协议栈各层帧结构之间的关系126
4.3.4 ZigBee原语的概念126
参考文献128
第5章 物联网的科学问题129
5.1 网络科学理论129
5.1.1 网络科学理论的发展129
5.1.2 研究网络科学的工具和方法132
5.1.3 网络建模需顾及的6个特征133
5.2 Cyber模型134
5.2.1 复杂网络135
5.2.2 无尺度网络和BarabasiAlbert模型136
5.3 Physical模型139
5.3.1 物理学的发展139
5.3.2 表征复杂物理世界的方法140
5.4 CPS的科学问题143
5.4.1 CPS——物联网的技术内涵143
5.4.2 CPS发展的科学技术瓶颈144
5.4.3 未来的CPS-构建人、机、物三元世界147
5.4.4 人工心理与物联网148
参考文献150
第6章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到产业151
6.1 物联网应用案例1——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151
6.1.1 太湖流域水环境简介151
6.1.2 物联网在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52
6.2 物联网应用案例2——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157
6.2.1 安全防范自动化157
6.2.2 门禁管理子系统解决方案159
6.2.3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物联网系统162
6.3 物联网应用案例3——通信应用164
6.3.1 移动支付165
6.3.2 基于短信的网上购物移动支付解决方案166
6.3.3 世博“手机票”168
6.4 物联网应用案例4——智能交通系统170
6.4.1 不停车收费系统171
6.4.2 基于RFID的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171
6.5 物联网应用案例5——智能电网174
6.5.1 智能电网175
6.5.2 智能电网在线监测及故障定位系统解决方案177
6.5.3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179
6.6 物联网应用案例6——智能家居183
6.6.1 智能家居183
6.6.2 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184
参考文献190
第7章 未来与挑战192
7.1 掀起第三次信息产业化浪潮192
7.2 阶段式分步发展194
7.3 未来趋势和关键挑战195
7.4 结束语197
参考文献197
附录缩略语199 2100433B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是一本介绍物联网相关知识的书籍。全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和未来趋势,并对物联网的支撑技术、标准协议、科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讨论。《物联网:现在与未来》图文并茂,在设计和构思上力争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内容,使读者对物联网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期望对需要了解物联网知识的各位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可作为需要了解物联网基本知识的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教师等读者朋友的参考书籍,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大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或参考用书。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物联网简介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赋予物体以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它以通信技...
物联网工程是新开没多久的专业,看宣传前景不错,但是肯定近些年会有些晦暗不明,毕竟新兴嘛。个人觉得,这种专业一定要挑学校。==============================就业========...
物联网课程论文 题目:物联网状况及发展 姓名:王猛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1201 学号: 3120608010 日期: 2015/6/13 物联网状况及发展 一、概述 1.定义 物联网( IOT:Internet of Things )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物 体与网络相连, 以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物体相关信息的巨大网络。 物联 网通过使用射频识别 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视频监控、全球 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通过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 网络(如 Wi-Fi 、WLAN等)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与物、 人与物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互联,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对接; 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 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
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四_感知矿山物联网与煤炭行业物联网规划建设
新能源车从出现到成熟发展迅速,据预测,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有望超过100万辆,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可以进入了百万时代。
作为新能源车的续航保障,充电桩就像是新能源车的“加油站”,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据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4月,各地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62058个,其中交流充电桩114472个、直流充电桩81492个、交直流一体充电桩66094个。即便加上其他的私人充电桩,新能源车与充电桩仍不成比例,距离1:1的目标仍相差甚远。
国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同时,也注意到充电桩的数量问题。
