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工程科学 | 作 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 |
---|---|---|---|
类 别 | 工程科学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2年1月1日 | 页 数 | 494 页 |
定 价 | 148.00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030322975 |
丛书名 | 学术引领系列 |
总序(路甬祥陈宜瑜)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工程科学总论
第一节 工程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一、工程学科的特点
一、工程学科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工程学科的科学前沿、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目标
一、工程学科的科学前沿
二、我国工程学科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发展战略目标
第三节 工程学科的优先发展领域
一、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一、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界面科学问题
三、复杂机电系统的功能原理与集成科学
四、高性能零件/构件精密制造
五、城乡建筑节能设计原理与技术体系
六、饮用水复合污染机制、毒性效应与控制原理
七、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对河流过程与河口演变的影响机制
八、大型水电站建设与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与基础科学问题
第四节 工程学科的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一、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
三、工程结构系统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
四、环境变迁中的城市科学
五、深海工程和新型船舶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
第五节 资助政策与建议
第二章 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
第一节 总论
一、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的战略地位
二、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
三、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未来5~10年发展战略
四、未来5~10年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 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主要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及优先资助方向
一、难动用储量的资源开采理论和方法
二、矿山灾害防治及工业安全生产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三、资源开采中的环境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
四、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
五、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冶金理论与新技术
六、低排放冶金新工艺与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七、金属凝固过程与组织控制
八、材料智能化制备与成形加工的基础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机械工程学科
第一节 总论
一、机械工程学科的战略地位
二、机械工程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
三、机械工程学科未来5~10年发展战略
四、未来5~10年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 机械工程学科主要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及优先资助方向
一、机构学与机械振动学
二、机械的驱动与传动科学
三、复杂机电系统的集成科学
四、零件与结构的失效与安全服役科学
五、机械表面界面科学与摩擦学
六、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科学
七、高性能精确成形制造科学
八、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科学
九、高精度数字化制造科学
十、机械的制造与运行参数测量科学
……
第四章 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
第五章 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 2100433B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工程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工程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不仅对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工程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读本。
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例: 01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电力企业发展战略如下:1安全生产战略电力企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也是电力企业的战略发展内容之一,电力企业必须持续性的加大安全生产管理投入,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树立全员性的安全...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如施工企业、咨询公司和管理部门等发展战略各有侧重和不同,造价工程师首先应恪守职业道德,充分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工作中落实公司的发展战略。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一、目前全国公路的分布与建设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09 年公路水路交通 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 数据统计, 2009年底,全国公路 总里程达 386.08 万公里, 按公路技术等级分, 各等级公路里 程分别为:高速公路 6.51 万公里,一级公路 5.95 万公里, 二级公路 30.07 万公里,三级公路 37.90 万公里,四级公路 225.20 万公里,等外公路 80.46 万公里。 公路桥梁、隧道总量继续增加。 2009 年底,全国公路桥 梁达 62.19 万座、 2726.06万米,全国公路隧道为 6139处、 394.20万米,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 二、我国公路未来 5 年的发展 1、 公路公路建设方面 我国现在在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不包括高速公路)投 入发展规划,每年约以 12 万公里的速度递增,未来 5 年将 增加 60 万
我国结构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本文将依次阐述结构工程学科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预测本学科发展的趋势, 阐明本学科在我国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有条件提出本学科应优先资助发展的重点方面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工程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工程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工程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工程科学》不仅对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工程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读本。
总序(路甬祥 陈宜瑜)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工程科学总论
第一节 工程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一、工程学科的特点
二、工程学科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工程学科的科学前沿、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目标
一、工程学科的科学前沿
二、我国工程学科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发展战略目标
第三节 工程学科的优先发展领域
一、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二、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界面科学问题
三、复杂机电系统的功能原理与集成科学
四、高性能零件/构件精密制造
五、城乡建筑节能设计原理与技术体系
六、饮用水复合污染机制、毒性效应与控制原理
七、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对河流过程与河口演变的影响机制
八、大型水电站建设与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与基础科学问题
第四节 工程学科的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
三、工程结构系统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
四、环境变迁中的城市科学
五、深海工程和新型船舶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
第五节 资助政策与建议
第二章 冶金与矿业式程学科
第一节 总论
一、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的战略地位
二、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
三、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未来5—10年发展战略
四、未来5—10年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 冶金与矿业工程学科主要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及优先资助方向
一、难动用储量的资源开采理论和方法
二、矿山灾害防治及工业安全生产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三、资源开采中的环境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
四、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
五、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冶金理论与新技术
六、低排放冶金新工艺与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七、金属凝固过程与组织控制
八、材料智能化制备与成形加工的基础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机械工程学科
第一节 总论
一、机械工程学科的战略地位
二、机械工程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
三、机械工程学科未来5—10年发展战略
四、未来5—10年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 机械工程学科主要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及优先资助方向
一、机构学与机械振动学
二、机械的驱动与传动科学
三、复杂机电系统的集成科学
四、零件与结构的失效与安全服役科学
五、机械表面界面科学与摩擦学
六、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科学
七、高性能精确成形制造科学
八、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科学
九、高精度数字化制造科学
十、机械的制造与运行参数测量科学
十一、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
第五章 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
参考文献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 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 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 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 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材料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材料科学 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 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材料科学的重要科学 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材料科学》不仅对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 和高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材料科 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业读本。