为了加快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比如2020年将建设“四纵四横”的城际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新增超过800座城际快速充电站、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新增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同时,49个省市出台了70项电动汽车充电新政。例如郑州在《郑州市“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中,提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电动汽车发展与使用的基本充换电需求。
纯电动汽车面临着充电的刚需,充电桩发展又处于初期,未来市场会像传统加油站一般十分广大,有加之政策扶持,充电桩市场又成了下一个投资风口。
目前上规模的充电桩运营商只有10多家,其中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中国普天四家占据了公共充电设施86%的市场规模,出现了短期的垄断现象。但这并没有打击投资者与创业者的信心,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创业者加入这个行业,民间资本渴望在这个市场分到自己的一杯羹。
江苏高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早在充电桩兴起初期就已深入研究充电桩市场并积极布局。
对于新能源车充电桩市场的发展,高润资管的市场研究部表示: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生态中,充电桩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竞争主要靠设备稳定性、成本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换言之,制造高性价比的充电桩、竞标并低成本运营,才是核心竞争力。
创新智能在竞争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发展下,必须要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程度。例如车主使用手机进行远程,并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系统访问和充电缴费。另外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对充电设备的远程监控。这些技术在现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另外,针对核心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只依赖普通电动车主的话,公共充电桩使用频率会十分低,且场景过于分散,这些都会都成为盈利的不确定因素。未来,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物流车、网约车、共享电动车等细分市场才是充电桩布局的重头戏,谁掌握了他们,就能在充电桩市场中独占鳌头。
《物联网 BIM:构建数字孪生的未来》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书籍。在工程建设行业中,BIM是数字产业化的基础,IoT是产业数字化的索引,两者缺一不可,互为技术支持手段,BIM提供虚拟的空间关系和定位,IoT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进行连接,时时反馈运营数据,构成数字孪生场景。BIM IoT的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时空大数据平台,为可穿戴式设备走入寻常百姓家提供应用场景,应用于数字城市管理中,可以为城市提供实时数据和未来预测,方便政府部门做相关政策调整和应急预案。本书适合工程建设行业相关决策人士、工程师研读,同样适用于对物联网、BIM、数字孪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盛行,共享经济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让共享经济坐上火箭的速度直飞冲天。什么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未来又将变成怎样的世界?
共享与分享不同:分享是所有者仍享有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但是将使用权短暂的提供给别人;而共享则是所有者并不强制性的占有物品,而是提供给大众共同使用。而共享经济则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对物品所有权进行共享,从而带来收益的经济模式,如时下火热的摩拜单车、已经进入到垄断阶段的滴滴等,都是共享经济的代表。
一、共享经济的早期形态
共享经济早已有之。早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就明白了共享经济带来的好处——部落里的人通过对信息、工具等的共享,换取狩猎回来之后的食物以保证生存。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共享经济进一步成为商业形态:古代的客栈、酒楼通过对酒桌、客房的短暂出租而带来商业收益的行为,也是早期共享经济重要表现,只不过那时候的共享范围十分有限。等到近现代的健身会所、滑雪场、院都成了更具商业价值的共享经济。
但是,早期的共享经济往往受限于地理位置、信息、人数等条件,使得早期的共享经济通常都只是集中于某个有限空间范围之内,受众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物品的共享率也非常有限。因此,早期的共享经济人们更愿意用传统经济一说来概括。
二、互联网+催生共享经济的崛起
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如何打通物品与人的信息隔阂,从而让现有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毫无疑问,依托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传统经济自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直到互联网+的出现,将物、人、网全面打通之后,共享经济的屏障也就彻底瓦解,共享经济因此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将物联网链接到人。如今的共享经济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共享空间到共享厨房的Airbnb和Wework、随时随地共享出行的Uber和摩拜单车、共享能源创建绿色家园的SolarCity等等,所有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市场至少是在万亿以上!
三、共享经济的未来:物联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互联网+让这一切成为了现实,仿佛当下的一切只要与互联网相通,就可以带来数不尽的商业价值。而随着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共享经济将彻底融入到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撑下,闲置的物品得到充分利用,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匹配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仿佛就在眼前!
共享经济,以理想化的方式正在创造一个物联网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而资本将成为理想社会背后的巨大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